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通过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各因素的相关可以发现,主观幸福感与外向性呈正相关,而与神经质和精神质的相关都是负向的,说明外向型的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水平较高,四种人格类型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比较也证实了这一点。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人格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心理学家从独特的视角对幸福的界定,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它成为反映人们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方面。此外,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整体性。它是一种整体性的评价,包括对情感反映的评估和认知判断,是生活的总体满意感。第二,主观性。即它的评价完全依赖于个体本人的主观性标准。第三,相对稳定性。主观幸福感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并且占据在校大学生相当的比例,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問题应该受到关注。大力开展经济困难大学生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利于高校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的自我保健,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1 研究方法与程序
1.1 对象
对我校34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72份,其中男性大学生有165人,占总数的60.7%,女性大学生有107人,占总数的39.3%;其中独生子女113人,占总数的41.5%,非独生子女的学生有159人,占总数的58.5%。
1.2 研究工具
主观幸福感量表
本量表采用了Ed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本土化的修订量表,该量表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四个分量表。总体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都包含5个条目,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包含6个和8个条目。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为9点量表,选项从1非常不快乐,过渡到9非常快乐。分数越高,幸福感越高。生活满意度量表为7点量表,选项从1强烈反对,过渡到7极力赞成。分数越高,满意度就越高。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均为9点量表,选项从l根本没有,过渡到9所有时间。分数越高分别表示积极情感越高和消极情感越高。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23、0.798、0.842、0.857。
艾森克人格问卷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艾森克教授制定的有关人格研究的测定方法,本测验采用北京大学心理系陈仲庚教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被调查者用“是”与“否”回答问卷,共88个题目,测验前对问卷题目不必加以解释和暗示,只要求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回答,不需反复考虑。
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包含的四个维度: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和掩饰性。本次测量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和掩饰性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44、0.588、0.795、0.559。
1.3 研究程序
以各学院经济困难大学生所组成的团体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被试在充分了解指导语的要求后开始答卷,整个测验约持续半个多小时。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取有效问卷272份,所有的数据处理分别在统计软件包SPSS19.0上完成。
2 结果
2.1 SWB及其相关因子的关系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得分为26.97(总分45分),显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为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得分18.19(总分35),显示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为中等水平;积极情感得分为31.16(总分54分),显示他们的积极情感为中等水平;消极情感得分27.98(总分为72分),显示他们的消极情感水平偏低。从总体上看,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各个指标都处于中游。
2.2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因素的关系
2.2.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人格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总体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相关为0.399、0.440和一0.357;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的两两相关分别为0.284、-.039。同时,对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的相关发现, 主观幸福感得分与外倾性有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得分与神经质有显著负相关,而与精神质的负相关不显著。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与人格各维度的相关模式与主观幸福感完全一致。而消极情感与人格各维度的相关模式如下:它与外倾性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
2.2.2 人格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多元回归
分别以主观幸福感的四个维度为因变量,以人格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自变量对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起预测作用的变量是不一致的,自变量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及其指标得分变异的12%一30.0%。其中,神经质可以较好地预测主观幸福感,解释总变量的16.6%;而神经质可以较好地预测生活满意度,解释总变量的12%;内外向和神经质可以较好地解释积极情感,二者可以解释总变量的16.5%;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可以较好地预测消极情感,三者解释总变量的26.7%。
3 研究结论与分析
(1) 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说明外向者主观幸福感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外向者善于交往,在交往中他们会得到比内向者更多的有关自身评价的正性信息,进而可能使得他们更多更积极地投入各种社会情景,经历更多的积极事件,遇到困难时更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从而产生较多的积极情感。 (2)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神经质得分较高的個体,其主观幸福感较低。这可能与其神经系统不稳定,对心理因素反映过强,容易表现出适应障碍,从而影响幸福体验有关。
(3)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那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精神质得分较高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较低,这可能是因为精神质得分较高的个体,由于缺乏与人的情感交流和投入,与周围人们常处于冷漠、敌意、相互猜忌等种种不协调的关系中,所以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少,导致幸福感降低。
4 建议
4.1 高校组织各类活动,个体积极参与其中, 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感知水平。
高校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 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健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 使整个校园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营造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氛围, 满足大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求知实践, 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有利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更有利于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感知水平。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要坚持锻炼身体。他们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并持之以恒, 保持适度的运动量, 不仅能增强暂时的生理愉悦, 从长期看, 也是愉悦身心、排解压力的好方法, 从根本上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感知水平和感知能力。
4.2 多方配合, 构建完善的“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支持机制。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学、同事、社会组织等, 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社会支持的最大来源仍然是家庭成员, 其次为朋友和同事, 后者的支持作用也很重要, 不是前者所能取代的, 除此以外还有各种社会团体、集体组织等所给予的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增加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对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来讲, 班级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社会群体, 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不仅可以融洽关系, 充分发挥班集体积极的社会支持作用, 提高大学生在集体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而且可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李大宏,赵辉.洛阳市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04).
[2]汤猛,韩韬.关于培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思考[J].知识经济,2008(05).
[3]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Z].2003.
[4]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感变量与心理健康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1).
[5]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01):168-174.
[6]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2).
