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乔布斯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乱如蓬的爱因斯坦叼着烟斗,鲍勃·迪伦吹着口琴,毕加索在凝神作画……演员理查德·德莱福朗诵旁白:向那些疯狂的家伙致敬,他们我行我素、桀骜不驯、惹是生非、格格不入……他们是别人眼中的疯子。但在我们看来,他们是天才。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可能真正改变它……
  乔布斯激动地流着眼泪。那是1997年,他刚刚回归苹果,亲自挑选心中的偶像,参与创作了这段30秒的广告。他说,“广告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醒人们,苹果坚守的价值观是什么。”但任谁都知道,广告词里说的就是他自己——史蒂夫·乔布斯。
  他是弃儿,是疯子,是嬉皮士、瘾君子,是不负责任的父亲和喜怒无常的“暴君”,然而人们热爱他。所有疯狂的能量都被他转变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他无愧为天才。
  
  10月5日,受癌症困扰多年的乔布斯撒手尘寰。
  不仅是美国,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亦是哀声一片。悼念“乔帮主”的内容迅速充斥了整个微博,各大媒体头版纷纷出现“帮主”的巨幅照片。
  在中国,乔布斯之前不曾有哪个CEO的辞世受到如此广泛和深切的哀悼。有人嘲讽,“对乔布斯的死,中国人的反应远比美国主流媒体更热切”。而热爱帮主的人们如此回应:“我们为什么要悼念乔布斯?他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当下的中国无法诞生乔布斯,对他的悼念便成为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寄托。”耐人寻味的是,持这一观点的人不仅是极客(计算机爱好者)和时尚“果粉”,还包括众多知名企业家。
  
  曾经的流浪嬉皮士
  乔布斯不是一个主流价值观下的楷模。恰恰相反,与其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业界神话及至高无上的江湖地位相对,他有着不“光彩”的身世和一段不欲为外人道的荒唐岁月。
  1955年2月24日,双鱼座的乔布斯一出生就被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无力结婚及扶养孩子的亲生父母送给旧金山的保罗·乔布斯夫妇收养。没几年,保罗一家搬到了后来的硅谷核心区山景城。在当地的蒙塔洛马小学念书时,小乔布斯已经展现出其异常别扭的性格。他调皮捣蛋,喜欢恶作剧,多次被学校勒令退学;既不合群,还是个爱哭鬼,一旦被同学戏弄就躲到角落里流眼泪。老师要用钱来“贿赂”,才能让他按时完成作业。
  中学时期是乔布斯人生的重要转折,他认识了前半生最好的朋友和搭档——比他大5岁,同样喜欢恶作剧的电子学天才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然而,两个天才少年的第一次合作却是由一宗违法交易开始的:沃兹设计制造了一款性能良好的“蓝匣子”长途电话盗打装置,乔布斯负责在校园兜售。为此他俩几乎锒铛入狱。
  但这些经历都没有使乔布斯变得稍为安分一点。上世纪70年代,美国刚刚经历思想大解放的洗礼,嬉皮士、垮掉的一代、迷幻药、先锋艺术等五花八门的思潮正在碰撞融合。到了上大学的年龄,乔布斯不理会他的蓝领养父母捉襟见肘的经济状态,坚持要到学费昂贵的里德大学上学。但在那里他根本没有念书。他听着鲍勃·迪伦的民谣和披头士的摇滚,读着“垮掉的”诗人艾伦·金斯堡的嚎叫主义诗篇,穿着满是破洞的衣服在校园闲逛,结交狐朋狗友,泡妞、酗酒,沉溺于迷幻剂等毒品带来的快感……一个学期后,他干脆退了学。
  “中国无法容忍一个吸毒者成为英雄,更不可能让胡思乱想占领市场,因此也不会有乔布斯。”10月10日,说话向来肆无忌惮的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在微博上写下了这句酸溜溜却又无比真实的话。
