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一是通过学科教学,二是通过项目建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人文底蕴,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对于个体的精神发育和民族的精神成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全国各地许多学校纷纷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这一项目,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从读书氛围的营造、阅读活动的组织、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等多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还积极建立各种评价制度,如评选书香班级、制作“书香校园”的流动牌、流动锦旗、开展书香家庭的评选、评选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读书新星、小书迷等,以希能鼓励孩子孩子多读书,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评价方式虽然多样,但却多未能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与设计,仅停留在传统的“荣誉”类奖励上,缺乏创新,大大降低了其有效性。因此,我校在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注重了评价制度的创新,有效地推进了这一项目的建设。
一、基于学生需求的激励性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一项激励与评价制度,如果不能贴近学生的需求,便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因此,我校在创建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制度前,组织对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询问他们最想获得的课外阅读激励措施是什么。如有的学生希望获得一次与校长共进午餐的机会,有的学生希望能到学校种植园里摘一次水果,有的学生则希望能到学校幼儿园当半天保育员……显然,这些需求都与某项荣誉无关,却是学生内心真实愿望的体现。在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后,再拟定学校的课外阅读评价制度。事实证明,这样的评价更能有效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二、基于学生阅读层级的奖励性评价
学生阅读的速度有快有慢,阅读的效果也千差万别。为有效激励学生大量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学校可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量和阅读收获实行奖励性评价。
如我校发行“读书币”,达到一定阅读量或经教师抽查阅读效果达到一定标准后可获得相应数量的“读书币”。当读书币达到一定数量后,可获得相应层级的奖励。如达到一级的学生可获得“阿拉丁愿望卡”一张,每张愿望卡都可满足学生的一个心愿;达到二级的学生可获得“校园特别通行证”,持着这张特殊的通行证,便可自由地出入学校的任一场所;达到三级的学生可获得“小小农场主”的荣誉,可以在学校种植园里任选一块土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并自由决定这块土地种什么及支配这块土地的收成……这样的基于学生阅读层级的奖励性评价,能有效激励学生不断通过增加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去获得读书币,从而实现自己的愿望。
三、基于校本资源的实效性评价
一项好的评价,最终要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制定评价制度时,如果能充分利用各校已有校本资源,将能有效保障各项奖励措施的落实,提高评价的实效性。
一是利用校内资源。如利用学校空地开辟种植园,作为“小小农场主”的奖励;有幼儿园的学校可为学生提供“保育员”“幼儿教师”等岗位的角色体验;有食堂的学校可让学生决定一天的菜谱……这样的奖励不但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举几得。
二是利用家长、社会等资源。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各个行业的家长等资源,丰富评价方式,如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职业体验的机会,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丰富阅读理解。这样的评价更能在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因此,全国各地许多学校纷纷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这一项目,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从读书氛围的营造、阅读活动的组织、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等多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还积极建立各种评价制度,如评选书香班级、制作“书香校园”的流动牌、流动锦旗、开展书香家庭的评选、评选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读书新星、小书迷等,以希能鼓励孩子孩子多读书,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评价方式虽然多样,但却多未能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与设计,仅停留在传统的“荣誉”类奖励上,缺乏创新,大大降低了其有效性。因此,我校在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注重了评价制度的创新,有效地推进了这一项目的建设。
一、基于学生需求的激励性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一项激励与评价制度,如果不能贴近学生的需求,便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因此,我校在创建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制度前,组织对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询问他们最想获得的课外阅读激励措施是什么。如有的学生希望获得一次与校长共进午餐的机会,有的学生希望能到学校种植园里摘一次水果,有的学生则希望能到学校幼儿园当半天保育员……显然,这些需求都与某项荣誉无关,却是学生内心真实愿望的体现。在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后,再拟定学校的课外阅读评价制度。事实证明,这样的评价更能有效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二、基于学生阅读层级的奖励性评价
学生阅读的速度有快有慢,阅读的效果也千差万别。为有效激励学生大量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学校可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量和阅读收获实行奖励性评价。
如我校发行“读书币”,达到一定阅读量或经教师抽查阅读效果达到一定标准后可获得相应数量的“读书币”。当读书币达到一定数量后,可获得相应层级的奖励。如达到一级的学生可获得“阿拉丁愿望卡”一张,每张愿望卡都可满足学生的一个心愿;达到二级的学生可获得“校园特别通行证”,持着这张特殊的通行证,便可自由地出入学校的任一场所;达到三级的学生可获得“小小农场主”的荣誉,可以在学校种植园里任选一块土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并自由决定这块土地种什么及支配这块土地的收成……这样的基于学生阅读层级的奖励性评价,能有效激励学生不断通过增加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去获得读书币,从而实现自己的愿望。
三、基于校本资源的实效性评价
一项好的评价,最终要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制定评价制度时,如果能充分利用各校已有校本资源,将能有效保障各项奖励措施的落实,提高评价的实效性。
一是利用校内资源。如利用学校空地开辟种植园,作为“小小农场主”的奖励;有幼儿园的学校可为学生提供“保育员”“幼儿教师”等岗位的角色体验;有食堂的学校可让学生决定一天的菜谱……这样的奖励不但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举几得。
二是利用家长、社会等资源。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各个行业的家长等资源,丰富评价方式,如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职业体验的机会,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丰富阅读理解。这样的评价更能在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阅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