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米哈伊尔·莱蒙托夫的作品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散文的源头。其成名作《诗人之死》中大胆揭露社会的残暴现实,用极其讽刺的口吻表达对统治者罪行的义愤,代表广大人民发出心声,这在俄罗斯文学中开了现实主义的先河。
【关键词】:诗人之死;现实主义;莱蒙托夫
“没有奋争,人生便寂寞难忍”。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是俄罗斯文学史中屈指可数的天才作家之一,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莱蒙托夫继承并发展了“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歌颂自由反抗暴政的传统,以一首震惊全俄的《诗人之死》哀悼了俄罗斯诗歌太阳的陨落。俄罗斯文学中现实主义表现形式也在诗中得以体现。
莱蒙托夫的早期作品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但随着诗人逐渐成长成熟,他对沙皇的暴政和社会的不良风气——鼠目寸光,浑浑噩噩,对权贵奴性十足感到失望。在其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因素萌生。究竟何为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简而言之,这一源自法语词汇“realisme”的文学术语旨在真实再现现实,以还原现场动作行为、铺陈直叙为典型特点,通过由表及里的意象更深层次地对历史事件,社会本质和思想的揭露。
《诗人之死》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элегия(哀歌)和сатира(讽刺)。现通过分析诗的内容具体阐释现实主义在诗歌中的体现。1837年2月10日, 普希金在与逃亡俄国的法国保皇党徒丹特士的决斗后死于非命。这场决斗实际上是上流社会对普希金的侮辱所酿成的恶果,官方舆论却掩盖了诗人之死的真相。出于对沙皇尼古拉一世黑暗统治的愤恨,莱蒙托夫写下了这首不朽名诗:痛揭诗人之死的真正原因,猛追凶手的宫中后台,在十二月党人失败后,诗人最先喊出了与 沙皇抗争的口号。这也是人民的心声。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形象描绘塑造了鲜活的具体意象。如:“熄灭了,这盏天才的明灯;凋谢了,这顶绚丽的花冠。”此处运用借代来说明诗人的死是民族文学的一大损失。在表明诗人之死的真正原因后,莱蒙托夫以讽刺的文笔向“黑暗王国”喊话:“你们这帮以卑鄙著称的与先人们不可一世的子孙,把残存的遭受命运奚落的世族用奴才的脚掌恣意蹂躏!你们这群蜂拥在沙皇宝座两侧的人,就是扼杀自由、天才、荣耀的刽子手!”在全诗的最后,诗人向整个世界发出了最强音:“你们即使倾尽全身的污血,也洗不净诗人正义的血痕!”
忧伤、忧患与忧愤是莱蒙托夫诗歌感情的主旋律,孤独感在他的心灵中滋生。这与诗人的成长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两岁时病魔夺去了他的母爱,接着贵族的外祖母以继承庄园财产为由迫使莱蒙托夫父子生离死别,夺去了他的父爱。米沙的孤独感还来自情场上的失意。在作品《寂寞与忧愁》中,他写到:“寂寞又忧愁,当痛苦袭上心头,有谁可以和我分忧…期望…总是空怀期望干什么?岁月正蹉跎,韶华付东流!”
