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人类的一种文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性,注重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各版本的新教材也已经将数学文化作为新的教学要求融入其中,以西师版最新教材为例,探究教师对数学文化板块“你知道吗?”的不同使用策略,以及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文化内容的方式,以期不断提升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以前我总认为学生到了高年级,理解能力强了,在读题方面就不需要老师多讲了,所以对读题、理解题意没有进行强化训练,结果造成一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很难找出图文或题目里面隐含的信息,导致错误较多,漏解等现象的发生。这些学生如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读题,分析理解题意,细心解题,就能做得很好。由此可见,认真读题对解应用题是多么重要。
认识到这些以后,我就开始落实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习惯的训练。首先,我要求学生读题时必须动手进行“勾、画、圈、点”活动,即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读懂题目的要求。针对分数、百分数乘除应用题的特点,要求学生做到:一找、二想、三抓。“找”就是找准单位“1”,“想”就是弄清楚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抓”就是找出重点的词。其次,训练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析,提高了解题能力、技巧,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最后,强调在每次完成了作业或者测试以后,都必须做一件事,那就是多次阅读自己完成的作业和解答完的卷子。因为只要多次阅读,就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我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2.创新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 启发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外,通常有其心理上或思维上的不足之处。教师要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先寻找并加以消除。学生能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意味着他们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2.2 定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每个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不尽相同,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也互不相同。引导学生交流和总结学习过程,不仅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且能优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2.3 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机会与时间。
3.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教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4.密切联系生活,注重实践活动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也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克鲁捷茨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我带学生到附近的商店采购文具用品和部分生活用品,并在班上举办了联欢会,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了"总价"的算法,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5.坚持不懈,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对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笔者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课外,笔者常在晚习前的下班时间辅导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对作文草稿,学生先自改、互改,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画、摘,每人都有摘录笔记,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动化。
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认识到这些以后,我就开始落实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习惯的训练。首先,我要求学生读题时必须动手进行“勾、画、圈、点”活动,即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读懂题目的要求。针对分数、百分数乘除应用题的特点,要求学生做到:一找、二想、三抓。“找”就是找准单位“1”,“想”就是弄清楚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抓”就是找出重点的词。其次,训练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析,提高了解题能力、技巧,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最后,强调在每次完成了作业或者测试以后,都必须做一件事,那就是多次阅读自己完成的作业和解答完的卷子。因为只要多次阅读,就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我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2.创新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 启发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外,通常有其心理上或思维上的不足之处。教师要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先寻找并加以消除。学生能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意味着他们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2.2 定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每个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不尽相同,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也互不相同。引导学生交流和总结学习过程,不仅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且能优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2.3 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机会与时间。
3.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教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4.密切联系生活,注重实践活动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也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克鲁捷茨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我带学生到附近的商店采购文具用品和部分生活用品,并在班上举办了联欢会,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了"总价"的算法,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5.坚持不懈,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对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笔者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课外,笔者常在晚习前的下班时间辅导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对作文草稿,学生先自改、互改,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画、摘,每人都有摘录笔记,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动化。
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