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对小学生而言,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可能是与中学生、大学生所不同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的动机,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怀疑、敢挑战.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怀疑精神…….小学阶段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有了创新意识的沃土,创新能力才能茁壮成长.
一、好奇——创新的诱因
好奇,即:对所发生的事物感到惊讶、引发疑问.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奇心是小学生重要的心里特征,它往往是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处于对某种问题的好奇,发生疑问,因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有了学习欲望和兴趣,教师才能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引起创新思维.
1.激发好奇心
设计情境,激生好奇.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考考老师”这一小游戏.由同学们任意说数,老师能立即判断能否被2、3、5整除.学生说的数一个比一个大,老师都能准确无误地答出.经过验证,学生们惊呆了,疑问立刻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难道老师是神仙吗?一定有什么奥秘在里面吧?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还自己总结出了能被2和3,2和5,3和5,2、3和5同时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不正是创新能力的体现吗?
巧妙设疑,促生好奇.疑是思维的开端,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巧妙设疑,引起学生在学习上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如: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有更好的办法吗?2.保护好奇心
好奇心激发以后,保护好奇心也是至关重要的.平时要尊重学生的见解,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赏识.试想:当年爱迪生的父母对他孵小鸡的行为横加指责的话,也许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同学间应该互相尊重、激励.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质疑.
二、成功——创新的源泉
成功,即:结果等于或好于希望.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与力量.让每个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是创新的源泉,也是创新意识的动力所在.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发言的机会等等,都会激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动机.有一次,我表扬了班上一位同学想法真奇特,与众不同,这位学生常常在解题时另辟蹊径,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解法.人的创造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是在可能中预想不可能,在不可能中预想可能.只要有信心,就能自主地发展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了让成功的体验持久些,还可以适当进行奖励机制:可以口头表扬、可以形式激励,甚至可以适当进行物质奖励.使学生在成功中找到自信与激情,永远保持创新的欲望.
三、物化——创新的阵地
物化,即:物质化的活动,数学的物化活动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阵地.
1.物化在课堂
由于小学生思维大都是形象思维,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多数在动手操作中体现出来.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在拼拼、剪剪的过程中,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也想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拼法、不同的算法.实践证实了:学生只有靠他们自己动手,通过观察、思考、测量、操作、试验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唤起他们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物化在作业上
求异思维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是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自留地”、“自助餐”.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作业形式、作业题型、一题多解等.哪位学生创作的就以那个学生的名字来命名,用来鼓励学生的创新激情.
四、探索——创新的保证
探索,即:寻找、追求,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与各种思维能力有着密切联系.数学学习主要靠思维,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任何数学知识的理解都是通过思维实现的.没有积极的思维,没有独立的思考和探索精神就没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学习作风,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1.“少教多学”,实现探索.
教学新课时内容少一些,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从容地经历发现与生成的过程,小组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也就成了可能,教师不必担心教不完,学生不必担心学不完,创新思维也许就在不经意之间迸发了.
2.课后延伸,实现探索.
数学中的开放题、趣味题、思考题孕育着创新的诸多元素.教学中,我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两只水桶,一只可装7升水,另一只可装5升,现在只用这两只桶量水,请你想一想:怎样量出1升水来呢?布置后学生要求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这正是我所要的.过了几天,我已经淡忘了此事,有两个学生星期天找到我家,说这道题终于做出来了.经了解,原来他们是用实验法,做了好几次才找到了答案,虽然过程复杂了些,但这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令我感动.第二天,我在班上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并让大家学习他们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精神.我想,这两位同学的创新能力肯定会越来越强的,因为他们有了创新的保证——探索精神.
创新,意味着对传统的挑战、对传统的突破、对传统的超越.只要我们调好“好奇、成功、物化、探索”这四根弦,就一定能奏响创新这把“四弦琴”.
一、好奇——创新的诱因
好奇,即:对所发生的事物感到惊讶、引发疑问.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奇心是小学生重要的心里特征,它往往是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处于对某种问题的好奇,发生疑问,因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有了学习欲望和兴趣,教师才能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引起创新思维.
1.激发好奇心
设计情境,激生好奇.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考考老师”这一小游戏.由同学们任意说数,老师能立即判断能否被2、3、5整除.学生说的数一个比一个大,老师都能准确无误地答出.经过验证,学生们惊呆了,疑问立刻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难道老师是神仙吗?一定有什么奥秘在里面吧?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还自己总结出了能被2和3,2和5,3和5,2、3和5同时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不正是创新能力的体现吗?
巧妙设疑,促生好奇.疑是思维的开端,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巧妙设疑,引起学生在学习上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如: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有更好的办法吗?2.保护好奇心
好奇心激发以后,保护好奇心也是至关重要的.平时要尊重学生的见解,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赏识.试想:当年爱迪生的父母对他孵小鸡的行为横加指责的话,也许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同学间应该互相尊重、激励.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质疑.
二、成功——创新的源泉
成功,即:结果等于或好于希望.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与力量.让每个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是创新的源泉,也是创新意识的动力所在.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发言的机会等等,都会激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动机.有一次,我表扬了班上一位同学想法真奇特,与众不同,这位学生常常在解题时另辟蹊径,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解法.人的创造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是在可能中预想不可能,在不可能中预想可能.只要有信心,就能自主地发展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了让成功的体验持久些,还可以适当进行奖励机制:可以口头表扬、可以形式激励,甚至可以适当进行物质奖励.使学生在成功中找到自信与激情,永远保持创新的欲望.
三、物化——创新的阵地
物化,即:物质化的活动,数学的物化活动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阵地.
1.物化在课堂
由于小学生思维大都是形象思维,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多数在动手操作中体现出来.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在拼拼、剪剪的过程中,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也想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拼法、不同的算法.实践证实了:学生只有靠他们自己动手,通过观察、思考、测量、操作、试验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唤起他们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物化在作业上
求异思维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是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自留地”、“自助餐”.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作业形式、作业题型、一题多解等.哪位学生创作的就以那个学生的名字来命名,用来鼓励学生的创新激情.
四、探索——创新的保证
探索,即:寻找、追求,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与各种思维能力有着密切联系.数学学习主要靠思维,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任何数学知识的理解都是通过思维实现的.没有积极的思维,没有独立的思考和探索精神就没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学习作风,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1.“少教多学”,实现探索.
教学新课时内容少一些,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从容地经历发现与生成的过程,小组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也就成了可能,教师不必担心教不完,学生不必担心学不完,创新思维也许就在不经意之间迸发了.
2.课后延伸,实现探索.
数学中的开放题、趣味题、思考题孕育着创新的诸多元素.教学中,我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两只水桶,一只可装7升水,另一只可装5升,现在只用这两只桶量水,请你想一想:怎样量出1升水来呢?布置后学生要求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这正是我所要的.过了几天,我已经淡忘了此事,有两个学生星期天找到我家,说这道题终于做出来了.经了解,原来他们是用实验法,做了好几次才找到了答案,虽然过程复杂了些,但这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令我感动.第二天,我在班上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并让大家学习他们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精神.我想,这两位同学的创新能力肯定会越来越强的,因为他们有了创新的保证——探索精神.
创新,意味着对传统的挑战、对传统的突破、对传统的超越.只要我们调好“好奇、成功、物化、探索”这四根弦,就一定能奏响创新这把“四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