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要身体健康就是健康,实际上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大部分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冷淡、任性、自卑、嫉妒、偏激、孤独等。由于病态心理导致行为失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危害了家庭和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下面以学生个人案例,对儿童出现不良的心理表现、问题的原因、和纠正措施进行简单的剖析。
一、学生个案分析
案例:小晴,女,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经常不完成作业,父亲常在外工作,无暇顾及她的学习。母亲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每天回来都说作业在校完成,或没有作业做。经老师反应,小晴一个月以来几乎没完成作业。老师、父母想方设法对她进行教育,她不但没有改进,而且变本加厉,甚至讨厌老师,不愿与父母交谈。经常会做出与老师、父母反调的事情。经过反复教育,父母再也没有心思管他,对她放弃了。由于小晴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她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完全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从小晴的情况来看,她由于无心向学,逐渐产生一种懒惰的习惯,经常被家长和老师批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同时成绩不如别人会感到自卑。自尊心和自卑心交织在一起很容易对别人产生了对抗情绪,也是我们所说的反逆心理。
从以上案例可见,青少年儿童的确存在着种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是他们成长的绊脚石。那么,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
二、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的教育不够重视而引起的。
1、学习上的压力。首先,我们得从学校谈起。或许有人会问,在现实生活中谁最累,最辛苦?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回答是否定的,那究竟是谁呢?对,是我们中小学生!众所周知,他们的书包越背越重,他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有的甚至在晚上12点以前还不能做完作业。此外,大部分家长过于追求分数,只要孩子测验或考试成绩比不上上次,则进行训斥,并施加压力。有些家长甚至不顾及孩子的兴趣与否,强行他们利用假日去学美术、音乐、书法等,对孩子寄予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有的老师方法不当,当着其他人的面讽刺、挖苦或严厉指责,甚至破口辱骂……于是造成了他们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害怕家长,害怕学校,孩子感到厌倦,疲惫不堪,觉得自己失去了人身自由,身心受到严重影响。
2、家庭环境影响。“家”,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温馨字眼!自觉或不自觉地,大人小孩们都把家当成“生活的摇篮”“疲惫时休息的港湾”。在儿童的眼里,家更是一座心灵的栖所,爱的领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然尔由于父母离异或亲人离世及未婚生育等种种原因,有一小部分的儿童仍要面对家庭破碎的境况。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些孩子由于缺少了母爱或父爱而变得自卑、冷淡,甚至出现嫉妒的心理,还有相当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会风气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改革,大街上“三室一厅”比比皆是。孩子们喜欢追求刺激性的游戏及活动,这些活动已占有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变得无心向学。还有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使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心理行为。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必须多了解现代信息传媒,对学生们进行及时而正确的教育。
由此可见,青少年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引起家长们和教师的重视,应该从不同的渠道运用综合手段予以纠正克服。
三、纠正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首先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面对学校和社会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抑压感。而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良的教育行为。因此广大教师应认真学习心理辅导课程,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使自己的心态始终处于乐观、开朗、平稳、健康的状态。以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工作中去。
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和体验成功机会,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常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2、加强对家长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素质的家长必定能带出高素质的孩子。然而大部分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懂得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3、教育改革必须落在实处,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向学生明确试卷成绩不是评价他们好坏的唯一标准。由于这一张张成绩单令多少教师、家长变得残酷无情,又让多少学生深感“无地自容”。此外,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
魏书生心理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心理发展以积极的支持,心理教育与德育紧密相联。善于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行为、兴趣、爱好甚至衣着等外部表现中,去透视其内心秘密和个性特征,摸清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对症下药,一定能保证学生健康的成长,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学生个案分析
案例:小晴,女,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经常不完成作业,父亲常在外工作,无暇顾及她的学习。母亲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每天回来都说作业在校完成,或没有作业做。经老师反应,小晴一个月以来几乎没完成作业。老师、父母想方设法对她进行教育,她不但没有改进,而且变本加厉,甚至讨厌老师,不愿与父母交谈。经常会做出与老师、父母反调的事情。经过反复教育,父母再也没有心思管他,对她放弃了。由于小晴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她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完全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从小晴的情况来看,她由于无心向学,逐渐产生一种懒惰的习惯,经常被家长和老师批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同时成绩不如别人会感到自卑。自尊心和自卑心交织在一起很容易对别人产生了对抗情绪,也是我们所说的反逆心理。
从以上案例可见,青少年儿童的确存在着种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是他们成长的绊脚石。那么,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
二、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的教育不够重视而引起的。
1、学习上的压力。首先,我们得从学校谈起。或许有人会问,在现实生活中谁最累,最辛苦?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回答是否定的,那究竟是谁呢?对,是我们中小学生!众所周知,他们的书包越背越重,他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有的甚至在晚上12点以前还不能做完作业。此外,大部分家长过于追求分数,只要孩子测验或考试成绩比不上上次,则进行训斥,并施加压力。有些家长甚至不顾及孩子的兴趣与否,强行他们利用假日去学美术、音乐、书法等,对孩子寄予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有的老师方法不当,当着其他人的面讽刺、挖苦或严厉指责,甚至破口辱骂……于是造成了他们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害怕家长,害怕学校,孩子感到厌倦,疲惫不堪,觉得自己失去了人身自由,身心受到严重影响。
2、家庭环境影响。“家”,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温馨字眼!自觉或不自觉地,大人小孩们都把家当成“生活的摇篮”“疲惫时休息的港湾”。在儿童的眼里,家更是一座心灵的栖所,爱的领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然尔由于父母离异或亲人离世及未婚生育等种种原因,有一小部分的儿童仍要面对家庭破碎的境况。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些孩子由于缺少了母爱或父爱而变得自卑、冷淡,甚至出现嫉妒的心理,还有相当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会风气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改革,大街上“三室一厅”比比皆是。孩子们喜欢追求刺激性的游戏及活动,这些活动已占有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变得无心向学。还有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使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心理行为。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必须多了解现代信息传媒,对学生们进行及时而正确的教育。
由此可见,青少年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引起家长们和教师的重视,应该从不同的渠道运用综合手段予以纠正克服。
三、纠正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首先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面对学校和社会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抑压感。而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良的教育行为。因此广大教师应认真学习心理辅导课程,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使自己的心态始终处于乐观、开朗、平稳、健康的状态。以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工作中去。
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和体验成功机会,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常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2、加强对家长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素质的家长必定能带出高素质的孩子。然而大部分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懂得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3、教育改革必须落在实处,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向学生明确试卷成绩不是评价他们好坏的唯一标准。由于这一张张成绩单令多少教师、家长变得残酷无情,又让多少学生深感“无地自容”。此外,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
魏书生心理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心理发展以积极的支持,心理教育与德育紧密相联。善于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行为、兴趣、爱好甚至衣着等外部表现中,去透视其内心秘密和个性特征,摸清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对症下药,一定能保证学生健康的成长,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