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牛仔褲被视为一种独特而明确的美国服装,这也许是美国对国际时装行业唯一的贡献。牛仔裤不仅仅是美国西部牛仔的行头,更成为了美国时代变迁的一个鲜明符号,无孔不人地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里,研究牛仔裤,为我们深入了解美国这个国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就主要从牛仔裤的两个主要发展阶段来探讨美国的时代特色与它的变迁,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
【关键词】: 牛仔裤;美国;二战
一、牛仔裤的发明与美国当时的社会关系
“耐久、便宜而且性感的牛仔裤,是美国人给予全世界的伟大献礼。牛仔裤比狗更忠实,比人还爽快。她跟随你的时间越长、用得越久,就越使人感觉亲切宜人。”[1]这段话出自美国《老爷》杂志,形象地描述了美国人对牛仔裤的一种亲密无间的感情。牛仔裤从发明至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美国的代名词,深刻的反映了美国的文化。
牛仔裤英文名为“jeans”,该词最早出现于1567年,当时用于称呼来自意大利著名港口城市热那亚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裤子,也称为“Genoese”。19世纪中叶的美国西部地区诞生了最早的牛仔裤,公认的发明者是德国青年商人李维·斯特劳斯,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李维斯,他开了一家专门生产这种工作裤的公司,以自己的名字“Levi's”作为品牌名,并采用了“jeans”作为这种新生裤子的名称,沿用至今。
牛仔裤最初的用途与潇洒的西部牛仔并没有关系,它发明伊始是美国劳工淘金时穿的一种紧身工作裤。19世纪时,美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从东部向西部地区迁移和开发的群众性运动——西进运动。在轰轰烈烈的运动过程中,大批移民出于不同的原因迁往西部,1848年美国移民萨特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附近发现了金矿,消息很快扩大到全世界。从此世界各地的人蜂拥而至,美国一时出现了著名的“淘金热”。然而高收益的工作必定是辛苦万分的,淘金者的衣裤在淘金的过程中,经常要与石头、砂土摩擦,当时人们穿的都是棉布裤子,不耐穿,几天就磨破了。这引起了当时也来美国西部在淘金热中寻找机遇的李维斯的注意,他以做帐篷用的帆布为原料,制作出既结实耐磨又便宜的低腰直筒矿工裤,这就是牛仔裤的最早原型。[2]因为它牢固耐穿、防水耐脏、不易变形等优点,一时之间牛仔裤风行天下,所有在美国大西部干重体力活的人都穿它:西部矿工、铁路工、伐木工和拓荒者等,当时西部运动的拓荒者,“马背上的英雄”西部牛仔也对其心仪无比。其中最受其益的莫过于淘金矿工了。
当时淘金工人在劳动时,常常要把沉甸甸的矿石样品放进裤袋,沉重的矿石经常会使裤袋线崩断开裂。裁缝经常为淘金工人修补这种被撑破的裤袋。即用黄铜铆钉钉在裤袋上方的两个角上,这样工装裤显得更加耐用了。李维斯对原本的牛仔裤进行改进,质地坚硬的帆布牛仔裤被较为柔软的粗斜纹棉布牛仔裤所取代。所以,标准的牛仔裤就是一种用斜纹粗棉布制作、铆钉加固的紧身工作裤。[3]
因此牛仔裤的发明与美国的19世纪的淘金热潮有直接关系,当时的西进运动蓬勃发展也促进了牛仔裤的流行,在政治上极为重要的是美国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美国政府支持西部牛仔向西部披荆斩棘,并在淘金热兴起前后准备正式兼并加利福尼亚,促进了淘金热潮的发展,某个程度推动了牛仔裤的产生。
在我们看来,不论是“淘金热”还是西进运动,其实就是在形成一种美国精神的过程,一种“I CAN”的美国精神,而牛仔裤就是这种精神的实物象征,牛仔裤坚实、牢固的特性就像是那些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淘金者,在淘金这条路上始终意志坚定,从不轻易放弃,牢固不破的牛仔裤就是他们的信念,那种“I CAN”的美国精神。西进运动就更不用说了,西进运动过程中自然环境恶劣,劳动量更是极大,需要人们更加坚定的毅力和信念的支撑。坚固的牛仔裤毫不意外的成为了人们开发西部的必备服装,牛仔裤作为一直陪伴美国人开荒西部的服装,渐渐在西进运动中演变成美国精神的“代言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牛仔裤
