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支农再贷款的运用,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双赢之路。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既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帮助农民增收,又改善了信贷资产结构,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关键词】支农再贷款 农村信用社 农村经济
近年来,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三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农再贷款就是国家为扶持农村信用社,增强支农能力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而出台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努力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引导信用社资金投向“三农”,坚定信用社为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既改善了信贷资产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又促进了农村信用社
自身的发展。
一、支农再贷款取得的成效
为解决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相对薄弱、信贷资产结构差、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投放了支农再贷款,以壮大其资金实力,改善信贷资产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效、增收。据央行统计,1999年至2006年人民银行共安排支农再贷款额度1288亿元,累计对全国农村信用社发放10557亿元。通过运用支农再贷款,一方面对缓解农村资金需求的矛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结构,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资金实力,促进了信用社的稳健发展。
1、配合当地政府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增效。农村信用社利用支农再贷款把支持重点放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坚持扶优扶强的扶持原则,在优先满足传统农业资金需求基础上,积极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绿色农业及特色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增效。
2、运用支农再贷款,调整了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支农再贷款的运用,优化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结构,壮大了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运用支农再贷款,广大农村信用社普遍扭亏为盈。
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遏制了农村高利贷现象的蔓延。在人民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农村信用社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有效地遏制了高利贷的滋生蔓延。
二、存在的几个问题
没有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没有明确支农再贷款的专管员;支农再贷款效果监测月报表数据不真实;部分支农再贷款凭证未加盖“支农再贷款”专用章;存在用支农再贷款发放非农户贷款的现象;存在超用途范围投放支农再贷款的现象,贷款投向不合规。
三、改进支农信贷工作的方向
1、积极推动支农再贷款的充分、规范使用,支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投放。根据支农再贷款的使用管理操作规程,要通过各种形式,认真组织信贷部门及农村信用社相关人员学习领会政策精神,进一步提高認识,始终坚持“支农再贷款只能用于农户自然人”的投向原则,理清“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农户贷款只局限于小额贷款”的模糊认识,促进支农再贷款的规范、高效使用。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努力提高支农再贷款的管理操作水平。要把握管理要点和操作要求,进一步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农民真实贷款需求,真正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支农再贷款限额的集中统一调度,支持操作规范、使用管理好的;限制使用管理差的;发现违规的要相应调减或收回支农再贷款限额。随着支农再贷款投放的迅速增加,农村信用社务必高度重视支农再贷款的贷后监督管理,切实负起支农再贷款的管理责任,确保用于增加农户贷款,不得将支农再贷款挪作其他用途。要及时纠正支农再贷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支农再贷款的安全使用。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加强支农再贷款的内部管理,不断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杜绝管理上的漏洞,防止政策执行走样,维护支农再贷款资金的安全。同时,要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坚决杜绝和克服工作中不讲政策讲人情、不讲制度讲关系的不良作风,实现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的统一。对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农村信用社要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支农再贷款的管理。要积极探索,把用好支农再贷款与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结合起来,要通过支农再贷款的运用,引导和督促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导向作用。要加强政策宣传,不断总结支农再贷款使用管理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手段,为广大农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拓宽支农领域,加快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上后应进一步在支农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大力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加大对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村个体及民营、私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将信贷方向和支持重点与地方政府的具体规划紧密衔接起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贡献。
【关键词】支农再贷款 农村信用社 农村经济
近年来,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三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农再贷款就是国家为扶持农村信用社,增强支农能力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而出台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努力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引导信用社资金投向“三农”,坚定信用社为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既改善了信贷资产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又促进了农村信用社
自身的发展。
一、支农再贷款取得的成效
为解决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相对薄弱、信贷资产结构差、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投放了支农再贷款,以壮大其资金实力,改善信贷资产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效、增收。据央行统计,1999年至2006年人民银行共安排支农再贷款额度1288亿元,累计对全国农村信用社发放10557亿元。通过运用支农再贷款,一方面对缓解农村资金需求的矛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结构,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资金实力,促进了信用社的稳健发展。
1、配合当地政府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增效。农村信用社利用支农再贷款把支持重点放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坚持扶优扶强的扶持原则,在优先满足传统农业资金需求基础上,积极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绿色农业及特色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增效。
2、运用支农再贷款,调整了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支农再贷款的运用,优化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结构,壮大了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运用支农再贷款,广大农村信用社普遍扭亏为盈。
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遏制了农村高利贷现象的蔓延。在人民银行的支持和指导下,农村信用社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有效地遏制了高利贷的滋生蔓延。
二、存在的几个问题
没有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没有明确支农再贷款的专管员;支农再贷款效果监测月报表数据不真实;部分支农再贷款凭证未加盖“支农再贷款”专用章;存在用支农再贷款发放非农户贷款的现象;存在超用途范围投放支农再贷款的现象,贷款投向不合规。
三、改进支农信贷工作的方向
1、积极推动支农再贷款的充分、规范使用,支持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投放。根据支农再贷款的使用管理操作规程,要通过各种形式,认真组织信贷部门及农村信用社相关人员学习领会政策精神,进一步提高認识,始终坚持“支农再贷款只能用于农户自然人”的投向原则,理清“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农户贷款只局限于小额贷款”的模糊认识,促进支农再贷款的规范、高效使用。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努力提高支农再贷款的管理操作水平。要把握管理要点和操作要求,进一步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农民真实贷款需求,真正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支农再贷款限额的集中统一调度,支持操作规范、使用管理好的;限制使用管理差的;发现违规的要相应调减或收回支农再贷款限额。随着支农再贷款投放的迅速增加,农村信用社务必高度重视支农再贷款的贷后监督管理,切实负起支农再贷款的管理责任,确保用于增加农户贷款,不得将支农再贷款挪作其他用途。要及时纠正支农再贷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支农再贷款的安全使用。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加强支农再贷款的内部管理,不断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杜绝管理上的漏洞,防止政策执行走样,维护支农再贷款资金的安全。同时,要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坚决杜绝和克服工作中不讲政策讲人情、不讲制度讲关系的不良作风,实现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的统一。对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农村信用社要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支农再贷款的管理。要积极探索,把用好支农再贷款与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结合起来,要通过支农再贷款的运用,引导和督促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货币政策导向作用。要加强政策宣传,不断总结支农再贷款使用管理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手段,为广大农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拓宽支农领域,加快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上后应进一步在支农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大力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加大对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村个体及民营、私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将信贷方向和支持重点与地方政府的具体规划紧密衔接起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