莱蒙托夫创作《诗人之死》使得自己闻名于世。但这首诗歌也给诗人带来了灾难。经过两次流放之后,莱蒙托夫在与花花公子马尔蒂诺夫的决斗死去。从两位诗人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相似点。两人同是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是文坛上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阶段的巨匠。他们都曾被流放到高加索,心醉于高加索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在那里涌现出创作的源泉。而最终,普希金和莱蒙托夫都死于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残酷迫害。
莱蒙托夫这种敢于揭露残酷现实,执着追求自由的精神品质令笔者动容。正如他在《太阳》中所寫的“远远的星啊,你放点光明吧,好让我在夜夜都看到你的晶莹;你的微光在同黑暗的搏斗中,给我这颗患病的心唤来憧憬…”诗人自己也说过:“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多愁善感呢?”通过对诗人作品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现实、人民生活以及思想境界,也能对当时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Титаренко Е. А. Литература в схемах и таблицах. - М.: Эскмо,2016
[2]任光宣,2006,俄罗斯文学简史,65-70页。
【关键词】:诗人之死;现实主义;莱蒙托夫
“没有奋争,人生便寂寞难忍”。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是俄罗斯文学史中屈指可数的天才作家之一,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莱蒙托夫继承并发展了“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歌颂自由反抗暴政的传统,以一首震惊全俄的《诗人之死》哀悼了俄罗斯诗歌太阳的陨落。俄罗斯文学中现实主义表现形式也在诗中得以体现。
莱蒙托夫的早期作品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但随着诗人逐渐成长成熟,他对沙皇的暴政和社会的不良风气——鼠目寸光,浑浑噩噩,对权贵奴性十足感到失望。在其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因素萌生。究竟何为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简而言之,这一源自法语词汇“realisme”的文学术语旨在真实再现现实,以还原现场动作行为、铺陈直叙为典型特点,通过由表及里的意象更深层次地对历史事件,社会本质和思想的揭露。
《诗人之死》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элегия(哀歌)和сатира(讽刺)。现通过分析诗的内容具体阐释现实主义在诗歌中的体现。1837年2月10日, 普希金在与逃亡俄国的法国保皇党徒丹特士的决斗后死于非命。这场决斗实际上是上流社会对普希金的侮辱所酿成的恶果,官方舆论却掩盖了诗人之死的真相。出于对沙皇尼古拉一世黑暗统治的愤恨,莱蒙托夫写下了这首不朽名诗:痛揭诗人之死的真正原因,猛追凶手的宫中后台,在十二月党人失败后,诗人最先喊出了与 沙皇抗争的口号。这也是人民的心声。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形象描绘塑造了鲜活的具体意象。如:“熄灭了,这盏天才的明灯;凋谢了,这顶绚丽的花冠。”此处运用借代来说明诗人的死是民族文学的一大损失。在表明诗人之死的真正原因后,莱蒙托夫以讽刺的文笔向“黑暗王国”喊话:“你们这帮以卑鄙著称的与先人们不可一世的子孙,把残存的遭受命运奚落的世族用奴才的脚掌恣意蹂躏!你们这群蜂拥在沙皇宝座两侧的人,就是扼杀自由、天才、荣耀的刽子手!”在全诗的最后,诗人向整个世界发出了最强音:“你们即使倾尽全身的污血,也洗不净诗人正义的血痕!”
忧伤、忧患与忧愤是莱蒙托夫诗歌感情的主旋律,孤独感在他的心灵中滋生。这与诗人的成长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两岁时病魔夺去了他的母爱,接着贵族的外祖母以继承庄园财产为由迫使莱蒙托夫父子生离死别,夺去了他的父爱。米沙的孤独感还来自情场上的失意。在作品《寂寞与忧愁》中,他写到:“寂寞又忧愁,当痛苦袭上心头,有谁可以和我分忧…期望…总是空怀期望干什么?岁月正蹉跎,韶华付东流!”
莱蒙托夫创作《诗人之死》使得自己闻名于世。但这首诗歌也给诗人带来了灾难。经过两次流放之后,莱蒙托夫在与花花公子马尔蒂诺夫的决斗死去。从两位诗人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相似点。两人同是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是文坛上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阶段的巨匠。他们都曾被流放到高加索,心醉于高加索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在那里涌现出创作的源泉。而最终,普希金和莱蒙托夫都死于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残酷迫害。
莱蒙托夫这种敢于揭露残酷现实,执着追求自由的精神品质令笔者动容。正如他在《太阳》中所寫的“远远的星啊,你放点光明吧,好让我在夜夜都看到你的晶莹;你的微光在同黑暗的搏斗中,给我这颗患病的心唤来憧憬…”诗人自己也说过:“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多愁善感呢?”通过对诗人作品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现实、人民生活以及思想境界,也能对当时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Титаренко Е. А. Литература в схемах и таблицах. - М.: Эскмо,2016
[2]任光宣,2006,俄罗斯文学简史,65-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