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实力和最有潜力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自进入校园时空以来,它凭借先进独特的综合性能和无可比拟的优势功用迅速地脱颖而出,不仅为各类课程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支撑,而且正日益显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强劲发展态势。然而,任何科技产品都客观存在“双刃剑”现象,多媒体技术同样是难以规避的。我们不断反思多媒体教学的成败得失,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纠偏改错,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应用。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立足于有效应用基本原则,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以求商榷与共勉。
一、善于在使用内容上遵循“精准性”基本原则
对于任何科技产品来说,无论如何发达还是多么先进,始终无法摆脱“人类制造”这一特定意义的铁律标志。时至今日,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确实属于“高大上”现象,其身份却依然是一种“辅助型”教学手段,这就注定了——既不可替代基础教材,更无法替代教师教学,至于实现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更是无从谈起!那种把多媒体教学变成多媒体“展示课”,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本末倒置”!
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我们很有必要把基础教材中的生字词语、重点语段(如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等)以及一些重难内容等,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图文并茂地直观呈现出来,以充分引发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并有效激发他们的课堂情趣。如果像有些教师那样,把阅读教材中的整体面容全部显示出来,这与面对教材文本内容又有什么区别呢?不仅如此,教师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圈画批注呢?又如何积极有效地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意识和习惯能力呢?再说,在这种课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学生又如何去自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呢?正因为如此,对于多媒体技术来说,我们可少用的絕不多用,能不用的坚决不用——“精准性”才是多媒体教学应用的首选原则。
二、善于在课件制作上遵循“简洁性”基本原则
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课件制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种煞费苦心之举。一是课件制作并非易事,许多教师只会操作却不懂制作,尤其中老年教师又谈何容易?二是即使对于“非菜鸟”类教师,制作复杂课件却要花费相当时间,如果在这投入过多的话,势必影响他(她)们钻研教材和构思教学方面的精力。三是课件太过精彩,会把课堂关注点吸引过来,是否会在教学上形成“买椟还珠”现象呢?
从校园观察与专项调研结果显示,有些看似精彩无限的多媒体课件与它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至少说关联性不紧。这种现象无论对于教还是对于学来说,都是一种实质性的浪费。正因为如此,“简洁性原则”是校园多媒体教学中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有些教师在教学生字词内容时,为了追求所谓的“化枯燥为生动”活动效果,总喜欢在课件生字词外围形成色彩艳丽且不断闪烁的一个花边,上面还粘贴着“GIF动画”。从课件制作效果看来,的确是非常漂亮,也充分显现了制造者和使用者的精心与用心。然而我们不妨想一想,在课件运行过程中,小学生更多地与动物、色彩去“暗送秋波”了,这种课件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三、善于在呈现方式上遵循“适时性”基本原则
在学校教育中,“启发式教学”是一项孜孜以求、与时俱进的艺术性实践课题。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正是“启发式”教学的最初来源和精辟化论述。“启发式”教学特别强调“适时性”原则,因为只有启发适时、启发恰当,才能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再多启发又有何用呢?
多媒体教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集中地体现在“情趣性”“目标性”“适时性”“启迪性”“挑战性”等几个方面。其中“启迪性”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通过对学习思维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决困惑,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而“适时性”正是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启迪的关键。以《詹天佑》教学为例。文中所说“居庸关”“八达岭”两条隧道的设计与开凿,我们通过语言描述即可很好理解。但是青龙桥附近的“人”字形线路则是一个教学两难的关键问题。由于大家对火车和铁路并不熟悉,而且教材中的语言描述又过于精炼,很难让人体会它的精妙之处。有鉴于此,每当教学这一内容,笔者总是让小学生结合教材描述边画边理解,直到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并呈现“愤启悱发”状态之际,这才用借助多媒体Flash课件来演绎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中疾驶飞奔的真实情景。此时此景,学生们都会豁然开朗而倍感兴奋,并对詹天佑的“杰出”才能深表景仰。
四、善于在实际运用中遵循“灵活性”基本原则
网络时代流行如下一段精彩语言:有一种时光叫做“宁短勿长”,有一种朋友叫做“宁少勿多”,有一种爱情叫做“宁缺毋滥”……所有这些,集中体现了科技社会的“精品”意识和现代人类的“灵活”原则。其实,多媒体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理论和实践表明:在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本着“自主灵活”原则,过度使用甚或滥用很容易形成弄巧成拙的不良效果。
比如,在一次语文教研课观摩活动中,某位教师执教《孔繁森》一课,在课件播放中适时地嵌入了《一个妈妈的女儿》这一首歌曲。小学生兴致勃勃地跟唱着并感动着,课件展示效果非常好。时隔一个小时后,另一位教师同样执教了这篇课文,碰巧的是,课件展示中依然是《一个妈妈的女儿》这首歌。也许是“同课异构”的缘故,更多是因为刚才坐在台下听课的学生听过了这首歌曲,待到他们登台演课时,有些学生忽高忽低地跟着唱,有些学生则显得心不在焉,课件展示效果很是一般。在评课总结环节,许多评课者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如果第二位教师换成其它任何歌曲,哪怕是小学生熟悉的普通歌曲,或者这位教师灵活地取消这一歌曲,课件效果也许不会如此。多媒体教学应讲求“灵活性”,有时候学会“断臂求生”更见智慧和魄力。
“教无定法,却有章法。”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多媒体教学具有与之相应的内涵、智慧和艺术。
我们善于坚持“精准性、简洁性、适时性、灵活性”等基本原则,就定能充分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实实在在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星源小学(221000)
一、善于在使用内容上遵循“精准性”基本原则
对于任何科技产品来说,无论如何发达还是多么先进,始终无法摆脱“人类制造”这一特定意义的铁律标志。时至今日,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确实属于“高大上”现象,其身份却依然是一种“辅助型”教学手段,这就注定了——既不可替代基础教材,更无法替代教师教学,至于实现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更是无从谈起!那种把多媒体教学变成多媒体“展示课”,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本末倒置”!
