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习得,离不开诵读。无论是经典诗词的浸润,还是文学名篇的体悟,或是课文内容的把握,都需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去理解、巩固和拓展。初中时代是学生诵读的黄金时光。针对当前部分初中生诵读状态较差、效率较低的现状,教师可以在激励教育理念的主导下,制定励志的标语,以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加星激励、榜样激励等形式,提高学生诵读效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激励教育;核心素养 ;诵读效率;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6B-0031-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一文中指出: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2]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众所周知,无论是经典诗词的浸润,还是文学名篇的体悟,或是课文内容的把握,都需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去理解、巩固和拓展。
初中时代是学生诵读的黄金时光。然而现实中,不少学生诵读的状态较差、效率较低:有的毫无感情、恹恹欲睡、懒得出声;有的闲聊说笑、应付了事,甚至偷做其他事;有的虽张着嘴,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机械地读背更是普遍现象。如何提高学生诵读的效率,一直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3]学生诵读的“自动力”和“上进心”,都需要我们教师在激励教育理念的主导下,去激发、去引导、去培养。近年来,笔者主持南通市重点科研课题“关于激励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在如何运用激励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诵读效率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摸索出一些方法,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标语励志,激发士气
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抵制外界的影响或自身的惰性方面,远远不及高中生。为激励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充分利用课上有限的读书时间,在布置诵读任务前,语文老师不妨在黑板上写下一两句激励语。也可根据需要,在黑板右上角开辟一块激励语专栏,长期或阶段性保留着,以营造气氛,振作士气。譬如:
“当你停下来休息时,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
“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学业,态度决定一切!”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
从心理学来看,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最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年龄。在诵读过程中,当学生看到这些激励性标语,对他们而言,是一份肯定,一种鞭策和提醒,更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孩子们处于如此充满正能量的语言环境中,一定也是充满斗志、热血沸腾。他们读书时,自然会集中精力,竭尽全力。而这些或富有哲学理趣、或带有文学色彩、或具有人生启迪的激励性标语,本身就是开阔学生的眼界心胸、提升学生人格修养、树立学生人生梦想、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二、目标制定,激人奋进
佐藤学说:“教师要把设计好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作为自己责任。”[4]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妨帮助、引导学生制定一些合理的、可行的读记目标,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内驱力,增强其学习力,并沿着既定活动的目标与方向努力践行。
读记目标可以是巩固前面的课堂讲解,也可以是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还可以是美文朗读、语言积累,或者是经典诗词的拓展。一般情况下,目标可以设定1—3点,第1点是所有同学需力争在规定时间内背诵掉的内容,第2点是在读记完前两点后大部分同学也能实现的目标,第3点是给少数基础好、记忆力好、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譬如,针对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某一语文诵读课(40分钟),关于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读背,教师可设计这样几个小目标:
①将课文熟读成诵。
②读记书下注解,尝试口头翻译。
③诵读《课外读本》上的《望梅止渴》。
通过在单位时间内具体诵读目标的设定,一方面让学生知晓诵读的要求和任务,知道自己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另一方面,教者将原本较大的读记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既降低了难度,又缩短了诵读的时间周期。这种“化整为零”的做法,能让学生很快见到胜利的曙光,并踊跃向另一个高峰攀登,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并不断激发学生征服困难的勇气和诵读的兴趣。此外,诵读任务的分层布置,既可以让大部分同学能挑战自我、不断奋进,也可以让那些基础薄、识记能力弱的同学看到希望,还能让那些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吃饱喝足”,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语文核心素养。
三、小组划分,激发活力
在学生个体竞争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引入组际之间的竞争。小组划分,就是将全班按每组7人均衡配置,其中A为组长,直接分管B1和B2两位副组长,B1分管C1和C2两位组员,B2分管C3和C4两位组员。 各位组长的学习基础、管理能力相当,各组组员的综合实力也基本处于同一层次,形成“一二四”小组管理模式。若某班级共有学生42名,坐7排6列,我们则在黑板上设计表格如表1所示:
当班级人数并非为7的倍数时,可以在成员C的配置上略做微调。
在小组划分好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每条任务后设计一个标记符号,如:
①将课文熟读成诵:“○”
②读记书下注解,尝试口头翻译:“△”
③诵读《课外讀本》上的《望梅止渴》:“☆”
学生每完成一条任务,就到黑板上找到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标格中,打上相应符号。其中,最难实现的任务,用符号“☆”表示,寓意“你真棒!”“你好厉害哦!”以激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勇攀高峰,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这种均衡分组,既可让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还可以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竞争。而且,各平行小组的组长与组长、副组长与副组长、组员与组员之间,都可以开展竞争。通过先进带动后进,既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能最终实现提升效率、共同进步的总目标。