30年代,是牛仔裤的初始流行阶段。然而到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牛仔裤开始改变。男装裤的裤脚反折部位和遮掩夹克口袋的口袋盖被淘汰,同时皮鞋成为配给品。牛仔裤的许多细节也被删除而显得粗糙:取消了牛仔裤前开襟下部的铆钉、后腰蝴蝶结及表袋的铆钉,的后袋双拱形线迹由印制的相似图形代替。拷钮上的标志"LS.&CoS.F.Cal."被代之以一枚月桂树叶。但是凭其结实耐磨的优良特性牛仔裤成为战场上的军需品。Levis牛仔裤的制造曾一度被宣告为必结束,细节上的种种精致之处才重新回归。1947年,战时配给制结束,双拱形线迹重新出现。因此。由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二战期间精简版的牛仔裤更显得与众不同,成为现在牛仔裤收藏家的大热门。[4]
“二战”造成了世界范围的物资短缺,美国政府命令全美成衣业节省材料;凭借结实耐磨的优良特性,牛仔裤成为战场上的军需品,牛仔裤在战场上充分发挥了其结实耐磨的优良特性。事实上,二战时期美国的几大军种都配发过这一面料的军服。不过,这一面料制作的军服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服、常服。准确地说,这一系类系列军服只能算是工装。这种工装的牛仔面料不仅耐用,而且质地较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官兵们会穿着这种工装从事一些较脏、较累的体力活。
美国海军配发牛仔裤的款式主要分为海军经典“喇叭”裤腿的牛仔裤与直筒牛仔裤这两个版本。“喇叭”裤腿牛仔裤其实就是沿袭了海军水手服里面的裤型,这一裤型被世界上大多数的海军所沿用,对此不必赘述。而直筒牛仔裤则多被海军航空兵们使用,其原因在于这款牛仔裤便于他们的工作,“喇叭”裤腿的牛仔裤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延续海军的传统。[5]
并且战争也是美国传播服饰文化的途径,二战使得牛仔裤一度成为紧俏的日常服装,也开始走出美国。美国当局把牛仔裤指定为美军制服,大批的牛仔裤随着盟军深入欧洲腹地。战后美国大兵返回美国,大量积存牛仔裤在当地发售,受到欧洲人的欢迎。于是,欧洲本地的工作服制造商纷纷效仿美国的牛仔裤,从而使牛仔裤在欧洲大地流行了起来,是德、英、法等国人们慕求的对象。当时的学生也穿牛仔裤作为与劳动者团结一致的象征。战后形成一种人人穿牛仔裤局面,牛仔裤可谓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服装。
同时,二战令妇女走上男子的工作岗位,为牛仔裤在女性中的普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越来越多女性走向社会,而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就导致了女性可以走出家庭进行室外活动,女装便日益体现出男性的风格而具有了硬朗、潇洒的个性,女性也逐渐穿上了带有男性地位标志的裤装。这一改进体现了妇女们渴望像男性一样独立自主的愿望,这也正是20世纪女权主义运动的结果,牛仔裤在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过程中对于女性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意义。[6]
二战时期的美国,一战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并没有停止,经济一度繁荣,但是紧接着就是“经济危机”,一下子就又低落谷底,二战的爆发更是造成美国国内复杂的社会环境。可往往一个时代越动荡,变革也会越多样、越深刻。体现在牛仔裤上,一方面节俭主义下,牛仔裤本身坚固耐磨的品质,当然会使它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另一方面出现更加具有设计感和时代感或者说是实用感的新的牛仔裤,女性牛仔裤的流行,在牛仔裤的发展史上肯定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改革,牛仔裤的触角不断得到延伸。总的来说,二战时期美国复杂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日新月异,促使牛仔裤的变化也更加迅速,这个时代的牛仔裤就不再仅仅是美国精神的象征,而是更加丰富。
注释:
[1]黄霜:《从牛仔裤看美国文化》,《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第4期。
[2]牛凯旋:《牛仔裤发明第一人列维斯特劳斯》,《东北之窗:上半月》2007年第3期
