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97156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宁夏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收藏现状,以及我馆在开发和利用宁夏地方文献方面所做出的成绩,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充分利用宁夏地方文献资源,为宁夏的文化和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保障。
  【关键词】宁夏地方文献;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文献是记载、反映本地区和相关地区过去与现在的自然、历史、社会现象的一切文献,它包括各种记载形式,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光盘、影片、画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等,通过它可以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历史沿革、地域变迁、民情民俗,堪称“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是衡量公共图书馆藏书有无地方特色的标准,是了解与研究地方情况及地方人物的重要资料。
  宁夏地方文献是宁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在保存宁夏文化遗产、促进宁夏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宁夏图书馆作为宁夏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征集、收藏、保管、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为宁夏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因此,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宁夏地方文献,有利于建设本馆的特色馆藏,有利于更好地为宁夏的政治经济建设服务。
  一、宁夏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现状
  文献收集是地方文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地方文献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为地方文献工作提供了文献保障,如果文献采集渠道不通畅,地方文献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他研究、开发、阅览、咨询等,都将难以实施。
  宁夏图书馆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地方文献工作,在1984年曾制定过《宁夏文献专藏条例》,1986年建立了“宁夏版本书库”,后来改为宁夏地方文獻书库(含回族、伊斯兰教文献、西夏文献),专门进行宁夏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1991年5月又制定了《宁夏地区研究文献专藏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了宁夏地方文献的补充与管理。同时,于1979年,联合宁夏其他图书馆,共同编制了《宁夏地方文献联合目录》;1986年,编印了《馆藏宁夏地方文献版本目录》;1988年,整理影印出版发行了《宁夏地方志丛刊》《回族伊斯兰教古籍丛书》20种百余套;2008年编制了《宁夏地方文献暨回族伊斯兰教文献导藏书目》。通过此书目,我馆补充了大量缺藏的宁夏地方文献,丰富与完善了我馆宁夏地方文献的馆藏。宁夏图书馆现入藏地方文献包括了中外文图书、报纸期刊、资料、地图、缩微胶片等多种文献类型。建立了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为宁夏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宁夏图书馆在开发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历年来,我馆地方文献为发展本地社会建设、修纂地方史志及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关宁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为编修地方史志提供信息资源
  自1984年至今,我馆接待查询地方文献读者几十万人次,其中利用民国以前出版的宁夏史料,约占宁夏文献总阅览量七成以上,以方志和各种统计资料利用率最高。
  全国编史修志高潮使我馆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达到空前的高峰。到我馆查史料的各市、县的修志人员络绎不绝。馆藏地方文献为研究和编写宁夏各行业史志、城市规划与建设,文物古迹修复、文化商业街建设、园林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如:编写我区各市、县的地方志,如《银川市志》《永宁县志》等。《银川中山公园志》《宁夏军事志》《银川军事志》,尤其是宁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宁夏出版史志资料选辑<宁夏出版志>古代编和《银川文化史》(古代卷、近现代卷、当代卷)等史志的编纂人员,曾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不间断地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料直至编写完成。这些学术成果充分地体现了地方文献资源所蕴藏的巨大能量。
  (二)为宁夏的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我馆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积极为区、市党政领导机构、文化宣传部门服务,协助有关部门举办各种展览,提供宁夏历史图文资料。协助区、市电视台,电影厂等有关单位拍片宣传提供资料。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宁夏电视台、区党委宣传部门等单位编写有关宁夏的文献和各类体裁的宣传制片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拍摄《贺兰雪》《跨越时空的文明》等影视片,拍摄制作单位纷纷前来我馆搜集宁夏史及图文资料。
  三、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一)阵地服务与咨询服务
  地方文献的阅览、外借工作与图书馆其他类型文献的借阅并无本质的不同,但由于地方文献自身的特点和地方文献的读者群是以研究型、高层次的读者为主体,服务档次的要求相对较高,他们对文献资料要求的专业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地方文献必须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属于参考阅览服务。主要读者有:学术研究人员、编史修志人员、政治宣传或文化宣传工作者、一般读者。
  第一、二类读者(学术研究人员、编史修志人员)主要来自区、市、县各科学学术研究机构、各大学研究所、文化教育单位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教授,他们承担各学科学术研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负责编修各地方志、编撰史书及人物传记等。他们研究的课题水平高,难度大,利用资料内容范围覆盖面广及层次专深。他们对提供的资料、信息和线索要求全面而准确。在读者群中,这类读者数量多,使用资料时间长。
  第三类读者(政治宣传或文化宣传工作者)主要是来自党政机关、文化系统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因工作之需查阅资料、信息。例如筹办展览、进行政治宣传活动、制作影视片或宣传品等,他们对提供的资料要求有一定广度、深度和专指度。
  最后一类读者大多因个人的特定需要查找资料、信息。例如查寻家族史、搜集先人资料、寻找证据资料、查询最新法规和政策、撰写毕业论文等,他们对资料的要求仍有一定的专深度。
  地方文献咨询服务是为读者更好地利用地方文献,以个别解答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地方文献、地方文献知识和地方文献查检方法的服务工作。有:数据型咨询(对读者所提出的有关事实和数据,通过查找各类地方文献给予解答)、导引型咨询(针对读者的信息需求,提出建议性的检索方案与方法,并指导读者自行完成检索过程的服务方式)。   (二)编制各种专题联合目录、提要、题录、索引
  地方文献书目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社会需求收集、编制各种通报性和专题性的地方文献目录、索引、文摘、提要、题录等形式的二次文献,供读者参考。
  四、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的手段
  收藏、整理地方文献的最终目的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然而,许多图书馆只重视“收藏”和保护,忽略了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性,地方文献的现实价值没有深入挖掘。因此,我们要打破“重藏轻用”的局面,充分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为本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保障。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地方文献专库,实行开架阅览
