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四功”,谈谈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书和育人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教书是一种形式或是手段,育人才是核心和目的。文章指出,要教好书、育好人,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互信,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善于说事明理、以理服人,积极疏导学生思考问题,热心帮扶有困难的学生,归纳为“四功”:知情功、说理功、疏导功和解难功。
  关键词:高校教师;知情;说理;疏导;解难
  我们都知道,教书和育人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教书是一种形式或手段,育人才是核心和目的。诚如古人所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除精通专业、忠于职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外,还要突出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互信,真心实意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善于说事明理、以理服人,积极疏导学生的思想问题,热心帮扶有困难的学生,可归纳为“四功”:知情功、说理功、疏导功和解难功。
  一、培养知情功,动之以情
  当下普遍的观点是,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越来越复杂,习性爱好和行为趋势越来越难以把握。作为教师,知悉教学对象的组成结构、心理特征、行为特点是基础课、必需课,也是一项基本功。
  (1)通晓地域性差异,因地制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的地域性结构越来越多元化,生源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甚至很多学校国际化的特点已越来越显著。每名学生背后都有一方乡土,特别是新生,乡音、乡情比较浓,老乡观念比较重。教师如果能在课堂内外聊些学生的乡土人情,能结合自身感受多谈谈不同地方社会和民族发展的亮点并能主动遵从各民族习俗,无疑会大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认同感,活跃交流氛围,对提高学生的互动热情和课堂参与意识大有裨益。
  (2)熟悉年龄段差异,因势利导。大学,是学生一生最美好的黄金期,弥足珍贵更应倍加珍惜。这个年龄段的特征也很突出,尤其是广受网络媒体、电子产品、流行时尚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状况,把握住学生在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容易产生哪些学习上和生活中的认识误区等。关键是要引导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学习成才、开拓思路、创新实践,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学业有成的高校生活。
  (3)把握个体性差异,因材施教。多数学生个性比较强,有好学上进的,也有贪玩厌学的;有的思维敏捷善于学习,也有死记硬背事倍功半的;有的比较自我,偏内向,有的比较异我,好标新立异等。作为教师,切忌搞一锅煮、一刀切,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最易抹杀学生的创造力。
  二、练就说理功,晓之以理
  说理不同于说教,说教是忽视对象特点,是强压式、填压式的,而说理强调的是实事求是,是互动交流式的。有的课堂呆板,教师讲得无力,学生听得没劲,教学效果当然好不起来。说理功既可以指具体理论知识的阐述释义、演绎推导,也可以是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不解,明辨是非、说事拉理。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积极做好说理解答工作,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大道理要联系实际讲“活”。大道理不是空道理。很多人觉得,大道理不需要讲,没人愿意听。根本问题出在没有深入实践去思考,没有联系实际去讲解。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学生立身做人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若是不融入实践、贴近生活,必然带来认识上、理解上的偏颇,难免讲空、讲大、讲假。而且讲的人若半信半疑,显然也很难让学生接受。
  (2)小道理要见微知著讲“大”。小道理不等同于没道理。不少学生对一些小问题、小错误不当回事,小则粗心马虎,大则积错难返。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学习、科研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生活、工作中关注细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3)歪道理要拨乱纠偏讲“正”。歪道理不能视为有道理。如在高校长期流行的“60分万岁,多1分浪费”,就是一种典型的歪道理。表面上看只是一种调侃,深究起来,反映的是对学习认识错位、心态偏移、学风不端,如果不能有效纠偏、及时匡正,最终势必影响校风。教师要能对诸如此类的言行做出敏锐的甄辨,及时有效地刹住歪风,树立正确良好的导向。
  三、提高疏导功,用心开导
  在多数教师眼里,学生就像一群大孩子,他们会在生活中“犯错误、惹麻烦”,心理上“不成熟、想不开”。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解决问题当然不能一味用强硬手段,要及时化解冲突、消除对立,关键在于疏导。
  (1)热问题冷处理。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也容易头脑过热,轻则作出错误的判断、草率的决定,如考研热、恋爱潮等;重则发表错误的言论,作出过激的举动,如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面对此类过激现象,关键是要控得住局面,稳得下情绪,让学生回归理性、冷静思考,帮助学生分析情况、寻找问题,寻求理性的解决方法。
  (2)冷问题热理疗。有的学生不善交流,性格不太合群,各种活动参与意识不强,甚至有的产生心理问题后,不愿承认、不敢面对、自我封闭,极易引发不良的后果。对这类问题,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化解,多一点问候、多一些关心、多一份帮助,如同对患者做热理疗一般,冷了不行,太热也不妥,冷热适中、持之以恒才最有效。
  (3)群体问题分化处理。高校学生的群体问题不容忽视。解决群体问题最好的措施当然是防患于未然。教师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从学生热议的话题、过激的情绪反应、少数人的不良举动等现象,及时察觉引发群体事件的征兆,及时化解、果断制止。发生问题后,要及时把控住局面,有效劝离、清退无关人员和其他参与者,对几个主要人员采取分化处理、各个击破,彻底清除事件遗患。
  四、强化解难功,热心帮扶
  (1)以身作则,伸出温暖人心的双手。普遍而言,高校阶段的师生关系没有中学阶段那么融洽,主要原因是学校开设的课题多、课时短,师生的流动性频繁、相互交流少,造成教师不了解学生困难,学生有困难也不愿找教师的现象。作为教师,理应主动拉近师生距离,积极融入班级团体,不仅解答好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也要力所能及帮扶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
  (2)发动班级,营造团结互助的集体。积极发挥班级力量,让大家找到认同感、归属感,树立良好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应同辅导员、班干部、课代表及学生党员等,一起倡导生活互帮、学习互助,对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施以援手,让每名学生倍感集体的温暖,在班级内共同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3)依靠组织和社会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通常都会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贫困贷款等项目,另外如学生会、社团等各类团体组织,都为高校开展助学工程、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广泛号召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帮扶救助项目,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一起行动起来乐善好施、解难帮困,共同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宋碧英.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五个“突破口”[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7).
  [2]谢晓青.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9).
  [3]沈士梅.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5).
  [4]杨新起.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6(5):115—117.
其他文献
胆囊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超声对胆囊炎检出率高,尤其是对无症状型胆囊炎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对1669名40岁以上的体检者进行超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英语教师随时面临着一场接着一场的新挑战。高中英语教师通过自身对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高中英语的改革和要求的了解、自己对英语课程资源系统性
摘 要:职校生,特别是中职生,普遍缺乏自我认知能力,他们的生命成长极需关注什么,靠什么力量去引领,值得探讨。文章指出培育和弘扬校园精神,给职校生生命成长的力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校园精神;教师职业价值观;梦想;职校生;成长  校园精神,简言之就是一所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价值观念,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引导着师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标准,人们常常提到的校风就是校园精神的外化。一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师如何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呢?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以读为本;尊重独特理解;个性化阅读;语文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
水稻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食粮,关于水稻的产量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将制约水稻的具体因素严格地控制好才有可能从源头保证水稻能有很高的产量,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增强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泉。在作文教学中也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即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有了创新思
籽瓜白粉病主要危害瓜类作物,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该病分布广,危害较重,在瓜类生长中后期为害更严重,一旦感染,病菌蔓延很快。如不及时防治,会引起瓜叶枯焦,果实生长缓慢,瓜藤早
一棵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生机盎然的大榕树为这里的鸟儿们创造了一个生活的乐园。鸟儿们过得欢乐、自由、幸福,大榕树成为了它们繁衍生息的天堂。这是前段时间我所教授的巴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