作者简介
刘凤华(1977-),女,山东省济宁市人。教育学硕士。现为山东大学(威海)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9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人格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心理学家从独特的视角对幸福的界定,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它成为反映人们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方面。此外,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整体性。它是一种整体性的评价,包括对情感反映的评估和认知判断,是生活的总体满意感。第二,主观性。即它的评价完全依赖于个体本人的主观性标准。第三,相对稳定性。主观幸福感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并且占据在校大学生相当的比例,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問题应该受到关注。大力开展经济困难大学生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利于高校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的自我保健,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1 研究方法与程序
1.1 对象
对我校34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72份,其中男性大学生有165人,占总数的60.7%,女性大学生有107人,占总数的39.3%;其中独生子女113人,占总数的41.5%,非独生子女的学生有159人,占总数的58.5%。
1.2 研究工具
主观幸福感量表
本量表采用了Ed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本土化的修订量表,该量表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四个分量表。总体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都包含5个条目,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包含6个和8个条目。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为9点量表,选项从1非常不快乐,过渡到9非常快乐。分数越高,幸福感越高。生活满意度量表为7点量表,选项从1强烈反对,过渡到7极力赞成。分数越高,满意度就越高。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均为9点量表,选项从l根本没有,过渡到9所有时间。分数越高分别表示积极情感越高和消极情感越高。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23、0.798、0.842、0.857。
艾森克人格问卷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艾森克教授制定的有关人格研究的测定方法,本测验采用北京大学心理系陈仲庚教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被调查者用“是”与“否”回答问卷,共88个题目,测验前对问卷题目不必加以解释和暗示,只要求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回答,不需反复考虑。
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包含的四个维度: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和掩饰性。本次测量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和掩饰性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44、0.588、0.795、0.559。
1.3 研究程序
以各学院经济困难大学生所组成的团体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被试在充分了解指导语的要求后开始答卷,整个测验约持续半个多小时。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取有效问卷272份,所有的数据处理分别在统计软件包SPSS19.0上完成。
2 结果
2.1 SWB及其相关因子的关系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得分为26.97(总分45分),显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为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得分18.19(总分35),显示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为中等水平;积极情感得分为31.16(总分54分),显示他们的积极情感为中等水平;消极情感得分27.98(总分为72分),显示他们的消极情感水平偏低。从总体上看,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各个指标都处于中游。
2.2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因素的关系
2.2.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人格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总体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相关为0.399、0.440和一0.357;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的两两相关分别为0.284、-.039。同时,对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的相关发现, 主观幸福感得分与外倾性有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得分与神经质有显著负相关,而与精神质的负相关不显著。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与人格各维度的相关模式与主观幸福感完全一致。而消极情感与人格各维度的相关模式如下:它与外倾性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
2.2.2 人格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多元回归
分别以主观幸福感的四个维度为因变量,以人格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自变量对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起预测作用的变量是不一致的,自变量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及其指标得分变异的12%一30.0%。其中,神经质可以较好地预测主观幸福感,解释总变量的16.6%;而神经质可以较好地预测生活满意度,解释总变量的12%;内外向和神经质可以较好地解释积极情感,二者可以解释总变量的16.5%;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可以较好地预测消极情感,三者解释总变量的26.7%。
3 研究结论与分析
(1) 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说明外向者主观幸福感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外向者善于交往,在交往中他们会得到比内向者更多的有关自身评价的正性信息,进而可能使得他们更多更积极地投入各种社会情景,经历更多的积极事件,遇到困难时更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从而产生较多的积极情感。 (2)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神经质得分较高的個体,其主观幸福感较低。这可能与其神经系统不稳定,对心理因素反映过强,容易表现出适应障碍,从而影响幸福体验有关。
(3)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那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精神质得分较高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较低,这可能是因为精神质得分较高的个体,由于缺乏与人的情感交流和投入,与周围人们常处于冷漠、敌意、相互猜忌等种种不协调的关系中,所以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少,导致幸福感降低。
4 建议
4.1 高校组织各类活动,个体积极参与其中, 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感知水平。
高校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 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健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 使整个校园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营造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氛围, 满足大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求知实践, 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有利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更有利于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感知水平。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要坚持锻炼身体。他们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并持之以恒, 保持适度的运动量, 不仅能增强暂时的生理愉悦, 从长期看, 也是愉悦身心、排解压力的好方法, 从根本上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感知水平和感知能力。
4.2 多方配合, 构建完善的“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支持机制。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学、同事、社会组织等, 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社会支持的最大来源仍然是家庭成员, 其次为朋友和同事, 后者的支持作用也很重要, 不是前者所能取代的, 除此以外还有各种社会团体、集体组织等所给予的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增加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对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来讲, 班级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社会群体, 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不仅可以融洽关系, 充分发挥班集体积极的社会支持作用, 提高大学生在集体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而且可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李大宏,赵辉.洛阳市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04).
[2]汤猛,韩韬.关于培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思考[J].知识经济,2008(05).
[3]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Z].2003.
[4]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感变量与心理健康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1).
[5]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01):168-174.
[6]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2).
作者简介
刘凤华(1977-),女,山东省济宁市人。教育学硕士。现为山东大学(威海)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