  确实,在国人看来,乔布斯的这段经历虽则荒唐却又令人艳羡:里德大学的开放并非浪得虚名,即便像乔布斯这样没上几天学就办退学手续的嬉皮士和瘾君子,校方也不排斥。他们居然允许乔布斯在学校里赖着不走,并随时到各个教室旁听课程。
  硅谷的天才们拥有世界上最好、最人性化的教育环境。唯其如此,在主流价值观下“堕落”的决定反而成就了乔布斯。“现在回想起来,退学是我曾经做过的最好的决定之一。在我退学的那一刻,我终于可以不必去读那些根本提不起兴趣的必修课,可以尽情去旁听更有意思的课程。”“我喜欢那种生活,”他说,“我追随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当时经历的许多东西后来都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英雄不问出处
  无独有偶。没有读完大学的人不止乔布斯,因为学费问题,他的好朋友,苹果的另一位创始人沃兹在大学头三年就断断续续地换了三所不同的学校。不要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即使在今天的中国,这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更有甚者,后来沃兹没有读大学四年级,而是直接到IT界赫赫有名的惠普公司当工程师去了。只读了一个学期大学的乔布斯则进入了美国最早开发电视游戏机的公司雅达利当起了工程师。
  在美国,与他们有相同命运的硅谷天才有甲骨文的创始人劳伦斯·埃里森,同为私生子的埃里森由姑妈抚养成人,读了三个大学没得到一个学位;而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戴尔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都是从大学退学后创造出世界瞩目的商业传奇。
  “英雄不问出处”六字,也许是任志强式感慨的最佳注脚。
  事实上,即便是离开里德并逐渐展现出其非凡创意及商业才能后,乔布斯也不曾真正“洗心革面”。为了赚钱,他劝沃兹和他共同开发一款公司委托的游戏。沃兹几乎独立完成了游戏研发,而乔布斯只分了他350美元开发费,自己独吞5000美元奖金。
  和沃兹共同成立苹果公司后,乔布斯进一步暴露出他性格中刚愎自用及好大喜功的一面。他大权独揽,对任何事情都横加插手,却又朝令夕改;他苛刻、粗暴,动辄当面辱骂员工笨蛋、白痴;他善妒,极度需要认同,不顾沃兹既是苹果创始人之一及AppleⅡ发明者的事实,坚持将自己的员工号设为0号,排在1号的沃兹前面。
  “如果你告诉乔布斯一个新点子,他通常会告诉你这想法很愚蠢,却在一星期后回来找你,提出一个完全相同的点子,就好像那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一样。”苹果的工程师们说。
  
  天才还是混蛋
  看,乔布斯就是这么个混蛋:自负、粗暴、苛刻、善妒,极度追求完美,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实至名归的天才。
  沃兹是电子技术天才,他发明的AppleⅠ最早定义了现代个人电脑的人机交互方式,AppleⅡ使电脑彻底成为大众消费品。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沃兹,电脑在很长时间里都只能是专业人士的超级工具。但如果没有乔布斯对未来市场的高瞻远瞩和他在商业推广上的神奇魅力,AppleⅠ和AppleⅡ充其量只能成为计算机宅男小圈子里的新奇玩意而已。
  熟悉乔布斯的人无不对他的前瞻力和创造力叹为观止。他总是可以看到3到5年后的未来:当沃兹完成AppleⅠ的研发后,就立即投入到AppleⅡ的工作中去;当AppleⅡ刚刚改变了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乔布斯立即判断出,图形用户界面才是未来的潮流;iPod刚刚上市,乔布斯几乎立即就开始思考iPhone和iPad的雏形。在他的领航下,苹果总是每两三年就抛出一件领先竞争对手一大截的超酷的产品。
