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地处鲁北地区的山东省博兴县发生冬小麦条锈病,引起当地政府及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历史上病害发生的典型年份,综合分析了条锈病发生前期的天气气候特点,得出结论:3月下旬~4月份气候湿润多雨,雨日多,雨量大,多偏北大风,最容易发生小麦条锈病,气温偏高虽然不利于病害大发生,但发病期可能提前。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气象条件
中图分类号:S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4-0265-01
1 条锈病发生情况
2017年全国病虫监测显示,4月下旬地处鲁西南的荷泽市发现小麦条锈病,至5月上旬,黄淮海麦区小麦条锈病进入快速扩展蔓延期,鲁西南、鲁中普遍发生,鲁南、鲁西北、鲁北点片发生。5月8日,在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麦田发现病点,这是鲁北1990年小麦条锈病爆发以来发生最早的年份。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是一种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监测难度大、危害损失极其严重的小麦病害,对冬小麦产量形成严重威胁。时隔20多年鲁北地区再次发生冬小麦条锈病,其原因很复杂,但合适的天气气候绝对是病害得以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
1.1 病害田间调查
5月8日首次在吕艺镇发现小麦条锈病点,在发病的田间拔开小麦植株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零星的发病叶片,叶面上有平行于叶脉呈条状的金黄色孢子聚集。当地冬小麦正处在扬花期,普遍在浇灌,农田小气候较湿润。调查中还发现,健壮无病的麦田呈现抽穗整齐、穗大、叶色深绿的特点,而发病点的麦田植株明显较细弱,株高参差不齐,穗子短而小,应该是用了自留种,丰产性及抗病性看起来都很差。当地在病害发生后立即启动了重大病害防控御案,一面开展飞机喷药防控,一面进一步加强病害普查,至5月18日,博兴县共有8个镇发现小麦条锈病,总面积13万亩,约占全县小麦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2.影响条锈病发生的气象条件
2.1 相关研究成果
已有研究表明:作物病害发生流行与温度、湿度和风等气象要素关系密切,而湿度是导致作物病害发生发展和蔓延最重要的气象因子。毛留喜、魏丽等研究得出,小麦条锈病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为:小麦返青至开花期温暖多雨、多露、高湿易高发;空气相对湿度生理下限为40%;病菌侵染最适温度为9~16℃。黄善斌等利用多年病害与气象平行观测资料,对鲁西南小麦条锈病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湿度条件对条锈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光照充足可抑制条锈病的发生发展;而春季风速偏大,有利于条锈病的传播,使发生和发展的程度加重。
2.2 病发前期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2017年春季博兴县降水充足,特别是3月下旬至4月份,降水异常频繁。3月下旬降水量21.4mm,较常年同期偏多17.1mm;4月份降水量28.0mm,较常年偏多1.5mm;雨日多达13天。春季雨日多,降雨时空分布均匀,空气湿润,期间多轻雾,并出现3日大雾,与“小麦返青至开花期温暖多雨、多露、高湿易高发;空气相对湿度生理下限为40%”的条锈病发生气象指标高度一致。而黄善斌等对鲁西南条锈病的研究得出,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关键时段,在病害偏重發生年份,该时段降水量在50mm以上,大于5.0mm的雨日3d以上。2017年博兴县3月下旬至4月份总降水量49.4mm,大于5.0mm的雨日达3d,与条锈病害偏重年的湿度指标非常吻和。
从气温条件看,今年3月份平均气温8.9℃,较常年偏高3.1℃,4月份平均气温16.6℃,较常年偏高2.0℃,5月上旬平均气温21.0℃,较常年偏高0.6℃。根据条锈病菌侵染最适温度为9~16℃的指标,4月份气温最适宜病菌侵染。黄善斌等研究,“凡4月中旬平均温度或最高温度较历年平均偏高1℃的年份均为轻度发生年份”,气温偏高对病害的大发生不利。今年春季气温偏高,虽然对条锈病的大发生不利,但气温高使得病害发生期提前,2017年是近20多年条锈病发生最早的一年。
2.3 與历史上病害典型年的关键气象要素对比
