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所以上虞乡贤夏丏尊先生名讳命名的新建学校,如何凸显出夏丏尊先生“爱的教育”的思想精髓,体现出学校健康活泼、积极进取、求真求善求美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特色文化环境,对于优化学校校园环境、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促进学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浙江上虞市夏丏尊小学坚持以“爱心育人”为灵魂,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积极提炼校园精神,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促成了学校的长足发展。
传承爱的思想
夏丏尊先生的教育思想核心是“爱的教育”。这种“爱的教育”思想,首先表现在他二十年如一日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夏先生对待学生一向是爱护备至、满腔热情。他实行的感化教育法,犹如母亲对待子女一般,充满着情和爱。夏老就是这样以他无限的热情和挚诚献身于教育,其教育行为中凸显出的宗教精神,如悲天悯人的慈悲心怀、认真至极的虔敬之心和自觉觉人的禅式教育等,也有助于引领人们走出教育的功利泥潭,更启迪我们要立足新时期,重新审视“爱的教育”。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在遵循夏老爱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传承学校文明和校园文化,总结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专家引领和教师的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了以“爱的教育”为核心的“四个一”办学理念:
一个核心——金爱心。即引导全校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以爱为本,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
一条校训——教惟以爱,学惟以笃。教惟以爱:即引导全校教师在教育中,要以爱为本,爱得深沉,爱得无私,用谅解、博爱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学惟以笃:即引导全体学生,在爱的沐浴中,一心一意地学习,学得踏实,学得坚定,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一个理念——爱心育人,情满家园。即在夏丏尊爱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期望以“爱心育人”理念优化学校管理,改善师生关系,优化教育教学,使校园处处充满浓浓的人文关怀和互相关爱。
一个宗旨——让每个孩子共享爱的阳光。
形成爱的氛围
具备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学校物质形态,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因此,学校努力创设爱的氛围,传播爱的理念。首先,让学校的“楼、园、路、场、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师生都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让全校师生做校园的主人。如以爱命名的“楼”:行政楼——惟爱楼、教学楼——笃学楼等;“路”:宣传窗至食堂——博爱路、行政楼南横路——文心路等;“场”:教学楼前广场——金爱心广场等。校门口、走廊边、花坛边处处是爱的温馨提示:“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您珍惜我的生命,我绿化您的视野”、“爱,在你的脚下延伸”、“在爱的道路上,你我同行”等,时时提醒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其次是对走廊上的张挂物进行了精心布局,教学楼一楼是爱的宣传条幅,二楼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楼是学生书画作品,四楼和五楼是上虞的乡贤;行政楼走廊是我国古代和近现代教育家。第三,大厅也成为了爱的加油站,一楼是校红十字会的简介、活动掠影,二至四楼是各班的爱心特色活动专栏。第四,教室、办公室的布置除了张贴“教惟以爱八条”、“师生爱心交往八条原则”、“学惟以笃八条”,每学期学校还要进行“美丽教室”、“美丽办公室”评比活动,从而使校园处处散发出爱的文化气息,播撒着爱的种子。
此外,学校还精心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校徽、校服、校旗,创办了“金爱心”校报、“爱的教育”校刊和“金爱心”电台;在学校的“金爱心广场”前设立了代表学校精神的夏丏尊铜像,寓意着夏小师生在夏爷爷充满慈爱的目光的关怀下,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建设爱的文化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彰示着师生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夏丏尊小学以夏丏尊爱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炼形成了“教惟以爱 学惟以笃”的校训,具体体现为:
教师“教惟以爱”八条:1.大爱无边,师爱有度;2.生之所欲,常在师心;3.爱生如子,无论“第一”,无论“最后”;4.育人先育心,育心得有度;5.以广博的胸怀,去拥抱孩子;6.蹲下去,和孩子共赏美丽的世界;7.你关注的目光,就是孩子心灵的阳光;8.师爱,是教育事业的动力,是教育智慧的土壤。
学生“学惟以笃”八条:1.人贵有志,学贵有恒;2.勤奋是学习的密码,能开启知识的大门;3.敢于学习的人才能激荡起学海中洁白的浪花;4.不做书本的“奴才”,要做学习的主人;5.展开创造的翅膀,遨游文化的殿堂;6.伙伴学习,擦碰出智慧的火花;7.知识和实践是成功的阶梯;8.我学习,我快乐。
此外,学校还在实践中提炼形成了夏小师生爱心交往八条原则:1.我们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往,避免形成“课上忙学习,课下忙补课”冷漠的师生关系。多用倾听的方式去亲其生、懂其思,使学生亲其师、乐其道。2.我们要在学生面前始终坦率诚恳,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付出持久的耐心和爱心,能坦率承认自己的失误。3.我们要善待学生,即始终相信并挖掘学生内心的向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4.我们要欣赏学生,不仅欣赏其优点,还要欣赏其缺陷中积极的一面。5.我们要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差异,用静心等待、延缓评价等手段留出时间,帮助学生成为“最佳的我”。6.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做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7.我们要积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帮助他们积极互动,使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8.我们绝不能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产生浮躁和急躁情绪,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发火,而是要理智控制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多多自省。以此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师群体,塑造高素质、高品位的“夏小”学子形象。