对于超额完成任务的同学,我们应该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能充满激情、挑战自我;对于没有完成基本任务的少数同学,也应该根据个体情况正确对待——尽管他们在班级整体中相对落后,但就他们自身而言,如果今天完成目标的情况比此前好,就应该给予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完成不了基本任务,教者则应该因材施教,在目标制定上不妨更宽松、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一些。总之,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率,最高效地建构语言、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四、小组命名,激发自豪感
在均衡划分小组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给小组命名,进一步激发小组同学的诵读热情。各竞赛小组可用组长名字命名,如:“周禹诗组”“陆政宇组”“孙思思组”等,以激励组长的责任感、自豪感;也可用“奔跑者”“火箭队”“快乐家族”等时尚名称命名,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教师还可以结合标语激励法,在表格上方写上激励语言:“比一比,看一看,看哪些组的同学任务完成又快又好!”从而激励小组里的每一个孩子努力为小组增光。
通常,在有了明确的目标任务、配备相应的符号标记后,大部分同学都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当然,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认真程度等不同,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参见表2:
由上图可以看出,该早读课中,身为组长的周禹诗、孙思思、肖瑶三位同学完成任务最多;对比各小组,“周禹诗组”和“孙思思组”是相对优胜组:小组所有人都能完成任务①,同时还有两位同学超额完成了任务②,组长还率先完成了任务③。
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同学们你追我赶,为小组争光;奋勇争先,实现自我价值;唅咏品味,感受文字乐趣。他们一个个诵读得热火朝天,让原本松散的、枯燥无味语文诵读课多了一份适度紧张,也多了一份青春的朝气与活力。
当然,如果要考证学生所打符号对应的背诵任务是否真实有效,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二四”小组管理模式,让组员C1、C2到相应的副组长B1处背诵,C3、C4到B2处背诵,B1、B2两位副组长到大组长A处背诵,即:C1、C2→ B1 →A;C3 、C4 → B2→A。各大组长A之间相互背诵、循环背诵,即:A1→A2→A3→A4→A5→A6→A1。
当然,为让学生之间的相互检查不流于形式,各组长也可以到语文课代表或老师处背诵,教师还可以亲自抽查部分组员诵读的情况。这样,诵读效果就可以落到实处,诵读质量也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地保证了。
五、加星激励,激发内驱力
诵读任务完成后,最好能辅以适当的默写检查,规定好相应的分数值,当堂循环互批。通常组与组之间循环,即:第一大组的组员给第二大组相应水平层次的组员批改,第二大组给第三大组批改,以此类推,如:B1→B2→B3→B4→B5→B6→B1。也可以是各小组内自行循环,即:C1→C2→C3→C4→B1→B2→A1→老师。当然,还可以有其他更为科学的方法。这样,既可当场反馈,让学生很快了解到自己在诵读的真实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又可减轻教师作业批改负担,做到高效、快捷、便利,使诵读效果更佳。
对于满分的同学,视默写内容的难易程度,应该给予适当的加分或加星的奖励措施,从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如:100分的同学每人加考核分3分,90分以上的同学每人加2分,80分以上的同学每人加1分。上次默写情况不好但这次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视学生个体努力的情况,每人加1—2分。这样,即便是学困生,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小组整体做得非常好,也可给小组每位成员加考核分,以激励其他小组成员不甘落后,奋起直追,使早读效果最优化,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当然,除了使用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加星或加分激励外,还可以进行榜样激励。教师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各小组长的推荐,把一些读书认真投入、表现好的同学名字写在黑板上表彰、加分。如:“今日到班即读的同学有周禹诗、史天行、袁卓雅、周可凡等同学!” “今日读书最认真的是‘孙思思’小组!”
所有被表扬的名字由课代表依据既定规则考核加分,所有累加起来的考核分,皆与学期末的评先、评优挂钩,是评选“学习之星”“好习惯之星”“优秀循环小组”“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的重要依据。一周内积分前三名者,当选为“本周诵读之星”,以“照片展示、文字介绍”的形式张贴在板报上。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QQ、短信、微信等平台,对优秀同学认真诵读的情况,通过文字表扬或短视频发送,让家长们看到优秀孩子的学习状态,从而有效地激励自己孩子,实现家校共管,提高诵读效率,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等,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
[2]温儒敏.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N].中国教育报,2012-09-03(10).
[3](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0:156.
[4](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季李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104.
责任编辑:李韦
Inspiring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of Students’ Recitation Efficiency
XU Pei-hong
(Hai’an Hailing Middle School, Nantong 226600, China)
Abstract: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their Chinese core literacy is inseparable from recitation, which is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consolidating and expanding classical poetry, literature works and text contents. The period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the prime time for students’ recitation. In view of some problems with students’ recitation such as poor state of recitation and low efficiency, teachers may adopt the idea of inspiration to work out inspiring slogans in the form of inspirations of goal, competition, star presentation, and examples so that students’ recitation efficiency can be increased and their Chinese core literacy can be developed.
