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教学;发散性思维;培养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解题思路开阔,而且对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发现新理论的创造型人才也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教师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乐于积极思考。在教学中要做到:引入问题有趣味性,课堂提问有激发性,如“谁能最快想出证法来?想出来的请举手。”“谁还有更简单的解法?”等。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性。如小组讨论,个人抢答等,调动学生积极性。
  (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习惯。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就不能有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习惯,有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活跃思维,养成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八年级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纸拼图,联想出各种添辅助线的方法,使定理得以证明。
  二、一题多解,培养多向思维
  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适当地进行开拓,引导学生不断改换思维方向,激发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做到一题多解,可以扩大学生思维领域,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初等数学中还有许多思维方法属于逆向思维,如:几何的“直接证法”是正向思维,“反证法”是逆向思维;若把“综合法”称为正向思维,则“分析法”是逆向思维等等。在教学中不断注意正逆双向思维的训练,就不会使学生形成正向思維的定势,使思维具有灵活性。
  3.训练侧向移植思维
  所谓侧向移值,即是把特定的思维或成果由A移值到B及其他之上的思维方式,也是发散思维中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遇到新问题“移值”到旧问题中去,遇到几何问题“移值”到代数中去。而代数的解方程组方法,可以“移值”到几何中去。
  4.摆脱常规思路的束缚,培养求异思维
  按固定的思路考虑问题,能解决大量常规问题。但面对特殊问题,它容易使思路堵塞,思维迟钝,阻碍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显得束手无策。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特征,拓宽视野,标新立异,可以发现有创造性的解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训练求异思维,使思维具有独创性,也是培养思维发散性的一个途径。
  例如在学生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后,可启发学生用非常规解法解下列类型题目:
  只要我们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克服传统思维习惯,从“疑无路”达到“又一村”的境界,就必然会使学生的思维开阔,灵活,具有创造性。
  四、优化练习的设计,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要使练习的效果更佳,其关键是优化练习设计。设计方式是针对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设计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问题等多种层次,以突出思考性的训练,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发散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思维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共同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各个方面真正得到发展。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學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只有主动积极的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作用,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创新学习。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应该
期刊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处处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教师还必须在教学中以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武装自己的思想头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教学情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这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有情,首先就要语文教师自己有情,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处处感受到
期刊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关键词:陶冶性情;兴趣;熏
期刊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 ,思维才有创新。”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质量的问题情境?现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问题情境;有效;数学教学  十
期刊
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并得以发展的, 具有鲜明的个体性, 即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与他人有明显的区别, 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突发的灵感, 是对教学实践的顿悟, 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 具有独创性。这种具有独创性的教学智慧,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音乐审美与情感的体验。  一、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期刊
摘 要:体育学科也是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但其人文性往往被教师忽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完成一些基本体育技能的传授,而是要求在技能传授中渗透德育。很多体育项目,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帮助。教师必须研究教材,分析课程的特点,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融入其中。德育如果能得到有效渗透,自然会对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大有裨益。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材
期刊
中学历史大规定的德育目标,如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历史责任感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德育中去,使学生学会处世做人。围绕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法制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其法律素养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教育学生学法、守法、用法也是历史学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材关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内容,经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从狭义的“法”的角度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是教师遵循原则。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级之内的学生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启迪学生的性灵,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发挥教师学生的双主体性,积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对策,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切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体性;有效性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挑战就
期刊
摘 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情感教学;感受快乐;笑口常开  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或小蕾初绽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花的海洋中有几棵“无精打彩”或“半萎半枯’的小花。是任其自然,还是多费心思去探究如何让他们融入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