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根雕之创作意境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ang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根雕者把根的自然美与天同创表现的一种艺术语言,它是当代艺苑中惹人喜爱的一种造型艺术。
  关键词:根雕;创作;艺术;意境;
  中图分类号:J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俗话说:没有意趣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在创造一个东西时,一定要赋予这个东西内在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弦外之音”、“画外之意”,使其在外表看起来既有美学的价值,在内涵上也具有故事性。让人既喜欢,又会有所感悟。
  苏轼称赞王维的画作时说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明诗画应融合一体,画无言无声,直观难于理解个中三味,但一经品题,则身价十倍,意义非凡。根雕与书法一样,每件作品都必须给予内涵深沉,回味无穷的意境。前人在这方面早有先例,如《罢钓》的根雕,题作“回也不渔”,音谐孔子对颜回的赞语“回也不愚”,意境就陡然提升,深邃高雅,回味无穷。又如沈登骥创作的“梁祝化蝶”为一段连体向上分出两个延伸的枝杈,经作者创意加工后,成了民间故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后翩翩起舞的形象。那往上翻卷的枯根,宛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甩出的手袖,其相拥相伴婀娜多姿的飘动感,点化出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力量,在化蝶中得到神往。“虽无真像有真魂”,体现出根雕创作者根据树根的自然结构和天然纹理,凭自身的文化艺术,审美艺术的积淀,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经验,构思出有寓意性和象征性的作品。“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它却在平凡丑陋处——根雕作品往往是在平常,甚至丑陋的形态中触发联想,激起情感,心神交汇,枝杈幻化出衣袖,飞向空中。意境就此产生,不可阻挡,暗示出美与力的萌动,形成一种物我相通的文化意韵的交流和碰撞。
  根雕创作者是根雕艺术的发现者和缔造者,在根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根雕创作者不仅要提高文化审美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不管是历史,科学,还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现代的,传统的,都要循序渐进的学习,博览全书,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身的文化知识理论积累越多,思想性就越强,表露的内容形式就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有深度。
  根雕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它使天工的自然美与人工的雕刻美得到和谐统一。有了“天人合一”的艺术理念,我们要经过系统的艺术理论学习,不断充实我们的艺术理论水平,这样我们创作的根雕作品就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创作者对社会的和谐进步,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体现着创作者对生命、大自然的热爱。刘小平认为根雕之美有六处,即“美在自然孕育之空灵,美在雕与不雕之和谐,美在具象抽象之机变,美在独一无二之妙形,美在大地之气、人文之精,美在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天人合一”。
  对根材的局部雕刻加工,是对自然不足的补充和提高,使自然的根材通过艺术的雕刻加工得到完美与升华。根雕创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潜意识的审美文化,对生活的感悟都幻化成一种创作意境。好的根雕作品往往会不同程度给人一种触动感,或者是震撼力以及亲和力和想象力。人们可以在欣赏不同的作品产生不同的意境,有对根材自然美的惊叹,有对创作者艺术美的赞赏,还有牵动自身与作品的情感。通过欣赏作品,欣赏者会在作品赋予的某种创作意境的触动下,突然接受了神秘的启示,获得了格外富有创造力的思维。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注入身心,使自己产生了神奇的智慧和奇妙的感受,让人兴奋与难忘。也会触发人们对作品外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生活意义的启发和思考。作品《高山流水》利用根材中犹如中国山水画中“披麻皱”“铁线勾”形状的条状纹路,富于奔放流畅的线条肌理的基本特征,创作出峰峦直插云霄,流水似银河倾泄的雄健峻拔与痛快酣畅的风骨与气势的效果。民间根雕艺人周光洪(1868—1941)的根雕作品“寿星”,把虬枝老根与寿星喜笑颜开的脸部巧妙结合,精中有细,以形传神,给人延年益寿的欢乐感。又如他创作的“铁拐李”,也从根材的自然美出发来刻画人物,尽管手柱拐杖,仍然给人一种笑傲艰险的稳重感。
  根雕艺术近年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构成了根雕艺术不断向前探求,对根雕艺术形象美感的追求和文化内涵的升华渐入人心。无论是弥勒的善眉和目和福气,还是达摩的正气凌然与睿智超凡,寿星的仁慈豁达的欢乐,历史著名的文人墨客仕女佳丽都是创作意境的文化升华和体现。根雕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的一个载体,表达着时代精神和人文意趣,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着文化的旨意和人类的审美趋向,依附作品向人们心灵传达美的感受。
  有人用文字来书写人生,有人用影像来记载人生,有人用金钱来衡量人生,而根雕创作者则是用一斧一凿一刀在树根上雕刻着自己的人生,雕刻着美丽的意境。
  作者简介:王剑锋 工艺美术师 浙江省根雕学会理事 1996年毕业于嵊州市越风美术学校,1997年开始学习泥塑,雕刻。2006开始从事根雕创作,2008年根雕(唐女)荣获浙江省根艺精品展金奖,2009年根雕(出塞曲)荣获第四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及其他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博览会银奖,2010年根雕(共鸣)荣获中国东阳根雕艺术精品博览会银奖,2011年(昭君)荣获中国宁海根雕艺术论坛浙江根雕精品博览会银奖。
其他文献
摘 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其中,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西部地区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拥有着深厚、独特的文化资源,因此,加大对西部地区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力度,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很多西部欠发达省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本文从文化产业对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出发,分析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许多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广为人知的是诸如“互联网+”等概念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伴随“互联网+”发展的同时又一个新概念“文化+”也越来越多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 “文化+”并不是文化产业和其它产业两者的简单相加,是指文化产业和其它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生态。使文化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的各个领域,并由此带来深刻的变革。“文化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基层人民的生活,因此作为最大的传播媒体之一的电视台应该做好关于基层人民信息的传播工作,加强人们对于基层人们生活的关注。特别是县级的电视台,就更应该做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工作,从而更好地聆听基层人民的心声,更好地帮助基层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途径;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 要:木屐和草履是传统的日本装束,草履主要配正装和服,而木屐则是休闲类鞋子,主要配浴衣等休闲和服。现今最普遍的是皮制草履,大致可分为礼装用、准礼装用、葬礼用以及时尚休闲类等。木屐多是桐木和杉木制成,种类多样,富于变化。人们在穿着和搭配上不断创新,成为受人喜爱的时尚配件。  关键词:木屐;草履;和服;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
期刊
摘 要:原生态民歌,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各种文化活动自然生存的民歌。原生态民歌教学就是把原生态的民歌纳入学前教育、国民教育和干部教育等或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教育中去,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学会原生态民歌。其目的是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流芳百世。  关键词:保护;传承;发展;原生态民歌;  中图分类号:J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作为非
期刊
摘 要:目前,民族地区基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也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发展,如何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形态相适应并健康发展,也已成为这时期少数民族本体本质如何发展,与主体汉民族文化如何并行发展及如何适应世界多元文化相容发展等等许多问题。  关键词: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原生性;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基层民族文化艺术是不断提高少数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日益提高,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环境净化越来越重视。环境执法、总量减排、环境治理、环保设施运行首先要有依据,那依据什么呢?那就是环境监测数据,这是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实施的一系列环境举措的主要依据。如何及时、准确的获取完整、有效的监测数据,污染源自动监测顺势而来。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以及运行管理和使用是环境管理的
期刊
摘 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发展目标,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全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新疆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落后于经济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西部地区各个方面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西部地区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给发挥文化传播功能的公共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该如何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是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时代;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文化旅游业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发展前景广阔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具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特点,它与其他产业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先导型产业。特别是就武威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而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传统的农业地区而言,发展文化旅游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