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t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充满竞争的世纪,年轻一代不是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就不会在竞争中获胜。而中学阶段又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我结合自己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
  1.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首先对你所教的课程有了兴趣,充满好奇心,才会主动地去探究它。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Power Point幻灯片的演示,激起学生想要自己制作几张幻灯片的欲望;通过展示漂亮的桌面,学生就会想方设法进行创造性活动,把自己的桌面设置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色彩。
  1.2创设生动活泼的气氛。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活动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机会。所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1.3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振奋学习精神,不良情绪则会抵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而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直觉因素。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优秀的教师总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抓住时机,组织课堂讨论。教师要以班集体中一员的角色出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使持不同观点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自由权利,可以互相辩论,在民主中求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要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崇尚真知,勇于改正错误,为追求真理无所畏惧的精神,使学生既能用科学的规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迷信前人,不迷信书本,又能使自己的创新思想、创新活动符合科学,符合事实,符合客观规律,从而真正形成一个科学的创新性成果。所以,我们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4创设意境,激励创新。营造创新学习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为激发学生情感创新,上课时适当播放音乐,营造创新思维的意境,既可激发学生的情感,也可启迪学生创作的灵感。
  1.5巧留作业,给学生创新的机会。有了创新的火花,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个性、创造性,给学生制造创新的机会。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型的作业,如“用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设计制作出一幅富有个性的电脑作品”,这样学生们都想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独特的想法融入到电脑作品中。
  2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主要包括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程序设计中的程序调试最能达到这个目的。因为程序运行很少一次成功,而是需要通过对程序中语法错误的反复运行调试才能最终得到正确结果。有的学生就是在语句中缺少一个分隔符号,经过多次的检查才得到正确的答案。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学生自然会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毅力经受了锻炼。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1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说明他们在积极地思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提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起点,是创新的前提。注重启发学生质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钻研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分析,学生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一个说明理由的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自己错误的同时,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3.2在集中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研究表明,创造往往是按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方式进行的。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开拓性,才能适应未来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以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激发学生动脑筋,多提设想,发掘更多的创意。要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有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横向、纵向联想能力和求异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3启发想象,培养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提高语文素养,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1巧置情境,激起探究之欲   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有效地激
期刊
【摘 要】 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教育的加速更新,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价值观的多元化对传统的价值观提出了挑战;怎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也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各种媒体给我们带来很多挑战;怎样抵御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危害,怎样对学生进行性教育让他们快乐地度过青春期,同样成了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高中生 心理困惑 辅导    1成因  1.1社会因素。现实生活的干扰、过重的学业负担、对未来
期刊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课外及课内方面入手:  1情感方面  1.1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1.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①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
期刊
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农村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人格发展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外出打工
期刊
【摘 要】 创新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创新能力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心理趋向,是一种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这里明确指出的学生是“主体”,是创新“个性”能力。  【关键词】 学生“主体” 创新能力 个性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创新,人类各方面将停止在一个水准,社会就不能将前进,所以创新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很重要,它是个性教育的关键。个性发展的
期刊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入手。研究表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两次大的快速发展,一次是6~8岁,另一次是9岁左右,但这两次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具体思维的参与和协助。而依赖于视觉、直观的简单推理能力到11岁已相当发达,纯逻辑关系判断形式推理等抽象思维能
期刊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背景下,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但是,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缺乏正确的沟通方法和必要的交流技巧,从而在交往的过程中致使后进生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隔膜,这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希望融入集体
期刊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它顺应时代潮流,是国富民强之根本。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内在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则必须在学科中实施优化教学。如何实施优化教学,本人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期刊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来。然而,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有效交流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已经成为一项迫切而现实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的导入,加强听力和口
期刊
“兴趣是学习认知的动力。”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兴趣从哪里来?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哪里来?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境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导入新课有时可以创设认知冲突的思维情境,使孩子徘徊在思维的矛盾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有时可以创设悬念,紧扣学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状态;有时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