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数学应用题属于重点,也是难点。应用题的概括性比较强,考察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包括分析能力、計算能力、数形结合能力等,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所以,相关一线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应用题学习中存在的障碍,并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而帮助学生在今后数学学习中树立自信,摆脱限制性障碍,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题 障碍 策略
我国对于全日制数学教学明确指出:学生要通过数学学习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思维和技能,并且能够实践应用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生活与教学做到有效联系,养成数学意识。应用题是数学中最具有教育意义的题型,能够高效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应用题叙述过长、信息量大、与生活情境脱轨等问题,使学生出现审题疲劳,无法高效准确解答数学应用题。为此,改善教学中存在的此种学习障碍迫在眉睫,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情,实施针对性教学措施。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障碍
1.学生方面
学生没有意识到应用题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经常不懂装懂,会下意识地认为应用题比较难,缺乏解题信心。究其原因,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平时学习中不注重反思,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学习中参与程度不高,一般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完全跟着教师思路走,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缺乏主动性探究意识。在习题练习中没有总结应用题的思想和方法,进而应用题解答效果不佳。
2.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性比较强,基本上主导整节课堂的教学进度,有时会忽视学生主体性。其次有些教师存在偏见思想,没有做到公平教学。大部分主要是教师教学方式单调,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容易带来审题疲劳。在讲解应用题解题思维和方法时没有与学生情感认知相结合,练习作业“一刀切”现象比较严重。教师讲解应用题时容易“略讲”、“缩写”致使有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逐渐拉大学生之间差距。
二、解决数学应用题教学障碍的教学策略
1.结合学生身边实际,设置应用问题
教学中之所以出现教学障碍,一方面是教师在选择应用题例题时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不能够充分了解应用题背景 ,无法对其做出准确分析。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一些非数学术语不了解,像税率、汇率等,从而在应用题学习中感到压力。所以教师除了要符合教学大纲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搭建”生活情境,选择他们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会涉及到“增收节支”问题:圣诞节当天某商场搞促销活动,成本投入比往常增加了10%,但是总收入比往常增加了20%,圣诞节当天的利润是3000元,往常利润是2000元,往常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元?学生对节日比较敏感,在节日期间比较关注商场打折活动,挑选此种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增收节支类问题。从学生熟悉的话题中设置应用题,“搭建”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摆脱应用题“难”的心理。
2.文字叙述转换成数学语言,提炼应用题核心
数学应用题本来就是探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或者数与图形的联系。一般数学应用题文字叙述性比较强,思维逻辑比较严密。对于简单的应用题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稍加复杂的应用题,学生会下意识地打退堂鼓。所以教师需要深入探究数学结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文字转化成数学语言,像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等,简化应用题解答过程。
例如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经常会遇见此类题目:“图书馆中文学类书架宽88cm,主要放置小说和古诗,共90本。其中一本小说书籍的厚度大概是0.8cm,一本古诗书籍的厚度大概是1.2cm。那么这个书架上有多少本小说?多少本古诗呢?”首先指导学生将题中不相干的文字叙述略去,从中提取关键词绘制成数学表格:
通过制作表格能够将题中已知量提取出来,而且各个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设置未知数x,然后根据一元一次求解方式求出未知量,得到应用题答案。
3.重视数形结合思想,抽象转直观
初中生思维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先是从直观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再是逻辑思维巩固时期。因此,学生对应用题中大量文字叙述会感到混乱、模糊,理不清思路。为此,可以考虑利用几何图形将抽象的数学描述转变为直观感受,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转换。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像生活化教学、动态教学等,让学生能够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解答应用题。
例如在有关“二次函数”应用题教学中,经常会遇见给出二次函数表达式,要求画出二次函数图象,并且结合具体题境探究二次函数性质。此种应用题解答时,经常会涉及到图形变换,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首先在计算机画图软件上画出对应二次函数图象,然后按题中的要求任意拖动图象上一点P,观察符合题意时P点的大致坐标,确定大致解题方向,帮助学生形成感官认知,逐渐培养其抽象思维。
结语
由以上叙述可知,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问题叙述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生活用语,而且文字比较多。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题中提炼有效信息,能够将其转化为数学语言或几何图形,以直观的方式增强理解,不断提升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维峰.力求认识,掌握数学——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145.