由表1可见,2017年与历史上条锈病大爆发年的1990年,在条锈病害发生前期(3月下旬-4月份),其降水量、降雨日数、相对湿度等关键气象要素方面有极高的相似度,≥0.1mm的雨日均在10天以上,≥5.0mm日数3天以上,总雨量都接近50mm,平均相对湿度偏大,天气气候湿润多雨。在气温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暖,1990年的春季气温明显偏低于2017年,1990年的春季气温条件更适宜条锈病的大发生,而2017年的病害发生期提前。
3 结语
1.小麦条锈病在鲁北地区的发生流行有必然的规律,一是必须有外地病菌的输入,二是必须有当地合适的气象条件予以响应。影响鲁北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是降水和空气湿度,从博兴县两个病害发生年的资料分析得出,3月下旬-4月份降水量在40mm以上,雨日10天以上,≥5.0mm的雨日在3天以上时,非常适宜条锈病的发生流行,也进一步验证了鲁西南条锈病的发生条件在鲁北地区同样适用。
2.条锈病的发生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密切相关,同样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有的麦田病害早而重,有的迟而轻,甚至不发生,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和群体长势有关。选用抗病品种的麦田和长势健壮的群体抗病性强,病害发生迟较轻,而抗病性差的品种或使用自留种的麦田,最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而先发病,因此防御小麦条锈病首先要从选用抗病品种做起,并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形成壮而不旺的抗病群体。
3.鲁北地区自1990年条锈病大暴发之后,近20多年来都没有大发生,很多农户不认识也不能及时发现条锈病,但鉴于其一旦发生则危害极其严重的特点,农业生产中不能麻痹大意,各地植保部门尤其要重视加强病害监测,坚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一旦发现病害点,须全力防治,坚决控制病害蔓延。
参考文献
[1] 毛留喜,魏丽,大宗作物气象服务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
[2] 孙立德,孙虹雨,农业病虫害气象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韩贵香(1977—),女,汉族,山东博兴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气象基础业务。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气象条件
中图分类号:S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4-0265-01
1 条锈病发生情况
2017年全国病虫监测显示,4月下旬地处鲁西南的荷泽市发现小麦条锈病,至5月上旬,黄淮海麦区小麦条锈病进入快速扩展蔓延期,鲁西南、鲁中普遍发生,鲁南、鲁西北、鲁北点片发生。5月8日,在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麦田发现病点,这是鲁北1990年小麦条锈病爆发以来发生最早的年份。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是一种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监测难度大、危害损失极其严重的小麦病害,对冬小麦产量形成严重威胁。时隔20多年鲁北地区再次发生冬小麦条锈病,其原因很复杂,但合适的天气气候绝对是病害得以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
1.1 病害田间调查
5月8日首次在吕艺镇发现小麦条锈病点,在发病的田间拔开小麦植株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零星的发病叶片,叶面上有平行于叶脉呈条状的金黄色孢子聚集。当地冬小麦正处在扬花期,普遍在浇灌,农田小气候较湿润。调查中还发现,健壮无病的麦田呈现抽穗整齐、穗大、叶色深绿的特点,而发病点的麦田植株明显较细弱,株高参差不齐,穗子短而小,应该是用了自留种,丰产性及抗病性看起来都很差。当地在病害发生后立即启动了重大病害防控御案,一面开展飞机喷药防控,一面进一步加强病害普查,至5月18日,博兴县共有8个镇发现小麦条锈病,总面积13万亩,约占全县小麦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2.影响条锈病发生的气象条件
2.1 相关研究成果
