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证据在审查逮捕工作中的适用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un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格证据作为证据法学的重要内容,虽尚未纳入我国刑事法律的正式条文中,但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已得到广泛适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逮捕必要性和案件定性的适用入手,阐明品格证据在审查逮捕工作中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品格证据;审查逮捕;适用
  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品格证据作为证据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长期的司法实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使用规则和相对成熟的理论。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将品格证据作为专有名词正是规定在刑事相关条文中,但是刑事司法实践中,品格证据的适用非常广泛,有的用于定罪,有的用于量刑,有的用来作出其他特定裁决。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的前科劣迹作为典型的品格证据会对后犯罪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本文结合基层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实际,拟对品格证据在案件逮捕必要性和案件定性中的作用做初步探讨。
  一、品格证据在逮捕必要性中的适用
  新修改的《刑事刑诉法》第七十九条进一步明确了逮捕条件,本条分为三款,第一款是关于一般逮捕条件的规定。根据本款的规定,逮捕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能依法逮捕:第一,证据要件,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第二,罪行要件,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有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第三,社会危险性要件。这里所说的社会危险性,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的可能。其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险性和罪行危险性,二者缺一不可。人身危险性是指基于犯罪嫌疑人自身因素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危险性。影响人身危险性的因素,包括个人素质及犯罪前、中、后的表现。犯罪人的素质特征,一般包括年龄、家庭、婚姻、职业、文化、气质、性格及其他个人情况,如个人习性、爱好等。这些因素中大部分是关于犯罪嫌疑人人格的品格。人格责任论代表人物藤重光教授认为:犯罪行为是行为者人格的现实化以及主体的现实化, 而不仅仅是社会危险性的表征而已, 最重要的是犯罪行为及其背后之潜在的人格体系, 不能将行为与人格予以分离,而仅论述行为,更应考察行为责任的背后受素质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人格。品格证据具有对人身危险性的反应及预测功能,因为从生物学上看,每个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重复自己先前的行为和分析理解问题的方式。[1]因此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前、中、后的表现与品格证据之间也具有法律上的相关性。逮捕必要性中的“社会危险性”,应当根据案件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具体情况,包括涉案轻重程度、可能的刑期高低、其人格和个人情况等个案情况作出综合权衡和认定,并不是只要具有社会危险性就要采取逮捕措施。对于一些罪行虽然比较严重,但主观恶性不大,有悔罪表现,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初次犯罪、过失犯罪的;犯罪预备、中止、未遂的;犯罪后能够如实交待罪行,认识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违法性,积极退赃,尽力减少和赔偿损失,得到被害人谅解的等客观情节,能够表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的,虽然符合刑期条件和证据条件,也可以不采取逮捕措施。
  例如,本院曾受理过一起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在这起交通肇事案中,因犯罪嫌疑人驾驶经检测制动性能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大客车,发现情况后,采取措施不当,导致车前部直接撞击被害人所骑自行车右侧,造成被害人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犯罪嫌疑人负事故的全部责任,被害人不负事故责任。案发后,被害人家属情绪激动,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我院侦查监督科受理此案后,克服案多人少的工作压力,对被害人家属一方做了大量工作,积极疏导情绪。同时,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违法行为系在履行工作职责期间发生,遂与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进行多次沟通。经过各方努力,被害人家属与犯罪嫌疑人及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最终就民事赔偿问题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犯罪嫌疑人在其家庭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一次性赔偿张扬家属丧葬费、死亡补偿费、精神损失费等各项损失费用合计人民币肆拾伍万元整。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具有疏忽大意的过失,属于过失犯罪,主观恶性小。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留在事故现场,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等待民警至案发现场处理事故。依照《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中的规定,应当视其为自动投案。且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时,能主动如实供述案发事实经过,认罪悔罪。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能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是自首。应当认定犯罪嫌疑人具有自首这一法定从轻情节。另鉴于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所在单位公交二公司出具书面材料反映:考虑赔偿协议达成以及张艳洁家庭极其困难,强烈要求我院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从轻处理,改变措施为取保侯审,单位愿意承担全部责任。鉴于此,本院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二、品格证据在审查逮捕案件定性中的适用
  行为历史作为品格证据的重要内容,包括“前科劣迹和行为实例。前科劣迹指诉讼参与人尤其是被告人曾经因违法或犯罪被司法机关处理的情况,对诉讼参与人品行的证明力很大;行为实例是有关诉讼参与人的日常行为的特性的说明。吸毒是典型的行为实例,属于品格证据中的行为实例和不良好的品格证据。[2]吸毒与否在审查某些毒品案件时,对于案件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举一例说明。
