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本文主要从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阐述了一些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一、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通过家访和平时在幼儿园对孩子的观察,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很差,解完小便,裤子不会提,就站在那里等;起床穿衣服时,孩子只会说:“老师我不会”;大便后不会擦屁股;玩具玩了不会整理;入园和离园都要大人抱……特别是吃饭时,要么用手抓菜玩,要么玩调羹,都是等着老师、阿姨来喂,在家也是餐餐由大人来喂,仿佛大人们喂他们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而轻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老一辈的过分溺爱,包揽了孩子吃饭、穿衣等全部生活,促成了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坏习惯。
(二)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父母不是教孩子怎么做,而是去替孩子做,从而导致孩子无法自理。
(三)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便去代劳,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机会。
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地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吃饭了,父母会喂我;要起床了。父母会给我穿衣服……)我们应通过正面教育,如:谈话、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另外,也可准备不同行为的图片(能自理和不能自理的),在比较中提高幼儿对自理行为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意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不会刷牙,就谈不上把牙刷干净;幼儿不知把书本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书本放回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到了穿长袖衣服的季节,孩子洗手又需要多掌握一项本领,那就是自己卷、推衣袖,看上去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孩子掌握起来却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对于我们小班的孩子,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吸引他们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儿歌边卷袖子,“卷,卷,卷卷卷,卷出一个卷心菜,卷,卷,卷卷卷,卷出两个卷心菜。”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江袁芯与年龄较小的许雯珊来说,自理能力当然不同。江袁芯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特别棒,会自己穿脱整理衣服,会自己擦屁股等较难的事情,有时还会主动帮助小朋友穿鞋子。而许雯珊就相对弱一些,还需加强练习,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3.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能力弱的孩子,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当然我们也要充分地肯定其点滴进步,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老师说的“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
(三)学会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和家长就要帮助他们巩固,要经常督促宝宝们的生活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因此,我们要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我们还是要利用午睡前后的机会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请能干的幼儿来示范。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并练习,并进行“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当听到老师或家长的鼓励时,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让宝宝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让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使他们养成了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三、总结
总之,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和义务来研究探索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并且要组织多种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为幼儿的生存搭建平台,同时在劳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 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何桂香.《幼儿园教师工作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袁爱玲.《幼儿园生活活动指导》,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一、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通过家访和平时在幼儿园对孩子的观察,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很差,解完小便,裤子不会提,就站在那里等;起床穿衣服时,孩子只会说:“老师我不会”;大便后不会擦屁股;玩具玩了不会整理;入园和离园都要大人抱……特别是吃饭时,要么用手抓菜玩,要么玩调羹,都是等着老师、阿姨来喂,在家也是餐餐由大人来喂,仿佛大人们喂他们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而轻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老一辈的过分溺爱,包揽了孩子吃饭、穿衣等全部生活,促成了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坏习惯。
(二)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父母不是教孩子怎么做,而是去替孩子做,从而导致孩子无法自理。
(三)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便去代劳,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机会。
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地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吃饭了,父母会喂我;要起床了。父母会给我穿衣服……)我们应通过正面教育,如:谈话、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另外,也可准备不同行为的图片(能自理和不能自理的),在比较中提高幼儿对自理行为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意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不会刷牙,就谈不上把牙刷干净;幼儿不知把书本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书本放回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到了穿长袖衣服的季节,孩子洗手又需要多掌握一项本领,那就是自己卷、推衣袖,看上去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孩子掌握起来却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对于我们小班的孩子,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吸引他们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儿歌边卷袖子,“卷,卷,卷卷卷,卷出一个卷心菜,卷,卷,卷卷卷,卷出两个卷心菜。”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江袁芯与年龄较小的许雯珊来说,自理能力当然不同。江袁芯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特别棒,会自己穿脱整理衣服,会自己擦屁股等较难的事情,有时还会主动帮助小朋友穿鞋子。而许雯珊就相对弱一些,还需加强练习,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3.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能力弱的孩子,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当然我们也要充分地肯定其点滴进步,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老师说的“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
(三)学会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和家长就要帮助他们巩固,要经常督促宝宝们的生活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因此,我们要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我们还是要利用午睡前后的机会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请能干的幼儿来示范。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并练习,并进行“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当听到老师或家长的鼓励时,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让宝宝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让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使他们养成了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三、总结
总之,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和义务来研究探索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并且要组织多种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为幼儿的生存搭建平台,同时在劳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 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何桂香.《幼儿园教师工作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袁爱玲.《幼儿园生活活动指导》,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