Key words: inspiring education; core literacy; recitation efficiency; practical study
关键词:激励教育;核心素养 ;诵读效率;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6B-0031-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一文中指出: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2]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众所周知,无论是经典诗词的浸润,还是文学名篇的体悟,或是课文内容的把握,都需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去理解、巩固和拓展。
初中时代是学生诵读的黄金时光。然而现实中,不少学生诵读的状态较差、效率较低:有的毫无感情、恹恹欲睡、懒得出声;有的闲聊说笑、应付了事,甚至偷做其他事;有的虽张着嘴,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机械地读背更是普遍现象。如何提高学生诵读的效率,一直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3]学生诵读的“自动力”和“上进心”,都需要我们教师在激励教育理念的主导下,去激发、去引导、去培养。近年来,笔者主持南通市重点科研课题“关于激励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在如何运用激励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诵读效率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摸索出一些方法,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标语励志,激发士气
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抵制外界的影响或自身的惰性方面,远远不及高中生。为激励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充分利用课上有限的读书时间,在布置诵读任务前,语文老师不妨在黑板上写下一两句激励语。也可根据需要,在黑板右上角开辟一块激励语专栏,长期或阶段性保留着,以营造气氛,振作士气。譬如:
“当你停下来休息时,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
“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学业,态度决定一切!”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
从心理学来看,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最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年龄。在诵读过程中,当学生看到这些激励性标语,对他们而言,是一份肯定,一种鞭策和提醒,更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孩子们处于如此充满正能量的语言环境中,一定也是充满斗志、热血沸腾。他们读书时,自然会集中精力,竭尽全力。而这些或富有哲学理趣、或带有文学色彩、或具有人生启迪的激励性标语,本身就是开阔学生的眼界心胸、提升学生人格修养、树立学生人生梦想、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二、目标制定,激人奋进
佐藤学说:“教师要把设计好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作为自己责任。”[4]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妨帮助、引导学生制定一些合理的、可行的读记目标,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内驱力,增强其学习力,并沿着既定活动的目标与方向努力践行。
读记目标可以是巩固前面的课堂讲解,也可以是预习即将学习的课文,还可以是美文朗读、语言积累,或者是经典诗词的拓展。一般情况下,目标可以设定1—3点,第1点是所有同学需力争在规定时间内背诵掉的内容,第2点是在读记完前两点后大部分同学也能实现的目标,第3点是给少数基础好、记忆力好、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譬如,针对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某一语文诵读课(40分钟),关于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读背,教师可设计这样几个小目标:
①将课文熟读成诵。
②读记书下注解,尝试口头翻译。
③诵读《课外读本》上的《望梅止渴》。
通过在单位时间内具体诵读目标的设定,一方面让学生知晓诵读的要求和任务,知道自己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另一方面,教者将原本较大的读记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既降低了难度,又缩短了诵读的时间周期。这种“化整为零”的做法,能让学生很快见到胜利的曙光,并踊跃向另一个高峰攀登,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并不断激发学生征服困难的勇气和诵读的兴趣。此外,诵读任务的分层布置,既可以让大部分同学能挑战自我、不断奋进,也可以让那些基础薄、识记能力弱的同学看到希望,还能让那些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吃饱喝足”,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语文核心素养。
三、小组划分,激发活力
在学生个体竞争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引入组际之间的竞争。小组划分,就是将全班按每组7人均衡配置,其中A为组长,直接分管B1和B2两位副组长,B1分管C1和C2两位组员,B2分管C3和C4两位组员。 各位组长的学习基础、管理能力相当,各组组员的综合实力也基本处于同一层次,形成“一二四”小组管理模式。若某班级共有学生42名,坐7排6列,我们则在黑板上设计表格如表1所示:
当班级人数并非为7的倍数时,可以在成员C的配置上略做微调。
在小组划分好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每条任务后设计一个标记符号,如:
①将课文熟读成诵:“○”
②读记书下注解,尝试口头翻译:“△”
③诵读《课外讀本》上的《望梅止渴》:“☆”
学生每完成一条任务,就到黑板上找到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标格中,打上相应符号。其中,最难实现的任务,用符号“☆”表示,寓意“你真棒!”“你好厉害哦!”以激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勇攀高峰,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这种均衡分组,既可让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还可以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竞争。而且,各平行小组的组长与组长、副组长与副组长、组员与组员之间,都可以开展竞争。通过先进带动后进,既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能最终实现提升效率、共同进步的总目标。
