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0年开始,我就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分段式跨小步强化”教学法,效果较好,觉得特别适合于农村初中的化学教学。“分段式跨小步强化”就是教学中适当跨小步,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强化”。
一、 新课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教学中,把每一课时的内容划分成几个小部分,既几个“小分段”。先根据第一个部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实际,采用最佳手段,使学生基本学懂,懂了就记,记住了就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及时反馈、及时调节,直至全体学生及时理解并初步会用。踏稳了第一小步,再跨第二小步——既再学习第二个内容,以此类推,直至完成该课时的全部教学目标。
例如,对《探索酸性质》这个课题,分三个课时,共分十个小段:1.日常生活中的酸。2.酸的定义。3.酸的鉴定方法。4.酸与金属的反应。5.酸与碱的反应。6.酸与盐的反应。7.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8.实验室中常见的酸。9.酸的共性。10.本节小结。完成每一步任务的手段,强化方式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千篇一律。例如,我在跨第一步时,是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把课文主题编成可以简答的真空题,幻灯打出,先让学生对照课本回答,再让学生离开课本回答,最后能流畅回答,直到全体学生举手表示已全部记住为止。跨第九步时,因是在学生理解酸的定义及酸的主要性质的基础上,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讨论,当学生讨论片刻后,鼓励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分步启发:酸有哪些变色反应?酸都能与哪些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当学生弄清讨论的问题以后,教师简单介绍酸的基本通性,再让学生分四段加以记忆。全体学生举手表示记住以后,再提问以下问题,既通过简单运用来强化理解:1.硫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盐酸与氧化铝的反应方程式?3.NaHCO3是不是酸?
二、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复习教学也可适当跨小步。例如,对《探索物质的变化》的复习,我按知识结构,把全章分成几个小单元,在指导学生归纳整理了该小单元知识之后,立既进行对照练习,查漏补缺,强化该小单元的知识与技能。各个小单元复习完了,再实行全章总串联,通过把知识系统化来强化记忆,通过联系对比来加深理解,避免混淆。系统知识的真正掌握,不仅需要新课的及时强化和全章总复习时的分步强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要不断地进行复习。有反复的跨小步复习作基础,才能使系统的知识强化效果更突出。例如,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必须反复地进行强化:1.新课时的及时强化。2.学习“燃烧与缓慢氧化”前的复习。3.学习“氧气用途”时的运用。4.学习“化学方程式”时练习有关氧气性质的反应式。5.学了二氧化碳以后,氧气与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二、 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没有切实掌握实验的规范操作,进入实验室后乱搞一通、秩序混乱、教师指挥不灵、实验不成功是学生实验中常见的现象。为了杜绝这种常见病,我运用分段式跨小步强化法,在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上下功夫,把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成四个单元,不集中在开学初,而是分别配合教学进度。每个单元集中学几项,学会后立即进行专题实验。例如,在教“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时,运用刚学会的基本操作技能,促使实验顺利成功,使学生领会正确操作的重要性,享受“学以致用”的喜悦,达到强化基本操作技能的效果。
对于典型的演示实验,我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作为实验教学的第一小步,实验前,提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的观察要求;实验中,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搜索产生的各种现象,务求观察全面、准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开始几次由教师提出,以后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来;演示操作开始由教师示范,以后逐步培养学生上台表演。例如,第一实验“镁带的燃烧”,我明确告诉学生观察任务。在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就启发学生自己提出观察任务:反应物的性状?反应条件?过程的现象?生成物的性状?在做“磷在氧气里燃烧”时,不做任何启发,学生自己能提出观察任务。
演示实验的第二小步是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一步要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基本功,即反复地把物质宏观变化的现象引伸到微观粒子的运动,又从微观粒子的本质属性的存在和运动,来理解宏观物质的性质、分类和变化规律。
实验教学的第三小步是要求学生对照观察现象和分析的结论,作出文字记录或口述。这种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观察和思维的结果作出文字表达的能力,而且由于人的知觉形象通常是用词来表达的,是和词密切联系的,在有第二信号系统参加知觉和思维活动时,可提高观察的全面性和思维的深刻性。
