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分层理论视角下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研究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族群分层理论来源自西方社会学中的重要范畴社会分层,指稀缺社会资源在族群间的不平等分配。戈登历史上第一位把族群和阶层结合起来的学者,指出民族身份以及社会阶层的相互交叉的共同体。我国重要观点强调社会学意义上的民族分层主要是指社会经济资源占有上的差异,而不是政治地位上的差异和不平等,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相关民族政策已表明,我国各民族间已实现政治、法律地位上的平等。1国内学者认为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在获取社会资源(高等教育获得)受到民族身份与社会阶层双重影响。基于知网“高级检索”功能,对75篇文献从民族身份以及社会阶层分析。梳理发现,第一,从民族身份来看,民族身份不再是高等教育获得的限制因素,反而使少数民族在本科教育上相较于汉族存在优势。第二,从社会阶层来看,处于城市的优势阶层的少数民族子女更容易获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
  关键字:族群分层理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群体内部成员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发生了分化,各少数民族教育、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水平差异与地区差异的扩大,可能导致各少数民族之间和同一少数民族内部(入学机会)出现了较大差异2。随着社会化市场转型,少数民族内部的分化也逐渐明显。洪岩璧认为相对于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而言,学术界却很少有研究将族群(民族)(ethnic groups)与阶级或阶层结合起来探讨,“族群”始终处于某种缺席失语状态,并认为有必要把“民族”纳入到中国的市场转型和社会分层理论框架之中,并从教育获得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3。2010年以前国内并没有以少数民族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高等教育获得的实证研究。但是在这期间大量的以汉族为对象从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获得的实证研究为少数民族群体高等教育获得提供了实证的基础。基于此,关于少数民族为对象的高等教育获得从民族身份、城乡以及阶层角度看待教育获得研究逐渐丰富起来。
  一、族群分层理论
  在一个多民族社会中,各个族群获取稀缺资源并不均等的,这种稀缺资源的分配不均构成了族群的分层体系。1975 年,美国社会学家格莱泽(Nathan Glazer)和莫尼汉(Daniel Moynihan)在其主编的《族群》(Ethnicity)一书中多次使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族群分层”(ethnic stratification),实际上分析介绍了族群间的结构性差异4。族群分层理论指的是资源(经济、教育、权力、声望、社会资本等)在族群间的不平等分布或分配5。西方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有阶层族群观念代表者戈登是历史上第一位将阶层与族群结合起来的学者,认为族群和阶层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共同体,民族身份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阶层是可以通过流动来改变的。处于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在获取稀缺的社会资源时,族群会受到社会阶层以及自身族群身份的影响。从同一族群内部来说,具备族群的身份,此时也可能因社会阶层不同而产生差异,这便衍生出族群间结构性差异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族群分层理论。6
  (一)族群分层的中国适应性
  在我国关于族群分层的研究主要以为马戎、马忠才等人为代表。其重要观点强调社会学意义上的民族分层主要是指社会经济资源占有上的差异,而不是政治地位上的差异和不平等,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相关民族政策已表明,我国各民族间已实现政治、法律地位上的平等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促进民族平等与民族进步,保护全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不仅废除了压迫少数民族的原有落后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制度,还通过立法确立了各民族政治与法律的平等地位。除此之外,民族地区因为受到长期特殊的地理、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致使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文化、就业等方面的发展水平都相对低于汉族地区。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优先录取、高考加分、单独招生、预科制度、专项计划建立民族院校等等优惠政策,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这些措施的协助下获得了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机会。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少数民族成员不仅没有面临制度性歧视或压迫,还受到国家的保护与扶持。尽管如此,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少数民族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先天性不利影响,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以及少数民族内部成员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甚至有部分扩大的趋势,这些状况有可能影响其高等教育获得。
  (二)族群分层分析视角
  西方族群分层理论戈登认为从同一族群内部来说,具备族群的身份,此时也可能因社会阶层不同而产生差异。在我国谭敏以及谢作栩认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受族群身份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8。因此,参考族群分层理论结合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的实际情况,做族群分层理论的中国适应性研究。本文从民族身份、城乡以及社会阶层为主要视角梳理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获得文献
  二、基于族群分层视角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研究
  (一)民族身份与高等教育获得研究
  1.民族不平等因政策因素基本消弭