对于超额完成任务的同学,我们应该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能充满激情、挑战自我;对于没有完成基本任务的少数同学,也应该根据个体情况正确对待——尽管他们在班级整体中相对落后,但就他们自身而言,如果今天完成目标的情况比此前好,就应该给予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完成不了基本任务,教者则应该因材施教,在目标制定上不妨更宽松、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一些。总之,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率,最高效地建构语言、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四、小组命名,激发自豪感
在均衡划分小组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给小组命名,进一步激发小组同学的诵读热情。各竞赛小组可用组长名字命名,如:“周禹诗组”“陆政宇组”“孙思思组”等,以激励组长的责任感、自豪感;也可用“奔跑者”“火箭队”“快乐家族”等时尚名称命名,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教师还可以结合标语激励法,在表格上方写上激励语言:“比一比,看一看,看哪些组的同学任务完成又快又好!”从而激励小组里的每一个孩子努力为小组增光。
通常,在有了明确的目标任务、配备相应的符号标记后,大部分同学都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当然,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认真程度等不同,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参见表2:
由上图可以看出,该早读课中,身为组长的周禹诗、孙思思、肖瑶三位同学完成任务最多;对比各小组,“周禹诗组”和“孙思思组”是相对优胜组:小组所有人都能完成任务①,同时还有两位同学超额完成了任务②,组长还率先完成了任务③。
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同学们你追我赶,为小组争光;奋勇争先,实现自我价值;唅咏品味,感受文字乐趣。他们一个个诵读得热火朝天,让原本松散的、枯燥无味语文诵读课多了一份适度紧张,也多了一份青春的朝气与活力。
当然,如果要考证学生所打符号对应的背诵任务是否真实有效,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二四”小组管理模式,让组员C1、C2到相应的副组长B1处背诵,C3、C4到B2处背诵,B1、B2两位副组长到大组长A处背诵,即:C1、C2→ B1 →A;C3 、C4 → B2→A。各大组长A之间相互背诵、循环背诵,即:A1→A2→A3→A4→A5→A6→A1。
当然,为让学生之间的相互检查不流于形式,各组长也可以到语文课代表或老师处背诵,教师还可以亲自抽查部分组员诵读的情况。这样,诵读效果就可以落到实处,诵读质量也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地保证了。
五、加星激励,激发内驱力
诵读任务完成后,最好能辅以适当的默写检查,规定好相应的分数值,当堂循环互批。通常组与组之间循环,即:第一大组的组员给第二大组相应水平层次的组员批改,第二大组给第三大组批改,以此类推,如:B1→B2→B3→B4→B5→B6→B1。也可以是各小组内自行循环,即:C1→C2→C3→C4→B1→B2→A1→老师。当然,还可以有其他更为科学的方法。这样,既可当场反馈,让学生很快了解到自己在诵读的真实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又可减轻教师作业批改负担,做到高效、快捷、便利,使诵读效果更佳。
对于满分的同学,视默写内容的难易程度,应该给予适当的加分或加星的奖励措施,从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如:100分的同学每人加考核分3分,90分以上的同学每人加2分,80分以上的同学每人加1分。上次默写情况不好但这次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视学生个体努力的情况,每人加1—2分。这样,即便是学困生,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小组整体做得非常好,也可给小组每位成员加考核分,以激励其他小组成员不甘落后,奋起直追,使早读效果最优化,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当然,除了使用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加星或加分激励外,还可以进行榜样激励。教师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各小组长的推荐,把一些读书认真投入、表现好的同学名字写在黑板上表彰、加分。如:“今日到班即读的同学有周禹诗、史天行、袁卓雅、周可凡等同学!” “今日读书最认真的是‘孙思思’小组!”
所有被表扬的名字由课代表依据既定规则考核加分,所有累加起来的考核分,皆与学期末的评先、评优挂钩,是评选“学习之星”“好习惯之星”“优秀循环小组”“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的重要依据。一周内积分前三名者,当选为“本周诵读之星”,以“照片展示、文字介绍”的形式张贴在板报上。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QQ、短信、微信等平台,对优秀同学认真诵读的情况,通过文字表扬或短视频发送,让家长们看到优秀孩子的学习状态,从而有效地激励自己孩子,实现家校共管,提高诵读效率,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等,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
[2]温儒敏.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N].中国教育报,2012-09-03(10).
[3](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0:156.
[4](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季李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104.
责任编辑:李韦
Inspiring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of Students’ Recitation Efficiency
XU Pei-hong
(Hai’an Hailing Middle School, Nantong 226600, China)
Abstract: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their Chinese core literacy is inseparable from recitation, which is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consolidating and expanding classical poetry, literature works and text contents. The period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the prime time for students’ recitation. In view of some problems with students’ recitation such as poor state of recitation and low efficiency, teachers may adopt the idea of inspiration to work out inspiring slogans in the form of inspirations of goal, competition, star presentation, and examples so that students’ recitation efficiency can be increased and their Chinese core literacy can be developed.
Key words: inspiring education; core literacy; recitation efficiency; practical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