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脚步的不断加快,人们大量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实际理论知识,却忽视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教育。美术教育对于培养人的情感观念、审美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美术课堂更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增加学生对美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度发展,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美术课堂就是培养美育的必要途径之一。美术教学是以学习相关美术知识和欣赏相关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通过这种形式传递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美术作品也能够体现出丰厚文化底蕴,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对于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一些简要认识。
关键词:趣味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对美术的重视程度较少,大部分学生将美术课堂当作高中生活的调味剂,没有将美术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必需要改变学生对美术原有的认知,将美术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理论知识与美术作品相结合,进行开放式教学
对美术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欣赏必须具备有相关的专业理论,美术欣赏不是独立存在的,与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学科因素融合在一起,因此,对于美术课堂来说,美术欣赏教学是一个融合多方面的、视野较为宽广的教学模式。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在学生对此美术作品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美术专业知识,对色彩的运用、比例结构等有简要的认识,例如对中国园林建筑、桥梁建筑、古代房屋建筑等进行赏析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简要的认识,对于各时期建筑的艺术风格和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例如在讲解苏州园林建筑时,结合其人文历史背景,感受苏州园林的结构美、布局美,可以抓住具体事例进行重点赏析,体会园林建筑中亭台楼阁的巧妙布局,从每一处看都宛若一幅巧妙的风景画,引导学生在感受园林建筑之美时,同时体会到中国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例如在讲解桥文化时,可以结合中国的历史进行分析,卢沟桥作为日本侵华的见证,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内心中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每一个美术作品都是时代和民族的真实写照,都能从侧面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生要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感受其人文魅力,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审美水平的提高。
二、 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美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名词,美术课堂上对于内容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应深入挖掘作品中包含的深刻含义。第一,选择合适的内容。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选择学生较容易理解的题材。例如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欣赏,教师可以重点选取颐和园、故宫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学生对此接触较多,另一方面是这些代表作品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更容易激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深刻体验;请去过这些地方的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配合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宏伟壮观,了解作品中对称美的特点,在对中国古代建筑群有一个简要认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中国博大精深历史文化的赞叹。第二,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重点赏析法,一个作品的欣赏角度可以有很多方面,教师可以选择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进行讲解,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难点。也可以采用对比法,在欣赏印象派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流派间的异同之处,发现印象派作品的特征;在对文艺复兴作品进行赏析时,可以与中世纪绘画作品进行对比,通过中世纪绘画的黑暗单一,来衬托文艺复兴作品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
在上文中我们说到美术教学是欣赏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课程。对于一个美术作品的欣赏,要建立在很好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除了深入挖掘教材、具有深厚的美术专业知识基础上,还要对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历史背景等有所涉及,才能引导学生全方位对美术作品有一个很好的欣赏。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不仅仅是视觉美,同时它也能够体现形象美和人文美,以作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为例,对于这幅作品的欣赏,不仅要从简单的绘画手法和构图设计方面了解,还要重点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最明显区别之处在于美术教育能够充分发展人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维,能够通过作品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依靠形象感染人的心灵,美术作品可以通过视觉感官,塑造一系列的形象直接引发人类心灵上的共鸣,通过对画中父亲粗糙的手,浑浊的眼睛,布满皱纹的脸,大碗里的黄泥水等一系列的刻画描绘,整幅画作以冷色调为主要背景,三角形的构图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用写实主义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底层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关心民间疾苦、对祖国未来发展前途的期盼之情。从而分析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在美,促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审美和情感上的升华。
四、 小结
总而言之,每个学科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提高学生的重视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予道德品质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陶名康.高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摭谈[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
[2]曹正海.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西方现代艺术作品《格尔尼卡》欣赏[J].青海教育,2003,Z1.
[3]朱建军.让学生了解一点美术的构成法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初探[J].中国美术教育,1999,06.
作者简介:
许玲,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泗洪县兴洪中学。
关键词:趣味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对美术的重视程度较少,大部分学生将美术课堂当作高中生活的调味剂,没有将美术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必需要改变学生对美术原有的认知,将美术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理论知识与美术作品相结合,进行开放式教学
对美术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欣赏必须具备有相关的专业理论,美术欣赏不是独立存在的,与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学科因素融合在一起,因此,对于美术课堂来说,美术欣赏教学是一个融合多方面的、视野较为宽广的教学模式。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在学生对此美术作品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美术专业知识,对色彩的运用、比例结构等有简要的认识,例如对中国园林建筑、桥梁建筑、古代房屋建筑等进行赏析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简要的认识,对于各时期建筑的艺术风格和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例如在讲解苏州园林建筑时,结合其人文历史背景,感受苏州园林的结构美、布局美,可以抓住具体事例进行重点赏析,体会园林建筑中亭台楼阁的巧妙布局,从每一处看都宛若一幅巧妙的风景画,引导学生在感受园林建筑之美时,同时体会到中国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例如在讲解桥文化时,可以结合中国的历史进行分析,卢沟桥作为日本侵华的见证,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内心中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每一个美术作品都是时代和民族的真实写照,都能从侧面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生要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感受其人文魅力,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审美水平的提高。
二、 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美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名词,美术课堂上对于内容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应深入挖掘作品中包含的深刻含义。第一,选择合适的内容。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选择学生较容易理解的题材。例如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欣赏,教师可以重点选取颐和园、故宫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学生对此接触较多,另一方面是这些代表作品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更容易激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深刻体验;请去过这些地方的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配合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宏伟壮观,了解作品中对称美的特点,在对中国古代建筑群有一个简要认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中国博大精深历史文化的赞叹。第二,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重点赏析法,一个作品的欣赏角度可以有很多方面,教师可以选择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进行讲解,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难点。也可以采用对比法,在欣赏印象派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流派间的异同之处,发现印象派作品的特征;在对文艺复兴作品进行赏析时,可以与中世纪绘画作品进行对比,通过中世纪绘画的黑暗单一,来衬托文艺复兴作品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
在上文中我们说到美术教学是欣赏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课程。对于一个美术作品的欣赏,要建立在很好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除了深入挖掘教材、具有深厚的美术专业知识基础上,还要对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历史背景等有所涉及,才能引导学生全方位对美术作品有一个很好的欣赏。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不仅仅是视觉美,同时它也能够体现形象美和人文美,以作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为例,对于这幅作品的欣赏,不仅要从简单的绘画手法和构图设计方面了解,还要重点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最明显区别之处在于美术教育能够充分发展人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维,能够通过作品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依靠形象感染人的心灵,美术作品可以通过视觉感官,塑造一系列的形象直接引发人类心灵上的共鸣,通过对画中父亲粗糙的手,浑浊的眼睛,布满皱纹的脸,大碗里的黄泥水等一系列的刻画描绘,整幅画作以冷色调为主要背景,三角形的构图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用写实主义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底层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关心民间疾苦、对祖国未来发展前途的期盼之情。从而分析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在美,促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审美和情感上的升华。
四、 小结
总而言之,每个学科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提高学生的重视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予道德品质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陶名康.高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摭谈[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
[2]曹正海.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西方现代艺术作品《格尔尼卡》欣赏[J].青海教育,2003,Z1.
[3]朱建军.让学生了解一点美术的构成法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初探[J].中国美术教育,1999,06.
作者简介:
许玲,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泗洪县兴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