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莱蒙托夫诗歌中现实主义趋势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anx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米哈伊尔·莱蒙托夫的作品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散文的源头。其成名作《诗人之死》中大胆揭露社会的残暴现实,用极其讽刺的口吻表达对统治者罪行的义愤,代表广大人民发出心声,这在俄罗斯文学中开了现实主义的先河。
  【关键词】:诗人之死;现实主义;莱蒙托夫
  “没有奋争,人生便寂寞难忍”。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是俄罗斯文学史中屈指可数的天才作家之一,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莱蒙托夫继承并发展了“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歌颂自由反抗暴政的传统,以一首震惊全俄的《诗人之死》哀悼了俄罗斯诗歌太阳的陨落。俄罗斯文学中现实主义表现形式也在诗中得以体现。
  莱蒙托夫的早期作品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但随着诗人逐渐成长成熟,他对沙皇的暴政和社会的不良风气——鼠目寸光,浑浑噩噩,对权贵奴性十足感到失望。在其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因素萌生。究竟何为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简而言之,这一源自法语词汇“realisme”的文学术语旨在真实再现现实,以还原现场动作行为、铺陈直叙为典型特点,通过由表及里的意象更深层次地对历史事件,社会本质和思想的揭露。
  《诗人之死》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элегия(哀歌)和сатира(讽刺)。现通过分析诗的内容具体阐释现实主义在诗歌中的体现。1837年2月10日, 普希金在与逃亡俄国的法国保皇党徒丹特士的决斗后死于非命。这场决斗实际上是上流社会对普希金的侮辱所酿成的恶果,官方舆论却掩盖了诗人之死的真相。出于对沙皇尼古拉一世黑暗统治的愤恨,莱蒙托夫写下了这首不朽名诗:痛揭诗人之死的真正原因,猛追凶手的宫中后台,在十二月党人失败后,诗人最先喊出了与 沙皇抗争的口号。这也是人民的心声。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形象描绘塑造了鲜活的具体意象。如:“熄灭了,这盏天才的明灯;凋谢了,这顶绚丽的花冠。”此处运用借代来说明诗人的死是民族文学的一大损失。在表明诗人之死的真正原因后,莱蒙托夫以讽刺的文笔向“黑暗王国”喊话:“你们这帮以卑鄙著称的与先人们不可一世的子孙,把残存的遭受命运奚落的世族用奴才的脚掌恣意蹂躏!你们这群蜂拥在沙皇宝座两侧的人,就是扼杀自由、天才、荣耀的刽子手!”在全诗的最后,诗人向整个世界发出了最强音:“你们即使倾尽全身的污血,也洗不净诗人正义的血痕!”
  忧伤、忧患与忧愤是莱蒙托夫诗歌感情的主旋律,孤独感在他的心灵中滋生。这与诗人的成长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两岁时病魔夺去了他的母爱,接着贵族的外祖母以继承庄园财产为由迫使莱蒙托夫父子生离死别,夺去了他的父爱。米沙的孤独感还来自情场上的失意。在作品《寂寞与忧愁》中,他写到:“寂寞又忧愁,当痛苦袭上心头,有谁可以和我分忧…期望…总是空怀期望干什么?岁月正蹉跎,韶华付东流!”
