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思想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研究引起广大学者的探讨和研究,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诠释,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流派。其中以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最为合理,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合理归结。
  【关键词】本体论;以人为本;马克思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有无之辩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来,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这个问题,一直在学术界是争论不休的。他们发表着各自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有本体论,虽然马克思并没有以本体论的方式写下他的哲学全书,未曾在阐发其哲学立场上的意义上使用“本体论”,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断定马克思没有社会本体论思想,相反,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他对社会本体的思想的探讨无处不在。有的学者反对这种观点,他们否认马克思有本体论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自己的本体论,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变革,正在于对本体论所进行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有没有本体论呢?在我看来,是有的。本体论问题是任何一种哲学形态所必须具有的,其依据在于哲学的本性。然而,对世界的探究往往离不开人,世界是人的生存世界,是与人相关相统一的世界。无论是研究人还是研究世界,总要对其存在的一般性质加以判断,而这种对一般本质的判断就是本体问题。
  二、马克思有什么样的本体论
  (1)物质本体论
  物质本体论的基本内容是: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即我们的思想观念,都是发展变化的。物质本体论的经典依据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说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就有一个问题,即人们以恩格斯的语言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用恩格斯的观点来证明马克思哲学是物质本体论。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写道:“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其后,斯大林将马克思哲学规定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研究社会生活,把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列宁、斯大林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以致于有很大—部分马克思哲学研究者都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但是物质本体论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于物质概念是有所指的,指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实在,但就本体论自身而言,本体论范畴是不描述任何具体事物的,因为一但有具体所指,就不是最抽象的哲学范畴了。这与本体论的要求是想违背的。
  (2)实践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是指从实践出发去看待和解释自然、人、观念、文化、国家等一切其他现象的这样一种本体论理解模式。主张实践唯物主义的人认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写到:“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主张实践本体论的学者认为在马克思的文本当中可以找到依据,基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有些学者提出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从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从实践的维度出发,强调从人的感性活动方面来理解人类社会,显然是具有其合理性的。我们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时,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理解为“实践本体论”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首先,实践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特征,但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和其他哲学背道而驰的,不是只强调实践而不谈人的哲学。其次,我们谈实践时,不能抽象地谈论无主体的实践,实践必须是人的实践。总之,应该从人出发来说明实践,如果只谈实践而不谈实践的主体一人,就是一种抽象的实践主义的观点。
  三、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思想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思想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体系。即人是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和基础,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有人的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历史有规律地运动的目的和归宿。只有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研究社会,把人作为社会历史的本体基础,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思想的正确解读。只有把人作为社会本体的基础,才能把社会看成是人的社会,才能清楚地说明自然一人一社会的统一,才能给社会本体以合理地定位,才能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终极关怀。
  从人的角度出发来阐释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思想,是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正确解读。我们认为,以人的存在来说明社会存在,把人当作社会存在的主体基础本质和目的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历史观,应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本体论思想。此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对于贯彻和落实胡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5]刘远传,社会本体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6]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重庆:重庆出版社.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向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挑战。一堂体育课更需要和谐,具体怎样使一堂体育课创建出和谐的氛围呢?就是教师上课时态度和蔼,讲解具体生动,示范优美正确,学生能在积极主动,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锻炼。众所周知,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
期刊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当前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显突出。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进行清晰的认识,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理性的思考。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入手,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依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规律,提出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語文教学应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这就为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我们进行PDCA模式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模式研究、建构提供了政策依据。基于PDCA模式结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观,本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着眼于学生发展,我们尝试建构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一次语文教学中的科学实验。  这个模式应用于
期刊
【摘要】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对食品安全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较之《食品卫生法》显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具有很强的经济法属性,经济法的理念、基本原则、本质特征及其内容的经济性等都在《食品安全法》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经济法理念  《食品安全法》第一条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其立法宗旨:“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具体讲,保证食品安全是保障公众身体
期刊
【摘要】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也变得十分重要。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不再是教育的被动者,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的趋势。  【关键词】心理场;学生主体性  心理场概念(psychological filed)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根据他的理论,凡有心理现象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推进着中学化学教育的发展。因此,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有效整合、编排繁杂的网络资源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适合教师与学生双边应用的网络信息资源库,这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意义非凡。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库;中学化学教学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逐渐被应用于人
期刊
【摘要】责任是一种职责或任务。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身處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是人的一种精神品质。但是由于责任往往意味着负担,承担责任需要很大的勇气,实际上,政府逃避责任、回避责任,甚至推卸责任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大大的损害了政府在公民心目中的形象,有损政府公信力。笔者主要从探讨责任的重要性,以及行政问责制度的建设方面着手,希望能系统的阐述承认责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教育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未来公共基础课教育发展的需要,网络化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公共基础课教育中网络化教学的现状和主要环节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和改进网络化教学系统的一些思路,让传统教学乘上发展的快车。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化教学;主要环节;系统网站  教育部在2011年全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教师的激励机制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文章指出并分析了这种激励机制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构建方案  激励机制指在管理活动中根据人的心理变化,创设条件激发人的动机来启发人的内趋力,促使每一个人在单位迅速有效地去追求组织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激励措施是人
期刊
当代教育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