概括一句话,我所谓的分段式跨小步强化法,实质上就是做到教学要及时落到实处,不要使知识技能在学生面前一晃而过,而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双基和培养能力,确保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 新课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教学中,把每一课时的内容划分成几个小部分,既几个“小分段”。先根据第一个部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实际,采用最佳手段,使学生基本学懂,懂了就记,记住了就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及时反馈、及时调节,直至全体学生及时理解并初步会用。踏稳了第一小步,再跨第二小步——既再学习第二个内容,以此类推,直至完成该课时的全部教学目标。
例如,对《探索酸性质》这个课题,分三个课时,共分十个小段:1.日常生活中的酸。2.酸的定义。3.酸的鉴定方法。4.酸与金属的反应。5.酸与碱的反应。6.酸与盐的反应。7.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8.实验室中常见的酸。9.酸的共性。10.本节小结。完成每一步任务的手段,强化方式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千篇一律。例如,我在跨第一步时,是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把课文主题编成可以简答的真空题,幻灯打出,先让学生对照课本回答,再让学生离开课本回答,最后能流畅回答,直到全体学生举手表示已全部记住为止。跨第九步时,因是在学生理解酸的定义及酸的主要性质的基础上,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讨论,当学生讨论片刻后,鼓励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分步启发:酸有哪些变色反应?酸都能与哪些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当学生弄清讨论的问题以后,教师简单介绍酸的基本通性,再让学生分四段加以记忆。全体学生举手表示记住以后,再提问以下问题,既通过简单运用来强化理解:1.硫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盐酸与氧化铝的反应方程式?3.NaHCO3是不是酸?
二、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复习教学也可适当跨小步。例如,对《探索物质的变化》的复习,我按知识结构,把全章分成几个小单元,在指导学生归纳整理了该小单元知识之后,立既进行对照练习,查漏补缺,强化该小单元的知识与技能。各个小单元复习完了,再实行全章总串联,通过把知识系统化来强化记忆,通过联系对比来加深理解,避免混淆。系统知识的真正掌握,不仅需要新课的及时强化和全章总复习时的分步强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要不断地进行复习。有反复的跨小步复习作基础,才能使系统的知识强化效果更突出。例如,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必须反复地进行强化:1.新课时的及时强化。2.学习“燃烧与缓慢氧化”前的复习。3.学习“氧气用途”时的运用。4.学习“化学方程式”时练习有关氧气性质的反应式。5.学了二氧化碳以后,氧气与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二、 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没有切实掌握实验的规范操作,进入实验室后乱搞一通、秩序混乱、教师指挥不灵、实验不成功是学生实验中常见的现象。为了杜绝这种常见病,我运用分段式跨小步强化法,在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上下功夫,把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成四个单元,不集中在开学初,而是分别配合教学进度。每个单元集中学几项,学会后立即进行专题实验。例如,在教“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时,运用刚学会的基本操作技能,促使实验顺利成功,使学生领会正确操作的重要性,享受“学以致用”的喜悦,达到强化基本操作技能的效果。
对于典型的演示实验,我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作为实验教学的第一小步,实验前,提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的观察要求;实验中,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搜索产生的各种现象,务求观察全面、准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开始几次由教师提出,以后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来;演示操作开始由教师示范,以后逐步培养学生上台表演。例如,第一实验“镁带的燃烧”,我明确告诉学生观察任务。在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就启发学生自己提出观察任务:反应物的性状?反应条件?过程的现象?生成物的性状?在做“磷在氧气里燃烧”时,不做任何启发,学生自己能提出观察任务。
演示实验的第二小步是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一步要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基本功,即反复地把物质宏观变化的现象引伸到微观粒子的运动,又从微观粒子的本质属性的存在和运动,来理解宏观物质的性质、分类和变化规律。
实验教学的第三小步是要求学生对照观察现象和分析的结论,作出文字记录或口述。这种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观察和思维的结果作出文字表达的能力,而且由于人的知觉形象通常是用词来表达的,是和词密切联系的,在有第二信号系统参加知觉和思维活动时,可提高观察的全面性和思维的深刻性。
概括一句话,我所谓的分段式跨小步强化法,实质上就是做到教学要及时落到实处,不要使知识技能在学生面前一晃而过,而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双基和培养能力,确保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