  他在商业推广和管理上更有一种神奇的、令人信服的魔力,总能通过几句铿锵有力的话,让大家相信那是唯一正确的方向。一些苹果的工程师把这种魔力称为“现实扭曲场”——意即乔布斯的推销能力之强,达到了使现实扭曲的地步,能使不合理的观点令人信服。
  然而,尽管乔布斯被公认为苹果的DNA,他性格中那些致命的缺点还是惹毛了所有人。1985年,因为权力争夺,乔布斯与他亲自礼贤下士请回来的CEO斯卡利彻底闹翻,几乎所有董事和高管都站在斯卡利一边,忍无可忍地将这位公司的创始人及灵魂人物扫地出门。
  
  12年磨一剑
  乔布斯猝不及防。他怎么也意料不到这个结果的。这时他自负和骄傲的面具冷不丁被撕开了一道口子,露出了面具掩盖下脆弱、敏感和易受伤害的另一面。
  他哀求斯卡利对权力作重新分配,恳求董事会允许他留在苹果领导一个独立的部门,但一切都晚了。他还存过“复辟”的天真幻想,对唯一支持他的高管艾略特说:“我打算做一批T恤衫,上面写着‘我们要乔布斯回来’,你在午餐时给员工每人发一件,怎样?”艾略特大吃一惊:“不行,史蒂夫,我不能做这件事。”“好吧,不行就不行吧。”他终于泄了气,“不过无论如何,这是个好主意,不是吗?”“嗯,是个好主意。”艾略特只能安慰他。
  万念俱灰的乔布斯向苹果递交了辞呈,他还卖掉自己持有的苹果公司85万股股票,断了所有退路。苹果对乔布斯的这场放逐持续了整整12年。我们不清楚乔布斯是何时知道自己身世的,但这段经历和当初被母亲遗弃的魔咒何其相似:他用尽一切努力在苹果寻求至高无上的认同,最后依然被无情抛弃。
  离开苹果后的乔布斯马上成立定位为苹果直接竞争对手的NeXT公司,又投资电脑动画制作公司皮克斯。前者彻底失败,后者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一炮而红,为他增加了巨额财富。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12年里他所做的一切,无非为了向苹果证明:他才是最优秀的。
  “现在看来,被苹果开除,是我经历过的最好的事情。”后来,乔布斯说。这12年他经历了什么?挫折、磨难和事业的低谷。但也许正因如此,他才终于从追寻权力认同的执着中,回归到心灵真正的渴求中来。
  疯狂地追求事业的阶段,乔布斯是个冷酷无情、只知享受快感和逃避责任的家伙。女友克里斯·安怀孕并生下女儿丽莎,乔布斯拒绝承认自己是孩子的父亲,坐拥百万身家而拒付一分钱抚养费。而在事业的低谷,他开始渴望家庭,并遇到了妻子劳伦娜。结婚,体验初为人父的感觉,这一切在乔布斯内心悄然发酵。改变是不知不觉发生的:他找到分别36年的亲生母亲以及从未见面的妹妹;他第一次回到女儿丽莎的身边,给予她父爱。
  
  帮主归来
  不过,没有戏剧式的神奇变化。尽管1997年乔布斯的事业生涯发生了足够重大的转折——苹果公司因为陷入严重亏损及股价大跌,不得不邀请他回归重任CEO。但回归后的乔布斯并没有因为12年的历练和家庭温暖而变成一个谦谦君子。
  风格上,他依然是那个睚眦必报的暴君。回归的代价是,当年参与排挤他的董事和高管全部主动离开苹果。
  他大显身手,大刀阔斧改革产品线,重拾苹果卓越创新的DNA,发掘出工业设计大师艾维……挽苹果于狂澜之中。但苹果的工程师们又过上了动不动被臭骂“笨蛋”,或为了乔布斯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通宵达旦的“悲惨”生活。
  当苹果重振雄风后,有记者问乔布斯,“如果当年留在苹果担任CEO的是你而不是斯卡利,会有什么不同?”乔布斯不忘旧恨,说,“是斯卡利毁了苹果。”
  但的确又有一些更内在的东西不同了。12年前,乔布斯只能看到未来,却不能与眼前的团队和管理人员合作,以致众叛亲离;12年后的乔布斯依然能一眼看到未来,但他已能忍辱负重,甚至放下骄傲与老对手微软合作,开创全新的局面;1997年后的苹果,人员流动率极低,工程师们对乔布斯的感情从当初的厌烦变成了如今的“又爱又恨”。
  
  真实的乔布斯
  他从不是什么完美偶像。一个天才的暴君,或者一个改变了世界的掠夺者——既黑且白,这才是真正的乔布斯。
