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28-02
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为学生设计一些能自主参与实践探究的活动。因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本文就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 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在呈现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探索,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是由学生自己选定。一般来说,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确定单元课题——制定单元目标——确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总结评价。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综合性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数学内容为载体,让学生整体认识数学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数学学科知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其它学科为辅,追求不同学科间彼此关联,是数学学科和其它学科的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深化,力图超越原有的学科分割的局面。
(二)生活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强调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更加深入地了解现实世界。缩短数学与人、自然的距离,以数学学科知识教学为中心,将人文、自然和社会学科融于一体。因此。数学实践活动倡导在生活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形态,掌握实践中常用的一些数学知识与方法,会用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具备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的,不是传统知识的传授,以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如:在操作实践中发现、在实验操作中学习、在调查中发展。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体现出做数学比说数学、学数学更重要。
(四)生成性
数学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数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新的规律不断生成,新的性质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进发,不仅学到的是方法、知识,而且扩宽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五)学科性
数学活动课的活动内容,必须从数学的角度,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而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一)开展数学综合性学习
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课堂学习。我们搞教学科研,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科研不能与日常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应以教育科研促进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展教育科研。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由于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抽象成清晰的概念。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二)发挥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做”,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刻。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这一抽象概念时,我先让学生自备1角、5角和1元的硬币、直尺和细线等工具。实验之前,我让学生动手测量手中硬币的直径和周长,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再求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记下有关的数据,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数据整理出来,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潜在的规律。最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这时我就明确说明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作“圆周率”。这一概念的教学,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与实践得出的结论,所以不讲自明,记忆深刻。
(三)教学目标综合化
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性和调控性的功能。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更多地偏重于让学生获得一般的解题知识与技能,而《综合实践活动》在价值目标取向上,更偏重于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又要体现发展性目标,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中求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例如在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后,组织学生到陶瓷厂的包装车间参观,并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个小花瓶包装盒的长宽高,然后计算出包装盒的体积和表面积。例如有24个花瓶,要如何包装成箱,让学生自己制定方案,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评选出最佳方案。这样的活动综合了测量、估算、计算物体体积、表面积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增强了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学目标的综合性。
(三)综合实践活动要动态化
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探索、求知的主体。所以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摒弃目前仍然存在的把教学过程视作完成预设教案流程的做法。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动态化的教学过程。我们只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问题,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因此,我们应针对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可能,设计多个方案,具体方案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节。
三、总结
总之,数学能力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数学实践活动最能提高小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的应用和延伸。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 全球教育展望,2001.
[2]夏小进. 综合实践活动“五自“探索[J]. 内蒙古教育,2005.
[3]文可义.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准备[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
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为学生设计一些能自主参与实践探究的活动。因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本文就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 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在呈现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探索,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是由学生自己选定。一般来说,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确定单元课题——制定单元目标——确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总结评价。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综合性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数学内容为载体,让学生整体认识数学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数学学科知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其它学科为辅,追求不同学科间彼此关联,是数学学科和其它学科的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深化,力图超越原有的学科分割的局面。
(二)生活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强调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更加深入地了解现实世界。缩短数学与人、自然的距离,以数学学科知识教学为中心,将人文、自然和社会学科融于一体。因此。数学实践活动倡导在生活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形态,掌握实践中常用的一些数学知识与方法,会用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具备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的,不是传统知识的传授,以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如:在操作实践中发现、在实验操作中学习、在调查中发展。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体现出做数学比说数学、学数学更重要。
(四)生成性
数学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数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新的规律不断生成,新的性质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进发,不仅学到的是方法、知识,而且扩宽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五)学科性
数学活动课的活动内容,必须从数学的角度,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而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一)开展数学综合性学习
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课堂学习。我们搞教学科研,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科研不能与日常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应以教育科研促进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展教育科研。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由于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抽象成清晰的概念。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二)发挥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做”,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刻。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这一抽象概念时,我先让学生自备1角、5角和1元的硬币、直尺和细线等工具。实验之前,我让学生动手测量手中硬币的直径和周长,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再求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记下有关的数据,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数据整理出来,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潜在的规律。最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这时我就明确说明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作“圆周率”。这一概念的教学,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与实践得出的结论,所以不讲自明,记忆深刻。
(三)教学目标综合化
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性和调控性的功能。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更多地偏重于让学生获得一般的解题知识与技能,而《综合实践活动》在价值目标取向上,更偏重于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又要体现发展性目标,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中求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例如在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后,组织学生到陶瓷厂的包装车间参观,并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个小花瓶包装盒的长宽高,然后计算出包装盒的体积和表面积。例如有24个花瓶,要如何包装成箱,让学生自己制定方案,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评选出最佳方案。这样的活动综合了测量、估算、计算物体体积、表面积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增强了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学目标的综合性。
(三)综合实践活动要动态化
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探索、求知的主体。所以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服务,教师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的过程。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摒弃目前仍然存在的把教学过程视作完成预设教案流程的做法。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动态化的教学过程。我们只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问题,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因此,我们应针对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可能,设计多个方案,具体方案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节。
三、总结
总之,数学能力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数学实践活动最能提高小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的应用和延伸。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 全球教育展望,2001.
[2]夏小进. 综合实践活动“五自“探索[J]. 内蒙古教育,2005.
[3]文可义.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准备[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