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概念是实践的产物,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反映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事实的抽象,但由于现在的初中生生活经验比较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形成正确概念,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完成学习任务是比较困难的。不过,通过这些年教学经验,我发现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来辅助概念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有关的物理现象,再加教师的正确引导,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正确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创新而教”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一大潮流。物理知识大都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实验自始至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更使我们加深了对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地位的认识。物理实验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物理实验还是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大气压的存在》一节教学中,我演示了几个小实验:吞蛋实验、覆杯实验;在浮力一节中,我结合课文《死海不死》岩石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杯清水放入一个鸡蛋,鸡蛋下沉;在往清水中加入食盐,用玻璃棒搅动,不一会鸡蛋就浮出水面。学生看到这个情景十分好奇,从而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开始主动思考:“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巧妙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学生带着问题上课,精神会更加集中,从而达到了激活课堂的作用。
2引导自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2.1优化关系,营造氛围。师生关系决定课堂教学的面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在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平时教学中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形成明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勇于求异、敢于发言,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新。
2.2设疑激趣,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让有趣的生活现象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汽化和液化》教学中,我叫学生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每位同学在手背上抹一些酒精,不一会,只听到学生说:“呀,酒精怎么不见了?”“那酒精为什么不见了呢?”我不失时机的问:“你们认为是怎么回事呢?”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做出种种假设……。发散思维是创新活动的起点,既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又形成继续探究学习的动机。用问题引导学生把有效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用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2.3指导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探究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创新,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自体验实验过程。如何保证学生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中进行适当的指导。例如:《大气压的存在》一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这些实验教材:烧瓶、烧杯、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水槽、井水、一个熟鸡蛋、硬纸片、一块玻璃、吸盘、易拉罐、面团、酒精、棉球、打火机等学生熟悉的材料,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材探究。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各组都设计出了较理想的方案,有的做“覆杯实验”;有的做“吞蛋实验”;有的将细玻璃管中装满水,用手指堵住倒立入水槽中;有的将浸泡过酒精的棉球点燃投入易拉罐中,稍后用面团封住口,最后发现易拉罐杯压变了形;在这些实践中学生获得了创新的感性体验,加深了对大气压的理解。虽说这只是一些初级的实践,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他们创造活动的结晶,“行虽微而皆趣远”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体现。
实验探究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拓展。把实验结论与工农业及日常生活的应用相结合。还可以进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放气的气球演示火箭的原理,改进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用细线栓住重物,细线伸出杯口。实验时水沿细线流入杯中,不会溢出杯外,使实验误差减小。对实验进行改进,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展科技制作活动,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课外科技制作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例如:在学磁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自制指南针;学习了电学知识后,让学生制作简易的转换开关;学习温度计后,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温度计。通过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地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还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创新而教”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一大潮流。物理知识大都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实验自始至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更使我们加深了对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地位的认识。物理实验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物理实验还是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大气压的存在》一节教学中,我演示了几个小实验:吞蛋实验、覆杯实验;在浮力一节中,我结合课文《死海不死》岩石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杯清水放入一个鸡蛋,鸡蛋下沉;在往清水中加入食盐,用玻璃棒搅动,不一会鸡蛋就浮出水面。学生看到这个情景十分好奇,从而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开始主动思考:“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巧妙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学生带着问题上课,精神会更加集中,从而达到了激活课堂的作用。
2引导自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2.1优化关系,营造氛围。师生关系决定课堂教学的面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在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平时教学中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形成明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勇于求异、敢于发言,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新。
2.2设疑激趣,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让有趣的生活现象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汽化和液化》教学中,我叫学生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每位同学在手背上抹一些酒精,不一会,只听到学生说:“呀,酒精怎么不见了?”“那酒精为什么不见了呢?”我不失时机的问:“你们认为是怎么回事呢?”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做出种种假设……。发散思维是创新活动的起点,既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又形成继续探究学习的动机。用问题引导学生把有效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用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2.3指导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探究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创新,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自体验实验过程。如何保证学生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中进行适当的指导。例如:《大气压的存在》一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这些实验教材:烧瓶、烧杯、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水槽、井水、一个熟鸡蛋、硬纸片、一块玻璃、吸盘、易拉罐、面团、酒精、棉球、打火机等学生熟悉的材料,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材探究。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各组都设计出了较理想的方案,有的做“覆杯实验”;有的做“吞蛋实验”;有的将细玻璃管中装满水,用手指堵住倒立入水槽中;有的将浸泡过酒精的棉球点燃投入易拉罐中,稍后用面团封住口,最后发现易拉罐杯压变了形;在这些实践中学生获得了创新的感性体验,加深了对大气压的理解。虽说这只是一些初级的实践,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他们创造活动的结晶,“行虽微而皆趣远”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体现。
实验探究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拓展。把实验结论与工农业及日常生活的应用相结合。还可以进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放气的气球演示火箭的原理,改进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用细线栓住重物,细线伸出杯口。实验时水沿细线流入杯中,不会溢出杯外,使实验误差减小。对实验进行改进,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展科技制作活动,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课外科技制作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例如:在学磁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自制指南针;学习了电学知识后,让学生制作简易的转换开关;学习温度计后,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温度计。通过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地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还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