  可惜乔布斯本人并不愿意人们这样想。对于曾经种种算不上“光彩”的经历,他总是讳莫如深。或许可以这么理解:被亲生父母遗弃的阴霾造就了他脆弱、敏感、多疑、极端控制和喜怒无常的个性;又在他心中种下了渴望爱和认同的种子。
  终其一生,乔布斯都在试图控制外界对他的看法。他不愿意别人知道他曾是一个嬉皮士和瘾君子,不愿被指责抛弃自己的女儿,不愿被认为是一个靠掠夺合作者的创造来成就自己的人——哪怕他正是用这种方式让人们记住他的。
  他极度渴望一个健康完美的公众形象,渴望人们喜爱他。
  为此,多年来他甚少接受采访,人们往往只能见到那个在产品发布会上指点未来的乔帮主。但无论他如何小心翼翼,并利用他的财势对舆论加以控制,美国媒体却总是不买账。越是控制,关于他的八卦、奇闻越是满天飞。
  1982年2月,乔布斯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文章由记者迈克尔·莫瑞茨执笔。一直很喜欢莫瑞茨文笔的乔布斯破例允许其到公司长期采访。但文章刊出后,由于里面有关于其拒绝承认私生女的八卦,乔布斯勃然大怒,亲自操着国骂打电话威胁莫瑞茨,并禁止苹果员工与他再说一句话。
  乔布斯在NeXT二次创业时,《福布斯》杂志记者里奇·卡尔加也捅了马蜂窝。这回乔布斯打电话给他说:“夜里别自己骑自行车出门,小心被撞死。”
  2005年,作家威廉·西蒙未经“官方授权”出版了一本乔布斯传记,引来的后果是,帮助西蒙出书的约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所有图书被苹果iTunes商店封杀了整整5年。
  所有记者和撰稿人都被乔布斯当成了敌人。但他却不知道,正如他所撰写的广告词一样:哪怕他是疯子,是暴君,是嬉皮士,人们依然热爱他,因为所有疯狂的能量都被他转变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亦正因为他既是疯子,也是天才,人们才如此热爱他,因为只有在自由的土壤上,人们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乔布斯,看到两种极端的个性如何在他身上熠熠生辉。
  2008年,身患绝症的乔布斯“授权”《时代》周刊前主编、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走进自己的生活,撰写“官方传记”,预计2012年出版。无论粉丝们买不买账,这已是乔布斯对自己一生的最后一次“包装”了。
其他文献
中海油必将载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史册。不仅是由于它的CSR报告写得好,更是由于它最近陷入了渤海湾漏油事故的泥沼。2011年6月漏油事件前后,中海油在公众面前展现了截然相反的社会责任形象。对中海油社会责任履行的剖析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诸多内涵。    也许从法律上讲,中海油确实无须承担相应责任。在中国,其被问责或诉讼的可能更小。但法律责任可免,道义责任却不可无。作为一直深谙企业社会
期刊
2011年10月5日,13名中国船员在金三角地区的湄公河上被虐杀。和任何一条国际河流一样,湄公河的自然资源分配问题、水域环境保护问题、河流安全问题等都可能成为流域内各国外交争端的导火索。    这是一条神奇的河。  它携唐古拉山的雪水而来,越过高原,翻过重山,一路向南,贯穿六国,孕育中南半岛的富饶和文明。它是“东方多瑙河”,是东南亚的黄金水路。在它的流域范围内,保存着同纬度最完整、壮观的热带雨林,
期刊
既看准了市场潮流,又有明星效应、舆论追捧和“企业先行”的意识,由香港影视红星曾志伟成立、专门吸纳听障人士就业的“乐农”素食餐厅很快就成为了香港少有的一家“赚钱的”社会企业。    香港湾仔修顿球场附近有一间楼上餐厅“乐农”,在商业大厦的一楼。下午时分上到餐厅,电梯门一打开就听到一阵笑声。  刚好是餐厅休歇的时间,我碰上了他们的生日会,全体员工正围着一张大圆桌,用手语“唱”着“生日快乐”。这宁静却欢
期刊