已有研究表明:作物病害发生流行与温度、湿度和风等气象要素关系密切,而湿度是导致作物病害发生发展和蔓延最重要的气象因子。毛留喜、魏丽等研究得出,小麦条锈病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为:小麦返青至开花期温暖多雨、多露、高湿易高发;空气相对湿度生理下限为40%;病菌侵染最适温度为9~16℃。黄善斌等利用多年病害与气象平行观测资料,对鲁西南小麦条锈病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湿度条件对条锈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光照充足可抑制条锈病的发生发展;而春季风速偏大,有利于条锈病的传播,使发生和发展的程度加重。
2.2 病发前期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2017年春季博兴县降水充足,特别是3月下旬至4月份,降水异常频繁。3月下旬降水量21.4mm,较常年同期偏多17.1mm;4月份降水量28.0mm,较常年偏多1.5mm;雨日多达13天。春季雨日多,降雨时空分布均匀,空气湿润,期间多轻雾,并出现3日大雾,与“小麦返青至开花期温暖多雨、多露、高湿易高发;空气相对湿度生理下限为40%”的条锈病发生气象指标高度一致。而黄善斌等对鲁西南条锈病的研究得出,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关键时段,在病害偏重發生年份,该时段降水量在50mm以上,大于5.0mm的雨日3d以上。2017年博兴县3月下旬至4月份总降水量49.4mm,大于5.0mm的雨日达3d,与条锈病害偏重年的湿度指标非常吻和。
从气温条件看,今年3月份平均气温8.9℃,较常年偏高3.1℃,4月份平均气温16.6℃,较常年偏高2.0℃,5月上旬平均气温21.0℃,较常年偏高0.6℃。根据条锈病菌侵染最适温度为9~16℃的指标,4月份气温最适宜病菌侵染。黄善斌等研究,“凡4月中旬平均温度或最高温度较历年平均偏高1℃的年份均为轻度发生年份”,气温偏高对病害的大发生不利。今年春季气温偏高,虽然对条锈病的大发生不利,但气温高使得病害发生期提前,2017年是近20多年条锈病发生最早的一年。
2.3 與历史上病害典型年的关键气象要素对比
由表1可见,2017年与历史上条锈病大爆发年的1990年,在条锈病害发生前期(3月下旬-4月份),其降水量、降雨日数、相对湿度等关键气象要素方面有极高的相似度,≥0.1mm的雨日均在10天以上,≥5.0mm日数3天以上,总雨量都接近50mm,平均相对湿度偏大,天气气候湿润多雨。在气温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暖,1990年的春季气温明显偏低于2017年,1990年的春季气温条件更适宜条锈病的大发生,而2017年的病害发生期提前。
3 结语
1.小麦条锈病在鲁北地区的发生流行有必然的规律,一是必须有外地病菌的输入,二是必须有当地合适的气象条件予以响应。影响鲁北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是降水和空气湿度,从博兴县两个病害发生年的资料分析得出,3月下旬-4月份降水量在40mm以上,雨日10天以上,≥5.0mm的雨日在3天以上时,非常适宜条锈病的发生流行,也进一步验证了鲁西南条锈病的发生条件在鲁北地区同样适用。
2.条锈病的发生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密切相关,同样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有的麦田病害早而重,有的迟而轻,甚至不发生,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和群体长势有关。选用抗病品种的麦田和长势健壮的群体抗病性强,病害发生迟较轻,而抗病性差的品种或使用自留种的麦田,最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而先发病,因此防御小麦条锈病首先要从选用抗病品种做起,并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形成壮而不旺的抗病群体。
3.鲁北地区自1990年条锈病大暴发之后,近20多年来都没有大发生,很多农户不认识也不能及时发现条锈病,但鉴于其一旦发生则危害极其严重的特点,农业生产中不能麻痹大意,各地植保部门尤其要重视加强病害监测,坚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一旦发现病害点,须全力防治,坚决控制病害蔓延。
参考文献
[1] 毛留喜,魏丽,大宗作物气象服务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
[2] 孙立德,孙虹雨,农业病虫害气象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韩贵香(1977—),女,汉族,山东博兴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气象基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