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职教改革发展关键词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o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国家、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和省政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方案》的基础之年。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要求,把规划分解成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扎实的政策措施,布好局,打好桩,确保实现既定目标。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我认为今后一段时期,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这么几个关键词,即“稳定规模、创新发展、提升质量、规范管理”,稳定规模是前提,创新发展是路径,提升质量是核心,规范管理是保障。
  关键词之一:稳定规模
  稳定规模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的规模就谈不上发展,没有一定的规模就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将职业教育的基调仍然定位于“大力发展”。袁贵仁部长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明确表态:“当前发展职业教育首先是要巩固和扩大规模”,“未来10年中,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要降下来,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要提升上去,到2020年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的目标,主要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来完成”。沈健厅长也在去年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校长培训班上提出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仍要加强宏观调控,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让所有适合接受职业教育、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和社会青年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希望各地能提前谋划,统筹安排,继续按照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今年的招生任务。
  关键词之二:创新发展
  从全国范围看,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经过三十多年的长足发展,江苏职业教育已从大力发展阶段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其特征是“十一五”以来江苏职业教育从简单的规模扩张积极转向规模发展和内涵建设并重。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出现了瓶颈和梗阻——包括管理体制、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等等,老问题、新情况纠结在一起,必须下大决心、下大功夫,力争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才能实现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经济社会方式等的重大转变,才能实现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创新发展的抓手,就是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在全省范围内暂时不可能进行的改革创新,希望能在条件成熟的实验区局部突破。经过与市、县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多次调研、反复论证、十几次修改,教育厅制订、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明确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实验区的标准条件。春节前后,材料申报工作已结束,即将进入评审。目前全省有40个市、县(市、区)踊跃申报,其中有6个省辖市、32个县(市、区)、1个省辖市市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覆盖了全省70%举办职业教育的市、县,体现了各地奋发进取、创先争优的精神风尚。从申报材料来看,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如皋市、金湖县、高邮市、江都市、丹阳市、靖江市、泰兴市等市、县把握了创新实验区建设的要义,针对本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创新发展思路,积极主动协调相关业务部门,制订出了既具创新性又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特别是苏州、无锡两市的方案,思路开阔、目标明确、内容新颖、措施得力,是经过深思熟虑、多方研究,能够推进两地区职业教育全面创新的难得方案。其他市、县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本地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与保障措施,相对比较成熟。但申报材料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些地区将常规工作作为创新举措。例如招生、布局调整、基础能力建设等等,确实是这些区域当前工作的重点,但并没有上升到创新层面。一些市县布局调整工作尚未完成,一些市县基础能力建设任务还很繁重,这是这些市县今后努力的重点,但不是创新目标和举措。
  二是有创新发展的提法但无实际举措。一些县、市(阜宁、宝应等)对创新实验方案理解不够深入,照搬省级文件内容,没有一条有实实在在的举措,更谈不上如何操作,难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重点还在推进各项基础建设上,面临的体制机制束缚比较多,换句话说,创新发展的条件还不成熟。
  江苏职业教育发展到现阶段,改革创新必须动真格,才能有所突破,才能取得实际成效,才能实现《实验区方案》明确的三个“大幅度提升”——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效益,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所以下一步组织专家评审,确定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的原则:一是不搞平衡,有一个上一个,符合条件标准、确有创新目标举措的上,不做表面文章,不玩文字游戏。二是不求全面,有一项是一项,在启动阶段,各市、县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创新试点,在可能突破的项目上下功夫,为全省改革创新提供经验借鉴。三是务求实效。初选后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实验区方案,不但要明确创新目标、思路,更要把实现目标、思路的政策举措厘清做实,可操作、可检验,确保创新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要在方案制订过程中找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哪些需要省级政府和部门解决,哪些是市、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义务,上下协调,共同突破。
  对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我们将进行大力宣传报道,并将实验方案上网公布,引导和激发其它地区形成更多更好的创新发展思路。4月份,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公布实验区名单和方案,正式启动实验区建设。
  关键词之三:质量提升
  提高质量是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育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职业教育的质量高不高,不是教育部门自己说了算,一看学生和家长满意不满意,二看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教育质量往往以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观测;对行业企业来说,质量表现在职校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他们的用人条件,特别是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技能水平等等。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涉及方方面面,我这里重点谈几点:
  一是要继续扩大优质资源。进一步加强骨干学校和高水平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实训基地、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基本条件,教育厅将修订完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标准和办法。今后示范学校、实训基地、品牌特色专业和师资培训等工作要统筹考虑,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和示范基地的作用效益。凡是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都要有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有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和优势专业,都要与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都要承担全省职教师资培训任务,向当地其他职业院校、普通中学学生开放实践实训,为农村劳动力、城市新市民、企业下岗转岗工人、退役军人等开展培训,为整体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作贡献。