(供稿:李渭灿)
责任编辑余志全
传承爱的思想
夏丏尊先生的教育思想核心是“爱的教育”。这种“爱的教育”思想,首先表现在他二十年如一日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夏先生对待学生一向是爱护备至、满腔热情。他实行的感化教育法,犹如母亲对待子女一般,充满着情和爱。夏老就是这样以他无限的热情和挚诚献身于教育,其教育行为中凸显出的宗教精神,如悲天悯人的慈悲心怀、认真至极的虔敬之心和自觉觉人的禅式教育等,也有助于引领人们走出教育的功利泥潭,更启迪我们要立足新时期,重新审视“爱的教育”。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在遵循夏老爱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传承学校文明和校园文化,总结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专家引领和教师的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了以“爱的教育”为核心的“四个一”办学理念:
一个核心——金爱心。即引导全校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以爱为本,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
一条校训——教惟以爱,学惟以笃。教惟以爱:即引导全校教师在教育中,要以爱为本,爱得深沉,爱得无私,用谅解、博爱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学惟以笃:即引导全体学生,在爱的沐浴中,一心一意地学习,学得踏实,学得坚定,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一个理念——爱心育人,情满家园。即在夏丏尊爱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期望以“爱心育人”理念优化学校管理,改善师生关系,优化教育教学,使校园处处充满浓浓的人文关怀和互相关爱。
一个宗旨——让每个孩子共享爱的阳光。
形成爱的氛围
具备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学校物质形态,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因此,学校努力创设爱的氛围,传播爱的理念。首先,让学校的“楼、园、路、场、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师生都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让全校师生做校园的主人。如以爱命名的“楼”:行政楼——惟爱楼、教学楼——笃学楼等;“路”:宣传窗至食堂——博爱路、行政楼南横路——文心路等;“场”:教学楼前广场——金爱心广场等。校门口、走廊边、花坛边处处是爱的温馨提示:“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您珍惜我的生命,我绿化您的视野”、“爱,在你的脚下延伸”、“在爱的道路上,你我同行”等,时时提醒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其次是对走廊上的张挂物进行了精心布局,教学楼一楼是爱的宣传条幅,二楼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楼是学生书画作品,四楼和五楼是上虞的乡贤;行政楼走廊是我国古代和近现代教育家。第三,大厅也成为了爱的加油站,一楼是校红十字会的简介、活动掠影,二至四楼是各班的爱心特色活动专栏。第四,教室、办公室的布置除了张贴“教惟以爱八条”、“师生爱心交往八条原则”、“学惟以笃八条”,每学期学校还要进行“美丽教室”、“美丽办公室”评比活动,从而使校园处处散发出爱的文化气息,播撒着爱的种子。
此外,学校还精心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校徽、校服、校旗,创办了“金爱心”校报、“爱的教育”校刊和“金爱心”电台;在学校的“金爱心广场”前设立了代表学校精神的夏丏尊铜像,寓意着夏小师生在夏爷爷充满慈爱的目光的关怀下,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建设爱的文化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彰示着师生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夏丏尊小学以夏丏尊爱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炼形成了“教惟以爱 学惟以笃”的校训,具体体现为:
教师“教惟以爱”八条:1.大爱无边,师爱有度;2.生之所欲,常在师心;3.爱生如子,无论“第一”,无论“最后”;4.育人先育心,育心得有度;5.以广博的胸怀,去拥抱孩子;6.蹲下去,和孩子共赏美丽的世界;7.你关注的目光,就是孩子心灵的阳光;8.师爱,是教育事业的动力,是教育智慧的土壤。
学生“学惟以笃”八条:1.人贵有志,学贵有恒;2.勤奋是学习的密码,能开启知识的大门;3.敢于学习的人才能激荡起学海中洁白的浪花;4.不做书本的“奴才”,要做学习的主人;5.展开创造的翅膀,遨游文化的殿堂;6.伙伴学习,擦碰出智慧的火花;7.知识和实践是成功的阶梯;8.我学习,我快乐。
此外,学校还在实践中提炼形成了夏小师生爱心交往八条原则:1.我们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往,避免形成“课上忙学习,课下忙补课”冷漠的师生关系。多用倾听的方式去亲其生、懂其思,使学生亲其师、乐其道。2.我们要在学生面前始终坦率诚恳,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付出持久的耐心和爱心,能坦率承认自己的失误。3.我们要善待学生,即始终相信并挖掘学生内心的向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4.我们要欣赏学生,不仅欣赏其优点,还要欣赏其缺陷中积极的一面。5.我们要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差异,用静心等待、延缓评价等手段留出时间,帮助学生成为“最佳的我”。6.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做到引而不牵、放而不纵。7.我们要积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帮助他们积极互动,使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8.我们绝不能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产生浮躁和急躁情绪,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发火,而是要理智控制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多多自省。以此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师群体,塑造高素质、高品位的“夏小”学子形象。
(供稿:李渭灿)
责任编辑余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