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组作为学校基层的教学研究组织,接受教导处、教研室的领导直接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工作执行程度直接体现和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一直重视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中的作用,使它成为培育骨干教师的摇篮,成为教师交流、共享的平台,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园。
一、选准组长能者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研组长是一个教研组的核心人物,他个人的言行、魄力及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等,直接影响到他领导的教研组其他教师的教研水平和积极性。所以,教研组长的任命,学校总是经过反复慎重考虑,自荐加推选,再由校委会商议决定。最后选拔出老师中间师德高尚的楷模,业务精湛的行家、醉心课改的先锋、善于学习的思者、敏于实践的行者,只有这样的“火车头”,才能带出教研能力强、教研氛围浓郁的学科团队。我们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选拔的教研组长都是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其中五位分别是县、市级学科带头人。
二、职责敦促添动力
要让教研组长对工作投入最大的热情,除了自身喜欢外就是责任心的驱使。所以,学校制定了详尽的条款规范,再加上学校督促指导的方式使学校教研组工作常态化,持久化,有效化。为了进一步调动教研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教研组的竞争态势,学校又陆续制定《教研组奖励制度》 和《教研组工作评比细则》,每学期末对照制度进行考核评价,奖励优秀教研组和个人。
三、培训学习强实力
重视教研组长的培训。一个老师的成熟期一般是8—12年,学校选拔的教研组长多是这一阶层的年富力强的老师。而这一阶段的老师正好进入职业高原期——容易倦怠。如何克服这一劣势呢?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去参加培训,接受前沿教育思想和理念的熏陶,激发他们成长的信心和力量,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
建立学习型教研组。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促使教师把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
四、教研活动实且新
1.集体备课,讲求实效
面对新教材,“集体备课,同步研讨”的备课方式应运而生。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了“研读教材—单元讨论—形成教案——集体说课—修改使用——教后反思”的备课模式。教研组长指导备课组长,开学初制定备课组活动方案上报学校教研室,备课组活动时间组织好每一次集体研讨。研讨活动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定程序。
2.课例研讨,有的放矢
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核心的课例研讨,是我校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形式。每学期教研组计划中会详细列出各学科各学段的研究课,其内容主要来自教师日常教学的问题和难题。教研组梳理后,确定每段次研究重点,研讨模式是“一课三研三讲”,经过反复打磨、精心雕刻的一堂课,对教者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次质的飞跃,对听课者也是一次受教获益的过程,这样的研讨课深受老师们欢迎。
3.同课异构,挑战创新
同课异构是我校一项常态教研,教研组安排一个备课组或者一个学段几位老师,选择同一个课题,各自备课,然后执教同一节课。可以同一天上,也可以连续一段时间进行。先执教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后执教者可以择善而从,并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在相互借鉴和共同研讨中实现了“一次比一次更自信、一节比一节更完美”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真正实现了同伴互助。
4.“蓝青双馨”,互助成长
我校教师平均年龄较低,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0﹪。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证。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学校制定了“蓝青双馨”工程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学校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名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学年各学科组都要组织“师徒结对”活动,签订拜师协议,承诺双方每周听课不少于 1 节,提倡师徒“推门听课”。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青蓝双薪”活动周,集中展示、汇报师徒“教”“学”效果。
5.课题研究 ,实践提升
课题研究是我校教研组的核心工作。学校“十五”省级课题《小学语数教学与多媒体整合研究》和“十一五”省级课题《小学语文多媒体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顺利结题后,学校正在研究的有十二五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和《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研究》,市级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应用研究》以及众多微型课题和校本课题。为了解决课题众多、顾此失彼的问题,学校制订了《**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施行课题负责人责任制。大课题学校统一协调主要研究人员,不得交叉;统一安排课题研究课和针对性观课议课,落实研究过程。微型课题自主研究,教研组指导协助。学校教研室进行协调管理,主要是搭建理论学习、培训展示、对话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加强课题组之间的研究方法、经验、成果的分享。
6.校本课程,诗意校园
“与好书同行,为生命润泽”是语文教研组向全校师生发出的号召,倡导师生共读, 让阅读充实师生的精神生活。语文组编印了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系列。积极申报市级“汉字规范化学校”,落实新课标“每天的语文课写字时间不少于10分钟”的规定,引导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培育“墨香飘逸,立字立人”的书法文化。成立了“蓓蕾”文学社,编辑校刊《筍芽儿》和校报《五色土》,给学生提供了一方肥沃的精神土壤,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
有人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我想说,没有优秀的个人,哪有完美的团队。如果说学校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的话,教研组就是那一根根枝桠,老师就是那一片片绿叶,只有让枝叶充分吸收阳光和雨露,它才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给整棵大树,使大树彰显蓬勃的生命态势。因此,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必须重视组长的人选,加强组长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建立学习型教研组团队,开展形式多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生命成长的教研活动。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凝聚力,建设各学科团结协作、终身学习、敢于创新的教研组队伍,进而有效推进学校校本研修工作。
