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很荣幸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师一優课,一课一名师’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优课经典教学观摩”培训,感觉真是受益匪浅。从郭学萍和李伟忠老师的讲课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到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在第一天的学习培训中,全国特级教师郭学萍的作文教学课《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和写作》让我记忆犹新。那节课中,郭老师没有枯燥的写作技巧的指导,也没有乏味的作文教学理论的介绍,有的是她自己的生活,她和家人的生活,她和孩子们的生活,而她所做的每一项“创举”都是在生活中完成的。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学习用诗意的语言表达,慢慢引入观察的重要性。 让孩子观察教师的外貌、穿着打扮,学习有顺序、有重点地抓住特点描绘人物,最后还带着孩子一边进行活动一边理顺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观察的方法学会了,诗意化的语言方向也找到了。最后孩子们在5分钟之内完成了“0的七十二变”的创意写作。
这节课中,“长辫子老师”带着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徜徉在魔法课堂里。一个苹果可以把它变成一首儿童诗。它是苹果吗?哦,不是。它是太阳的孩子。它是沐浴在阳光里的小胖子。在冬天里,它就是火炉,把美好燃烧。停在树上的时候就是一只鸟,它的肚子里装满甜蜜。她的课堂是多么充满诗意,多么轻松。整堂课教学过程中,幽默诙谐的语言及她本身的亲和力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个多小时的作文课上下来,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听课的教师更是兴趣盎然,掌声不断,收获满满。
她在接下来的讲座中说道:有人觉得我在教学上显得“云淡风轻”。但是我想当下的孩子学习任务已经够沉重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愿看他们去做无意义的辛苦,才会花更多的心思去做一些真正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意义有帮助的事情。我觉得,跟孩子们分享阅读,分享诗歌,就是这种有意义有帮助的事情。
她真心地爱生活、爱孩子、爱语文,她充满幻想、浪漫,却脚踏实地地做每一件事。春天,她带孩子们观察花草;秋天,她带孩子们观察橘子;冬天,她给孩子们读关于“雪”的诗,然后带孩子们去打雪仗……她给孩子们写故事、写童话;她鼓励孩子们写“循环日记”,努力帮孩子送到出版社出版……她想了很多很多办法,也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因此,她教的孩子,不怕写作文,写出的作文也充满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美。那是郭老师带给他们最美的体验。
郭老师的课堂带给我的启示是:语文教学,是一种生活。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激发灵感,迸发生命的火花。 她一边诗意地行走,创造精彩的人生,一边将诗意的生活教给了孩子。她给予我的是语文教学的态度,是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厚积薄发、不断进取的精神感召。在这次学习活动,还有一位教师不得不提, 那就是李伟忠老师。李伟忠老师执教的《包公审驴》更是精彩,李老师的课堂很“活”。从导入开始,李老师就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角色。 在讲授新课时,有一个环节是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回答出 “文中的驴是一头什么样的驴?” 在学生们自己找出答案后,李老师从句子中提出了“还是……还是……也是……可是……”这几个词语,要求学生用之造句。在李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的回答非常踊跃,造的句子也很精彩:“学校还是一样的学校,同学还是一样的同学,大家也是在教室里上课, 可是我却长大了。”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李老师要求学生默读第三到十自然段, 画出直接描写“包公审驴”的句子。然后引导孩子们从文中领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并且留了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从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和精彩的回答中,充分体现了李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让可爱的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好、好学、会学。
通过这两节课的观摩学习,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还不行,更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素质,这样才能把自身的人文精神渗透给学生。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美、创造美。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不断增加自身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二、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关注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三、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如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
(责编
在第一天的学习培训中,全国特级教师郭学萍的作文教学课《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和写作》让我记忆犹新。那节课中,郭老师没有枯燥的写作技巧的指导,也没有乏味的作文教学理论的介绍,有的是她自己的生活,她和家人的生活,她和孩子们的生活,而她所做的每一项“创举”都是在生活中完成的。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学习用诗意的语言表达,慢慢引入观察的重要性。 让孩子观察教师的外貌、穿着打扮,学习有顺序、有重点地抓住特点描绘人物,最后还带着孩子一边进行活动一边理顺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观察的方法学会了,诗意化的语言方向也找到了。最后孩子们在5分钟之内完成了“0的七十二变”的创意写作。
这节课中,“长辫子老师”带着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徜徉在魔法课堂里。一个苹果可以把它变成一首儿童诗。它是苹果吗?哦,不是。它是太阳的孩子。它是沐浴在阳光里的小胖子。在冬天里,它就是火炉,把美好燃烧。停在树上的时候就是一只鸟,它的肚子里装满甜蜜。她的课堂是多么充满诗意,多么轻松。整堂课教学过程中,幽默诙谐的语言及她本身的亲和力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个多小时的作文课上下来,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听课的教师更是兴趣盎然,掌声不断,收获满满。
她在接下来的讲座中说道:有人觉得我在教学上显得“云淡风轻”。但是我想当下的孩子学习任务已经够沉重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愿看他们去做无意义的辛苦,才会花更多的心思去做一些真正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意义有帮助的事情。我觉得,跟孩子们分享阅读,分享诗歌,就是这种有意义有帮助的事情。
她真心地爱生活、爱孩子、爱语文,她充满幻想、浪漫,却脚踏实地地做每一件事。春天,她带孩子们观察花草;秋天,她带孩子们观察橘子;冬天,她给孩子们读关于“雪”的诗,然后带孩子们去打雪仗……她给孩子们写故事、写童话;她鼓励孩子们写“循环日记”,努力帮孩子送到出版社出版……她想了很多很多办法,也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因此,她教的孩子,不怕写作文,写出的作文也充满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美。那是郭老师带给他们最美的体验。
郭老师的课堂带给我的启示是:语文教学,是一种生活。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激发灵感,迸发生命的火花。 她一边诗意地行走,创造精彩的人生,一边将诗意的生活教给了孩子。她给予我的是语文教学的态度,是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厚积薄发、不断进取的精神感召。在这次学习活动,还有一位教师不得不提, 那就是李伟忠老师。李伟忠老师执教的《包公审驴》更是精彩,李老师的课堂很“活”。从导入开始,李老师就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角色。 在讲授新课时,有一个环节是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回答出 “文中的驴是一头什么样的驴?” 在学生们自己找出答案后,李老师从句子中提出了“还是……还是……也是……可是……”这几个词语,要求学生用之造句。在李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的回答非常踊跃,造的句子也很精彩:“学校还是一样的学校,同学还是一样的同学,大家也是在教室里上课, 可是我却长大了。”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李老师要求学生默读第三到十自然段, 画出直接描写“包公审驴”的句子。然后引导孩子们从文中领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并且留了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从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和精彩的回答中,充分体现了李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让可爱的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好、好学、会学。
通过这两节课的观摩学习,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还不行,更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素质,这样才能把自身的人文精神渗透给学生。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美、创造美。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不断增加自身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二、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关注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三、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如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