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建构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8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語文教学应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这就为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我们进行PDCA模式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模式研究、建构提供了政策依据。基于PDCA模式结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观,本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着眼于学生发展,我们尝试建构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一次语文教学中的科学实验。
  这个模式应用于语文教学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P阶段——教学准备、制定计划
  该阶段是这一模式的初始阶段,基本遵循传统备课的内容,但组织方式上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学期伊始是对学年计划的高度把握,这里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交代给学生的;单元教学时,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上一单元教学得失,制定本单元教学计划;课课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对本类课文归纳分类,选择合适的教与学的方法策略。这是从教材教学方面讲的,同样,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说,听话教学、说话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可以贯穿每一堂教学,但也可以作为模块训练进行,本文认为,这一模式适用于语文教学的任何分类形式。
  D阶段——教学实施、理性执行
  这一阶段强调师生自我职责的明确和执行。根据既定计划,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激励学生思索,学生的内在动机在激活强化后,将主动调用记忆储存的知识经验参与表征理解。这些理解可能未经概括、分析、筛选、提取,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获得理性认识。执行阶段是学生理性知识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并不否认真实世界的存在,但却强调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我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知识只是“爪体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创造意义的结果”,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是迥异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姆雷特’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人生活经验与体验来建构独特的哈姆雷特,这即使建构主义的体现。
  c阶段——教学合作、监督检查
  合作是这一阶段的基本活动方式,包括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师生对话以问题为原始动力,推动教学发展,而后逐步演变为启发、讨论或辩论等形式参与合作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脑力资源,对表征后的问题深入解析探索,以求获得外显的、文字的、可以言传的理性知识。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对D阶段执行计划力度的自检自查与互检互查,同时发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随机性的问题,生成新的知识。教师在组织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按计划落实预设好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的互动随时捕捉学生反馈信息,对那些与计划预设中不相吻合的内容,甚至一些课堂的“偶发事件”,则要以民主开放的心态思考其价值取向,并及时纳入到课堂的动态生成过程中,对预设作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生成更加丰富而又灵动的资源,在这里之所以强调教师的“发现’是因为学生在最初的阶段可能未必有如此的敏感度。
  A阶段——教学评价、循环上升
  在某一特定的课堂教学中,这是该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包括师生双方的评价与反馈。如果该阶段评价反馈时发现在D、C阶段执行监督中存在遗漏与失误,学生将重新返回问题思索阶段,再度检索、提取记忆信息,对问题内容作再次理解。如果学生的问题豁然开朗,问题得到解答,则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又会产生新问题,形成新疑惑。在本循环中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将推及到下一循环中解决。
  崔允都在《有效教学》中将有效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鉴于此,在PDCA模式的构建过程中,P:引起意向,把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上,对于我们从“把教学只当作传授知识或演示技能”这种传统观点中解放出来,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必要,教师就能能随时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D:明释内容,教学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内容载体,表现为学生学习某种特定内容的活动,其中必然也包括学生自身的经验,师生合作,不代表模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说明与解释;C:调适形式,也就是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明示学生所学的内容,一方面,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对已有知识基础的掌握程度不同,同时每个学生也有各自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不同的教学内容事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检,教师的自检,与学生互检,师生互检想结合使用;A:关注结果,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因此,教学必然是有意向性的行为,指向任务的达成,这就需要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区别与一般学习的本质在于,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与没有教师指导下的个人学习,教学理论关注的主要是教师行为,而不是学生行为。P的实施D、C的应变,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协调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计划就有可能起副作用,计划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经验性的设计蓝图,在实施时的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引导学生往自己预设的答案上靠拢,这是贴近无效的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政策的变化以及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深入人心,对胎儿利益的保护越来越得到普遍关注。本文认为法律上的胎儿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医学上和生物学上的胎儿应当区别开来;我国现行民法不承认胎儿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从而导致了胎儿很多利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不利于胎儿出生后的健康成长;基于保护胎儿的现实需要,结合中国民事立法的现状,提出应当明确胎儿具有特殊的民事权利能
期刊
初中生物课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初中进行生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老师应该怎样更科学、更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师面临的新问题。现就自己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多年教学来谈谈怎样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更好的进行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期刊
【摘要】每一类体裁的文章都有其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和结构规律,科技文体也不例外。科技翻译以准确、严谨为第一要旨。该文以科技翻译的特点为切入点,就如何做好科技英语翻译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科技英语;范畴;特点;翻译  一、科技英语的范畴  科技英语是一个范畴很广的概念,与其他多种问题相交。它可以是专业性很强的论文,可以是生动有趣的科幻小说,可以是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还可以是新颖简洁的科技新闻等。
期刊
【摘要】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由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差异已经成为翻译的一大障碍,本文主要讨论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主要的补偿手段,争取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补偿手段;功能对等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多元化的发展,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由于文化本
期刊
任职教育是以强化素质为主的岗位教育。任职教育建立在学历教育基础之上,其目的是使培养对象获得适应特定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具备从事工作岗位的能力和素质。它贵在提高素质,重在解决工作之需,提高受训对象的应用能力。相对于学历教育而言,任职教育具有突出的特点,相应地,也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任职教育特点  (一)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  任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指向培养对象的岗位任职需要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对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了解,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简单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在以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为基础,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出了一系列的反思。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矛盾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高等教育学家马丁·特罗在研究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框架。马丁
期刊
学生的命运与我们教师的教育方法有着密切联系,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许就会断送孩子的前程,有时一句温暖的话语,就会唤起失落孩子的激情!错过任何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这个学生的一辈子。“后进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后进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后进生”
期刊
【摘要】本着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衷,本文分析了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培养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操作建议。  【关键词】系统思维能力;知识体系;主动性;范例精选;形成性评价  新编《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还应引导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向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挑战。一堂体育课更需要和谐,具体怎样使一堂体育课创建出和谐的氛围呢?就是教师上课时态度和蔼,讲解具体生动,示范优美正确,学生能在积极主动,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锻炼。众所周知,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
期刊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当前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显突出。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进行清晰的认识,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理性的思考。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入手,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依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规律,提出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