一、选准组长能者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研组长是一个教研组的核心人物,他个人的言行、魄力及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等,直接影响到他领导的教研组其他教师的教研水平和积极性。所以,教研组长的任命,学校总是经过反复慎重考虑,自荐加推选,再由校委会商议决定。最后选拔出老师中间师德高尚的楷模,业务精湛的行家、醉心课改的先锋、善于学习的思者、敏于实践的行者,只有这样的“火车头”,才能带出教研能力强、教研氛围浓郁的学科团队。我们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选拔的教研组长都是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其中五位分别是县、市级学科带头人。
二、职责敦促添动力
要让教研组长对工作投入最大的热情,除了自身喜欢外就是责任心的驱使。所以,学校制定了详尽的条款规范,再加上学校督促指导的方式使学校教研组工作常态化,持久化,有效化。为了进一步调动教研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教研组的竞争态势,学校又陆续制定《教研组奖励制度》 和《教研组工作评比细则》,每学期末对照制度进行考核评价,奖励优秀教研组和个人。
三、培训学习强实力
重视教研组长的培训。一个老师的成熟期一般是8—12年,学校选拔的教研组长多是这一阶层的年富力强的老师。而这一阶段的老师正好进入职业高原期——容易倦怠。如何克服这一劣势呢?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去参加培训,接受前沿教育思想和理念的熏陶,激发他们成长的信心和力量,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
建立学习型教研组。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促使教师把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
四、教研活动实且新
1.集体备课,讲求实效
面对新教材,“集体备课,同步研讨”的备课方式应运而生。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了“研读教材—单元讨论—形成教案——集体说课—修改使用——教后反思”的备课模式。教研组长指导备课组长,开学初制定备课组活动方案上报学校教研室,备课组活动时间组织好每一次集体研讨。研讨活动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定程序。
2.课例研讨,有的放矢
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核心的课例研讨,是我校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形式。每学期教研组计划中会详细列出各学科各学段的研究课,其内容主要来自教师日常教学的问题和难题。教研组梳理后,确定每段次研究重点,研讨模式是“一课三研三讲”,经过反复打磨、精心雕刻的一堂课,对教者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次质的飞跃,对听课者也是一次受教获益的过程,这样的研讨课深受老师们欢迎。
3.同课异构,挑战创新
同课异构是我校一项常态教研,教研组安排一个备课组或者一个学段几位老师,选择同一个课题,各自备课,然后执教同一节课。可以同一天上,也可以连续一段时间进行。先执教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后执教者可以择善而从,并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在相互借鉴和共同研讨中实现了“一次比一次更自信、一节比一节更完美”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真正实现了同伴互助。
4.“蓝青双馨”,互助成长
我校教师平均年龄较低,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0﹪。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证。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学校制定了“蓝青双馨”工程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学校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名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学年各学科组都要组织“师徒结对”活动,签订拜师协议,承诺双方每周听课不少于 1 节,提倡师徒“推门听课”。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青蓝双薪”活动周,集中展示、汇报师徒“教”“学”效果。
5.课题研究 ,实践提升
课题研究是我校教研组的核心工作。学校“十五”省级课题《小学语数教学与多媒体整合研究》和“十一五”省级课题《小学语文多媒体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顺利结题后,学校正在研究的有十二五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和《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研究》,市级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应用研究》以及众多微型课题和校本课题。为了解决课题众多、顾此失彼的问题,学校制订了《**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施行课题负责人责任制。大课题学校统一协调主要研究人员,不得交叉;统一安排课题研究课和针对性观课议课,落实研究过程。微型课题自主研究,教研组指导协助。学校教研室进行协调管理,主要是搭建理论学习、培训展示、对话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加强课题组之间的研究方法、经验、成果的分享。
6.校本课程,诗意校园
“与好书同行,为生命润泽”是语文教研组向全校师生发出的号召,倡导师生共读, 让阅读充实师生的精神生活。语文组编印了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系列。积极申报市级“汉字规范化学校”,落实新课标“每天的语文课写字时间不少于10分钟”的规定,引导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培育“墨香飘逸,立字立人”的书法文化。成立了“蓓蕾”文学社,编辑校刊《筍芽儿》和校报《五色土》,给学生提供了一方肥沃的精神土壤,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
有人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我想说,没有优秀的个人,哪有完美的团队。如果说学校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的话,教研组就是那一根根枝桠,老师就是那一片片绿叶,只有让枝叶充分吸收阳光和雨露,它才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给整棵大树,使大树彰显蓬勃的生命态势。因此,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必须重视组长的人选,加强组长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建立学习型教研组团队,开展形式多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生命成长的教研活动。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凝聚力,建设各学科团结协作、终身学习、敢于创新的教研组队伍,进而有效推进学校校本研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