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l521fn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实验在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实验探究、实验事实、实验史实和实验方法论等角度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高中 化学实验 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能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检验和巩固有关的知识、技能,继承前人积累的最基本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总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任何方法都不可替代的。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看:
  一、从化学科学的角度看,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其产生、形成都是以化学实验这种科学实践为基础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从 17世纪中叶波义耳进行的物质燃烧、动物呼吸的实验研究,到18世纪中叶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论证,以及19世纪初不少化学家对这一定律的实验论证。
  从18世纪形成的实验化学,到20世纪理论化学分支领域的飞速发展和21世纪计算机模拟实验的逐步形成;从人们对元素、空气等简单物质的研究,到现代人工合成各种复杂的天然化合物等等,无不标志着化学家们从实验到发明、发现的光辉业绩。实验是化学的生命线,是化学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
  二、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和必由之路。
  取消了化学实验,也就扼杀了化学教育;不做化学实验,再有才华的学生也学不好化学。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要靠化学实验教学的运作;学生养成科学态度、情感意志品质,离不开化学实验;学生科学世界观、科学方法论及良好学风的形成,更是与化学实验教学紧密相关。
  正如我国著名的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所说:“在化学教育中强调化学实验,无论如何都不会过分;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丰富的场所”。
  当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结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大部分实验是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80%以上,所以学生自我创新的机会太少。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很少,这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常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将实验方案、步骤和注意事项明确地呈现给学生,然后进行演示实验,再把实验现象、结果和对应的知识进行比较,最后进行概括。
  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时候“严格”地要求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与书上或老师所讲的相吻合,否则就认为自己的观点有错误。这样下来,做实验和观察实验只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书写实验报告也只是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而实验的目的却最终演变成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从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②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是传授知识、学会解题,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③教给学生的知识是预设的,对问题的解决只要求一种方案或答案,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可能很好地洞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模式教学显然是极不妥当的。
  这样的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需要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实验教学。从当前的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来看,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优化教学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以探究性为主,其他多种教学方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
  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主体在问题中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验证实验方案,最后归纳得到正确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活跃思维,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按照“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归纳小结--运用创新”一步步实现的。在设疑激趣阶段,教师以启发性、趣味性创设情境,着眼于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讲授“钠的化合物”这节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水通常用来灭火,你能相信滴水能生火吗?”问题引入,使学生形成矛盾心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紧接着进行演示实验,老师在包有少量钠(事先不让学生知道)的棉花上滴几滴水,当学生观察到棉花剧烈燃烧的现象后,明知水不能使棉花燃烧,可又无法解释眼前的事实时,强烈的探求欲望喷发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同样,中学化学很多课程都可以由生活实际或小故事引入的,如用酸雨问题引出“硫酸”,油田水质问题引出“硬水及其软化”,“鬼火传说”引出“白磷”等等。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是一种有效的
期刊
在阅读中,虽然有个性体验,但存在的以上情感体验误区,以致阅读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也同样是相左的。  因此要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张扬个性,在一定情境中,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教师应该唤醒学生体验,让他们融情入
期刊
一、传统中学数学备课的问题    1.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只备教师的“教”,忽视备学生的“学”。第一,忽视探究过程的展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结果的获得,不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缺乏深度思考。第二,忽视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更多重视传授方法的设计,很少思考学生自主操作、积极实践的设计。第三,忽视合作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探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很少
期刊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自信心的含义较广,它既包含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也包含个体的行为特征,自信心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情感,是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  自信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的深信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地把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作为重要目标,根据我们
期刊
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然而,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因此,研究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一个好的高中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为社会培养一个班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说句通俗的话,只要我们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认可你,你就是一个合格称职的高中班主任。  可以说,一个成功的高中班主任,就是一个艺术家,但又远远高出其他的艺术家,因为它的作品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会给社会创造无穷财富和价值的人。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对学校
期刊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常常是翻遍资料,引经据典,找些学生并不熟悉的例子,岂不知这种做法是舍近求远。因为语文课本里名篇佳作荟萃,完全可以作为最直接利用的素材。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根据学校教研工作的工作的需要,遵循把教研活动做细做小的原则,申请了“从课文中学作文”的课题研究。下面就以我最近执教过的几篇课文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一、学习课文题目的命题技巧 
期刊
在初中各科教学中,数学是一门知识性、逻辑性、科学性要求极高的学科之一。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比较枯燥的,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中再机械地照本宣科,必定使教学变得更加乏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日渐消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充分挖掘初中数学的内在魅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结合数学知识教学,加强德育教育    初中生正值少年期,心理上处于可塑的重要阶段,要使
期刊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断。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每一次细节,便能使课堂生成每一次精彩。为此,在教学课堂中,如果通过挖掘教材,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固学习兴趣;第三阶段,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