1988年一群早年投身“保钓运动”的在美华人,成立了滋根基金会,继承乡建精神,踏上了如今长达23年建设中国乡村的历程。中国的城市吸引着乡村,滋根逆流而上,故土的乡建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从最初支持贵州省雷山女童上学至今23年,发芽于美国的滋根项目遍布了中国9个省中的200多个村寨。  留美化学博士方谋用四个字概括了滋根的核心观念,“滋养根基”。“我们的方法更像过去上山下乡和知青下乡,生根乡村,
期刊
公共艺术社区风景  近年来,艺术和社区产生越来越多的联系:艺术希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城市希望艺术带来创意的力量,进行城市更新。为此,越来越多的艺术事件出现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社区活动、公益事件以艺术的名义出现,形成了公共艺术的社区风景。    2011年10月,第三届发生艺术节在广州举行,这个以现代舞为主导的艺术节,希望通过艺术与社区居民对话,用自己的方式发现艺术,用艺术的方式参与城市改造。他们
期刊
中国财富:发生艺术节发生了什么?  黎子元:前两届发生艺术节都是以具有先锋性的现代舞为主要艺术形式的艺术节。  今年的发生艺术节引入了来自更多范畴的艺术形式,让不同背景的艺术家跨界合作,当下催生出无法在事先预料的作品。我们不但鼓励这些具有不可复制性的作品在艺术节期间发生,也期待艺术节到了最终临近高潮的时候,也就是作品创作最接近完善的时候,能为大家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整个艺术节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期刊
威尼斯市长来了,坐下喝茶。参展的艺术家来了,翻看来自民间公益项目的照片展示。媒体记者也来了,好奇“脸盆计划”,好奇这个颇具公益情怀的项目是如何被引入国际艺术展的。    2011年9月29日,成都双年展开幕。在这个以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设计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国际艺术展上,“成都义工网”的“脸盆计划”成为唯一一个参加展览的公益项目。    艺术展上的盖碗茶和大脸盆   “脸盆计划”的主要内容以明信
期刊
10月9日,广州黄边地区出现了一份奇特的报纸,这份名为《黄边日报》的社区小报以预测新闻的方式,想象了10月9日黄边当地发生的各类情况,下雨、公告、社区调查、跳舞阿姨和居民的矛盾、著名艺术大师到访、艺术展等。更有趣的是,所有的想象后来真的发生了。  一群年轻人近乎戏谑的“制造新闻”中,这一天,黄边地区发生了很多事。    黄边日记:虚构的新闻    凌晨  《黄边日报》“新闻日”的一天是从黄边村东口
期刊
这是由设计师Smolyanov Michael设计的一款环保摩托车M-Org。Michael利用氟来对有机物进行氧化以及对车体架构的碳化物质进行处理,然后便得到这款结实、坚固、可靠的环保有机材料车身摩托车。其实,这款酷炫的摩托,单就造型设计而言就足以迷惑观众了。    一个人的图书馆    设计师Ron Arad设计的摇摆书架大大增加了书架的容量,整个书架由15个模块组装而成,最多可容纳400多本
期刊
中国到底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国际安排呢?当你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国家,从外交角度来看,要学会去斡旋,学会同NGO打交道,学会处理像人权、宗教自由保护、少数群体保护这样一些议题——这些恰恰是我们过去举国体制或者说威权主义国家的短板所在。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正以生机勃勃的势头进入全球视野。同时,中国财富伴随劳工、商人、游人流向世界各地——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已不可避免地卷入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