[2]李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2):277.
(作者单位:景德镇市第十六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题 障碍 策略
我国对于全日制数学教学明确指出:学生要通过数学学习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思维和技能,并且能够实践应用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生活与教学做到有效联系,养成数学意识。应用题是数学中最具有教育意义的题型,能够高效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应用题叙述过长、信息量大、与生活情境脱轨等问题,使学生出现审题疲劳,无法高效准确解答数学应用题。为此,改善教学中存在的此种学习障碍迫在眉睫,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情,实施针对性教学措施。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障碍
1.学生方面
学生没有意识到应用题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经常不懂装懂,会下意识地认为应用题比较难,缺乏解题信心。究其原因,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平时学习中不注重反思,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学习中参与程度不高,一般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完全跟着教师思路走,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缺乏主动性探究意识。在习题练习中没有总结应用题的思想和方法,进而应用题解答效果不佳。
2.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性比较强,基本上主导整节课堂的教学进度,有时会忽视学生主体性。其次有些教师存在偏见思想,没有做到公平教学。大部分主要是教师教学方式单调,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容易带来审题疲劳。在讲解应用题解题思维和方法时没有与学生情感认知相结合,练习作业“一刀切”现象比较严重。教师讲解应用题时容易“略讲”、“缩写”致使有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逐渐拉大学生之间差距。
二、解决数学应用题教学障碍的教学策略
1.结合学生身边实际,设置应用问题
教学中之所以出现教学障碍,一方面是教师在选择应用题例题时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不能够充分了解应用题背景 ,无法对其做出准确分析。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一些非数学术语不了解,像税率、汇率等,从而在应用题学习中感到压力。所以教师除了要符合教学大纲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搭建”生活情境,选择他们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会涉及到“增收节支”问题:圣诞节当天某商场搞促销活动,成本投入比往常增加了10%,但是总收入比往常增加了20%,圣诞节当天的利润是3000元,往常利润是2000元,往常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元?学生对节日比较敏感,在节日期间比较关注商场打折活动,挑选此种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增收节支类问题。从学生熟悉的话题中设置应用题,“搭建”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摆脱应用题“难”的心理。
2.文字叙述转换成数学语言,提炼应用题核心
数学应用题本来就是探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或者数与图形的联系。一般数学应用题文字叙述性比较强,思维逻辑比较严密。对于简单的应用题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稍加复杂的应用题,学生会下意识地打退堂鼓。所以教师需要深入探究数学结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文字转化成数学语言,像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等,简化应用题解答过程。
例如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经常会遇见此类题目:“图书馆中文学类书架宽88cm,主要放置小说和古诗,共90本。其中一本小说书籍的厚度大概是0.8cm,一本古诗书籍的厚度大概是1.2cm。那么这个书架上有多少本小说?多少本古诗呢?”首先指导学生将题中不相干的文字叙述略去,从中提取关键词绘制成数学表格:
通过制作表格能够将题中已知量提取出来,而且各个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设置未知数x,然后根据一元一次求解方式求出未知量,得到应用题答案。
3.重视数形结合思想,抽象转直观
初中生思维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先是从直观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再是逻辑思维巩固时期。因此,学生对应用题中大量文字叙述会感到混乱、模糊,理不清思路。为此,可以考虑利用几何图形将抽象的数学描述转变为直观感受,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转换。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像生活化教学、动态教学等,让学生能够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解答应用题。
例如在有关“二次函数”应用题教学中,经常会遇见给出二次函数表达式,要求画出二次函数图象,并且结合具体题境探究二次函数性质。此种应用题解答时,经常会涉及到图形变换,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首先在计算机画图软件上画出对应二次函数图象,然后按题中的要求任意拖动图象上一点P,观察符合题意时P点的大致坐标,确定大致解题方向,帮助学生形成感官认知,逐渐培养其抽象思维。
结语
由以上叙述可知,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问题叙述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生活用语,而且文字比较多。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题中提炼有效信息,能够将其转化为数学语言或几何图形,以直观的方式增强理解,不断提升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维峰.力求认识,掌握数学——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145.
[2]李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2):277.
(作者单位:景德镇市第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