  例如,本院曾受理一起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贩卖毒品案件。2010年5月28日,吸毒人员张某某让犯罪嫌疑人刘某某帮助购买毒品“麻古”,刘某某同意并告诉麻古价格为90元每粒,张某某表示要20粒,并交给刘某某购买毒品“麻古”的人民币1800元,随后又拿出100元作为取毒的打车费。刘某某立即与犯罪嫌疑人王某某联系购买毒品“麻古”,双方商定王某某以每克38元的价格贩卖给刘某某并约定当日下午3点进行交易。双方按约定进行毒品交易后,被民警当场抓获,当场缴获王某某贩卖给刘某某的毒品“麻古”,22粒,(重量1.58克)毒资人民币1900元并从王某某随身携带的挎包内及汽车内查获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共计重量82.05克。案发后,经天津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鉴定,缴获的毒品中22粒“麻古”未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其余收缴毒品均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本案中,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是否明知22粒“麻古”中不含甲基苯丙胺成分,成为本案定性的案件。如明知,则贩卖22粒“麻古”的行为属于诈骗行为,因诈骗数额为760元人民币,不符合诈骗罪定罪标准,因此此行为不能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王某某随身携带的82.05克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应认定其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如不明知,则贩卖22粒“麻古”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且贩卖毒品的数量应当包含当场缴获的82.05克甲基苯丙胺类毒品。
  本院在提讯犯罪嫌疑人前仔细制定了讯问提纲,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在问道其觉得这回的“麻古”质量如何的时候,嫌疑人王某某回答觉得和以往的质量差不多,自己每次将麻古和冰毒弄碎了一起用,买来的50粒麻古除卖给刘某某的外其余的自己用了,觉得和以往的质量差不多。同时,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出具的《现场检测报告书》中,检测结果:王某某的尿样本经现场检测,结果甲基安非他明呈阳性。这表明,嫌疑人王某某确实系吸毒人员,其主观上不明知22粒“麻古”中不含甲基苯丙胺成分,其构成贩卖毒品罪。同时,根据司法实践,犯罪嫌疑人贩卖毒品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而被查获的部分毒品尚未交易,且毒品数量明显超过个人吸食所需数量,应视为是为贩卖毒品做准备,应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因此查获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的82.05克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应计算在内。犯罪行为定性的不同将直接导致判处刑罚的差异。根据我国现行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注释:
  [1]参见黄士元、吴丹红:《品格证据股则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8月。
  [2]曹建明:《诉讼证据制度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168页。
其他文献
摘要: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因其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护,而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批捕工作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本文结合现状就如何在审查批捕阶段保障未成年人罪犯的合法权益、如何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批捕机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审查批捕;程序;改善  目前我国拥有将近4亿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素质关系到国家
期刊
一、 基本案情  2009年以来,被告人林某受利益驱使,放弃其经营的砂石生产而从事高利贷活动,先后向十余人借高利贷计一千多万元,加息后转向他人放高利贷,后来因他人无法偿还向其所借的高利贷而外出躲藏,导致林某资金链断裂,债主不断上门讨要,在这种情况下林某为还欠款便铤而走险,先后实施一系列诈骗型犯罪。分别是:2010年6月欺骗工商部门,借资注册设立公司后抽逃资金190万元;2011年5月提供伪造的采矿
期刊
在公司法领域,股东资格认定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其他一切法律关系产生和变更的前置性条件。由于公司立法上的诸多限制、公司运作的不尽规范以及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隐名投资者。投资者借用他人名义向公司出资的行为比较普遍,但是隐名出资人并非公司法明文规定的公司股东,其法律地位长期以来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一、隐名股东产生的原因  隐名股东获得法律保护的前提是隐名持股协议不违反法律法规的
期刊
【基本案情】2006年5月22日,闫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当日在某洗浴中心包间内被吴某强奸,并被抢走一枚金戒指和手机、现金。公安机关对此立案侦查,在侦查起诉过程中,闫某称吴某搧其耳光并言语威胁得以与她发生关系。后闫某又推翻陈述,称与吴某发生关系系自愿。经公安机关调查证实,确有证据表明吴某抢过被害人一枚戒指。另外,闫某后期提供的证言是受吴某父母的指使,并收受了吴某父母10万元人民币贿赂,是伪证。此时犯
期刊
一、兰考火灾事件凸显遗弃罪立法的缺陷  兰考7名孩子的事情令人心痛,在今天的文明社会中,还有这样的人间惨剧发生,我们不能不反思。贫穷的人家生了有缺陷的孩子,没有钱去医治和养活了,不得不遗弃,这是不得已。可是我们的政府呢,对于那些有缺陷的被遗弃的孩子,我们有能力的政府有没有义务去抚养?如果我们的政府不去抚养,不履行这样的义务,就比如有好心人送有缺陷的孩子到公立的福利院,福利院却以孩子有缺陷为由拒绝抚
期刊
摘要: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权利。修改后的刑诉法基本确立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将在改变视口供为“证据之王”的落后侦查方式、促进侦查行为法治化和现代化、遏制刑讯逼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保留了“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如何把握?本文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对其与“应当如实回答”的关系提
期刊
【基本案情】  2013年6月13日19时许,犯罪嫌疑人吴某驾驶牌照为苏NHU225黑色轿车窜至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城井头乡电力加油站,加395元钱汽油后,未付款驾车逃离,并将趴附在车窗向其索要油款的加油站员工施某拖行近百米,后施某坠地,头部、胳膊等身体多处损伤。经鉴定,施某的伤情构成轻微伤。另查明,除此之外吴某采取同样手段在不同的地点作案四起。经鉴定,五次涉案汽油价值共计2095元。  【分歧意见
期刊
一、个人资料隐私权面临的严峻状况  1890年,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美国《波士顿报》为满足大众猎奇心理,对当地富贾沃伦家族的家事进行八卦报道,沃伦家族的学者塞缪尔.D.沃伦和其朋友路易斯.D.布兰迪斯怒斥媒体不实报道,并联合撰写了《论隐私权》 (The Right to Privacy),该文明确提出一项全新权利:隐私权。文章控诉了文明进步引起社会关系重大变革、给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
期刊
2013年初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第八节中专门规定了“技术侦查措施”,该节的出台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的技术侦查权,为检察机关应对日益专业化、智能化的职务犯罪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赋予了检察机关更多更新的职责和任务,丰富了检察机关的履职手段和措施,为新时期新背景下的检察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依据。在这次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中,从技术侦查的执行主体、使用范围、种类、期限、所收集材料证
期刊
摘要:  本文从理想中的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出发,通过分析当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现状,从中发掘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进行规划理想中的环境保护和经济法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所讨论的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在系统讨论环境,按构成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经济发展主要指国家GDP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