  二是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和岗位规范,研究、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形成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衔接贯通的研究工作。构建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以媒体素材、课例、网络课程、仿真实训室以及数字图书馆为重点,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库和资源管理系统等建设。坚持“边开发、边应用、边完善、边推广”,定期举办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应用的优质课评比,课件、课例征集及评比活动,促进优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渗透到教育教学法、培训、实习、实训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推进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省教育厅今年要启动开发11个专业大类100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的编写工作,经过3-5年的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
  三要探索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要建立常规检查制度、中层以上干部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小组检查制度,建立教学质量企业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制度。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学工作督导检查制度、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水平统考监测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着力推进、不断完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制度、技能大赛制度、师资培养培训制度等。
  四是创新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开放、多元、动态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以毕业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为重点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建立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素质能力评价学生的评价模式和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之四: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是职业教育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发展任务重,管理的复杂程度本身就高,加之“十一五”规模发展和内涵建设的双重需要,规范管理更成为职业教育适应发展方式和服务方式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规范管理,首先要确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既要统一要求,推动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又要开放办学,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功的管理方法,特别是跟踪和学习行业企业管理经验,引进和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职业教育管理的创新,推动ISO管理、6S管理、品质管理、品牌管理在职业学校的探索实践。二要建立健全基础制度。去年,教育部下发了《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办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另外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省教育厅分别出台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办法》《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要组织学校认真学习,着力落实,加强对学校设置、专业设置、招生、学籍、教学、学生、后勤、资助、评估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学校要不断完善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日常行为管理制度、生活管理制度、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形成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管理格局。三要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管理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目前我厅正与上海鹏达信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具有江苏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力争实现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装备管理现代化,每年都要开展300人左右的职业教育管理者培训。各市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断完善、充分利用好信息管理系统。要把规范管理作为职业学校品质提升工程抓实抓好。大家注意到每年的招生,有的职业学校三天就招满了,跟重点高中一样,分数不够的学生还要打招呼、批条子、交赞助费;有的学校招生十分困难,好不容易招来了最后还不报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招生形势好的学校大都得益于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教育质量,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特色,有很好的社会声誉,办学成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一下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校园建设、环境布局、设备设施、规章制度、教育管理、校风校纪等等。校园的绿化美化、建筑布局是物质层面的文化,目前我们还有一些学校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更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我们有些学校,制度建设松散,常规管理粗放,校园文化苍白,究其原因,一些校长的主要精力在招生、就业和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还无暇顾及校园文化建设;一些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面,完全依赖学生处(政教处)和团委,还缺乏全校的统筹考虑;更多的校园文化没有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特色,与企业文化、专业文化、技术文化严重脱节。有的照搬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学校整体环境也与普通中学大同小异,很难找到职业学校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存在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就是军事的、经济的实力;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制度、传媒等,软实力具有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重要的价值甚至更重要。对学校来说,校园文化就是我们的“软实力”,是学校积累内涵、形成特色、打造品牌的必由之路。从职业学校的服务对象和职业教育规律出发,职业学校在具备一般学校校园文化特征的同时,必须加强与企业文化、专业文化、技术文化的联系,突出行业专业特色,要通过耳濡目染,培养学生专业美、技术美和劳动美、生产美的审美情愫,涵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素质。2009年全省首批评选了59所职业学校和谐校园,今年我们要再评选一批和谐校园。示范学校、和谐校园都要突出文化校园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品质,打造出一批品牌学校,扭转职业学校的社会形象,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之五:技能大赛