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我们很有必要把基础教材中的生字词语、重点语段(如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等)以及一些重难内容等,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图文并茂地直观呈现出来,以充分引发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并有效激发他们的课堂情趣。如果像有些教师那样,把阅读教材中的整体面容全部显示出来,这与面对教材文本内容又有什么区别呢?不仅如此,教师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圈画批注呢?又如何积极有效地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意识和习惯能力呢?再说,在这种课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学生又如何去自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呢?正因为如此,对于多媒体技术来说,我们可少用的絕不多用,能不用的坚决不用——“精准性”才是多媒体教学应用的首选原则。
二、善于在课件制作上遵循“简洁性”基本原则
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课件制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种煞费苦心之举。一是课件制作并非易事,许多教师只会操作却不懂制作,尤其中老年教师又谈何容易?二是即使对于“非菜鸟”类教师,制作复杂课件却要花费相当时间,如果在这投入过多的话,势必影响他(她)们钻研教材和构思教学方面的精力。三是课件太过精彩,会把课堂关注点吸引过来,是否会在教学上形成“买椟还珠”现象呢?
从校园观察与专项调研结果显示,有些看似精彩无限的多媒体课件与它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至少说关联性不紧。这种现象无论对于教还是对于学来说,都是一种实质性的浪费。正因为如此,“简洁性原则”是校园多媒体教学中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有些教师在教学生字词内容时,为了追求所谓的“化枯燥为生动”活动效果,总喜欢在课件生字词外围形成色彩艳丽且不断闪烁的一个花边,上面还粘贴着“GIF动画”。从课件制作效果看来,的确是非常漂亮,也充分显现了制造者和使用者的精心与用心。然而我们不妨想一想,在课件运行过程中,小学生更多地与动物、色彩去“暗送秋波”了,这种课件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三、善于在呈现方式上遵循“适时性”基本原则
在学校教育中,“启发式教学”是一项孜孜以求、与时俱进的艺术性实践课题。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正是“启发式”教学的最初来源和精辟化论述。“启发式”教学特别强调“适时性”原则,因为只有启发适时、启发恰当,才能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再多启发又有何用呢?
多媒体教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集中地体现在“情趣性”“目标性”“适时性”“启迪性”“挑战性”等几个方面。其中“启迪性”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通过对学习思维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决困惑,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而“适时性”正是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启迪的关键。以《詹天佑》教学为例。文中所说“居庸关”“八达岭”两条隧道的设计与开凿,我们通过语言描述即可很好理解。但是青龙桥附近的“人”字形线路则是一个教学两难的关键问题。由于大家对火车和铁路并不熟悉,而且教材中的语言描述又过于精炼,很难让人体会它的精妙之处。有鉴于此,每当教学这一内容,笔者总是让小学生结合教材描述边画边理解,直到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并呈现“愤启悱发”状态之际,这才用借助多媒体Flash课件来演绎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中疾驶飞奔的真实情景。此时此景,学生们都会豁然开朗而倍感兴奋,并对詹天佑的“杰出”才能深表景仰。
四、善于在实际运用中遵循“灵活性”基本原则
网络时代流行如下一段精彩语言:有一种时光叫做“宁短勿长”,有一种朋友叫做“宁少勿多”,有一种爱情叫做“宁缺毋滥”……所有这些,集中体现了科技社会的“精品”意识和现代人类的“灵活”原则。其实,多媒体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理论和实践表明:在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本着“自主灵活”原则,过度使用甚或滥用很容易形成弄巧成拙的不良效果。
比如,在一次语文教研课观摩活动中,某位教师执教《孔繁森》一课,在课件播放中适时地嵌入了《一个妈妈的女儿》这一首歌曲。小学生兴致勃勃地跟唱着并感动着,课件展示效果非常好。时隔一个小时后,另一位教师同样执教了这篇课文,碰巧的是,课件展示中依然是《一个妈妈的女儿》这首歌。也许是“同课异构”的缘故,更多是因为刚才坐在台下听课的学生听过了这首歌曲,待到他们登台演课时,有些学生忽高忽低地跟着唱,有些学生则显得心不在焉,课件展示效果很是一般。在评课总结环节,许多评课者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如果第二位教师换成其它任何歌曲,哪怕是小学生熟悉的普通歌曲,或者这位教师灵活地取消这一歌曲,课件效果也许不会如此。多媒体教学应讲求“灵活性”,有时候学会“断臂求生”更见智慧和魄力。
“教无定法,却有章法。”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多媒体教学具有与之相应的内涵、智慧和艺术。
我们善于坚持“精准性、简洁性、适时性、灵活性”等基本原则,就定能充分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实实在在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星源小学(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