  民族身份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民族身份是否为少数民族带来更多的教育机会?与汉族相比较是否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呢?实证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扩招的机会下,少数民族比较汉族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民族不平等因政策因素基本消弭9。谭敏、谢作栩(2011)实证得出家庭背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本科院校的机会不仅没有少于汉族学生,反而更具优势,族群因素并未成为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本科教育机会的障碍。马忠才(2016)进一步研究,大学升学率上的不平等主要存在于城乡和阶层之间,民族不平等因政策因素基本消弭。
  2.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族际差距大
  民族身份能否获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机会呢?叶锦涛,萧子扬(2019)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对其进入重点大学并无明显帮助10。优质的高等教育向汉族倾斜,少数民族学生更容易获得本科教育以及专科教育,较难获得重点优质高等教育。谭敏,谢作栩(2011)实证得出少数民族学生较汉族学生更易获得本科层次的教育机会,但仍相对较难获得进入重点院校就读的机会。关于重点高校少数民族的研究,比如李倩调查各个重点高校中我国少数民族招生人数。2006年,清华大学在京招生328人,在少数民族八省区的招生总数却仅为249人,占该校招生总数的11.8%;北京大学在京招生692人,在少数民族八省区的招生总数也仅为243人,不到招生总数的9.47%;浙江大学在浙江招生2509人,而在少数民族八省区的招生总数仅为172人,不到招生总数的4.28%。各重点高校对少数民族省区的招生计划明显低于东部地区11。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少数民族我国实行各种政策,补偿少数民族学生可能的先天(地理、历史、自然等)不利状况,许多少数民族学生也在这政策的协助下获得了高等教育机会,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率得到显著的提高,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更易将就读层次由专科提升为本科,但是对于高质量的优势教育资源上,少数民族学生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城乡二元结构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
  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加剧少数民族内部成员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发生了分化,在高等教育资源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城乡差异大于汉族。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随着学校质量提高而逐渐扩大,重点学校机会不平等最严重。农民阶层上重点学校机会不平等扩大,城乡差距在汉族群体中是显著影响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质量的获得。关于城乡差异在少数民族群体内更显著还是在汉族群体里最显著。李春凯,吴炜(2017)相关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内部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城乡差异远大于汉族内部12;谭敏(2012)认为这反映了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入学机会的城乡分化甚于汉族群体。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数量和质量都要低于城市少数民族学生13。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着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影响着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限制了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学生的教育机会。且少数民族较汉族更容易受到城乡结构的影响,城市少数民族靠自身优势学生积累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边缘山区的少数民族受到优质资源的限制以及与城市的主流文化的差距。
  (三)社会阶层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研究
  优势阶层少数民族学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蔡文伯,侯立杰(2017)以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新疆不同社会阶层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及就读高校类型均存在显著差异。14杨倩(2015)通过对云南五个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发现: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社会阶层子女的入学机会以及质量存在很大差异,优势阶层子女占有很大的优势。15有学者从高等教育的层次以及社会阶层的角度看待,发现院校层级越高,学生父亲的职业阶层越高;院校层级越低,学生父亲的职业阶层越低。这种高等学校分层状况与当前社会分层具有同构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16。族群分层是指社会不同群体在占据经济、文化、权力、教育、社会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平等现象。少数民族群体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存在差异,即存在基础阶层少数民族、中间阶层少数民族以及优势阶层少数民族。不同阶层少数民族群体占有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数量呈现明显差距,优势阶层竭力将各种资本优势转化为子女获得优质教育机会优势,同时优势少数民族与发达地区的汉族高度融合,对主流文化更为熟悉,能够更好的避免民族身份带来的不适应即高等教育获得的负面影响。
  三、研究结论
  以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的高等教育获得研究主要借鉴西方族群分层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实际国情还需要本土化的处理。同时,基于族群分层理论视角下从民族身份以及社会阶层分析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第一,民族身份不再是高等教育获得的限制因素,在本科教育上相对比汉族存在优势,但在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并无明显的帮助。第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受到城乡以及阶层的显著影响,处于城市的优势阶层的少数民族获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机会。
  参考文献:
  [1]赵罗英.现代化视野下我国民族分层研究述评[J].民族论坛,2019(04):41-47.
