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探索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素有语文教学“半壁江山”之美称,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作文教学的成败。由于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尤其是会写。可在当今盛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下,相对而言广大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多数语文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地进行教学,学生最害怕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即便硬着头皮写,也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或思想浅薄,或思路闭塞,或一味模仿,毫无创新。要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有如下几点探索,以供同仁商榷。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和喜悦是不断产生创作热情的源泉。针对农村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语文教师必须注意作文指导的趣味性。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
  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应经常就学生身边的一切,哪怕是一件琐屑小事、一草一木,都要有意无意地注意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本校刚栽植的绿化树雨针树有几棵枯死了,我就让学生针对雨针树之死写作一篇作文,认真思考雨针树为什么会死、雨针树之死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有没有办法去避免这种事的发生。因为事情就发生在身边,同学们都觉得有话可说,甚至能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不乏富有新意、令我“惊艳、叫绝”的各类文章。
  2、创设情境,诱发激情
  兴趣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平时教学就要注意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欲望,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写作过程中的愉悦和快乐,让他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坚实的足迹,留住七彩青春的一声感叹、一份思考。如:“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按时组织学生收看电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报道,看着学生们的心与灾区同胞一起抽噎,已完全被灾区人民挺起的精神脊梁所感染,我适时地提出了作文要求:以“坚强”或“站起来”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学生写作激情很高,很快写出了一篇篇令人鼓舞的美文。
  3、更新作文评语,激励学生写作信心
  “言为心声”。作文包含着学生丰富的情感,凝聚着学生创作的心血。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希冀得到老师的首肯,渴望与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如果老师摆着一副冷冰冰的法官架子,单从立意的高或低、结构的严谨或松散、语言的老练或稚嫩等方面去给学生作文随随便便下几句程式化的评语,学生对写作是会望而生厌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的评语既要润文章,也要润人的情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善于发掘其“亮”点,激励学生写作的信心。
  
  二、走出“精批细改”的怪圈
  
  叶老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正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写作,是个体的思维、情感活动的过程,不可能一模一样,而是千差万别的,因而,老师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统一的模式或情感去框定。“精批细改”学生作文,不但劳而无功,甚至是非常有害的。中外教育家们大都持与此相同的观点,认为这是中小学生作文之大忌,因为它严重束缚了中小学生的思考能力、文学想象和创新精神。然而,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笔者所在学校的作文教学仍深陷于“精批细改”的怪圈中,明知费时费力、收效甚微,无奈之下却又不能自拔。那么,如何才能让作文教学走出这个怪圈呢?首先,要大胆改革学校教育管理机制,把语文教师从“精批细改”的怪圈中解放出来。第二,语文教师要变“讲”为“导”,从“多读”和“多练”上加以引导、诱导、疏导,使学生在多练中“自悟其理法”,逐步实现叶老所说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成功之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让作文教学走出窘境。
  
  三、作文指导应从德育教育入手
  
  德育教育包括立德、立志、爱国等方面。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曾说:“君子所贵在德。士庶人有德,能保其身;卿大夫有德,能保其家;诸侯有德,能保其国;天子有德,能得天下。”可见修身立德之重要性。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学生的作文往往是他们思想情感、人品性格的真实流露。因此,教学生作文,除了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审美的美德,不要被社会上的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养成“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全盘肯定或否定的两种极端畸形心理,造成人格发展的极不健全。如果一经发现学生作文中流露出不良心理,哪怕仅是一点端倪,语文老师都要适时地加以正确引导、沟通,及时矫正,把他们牵引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
  
  四、让家长走进作文教学
  
  平时的作文教学,我们通常只是局限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却忽视了家长的力量,因而常常造成一种隔靴搔痒的尴尬境地。“让家长走进作文教学”,参与作文评改,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我曾经布置了“向家长说说心里话”这样一篇作文,让学生自拟题目,体裁不限,写好后拿回家让家长评改。结果令我喜出望外:许多学生真情流露,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家长们虽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其评语也非常中肯,饱含深情,感觉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正逐渐走向成熟的激动与幸福之情溢于朴素而简约的言表。家长走进作文教学,不但缩小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促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融洽相处的关系,化解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而且很自然地将作文与做人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恰恰符合了作文教学的本质规律。家庭也能和学校携起手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家长的呼声也帮助我矫正了平时作文教学和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偏差,补充了思维遗漏,从而能够更为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修改、讲评和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近几年时间的作文教学实践与模式探索,渐渐地,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可喜变化:作文开始变得细腻、生动、有感情,开始注重挖掘平时不大注意的生活琐屑细节问题,思想丰富了,思路打开了,语言也有了创新感……学生爱写作文了,他们正渴盼着展开渐丰的羽翼翱翔于文学圣殿的天空。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开发。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和素质形成时期,阅读对于其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合格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具有不可忽略、不可替代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将有益于个人的发展。同时,通过阅读材料的优选、编、排、演课本剧的活动及“四个一”工程的开展,对学生阅读兴
期刊
摘要:农村中学数学是教育的薄弱环节,文章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背景、如何更新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方法农村中学兴趣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发挥各种潜力,积极主动探究教学方式的转变的重要性,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通过活化作业设计,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挥,本文就如何使数学作业“活”起来进行了一个粗浅的分析,希望能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
期刊
散文是一类比较难教的文体,由于它在各方面都非常灵活自由,因而难以被学生掌握到位。很多习作都偏离了散文的方向,不是写成纯粹的记叙文就是前一半只记叙、后一半只抒情的“四不像”,再就是一种几乎完全架空的滥情呓语。如何才能让学生把握好散文应有的分寸,这便是散文教学的核心所在。笔者认为散文(特别是抒情类散文)的指导重点应放在“虚实结合”上。  这里所谓的“虚实结合”指的是在写实(叙述、描写现实生活的现象、场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客体,不是被动的学习者。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一个单元的新课结束后,接下来的就是单元复习课,关于如何组织好复习,又如何创新地让学生当“主角”上好复习课,我在自己的课改中经历了一些教学实践。    一、“三大步骤”上好单元复习课    为了使单元复习课上得高效而精彩,我思考出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在进行语文基础训练时,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一来能既“开源”又可“导流”。无论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还是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都必须注重生活的“源头活水”,抓住作文的根本。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却常常出现一种怪现象: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生活”当中,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作文时守着“生活”却没有生活可写,这便是不知道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罢了。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去留心“生活”、揣摩“生活”呢?我在教学中着
期刊
古诗词鉴赏试题是语文高考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学生视为畏途的题型之一。下面笔者就如何把握古诗的鉴赏要求进而掌握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作些简析。    一、高考关于古代诗词鉴赏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鉴赏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
期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音乐是一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部音乐文既是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正如歌剧大师瓦格纳所说:“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音乐与相关文化有着密
期刊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观点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世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