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科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教育科研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出发,较全面地讲解了幼儿园教科研管理中调动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如何通过幼儿园教科研定位、教科研制度、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脚手架”、反思性思维引领以及团队共同体建立等方式促進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教师从“经验型”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的“教育专家”,以此达到促进学前教育的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园;教科研;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我国幼儿园应该建立系统的教育研究制度。这说明作为当今教师,除了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的能力,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从“经验型”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的“教育专家”,以适应时代需要。对于一个幼儿园来说,那便是教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从幼儿园出发,提高教科研水平,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这是值得每一所幼儿园深思的问题。
一、教育科研对教师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到底是如何让教师感到幸福呢?首先,教育科研可以让教师保持专业清醒,让教师工作更专业。有人当了一辈子教师,但可能仅是个经验丰富的教师,说不得是专业性强的教师。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十分琐碎与事无巨细。这常常导致了幼儿教师“盲忙茫”。常常导致被社会误解为“高级保姆”。而教科研让幼儿老师们的思维更加聚焦,学的、想的都是前沿的知识。和理论时常“见面”,让老师们时常见贤思齐。而相比没有研究,思维的碎片化、浅表化常常造成专业深度不够、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其次,教科研有利于教师建立教育自信。在一次次地不断将学习的理论运用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们清楚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清楚的认知,也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增加了自己的成就感和探知欲,拥有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再次,教科研帮助教师提升思维品质。幼儿园教师常常非常清楚自己在工作怎么做。但还应该知道怎么做更好以及为什么这么做。拷贝他人的做法可能非常多,创新可能非常少。而教育科研就帮助教师思考,帮助教师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让老师的思维慢慢变得理性和敏感,更习惯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激活教师的内在动力——反思能力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十分重要。无论对于日常教育的反思,还是对教育科研的反思,都让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升。
首先要培养教师反思的习惯,让教师自觉自然地进行反思。幼儿园可以采用从认知到行为的激励模式,请专家进园就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先进理念、先进做法做讲座。再通过良好的反思制度,让教师按时进行反思;再次可以借助骨干教师进行激励和分享交流活动,让教师们在理论的浸泡中、在团队教师的影响下见贤思齐,不断向先进靠拢。
其次是要有反思的能力。反思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反思的水平。对于反思,虽然每个老师都写反思,但是没有问题意识的反思是没有成效的,片段式的反思也常常作用不大。老师们常常有问题,但没有问题的解决意识,没有深入问题,探讨原因,深入地思考解决方法的系统反思习惯。只有老师拥有系统地反思能力后,教师的深层思考能力才能够深化。作为教学研究的反思,应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系统的,它摆脱了零散片断反思的状态,将反思涌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教科研定位要准
将研究目的定为改进教师自身的教育和教学,以此,才能自觉加强教科研活动,才有实际效果,才不会成为教师的负担。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被赋予太多的“身份”。因此,幼儿园在进行教科研定位时,一定要切实符合幼儿教师的需要,切实符合教育的需要、切实为了幼儿的真正发展,是要真真正正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讨氛围要浓
研讨氛围要浓,才能全员动起来。好的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是园长的重视程度以及氛围营造的程度,其次是幼儿园的制度以及保护教师积极性和为幼儿园教师减负的制度,营造教育科研的积极氛围非常重要。在管理上,园长要从思想上重视,并建立科研管理网络。在制度上,需要有一整套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监管与执行。只有全员行动了,整体素质提升了,教育才谈得上真正改革了。
(三)成长脚手架要搭牢
教师成长也需要脚手架支撑。教研活动不能只重形式,每次教科研活动精心策划、细致分析,每次为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的脚手架。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我们应该为儿童的学习提供脚手架,教学应当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里进行,让儿童跳一跳就能获得。
(四)反思型思维引领要到位
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独具一次教科研活动来说似乎还不够。教科研活动应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和点拨。这样的点拨可能是更深层次的价值思考,可能是跳出情景深邃地看问题。他们常常不是给予知识和技能,往往是启迪思考。让老师们带着这位更高位“旁观者”的思考回到工作中去。
(五)团队共同体要共进步
我们常常将一个年级作为一个团队。团队的引领者成为团队的关键人物。他决定了团队氛围、团队成效和团队凝聚力。因此,幼儿园在选择团队引领者时需要用心思考并在实际的工作中用心培养和提升能力。其次还可以以骨干教师为一个团队、以新手教师为一个团队。以微课题研究为推动方式,老师们自由结合,为一个共同的微课题研究为目标,一起推动研究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幼儿教师的评价素养与发展路径[J].基础教育,2019,16(06):43-53.