  [2]滕星,马效义.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J].民族研究,2005(05):10-18+107.
  [3]洪岩璧.族群与教育不平等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一项实证研究[J].社会,2010,30(02):45-73.
  [4]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53.
  [5]马忠才.族群分层研究的理论视角[J].青海民族研究,2012,23(02):40-42.
  [6]杨倩.云南省五个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分析——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5,(5):116-121.
  [7]赵罗英.现代化视野下我国民族分层研究述评[J].民族论坛,2019(04):41-47.
  [8]谭敏,谢作栩.家庭背景、族群身份与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获得[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0):50-58.
  [9]马忠才.族际教育分层及其影响因素: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的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6(03):39-48+152.
  [10] 叶锦涛,萧子扬.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研究: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05):98-105.
  [11] 李倩.重点大学高考招生民族倾斜政策与边疆社会稳定之研究[J].湖北招生考试,2007(04):44-47+51.
  [12]李春凯,吴炜.民族身份、城乡分割与高等教育不平等[J].北京社会科学,2017(09):42-49.
  [13]谭敏.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2(11):58-63.
  [14]蔡文伯,候立杰.新疆不同社會阶层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03):16-24.
  [15]杨倩.云南省五个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分析——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5,(5):116-121.
  [16]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转型期中西部农民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持续改革和发展,要求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应用。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让科学教育得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科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并深入探究了通过生活化教学手段展开小学科学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随
期刊
摘 要:青年榜样是工作中最具活力、最活跃的一份子。对青年榜样的“选、育、用”是更好开展工作的重要举措。该文将从选树青年榜样的意义;发挥青年榜样作用是一个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前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建议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以期对未来工作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青年;榜样;选择;培育;任用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注重树立榜样,教育引导年轻一代成长的民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期刊
摘 要: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布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人们在精神享受层面的消费逐步提升。而盲盒因其具有惊喜和未知性,更是满足了当代人的消费观念,给人们带来了乐趣。一时间社会上掀起了“盲盒”风潮,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剂,盲盒经济也因此开辟了新的生活风尚与消费领域。可随着盲盒经济的火爆,慢慢地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本文着重分析盲盒经济火爆的原因以及现如今盲盒经济
期刊
摘 要: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本文对如何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使备课获得最佳效果进行了实践探讨。  关键词:集体备课;共同探究;有效性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
期刊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和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更加广泛,价值观念、利益诉求、互动方式、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发生转变,意识形态领域不确定因素愈发增多。当前多元文化思潮充斥着大学校园,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科学三观,本文将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特点去探究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路径,从而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作出一点贡献。
期刊
摘 要: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真诚的师爱是深入学生心灵的途径,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是激发学生上进、努力的催化剂。  关键词:师爱;爱的教育文化;教师教育  爱是了解、爱是宽容、爱是赏识,爱本身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深处的教育过程,学生更需要教师母亲般的关爱。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人们称教
期刊
摘 要:随着国际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这门国际语言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英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当今社会,英语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针对英语听力教学而言,由于很多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存在普遍较差的情况,所以更应该受到初中英语教师的重视。作为教师应该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创新和改进教学策略,以在让学生学会英语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培
期刊
摘 要:教师专业化是当今教师教育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教师应具备专业理念、专业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四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的整体能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关键词:发展;教师;专业;学习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教师教育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将教师职业确定为一种专业。“教师职业应当成为一种专业”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学术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中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而这一切都必须以有效的数学教学为基础,这样才能使数学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本文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从重视问题提出、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合作活动、实施分层教学四个维度出发,对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段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启蒙时期,可以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也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学习数学必须要有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促使下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本文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路径,希望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方法和路径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学习的定力不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