  莱蒙托夫创作《诗人之死》使得自己闻名于世。但这首诗歌也给诗人带来了灾难。经过两次流放之后,莱蒙托夫在与花花公子马尔蒂诺夫的决斗死去。从两位诗人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相似点。两人同是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是文坛上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阶段的巨匠。他们都曾被流放到高加索,心醉于高加索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在那里涌现出创作的源泉。而最终,普希金和莱蒙托夫都死于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残酷迫害。
  莱蒙托夫这种敢于揭露残酷现实,执着追求自由的精神品质令笔者动容。正如他在《太阳》中所寫的“远远的星啊,你放点光明吧,好让我在夜夜都看到你的晶莹;你的微光在同黑暗的搏斗中,给我这颗患病的心唤来憧憬…”诗人自己也说过:“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多愁善感呢?”通过对诗人作品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现实、人民生活以及思想境界,也能对当时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Титаренко Е. А.  Литература в схемах и таблицах. - М.: Эскмо,2016
  [2]任光宣,2006,俄罗斯文学简史,65-70页。
其他文献
【摘要】:“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刘勰论述的关于文学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文学中的情感产生于外物的感发,而文辞则又产生于情感的激荡,这种对文学与自然客观辩证的看法显然是受到儒家诗学中的“物感说”的影响而生成的。刘勰在传统物感说的基础上予以创新,不仅承认了物对于与情的触发作用,同时也认识到情对于物的主导作用,这便是所谓的“心物赠答”之说。  【关键词】:物感说;《文心雕龙》;文学发生  关于诗歌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沈从文在的作品《边城》中窥探诸多湘西传统的音乐文化,如婚恋民俗中的湘西山歌和哭嫁歌、巫楚文化中的祭祀傩神音乐、民居风俗中日常交流的歌谣以及丧葬文化中的丧鼓歌。并以此引发我们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音乐文化;边城;保护与传承  自2008年起,湘西苗族民歌成为了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的民俗音乐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
期刊
【摘要】:存在感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一种判定行为,是根据个人的世界观并与他人对比所产生的差异而在个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自身肯定(否定)的精神行为。影片《独裁者》中的阿拉迪恩在虚拟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一场国家制度层面的存在感的追寻。  【关键词】:《独裁者》;存在感;自恋  由拉里·查尔斯执导, 萨莎·拜伦·科恩自编自演的喜剧电影《独裁者》,用黄色段子、政治笑话等低俗元素,极尽恶搞之能事。影片将情节置
期刊
【摘要】: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特别是侦探恐怖小说。《厄舍府的倒塌》被认为是爱伦·坡著名的恐怖小说之一。这不仅仅是一部恐怖小说,更是一部体现了爱伦坡精湛手法的作品,恐怖不乏美的因素,修辞作为恐怖与美的粘合剂,完美的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爱伦坡;恐怖;修辞  一、引言  爱伦·坡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的先河,又深入探、描写了最令人捉摸不透的人类的
期刊
【摘要】:自从莫言以及其作品走进人们的视线以后,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反常的语言魅力而受到世人的关注。而《生死疲劳》中语言的使用以及言语内容的搭配在我看来确引人入胜,加深了审美感受,令人读起来耳目一新。本文探讨的重点不再停留在《生死疲劳》的意象、乡土、创作等文学方面的研究。更多地把焦点放在《生死疲劳》的语言修辞方面,从《生死疲劳》词语的创新型使用方法来分析其产生的词语陌生化、超常搭配的效果及其所带
期刊
【摘要】:三言”“二拍”中刻画的商人形象从“重利轻义”的单一化形象呈现出义利并重的新特点。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演变  一、明代以前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模糊性  商人作为一个重要群体,一直是中国文学进行审美观照的对象。然而,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却发现,从先秦到元代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竟然罕见商人形象,即使有个别作品,商人也多是作为文学的配角,并不是文人笔下所描绘文学商人形象,这些
期刊
【Abstract】: Schindler’s Ark is one of the classical works of modern Australia literature. The novel shows us the brutality of German Nazi Party and the tragic destiny of the Jewish people by portrayed
期刊
【摘要】:《野草》在鲁迅的创作及生命中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其散文诗的艺术创作为新文学的发展添上了一笔亮丽的光辉,更是因为《野草》以其纷繁的意象和复杂的自我剖析解释了鲁迅生命的矛盾、发展和创造。也正是由此,众多学者对《野草》的研究众说纷纭,其中也包括很多误读。本文选取了《野草》诗集中的《死后》作为研究对象,从两个角度进行《死后》的研究综述,并对《死后》作细读诠释。  【关键词】:《野
期刊
【摘要】:《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最早用文学形式反映我国古人爱情生活的一部作品。其中很多诗篇涉及西周时期人们的婚嫁礼俗。论文即从《诗经》着手,通过对《诗经》中的婚恋诗的分析,窥探西周时期普遍存于社会中的婚嫁礼俗,并浅析“昏礼”背后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诗经》;婚嫁礼俗;意义  婚姻向来被看作是人生之大事。芬兰历史学家韦斯特马克说:“婚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期刊
【摘要】:从古装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人的服饰具有鲜明的特点,各个朝代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且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服饰特色更加鲜明,因此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服饰元素供我们参考利用。在国际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服装设计也越来越全球化,本国的传统服饰元素却日渐衰落,从长远上来说是非常不利于我国服装设计的。只有在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保持本国特色,吸收传统服饰元素精华,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