[3]姜守明:《牛仔裤:当代美国“粗文化”现象解析》,《学海》2003年第1期。
[4]杜鹃:《牛仔裤的流行与文化关系初探》,《丹东纺专学报》1996年04期。
[5]刘钢:《时间沉积出牛仔裤的美国文化》,《钟表》2009年02期。
[6]黄霜:《从牛仔裤看美国文化》,《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第4期。
【关键词】: 牛仔裤;美国;二战
一、牛仔裤的发明与美国当时的社会关系
“耐久、便宜而且性感的牛仔裤,是美国人给予全世界的伟大献礼。牛仔裤比狗更忠实,比人还爽快。她跟随你的时间越长、用得越久,就越使人感觉亲切宜人。”[1]这段话出自美国《老爷》杂志,形象地描述了美国人对牛仔裤的一种亲密无间的感情。牛仔裤从发明至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美国的代名词,深刻的反映了美国的文化。
牛仔裤英文名为“jeans”,该词最早出现于1567年,当时用于称呼来自意大利著名港口城市热那亚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裤子,也称为“Genoese”。19世纪中叶的美国西部地区诞生了最早的牛仔裤,公认的发明者是德国青年商人李维·斯特劳斯,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李维斯,他开了一家专门生产这种工作裤的公司,以自己的名字“Levi's”作为品牌名,并采用了“jeans”作为这种新生裤子的名称,沿用至今。
牛仔裤最初的用途与潇洒的西部牛仔并没有关系,它发明伊始是美国劳工淘金时穿的一种紧身工作裤。19世纪时,美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从东部向西部地区迁移和开发的群众性运动——西进运动。在轰轰烈烈的运动过程中,大批移民出于不同的原因迁往西部,1848年美国移民萨特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附近发现了金矿,消息很快扩大到全世界。从此世界各地的人蜂拥而至,美国一时出现了著名的“淘金热”。然而高收益的工作必定是辛苦万分的,淘金者的衣裤在淘金的过程中,经常要与石头、砂土摩擦,当时人们穿的都是棉布裤子,不耐穿,几天就磨破了。这引起了当时也来美国西部在淘金热中寻找机遇的李维斯的注意,他以做帐篷用的帆布为原料,制作出既结实耐磨又便宜的低腰直筒矿工裤,这就是牛仔裤的最早原型。[2]因为它牢固耐穿、防水耐脏、不易变形等优点,一时之间牛仔裤风行天下,所有在美国大西部干重体力活的人都穿它:西部矿工、铁路工、伐木工和拓荒者等,当时西部运动的拓荒者,“马背上的英雄”西部牛仔也对其心仪无比。其中最受其益的莫过于淘金矿工了。
当时淘金工人在劳动时,常常要把沉甸甸的矿石样品放进裤袋,沉重的矿石经常会使裤袋线崩断开裂。裁缝经常为淘金工人修补这种被撑破的裤袋。即用黄铜铆钉钉在裤袋上方的两个角上,这样工装裤显得更加耐用了。李维斯对原本的牛仔裤进行改进,质地坚硬的帆布牛仔裤被较为柔软的粗斜纹棉布牛仔裤所取代。所以,标准的牛仔裤就是一种用斜纹粗棉布制作、铆钉加固的紧身工作裤。[3]
因此牛仔裤的发明与美国的19世纪的淘金热潮有直接关系,当时的西进运动蓬勃发展也促进了牛仔裤的流行,在政治上极为重要的是美国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美国政府支持西部牛仔向西部披荆斩棘,并在淘金热兴起前后准备正式兼并加利福尼亚,促进了淘金热潮的发展,某个程度推动了牛仔裤的产生。
在我们看来,不论是“淘金热”还是西进运动,其实就是在形成一种美国精神的过程,一种“I CAN”的美国精神,而牛仔裤就是这种精神的实物象征,牛仔裤坚实、牢固的特性就像是那些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淘金者,在淘金这条路上始终意志坚定,从不轻易放弃,牢固不破的牛仔裤就是他们的信念,那种“I CAN”的美国精神。西进运动就更不用说了,西进运动过程中自然环境恶劣,劳动量更是极大,需要人们更加坚定的毅力和信念的支撑。坚固的牛仔裤毫不意外的成为了人们开发西部的必备服装,牛仔裤作为一直陪伴美国人开荒西部的服装,渐渐在西进运动中演变成美国精神的“代言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牛仔裤
