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涉及的国学知识较多,很有必要开展国学教育,使小学语文教學的目标得以升华,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教师要深入解读国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更新教育理念?,平衡基础教学和国学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国学,课外阅读中进行有效拓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国学教育 小学语文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先贤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文化资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呢?
一、教师要深入解读国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
国学知识的魅力在于一首古诗、一个故事,甚至一个成语,都能够反映出深刻的知识内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教师需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深入解读国学教育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下面以《狐假虎威》一文为例进行剖析。(1)有效教学课堂的创建《狐假虎威》是一则成语故事,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战国策》,讲述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如果采取以往教师讲学,学生听加朗读的方式,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进行合理的角色分配,如有的学生扮演老虎,有的学生扮演狐狸,有的学生扮演松鼠,有的学生扮演小鸟,有的学生扮演乌龟,然后结合课文内容的台词展开角色扮演游戏,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结束后,教师再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如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像狐狸一样借别人的威势欺压人,自己要有真本事,要善待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同样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学会聪明,不能被小人利用。(2)国学教育效果剖析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既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学习到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狐假虎威”,要有真本事,从而有效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教学反思国学教育的渗透,有时可借助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上述提到的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避免教学过程突兀现象的出现,进一步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更新教育理念,平衡基础教学和国学教育
为了使得小学语文和国学教育达到完美的结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在国学教育持续升温的条件下,小学语文教育不能再走传统的应试教育,而应该转向人文情怀和审美倾向的培养。教育理念总是指导着教育实践工作,理念的更新就意味着实践的转型。在小学语文国学教育中,应该强调核心文化观念的价值,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转变观念,以国学教育为核心,所有的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国学教育的核心来进行,这样在强调核心文化观念的同时辅以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使得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得到综合提升。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教学是重点,主要是为了应试,而国学教育可有可无。在传统教育的视角下国学教育就是鸡肋,作用不大,其实这是一种偏激的理解。语文教学的精髓应该是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审美,使学生们具有识美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基础知识的灌输。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基础教学和国学教学必须要平衡发展,平衡发展意味着在实践教学中,国学教学的位置要和基础教学一样重,要将这两方面进行综合的教育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的具有人文情怀和道德审美的学生。
三、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国学,课外阅读中进行有效拓展
国学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可以让学生明白如果小时候不认真学习,到老了的时候后悔也没用,从而教育学生趁年少,认真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一份力。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学生懂得了怎样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可见,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国学经典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魂,经过国学经典的熏陶,不仅能使小学生热爱学习,还能使他们懂得尊老敬幼、关爱他人的道理,促进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中华上下五千年,给我们炎黄子孙积攒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弟子规》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规,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千字文》是由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组成,不仅可以教人识文断字,还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作为语文老师,我在课外经常指导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并成立了国学诵读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愉快的研读中体会国学经典的魅力,遇到难于理解的问题,小组通力合作,翻阅相关课外书籍,共同解决诵读国学中遇到的难题。
总之,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祖们智慧的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从国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精神力量,帮助青少年“正德”、“修身”、“启智”、“雅行”,对于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国学教育 小学语文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先贤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文化资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呢?
一、教师要深入解读国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
国学知识的魅力在于一首古诗、一个故事,甚至一个成语,都能够反映出深刻的知识内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教师需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深入解读国学教育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下面以《狐假虎威》一文为例进行剖析。(1)有效教学课堂的创建《狐假虎威》是一则成语故事,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战国策》,讲述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如果采取以往教师讲学,学生听加朗读的方式,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进行合理的角色分配,如有的学生扮演老虎,有的学生扮演狐狸,有的学生扮演松鼠,有的学生扮演小鸟,有的学生扮演乌龟,然后结合课文内容的台词展开角色扮演游戏,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结束后,教师再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如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像狐狸一样借别人的威势欺压人,自己要有真本事,要善待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同样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学会聪明,不能被小人利用。(2)国学教育效果剖析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既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学习到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狐假虎威”,要有真本事,从而有效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教学反思国学教育的渗透,有时可借助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上述提到的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避免教学过程突兀现象的出现,进一步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更新教育理念,平衡基础教学和国学教育
为了使得小学语文和国学教育达到完美的结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在国学教育持续升温的条件下,小学语文教育不能再走传统的应试教育,而应该转向人文情怀和审美倾向的培养。教育理念总是指导着教育实践工作,理念的更新就意味着实践的转型。在小学语文国学教育中,应该强调核心文化观念的价值,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转变观念,以国学教育为核心,所有的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国学教育的核心来进行,这样在强调核心文化观念的同时辅以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使得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得到综合提升。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教学是重点,主要是为了应试,而国学教育可有可无。在传统教育的视角下国学教育就是鸡肋,作用不大,其实这是一种偏激的理解。语文教学的精髓应该是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审美,使学生们具有识美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基础知识的灌输。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基础教学和国学教学必须要平衡发展,平衡发展意味着在实践教学中,国学教学的位置要和基础教学一样重,要将这两方面进行综合的教育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的具有人文情怀和道德审美的学生。
三、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国学,课外阅读中进行有效拓展
国学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可以让学生明白如果小时候不认真学习,到老了的时候后悔也没用,从而教育学生趁年少,认真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一份力。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学生懂得了怎样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可见,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国学经典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魂,经过国学经典的熏陶,不仅能使小学生热爱学习,还能使他们懂得尊老敬幼、关爱他人的道理,促进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中华上下五千年,给我们炎黄子孙积攒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弟子规》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规,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千字文》是由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组成,不仅可以教人识文断字,还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作为语文老师,我在课外经常指导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并成立了国学诵读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愉快的研读中体会国学经典的魅力,遇到难于理解的问题,小组通力合作,翻阅相关课外书籍,共同解决诵读国学中遇到的难题。
总之,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祖们智慧的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从国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精神力量,帮助青少年“正德”、“修身”、“启智”、“雅行”,对于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