[2]童宏亮,张树丽.教育哲学视角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65-69.
[3]张扬. 对话与合作: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幼儿园;教科研;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我国幼儿园应该建立系统的教育研究制度。这说明作为当今教师,除了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的能力,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从“经验型”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的“教育专家”,以适应时代需要。对于一个幼儿园来说,那便是教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从幼儿园出发,提高教科研水平,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这是值得每一所幼儿园深思的问题。
一、教育科研对教师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到底是如何让教师感到幸福呢?首先,教育科研可以让教师保持专业清醒,让教师工作更专业。有人当了一辈子教师,但可能仅是个经验丰富的教师,说不得是专业性强的教师。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十分琐碎与事无巨细。这常常导致了幼儿教师“盲忙茫”。常常导致被社会误解为“高级保姆”。而教科研让幼儿老师们的思维更加聚焦,学的、想的都是前沿的知识。和理论时常“见面”,让老师们时常见贤思齐。而相比没有研究,思维的碎片化、浅表化常常造成专业深度不够、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其次,教科研有利于教师建立教育自信。在一次次地不断将学习的理论运用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们清楚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清楚的认知,也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增加了自己的成就感和探知欲,拥有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再次,教科研帮助教师提升思维品质。幼儿园教师常常非常清楚自己在工作怎么做。但还应该知道怎么做更好以及为什么这么做。拷贝他人的做法可能非常多,创新可能非常少。而教育科研就帮助教师思考,帮助教师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让老师的思维慢慢变得理性和敏感,更习惯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激活教师的内在动力——反思能力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十分重要。无论对于日常教育的反思,还是对教育科研的反思,都让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升。
首先要培养教师反思的习惯,让教师自觉自然地进行反思。幼儿园可以采用从认知到行为的激励模式,请专家进园就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先进理念、先进做法做讲座。再通过良好的反思制度,让教师按时进行反思;再次可以借助骨干教师进行激励和分享交流活动,让教师们在理论的浸泡中、在团队教师的影响下见贤思齐,不断向先进靠拢。
其次是要有反思的能力。反思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反思的水平。对于反思,虽然每个老师都写反思,但是没有问题意识的反思是没有成效的,片段式的反思也常常作用不大。老师们常常有问题,但没有问题的解决意识,没有深入问题,探讨原因,深入地思考解决方法的系统反思习惯。只有老师拥有系统地反思能力后,教师的深层思考能力才能够深化。作为教学研究的反思,应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系统的,它摆脱了零散片断反思的状态,将反思涌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教科研定位要准
将研究目的定为改进教师自身的教育和教学,以此,才能自觉加强教科研活动,才有实际效果,才不会成为教师的负担。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被赋予太多的“身份”。因此,幼儿园在进行教科研定位时,一定要切实符合幼儿教师的需要,切实符合教育的需要、切实为了幼儿的真正发展,是要真真正正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讨氛围要浓
研讨氛围要浓,才能全员动起来。好的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是园长的重视程度以及氛围营造的程度,其次是幼儿园的制度以及保护教师积极性和为幼儿园教师减负的制度,营造教育科研的积极氛围非常重要。在管理上,园长要从思想上重视,并建立科研管理网络。在制度上,需要有一整套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监管与执行。只有全员行动了,整体素质提升了,教育才谈得上真正改革了。
(三)成长脚手架要搭牢
教师成长也需要脚手架支撑。教研活动不能只重形式,每次教科研活动精心策划、细致分析,每次为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的脚手架。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我们应该为儿童的学习提供脚手架,教学应当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里进行,让儿童跳一跳就能获得。
(四)反思型思维引领要到位
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独具一次教科研活动来说似乎还不够。教科研活动应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和点拨。这样的点拨可能是更深层次的价值思考,可能是跳出情景深邃地看问题。他们常常不是给予知识和技能,往往是启迪思考。让老师们带着这位更高位“旁观者”的思考回到工作中去。
(五)团队共同体要共进步
我们常常将一个年级作为一个团队。团队的引领者成为团队的关键人物。他决定了团队氛围、团队成效和团队凝聚力。因此,幼儿园在选择团队引领者时需要用心思考并在实际的工作中用心培养和提升能力。其次还可以以骨干教师为一个团队、以新手教师为一个团队。以微课题研究为推动方式,老师们自由结合,为一个共同的微课题研究为目标,一起推动研究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幼儿教师的评价素养与发展路径[J].基础教育,2019,16(06):43-53.
[2]童宏亮,张树丽.教育哲学视角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65-69.
[3]张扬. 对话与合作: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