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为此,必须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何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关键在于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教育。如氧气、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氧化碳、矿物燃料的燃烧,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的提炼等内容,教学中除了讲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外,更要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的视野。如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联系近来倡导的“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即减少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改变生活细节。告诉学生“低碳生活”并不难,只要平时多留心、多动手就能实现。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找到很多化学与环保的结合点,利用这些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环境教育渗透于理论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因素,找准切入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生动形象地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入课堂教学,既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学习“空气”时,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是相对固定的,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改变了空气的组成,造成了大气污染,使得气候变暖、雨水呈酸性。这些最直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燃煤工厂、汽车、火力发电厂等排放的尾气,这些尾气容易引起上呼吸器官感染或视觉器官的疾病。
又如,学习了“氧气”的知識后重点介绍“臭氧层空洞”。不仅让学生了解臭氧层对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作用,还让学生了解“臭氧层空洞”形成的原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保护臭氧层的办法。
再如,学习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知识后,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受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等危害。告诉学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植树造林,种植花草,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化学学科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的每一个单元都涉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并给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如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光化学烟雾、空气污染指数、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与禁用含磷洗衣粉等。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计划中要突出环境教育的内容,把环境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知识技能与环境教育的结合。
三、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有毒性气体(如SO、CO等)放出的实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实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又可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还远远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现在网络已经进入很多家庭,学校也配有学生机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或老师讲得不够透彻的知识。此外,可通过黑板报、知识竞赛、我为环保献计策、环保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化学科教学中加强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致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每个化学教师的责任所在。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何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关键在于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教育。如氧气、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氧化碳、矿物燃料的燃烧,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的提炼等内容,教学中除了讲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外,更要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的视野。如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联系近来倡导的“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即减少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改变生活细节。告诉学生“低碳生活”并不难,只要平时多留心、多动手就能实现。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找到很多化学与环保的结合点,利用这些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环境教育渗透于理论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因素,找准切入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生动形象地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入课堂教学,既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学习“空气”时,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是相对固定的,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改变了空气的组成,造成了大气污染,使得气候变暖、雨水呈酸性。这些最直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燃煤工厂、汽车、火力发电厂等排放的尾气,这些尾气容易引起上呼吸器官感染或视觉器官的疾病。
又如,学习了“氧气”的知識后重点介绍“臭氧层空洞”。不仅让学生了解臭氧层对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作用,还让学生了解“臭氧层空洞”形成的原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保护臭氧层的办法。
再如,学习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知识后,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受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等危害。告诉学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植树造林,种植花草,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化学学科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的每一个单元都涉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并给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如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光化学烟雾、空气污染指数、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与禁用含磷洗衣粉等。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计划中要突出环境教育的内容,把环境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知识技能与环境教育的结合。
三、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有毒性气体(如SO、CO等)放出的实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实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又可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还远远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现在网络已经进入很多家庭,学校也配有学生机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或老师讲得不够透彻的知识。此外,可通过黑板报、知识竞赛、我为环保献计策、环保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化学科教学中加强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致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每个化学教师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