30年代,是牛仔裤的初始流行阶段。然而到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牛仔裤开始改变。男装裤的裤脚反折部位和遮掩夹克口袋的口袋盖被淘汰,同时皮鞋成为配给品。牛仔裤的许多细节也被删除而显得粗糙:取消了牛仔裤前开襟下部的铆钉、后腰蝴蝶结及表袋的铆钉,的后袋双拱形线迹由印制的相似图形代替。拷钮上的标志"LS.&CoS.F.Cal."被代之以一枚月桂树叶。但是凭其结实耐磨的优良特性牛仔裤成为战场上的军需品。Levis牛仔裤的制造曾一度被宣告为必结束,细节上的种种精致之处才重新回归。1947年,战时配给制结束,双拱形线迹重新出现。因此。由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二战期间精简版的牛仔裤更显得与众不同,成为现在牛仔裤收藏家的大热门。[4]
“二战”造成了世界范围的物资短缺,美国政府命令全美成衣业节省材料;凭借结实耐磨的优良特性,牛仔裤成为战场上的军需品,牛仔裤在战场上充分发挥了其结实耐磨的优良特性。事实上,二战时期美国的几大军种都配发过这一面料的军服。不过,这一面料制作的军服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服、常服。准确地说,这一系类系列军服只能算是工装。这种工装的牛仔面料不仅耐用,而且质地较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官兵们会穿着这种工装从事一些较脏、较累的体力活。
美国海军配发牛仔裤的款式主要分为海军经典“喇叭”裤腿的牛仔裤与直筒牛仔裤这两个版本。“喇叭”裤腿牛仔裤其实就是沿袭了海军水手服里面的裤型,这一裤型被世界上大多数的海军所沿用,对此不必赘述。而直筒牛仔裤则多被海军航空兵们使用,其原因在于这款牛仔裤便于他们的工作,“喇叭”裤腿的牛仔裤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延续海军的传统。[5]
并且战争也是美国传播服饰文化的途径,二战使得牛仔裤一度成为紧俏的日常服装,也开始走出美国。美国当局把牛仔裤指定为美军制服,大批的牛仔裤随着盟军深入欧洲腹地。战后美国大兵返回美国,大量积存牛仔裤在当地发售,受到欧洲人的欢迎。于是,欧洲本地的工作服制造商纷纷效仿美国的牛仔裤,从而使牛仔裤在欧洲大地流行了起来,是德、英、法等国人们慕求的对象。当时的学生也穿牛仔裤作为与劳动者团结一致的象征。战后形成一种人人穿牛仔裤局面,牛仔裤可谓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服装。
同时,二战令妇女走上男子的工作岗位,为牛仔裤在女性中的普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越来越多女性走向社会,而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就导致了女性可以走出家庭进行室外活动,女装便日益体现出男性的风格而具有了硬朗、潇洒的个性,女性也逐渐穿上了带有男性地位标志的裤装。这一改进体现了妇女们渴望像男性一样独立自主的愿望,这也正是20世纪女权主义运动的结果,牛仔裤在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过程中对于女性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意义。[6]
二战时期的美国,一战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并没有停止,经济一度繁荣,但是紧接着就是“经济危机”,一下子就又低落谷底,二战的爆发更是造成美国国内复杂的社会环境。可往往一个时代越动荡,变革也会越多样、越深刻。体现在牛仔裤上,一方面节俭主义下,牛仔裤本身坚固耐磨的品质,当然会使它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另一方面出现更加具有设计感和时代感或者说是实用感的新的牛仔裤,女性牛仔裤的流行,在牛仔裤的发展史上肯定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改革,牛仔裤的触角不断得到延伸。总的来说,二战时期美国复杂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日新月异,促使牛仔裤的变化也更加迅速,这个时代的牛仔裤就不再仅仅是美国精神的象征,而是更加丰富。
注释:
[1]黄霜:《从牛仔裤看美国文化》,《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第4期。
[2]牛凯旋:《牛仔裤发明第一人列维斯特劳斯》,《东北之窗:上半月》2007年第3期
[3]姜守明:《牛仔裤:当代美国“粗文化”现象解析》,《学海》2003年第1期。
[4]杜鹃:《牛仔裤的流行与文化关系初探》,《丹东纺专学报》1996年04期。
[5]刘钢:《时间沉积出牛仔裤的美国文化》,《钟表》2009年02期。
[6]黄霜:《从牛仔裤看美国文化》,《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