  2010年我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中、高职组双双蝉联第一的好成绩,赢来了荣誉,但也得到了一些负面反响,不仅是兄弟省市,本省一些地方和学校都有不同看法。在这里我想表明一个态度:只要有竞赛,就会有金牌。江苏职业教育就是要勇夺金牌。首先,技能大赛的金牌比其他金牌的社会贡献更大——体育金牌是一时的,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一旦产生,不仅是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荣誉,不仅选手本人有就业、深造的优势,更重要的是金牌选手所具备的高水平高技能可以直接为行业企业、为国家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可以说,技能大赛的金牌选手就是职业教育领域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其次,技能大赛金牌的含金量高,它的取得,不能投机取巧,不能靠偶然,它反映了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反映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体现了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对接。第三,以技能作为大赛目标,实质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特有的培养模式,体现党和国家“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方针。通过技能大赛奖牌的引领,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技能大赛的金牌弘扬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风尚,比之体育明星、高考状元更有意义。
  2007年以来,“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已逐步形成制度,正在成为共识,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乃至引导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开拓出了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革新之路。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对于负面的东西,我们可以不断改进,但不能因为少数负面因素而摒弃正确的主流。2011年,各地各校仍然要全力以赴,备战大赛,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
  一是不断提高大赛的组织程度。大赛项目逐年增多,普及面广,涉及人数多,组织工作越来越复杂,大赛组委会必须认真研究策略举措,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积极加强协调配合,不断完善组织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和细节,确保不出现任何影响比赛公平性、公正性和广大师生参赛积极性的失误。
  二是必须将大赛成果切实转化到教育教学中去。大赛反映了行业企业对职业学校、对专业教学、对劳动者素质等的要求,大赛也映射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我们的选手能力素质方面的欠缺。通过对比赛情况及时地分析反馈,让所有学校都能参与分享参赛选手、学校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提高广大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近几年,省教育厅在每年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培训,研究制订了24个项目的技能大赛分析报告,着手开发10个大类项目综合实训课程信息资源,目的就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让大赛中取得的经验成果惠及广大职业学校和教师,推动全省职业教育技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各校要充分应用这些资源并积极推广。
  三是要不断完善技能大赛制度。技能大赛要常态化,要成为一种教学制度而不仅仅是竞赛制度。备战大赛,不是做赛前的单一培训,而是立足于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基础。没有青藏高原就不会有珠穆朗玛峰,高峰要有高原的支撑。因此,省赛项目一年比一年多(2011年比2010年增加12个竞赛项目,共13个大类),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就是要动员所有学校、所有专业、所有老师、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全省上下普遍开展技能大赛,层层选拔优秀选手。今年我们特别要求五年制高职一二年级学生组队参加相应项目的技能操作交流表演,同时始终坚持教师参赛制度,就是要通过技能大赛这一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本文为杨湘宁副厅长在2011年度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
其他文献
不知不觉在教海虚度将近20多年了,曾以为自己已过了感动的年龄。偶然一次机会,和一位家长聊天,聊生活,聊孩子,没想到她说:“在家里我是孩子的妈妈,在学校你是大家的妈妈,你这位妈妈比我更了不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听了她的话,我心里顿时百感交集——我是大家的“妈妈”,不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做老师,做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动。  联想到平日里经常看到的一幕:当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基础实施建设已经进入高峰期,工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获利空间越来越小,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全力关注项目成
一、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讲述科技小故事  虽说科技无处不在,然而孩子们没有探索的兴趣和激情,这样的科技是无法引起幼儿的共鸣的。因此,在幼儿的身边的、为幼儿所熟悉的而又能引起幼儿注意的那些科技的内容才是真正能为幼儿探究和理解的。作为老师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们对周围事物有着困惑、疑问和探究的欲望时,每每这时,他们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到老师这边寻求帮助,渴望得到解答。这时候,老师能做的不光是提
学生厌学一直是职校课堂亟待解决的难题。有专家提出要让职校课堂动起来、做起来、笑起来。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有些学生根本不动、不做,即使动起来了,做起来了,却没有发自内心地笑
迄今为止,美术课堂教学在一些学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而农村学校较城市校园拥有更丰富的乡土资源,如果能加以利用,合理整合,让乡土资源丰富美术课堂教学,一定可以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一、将乡土资源运用于美术教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美术学科灵活多元的特点优势,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是实现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途径。兴趣能
在深入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课堂的氛围是轻松和谐的;师生问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课堂焕发出崭新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处于一个积累的阶段,所以教师往往重阅读轻写作。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审美,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本文将紧紧围绕“阅读与写作如何有效整合”展开。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之后,就要学会将学到的、记住的东西活学活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语句,将自己记住的、理解的东西通过文字呈于纸上,达到反映学生心灵和思想的创作性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很难达到一个读与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检查是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师们会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并编写教案,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教学步骤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但部分教师对于"课后反思"疏于认真对待,有的教师一学期课程结束了,教案中"课后反思"项目是一片空白,有的教师草草数语以应付学校检查。作为已从教十多年的教师,在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过程中,本人深刻地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推进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如何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与企业的积极性?校企之间如何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本文以坚持特色化、集团化和多元化发展方向的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培养作为个案,分别从带有普适性和典型性的三个专业的合作背景、模式凝积、项目筹划、实施路径来探讨订单培养的实施内容和技
我们知道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转变阶段。因此,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他们往往提不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