  宁夏地方文献资源极其丰富,作为西夏古都,有着丰富的史料资源,作为回族自治区,拥有大量的回族民俗及伊斯兰文献,而我馆的文献管理人员缺乏这些学科的研究人员,有时很难为读者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因此,我馆应在建立地方文献专库的基础上,实行开架阅览,使各类文献充分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方便读者直观地搜寻自己需要的相关文献,既方便了读者又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
  (二)建立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
  民族地区的地方文献的价值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虽然我馆已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一些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但是还远远不够,可继续建立《伊斯兰宗教文化数据库》《西夏历史与文化数据库》《回族民俗数据库》等,使我区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献得以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为宁夏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三)深入调查用户需求,有目的地开展文献信息服务
  我馆每年接待查阅地方文献的读者,由于职业或研究领域不同,呈现出对文献的需求也复杂多样,所以我们应该走出图书馆,深入调查读者需求,根据经济开发的进展及科研课題的需要,选择性地编篡主题文献资料,通过精心阅读有关文献抓取资料,通过精心阅读有关文献获取资料,将散见于文献中的有关主题进行摘录,编辑成册,有目的地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五、结语
  西北地方文献是西北地区图书馆为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它的开发与利用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尤其是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地方文献特色馆藏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忠思.试述地方文献的收集于利用[J].南方论坛,2009(3):57-58.
  作者简介:尚硕彤(1968-),女,汉族,山西汾阳人,本科,宁夏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地方文献研究、参考咨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国经贸交往的增加,广告翻译日益重要。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它要求译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在翻译广告的时候,译者必须理解和把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并通过转化这些文化,用准确恰当的方式传递原语广告的文化信息,同时使广告译文顺应译入语文化传统、表达习惯及审美标准,发挥广告的经济价值。本文从广告语的语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对敦煌壁画临摹、研究、学习的体验,浅谈敦煌研究院80多年以来,几代美术工作者总结出的三种敦煌壁画临摹方法与特色。并以榆林窟第29窟《水月观音》整理临摹为例,详细解读整理临摹的过程方法及其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敦煌艺术;视界;传统壁画;整理临摹;壁画再现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192-03  【本文著录格
【摘要】中国传统元素积淀着民族智慧,以独特的形式美感被广泛应用在设计领域,带给大众视觉和情感上的认同。在我国大力提倡文化创意化发展的背景下,众多高校进行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建设,并通过在基地中的实践推出众多文创作品,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本文在校内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的背景下,探讨传统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再创造,提出合理的开发和应用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传统元素;文创产品  
【摘要】民歌改编成混声无伴奏合唱作品无疑是民歌传承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民歌原有的风格,易于传播,易被接受,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从符合时代的改编与保持歌曲的本质以及紧抓民歌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马桥民歌;改编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各具风格和地方色彩,是我国民族民
【摘要】石屏彝族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其独具特色的原生态音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在传承中依然面临着严重失传危机,亟待保护。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规划、协调各利益相关者、构建海菜腔旅游文化生态系统、建立保障机制等对策,以加强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海菜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空间不断得到拓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从传统的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到投影仪展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围绕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借助网络教学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探索的勇气,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供广阔的舞台。    一、利用多媒
李小可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对中国画艺术尤其是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产生深远影响。小可先生自幼受父亲李可染艺术思想的熏染,坚守文化使命,深研传统画学,坚持深入生活,致力艺术创新,为山水画表现形式和水墨语言的现代创变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他勤于耕耘,奋力探索,身体力行到全世界各地采风写生,尤其对西藏和黄山两处格外钟爱,分别踏访三十余次之多,创作出以西藏为主题的“雪域藏迹”、以黄山为主题的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瑰宝,在经济大环境及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的非遗开始面临着人才缺失、经费缺少、市场缺乏等困境。在社会导向视角下,以陕西西路皮影弦板腔为例,通过探究其线性发展路径及态势,从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维角度探讨其创新传承的方式方法,得出非遗传承在原生内核、建设路径、发展理念三个方面创造性、创新性、凝聚性的特点,继而推动国内非遗的传承发展,有助于为人类文化遗产
【摘要】民族舞蹈是我国以汉族为主体和55个少数民族的人们在数千年的生产劳动和实践中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这些民族舞蹈本身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今仍深受广大舞蹈爱好者喜爱。同时,伴随着民族文化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民族舞蹈的编排和创新工作之上。然而,由于民族舞蹈与现代舞蹈有较大的区别,在编排过程中必须遵守民族舞蹈的基本原则的同时掌握更多民族舞蹈编排的方
【摘要】笔者认为并非所有舞蹈演员都能演绎好一部舞剧,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不一定能演好舞剧,一个舞剧演员如果没有更多的机会在舞台上锻炼,必然完成不了舞剧的表演。演员们在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的情况下,30岁以后站在舞剧舞台上刚刚好,这个“30”不是必须“30”,而是演员们若想将人物表现得更为深刻,则需建立在人生阅历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以中国歌剧舞剧院当下对舞剧演员的培养及发展现状为着眼点,浅析舞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