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ANJ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对未来人才英语水平要求地不断提高,传统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教育的要求,许多高校都在尝试除了开设大学英语通识课程以外还开设多样化的后续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要求。本文以本校开设的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为例,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的评价方式等进行了总结,试图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中的学术英语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学术英语 后续课程 大学英语
  一、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军事和商业等领域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我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是应对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跨文化交际的综合型国际化人才。2010年10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在第48条中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国际化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熟练掌握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能用英语在各专业领域中进行国际化交往。为此第 49 条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如各高校要“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高校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具有国际竞争力、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课程体系”。因此,以国际化课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全英语教学正在我国越来越多大学开展。以上海为例,2013年2月27日,上海市教委的沪教委高[2013]2号文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学术英语。通知指出:试点高校要以学术英语为核心,围绕“提高学生用英语直接从事本专业学习、工作的能力,并使其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的教学培养目标。上海这一做法无疑是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自2002年以来,国内很多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学术英语,并开始初步的宏观感性研究。李丽生指出“用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带动英语学习,以英语提升专业水平,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王海华、王通顺建议“在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上加上学术英语的内容,加大听说能力的训练,从语言上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张杰进一步指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宏观理论和《课程要求》的分类原则指导下,我国许多高校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始开设学术英语,部分或全部替代了通用大学英语。如清华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完全取消了通用大学英语,而从新生第一学期起开设学术英语,复旦大学等高校也把学分和学时向学术英语倾斜。高校开设学术英语课程在未来几年将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这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全球的角度考虑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二、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开设情况
  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4年教育部颁发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国内各大高校在完成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主要特色的一、二年级的基础英语教学后,开始探讨如何延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使大学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为他们的考研和留学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实践和研究。2010年10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国际化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熟练掌握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能用英语在各专业领域中进行国际化交往。为此第49条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如各高校要“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各大高校开始尝试开设高年级双语课程和全英语专业课程,以应对国家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大学英语通识教育阶段,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阶段和用英语学习专业阶段。
  三、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通用学术英语
  如前文所述,现在将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方向之一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很多高校已经用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取代了大学英语课程。但是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及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的需求等因素,在二类本科院校(如我校作为一所普通的二类本科师范院校)中,学术英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开设,供有一定英语基础并有学习需求的学生选修学习更为恰当。
  EAP在过去的几年里发展缓慢,这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政策、学生的英语基础、对EAP的需求(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和国家的需求)、教材开发和师资力量等都有关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显效,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步提高,企事业单位对ESP人才的需求实现量化,大学英语师资力量逐步壮大,教材开发实力逐步加强。总之,大学英语朝EAP方向改革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1.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学术英语是以培养学生在大学环境中为学术发展所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专业课程学习所需要的语言综合能力和学术口语、学术写作能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学习中所需要的英语能力:听懂英语讲座和讲课的听力技能;搜索、汲取、评价和组织信息的阅读技能;引用原文、转写原文段落和句子等规避剽窃的语言技能;口头陈述和演示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的技能;学术说明文、文献综述和小论文等写作技能;参加和组织学术讨论,进行有效问答的口头技能和以独立和合作形式开展学术研究的技能。   2.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模式。根据类似我校等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个人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学生达到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的基础之后,学生再自主选择某一模块的后续课程进行学习。因此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仍将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的英语主干课程,在较高要求阶段开设后续选修课程,如学术英语等。这样既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英语基础能力参加后续课程的学习,又兼顾了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原则。因此,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模式应为分层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之后,学生根据个人个人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选修学术英语课程。
  (1)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传统大学英语英语,其知识水平、应用能力素养和文化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我校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对于这部分达到了四级水平的学生,学校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应当为其开设后续课程以满足对英语较高要求的需求。对于没有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继续为其开设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帮助这部分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一般要求的水平。这部分学生在大三时可以选修学术英语课程。因此,学术英语课程在大二时开始实行分层教学。
  (2)课程设置大二为必修,大三为选修。根据我校普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为两年,学生需修够14个学分方能申请毕业。因此,大二时学术英语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每周2个课时,每学期2个学分。根据大学英语课程四年不断线的要求,大三时对学术英语课程有需求的学生可以继续选修学术英语课程。
  (3)教学内容为综合学术英语。由于受到课时、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我校学生对学术英语课程实际需求的限制,我校的学术英语课程无法像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将学术英语课程细分为学术英语读写和学术英语听说两门课程,只能将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揉在一门课程里进行教学。因此,教材选用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学术英语教程。这套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日常工作中英语阅读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强调课文的信息性和适度的抽象性。在选材上,既选取了自然科学 和人文社会等针对一般读者的文章,又选取了一些深层次的科技人文话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学术素养。
  (4)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主题式教学和从输入到产出的基本的方法。首先教学内容每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所有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练习也都是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本单元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可以是教师推荐的题目也可以是自拟题目,并最后形成研究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口头展示,并接受同学的提问。具体步骤如下:
  1)要求学生在课前到图书馆和网上查找信息,理解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重要词条,并将重点部分做摘抄,并注明出处。
  2)依托教材上的4篇阅读文章,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阅读大量文献所需要的跳读略读技巧。并带领学生分析语篇结构特征和熟悉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学术词汇。
  3)通过听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讲座,训练学生听讲座和记笔记的能力。
  4)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就某一个问题写一段话,必须要综合所学信息,并注意学术规范。
  5)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就本单元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书面报告和进行口头展示。
  需要指出的是,本门课程班额不宜过大,50人为上限。人数过多,不利于开展课堂活动以及让每个同学都有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另外,教师作用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术英语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但是,如何提高学生对学术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本门课程的教学难点。
  (5)评价方式。本门课程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加大学生平时成绩在学期成绩中所占比例,以便调动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期末考查中,应该注重考查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
  四、结语
  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既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又符合《课程要求》中的分类指导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大学英语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我校的学术英语课程的实际开展模式做了一个初步探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希望通过教学实践,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Agnes.L.“ELT today: the experience of HKU and relevance for China”.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5.
  [2]Alexander, O., S.Argent,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提倡“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教学理念,为此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生,和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来构建生活大课堂,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生活为素材,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将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经历与课堂教学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人们不禁想到影片成功的原因,它映射出美国的文化,美国人的信念。一个平凡人最终成为一位真正的英雄,却不同于史诗中传统的英雄形象,阿甘通过“奔跑”阴差阳错的完成了很多他意想不到的事情,他最后的成功以及他的行为是对英雄主义的重新界定,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缺陷才是真正的英雄。  【关键词】平凡人 英雄 英雄主义  一、引言  上世纪九
【Abstract】Cultural identity has long been a heatedly-discussed topic not only in people’s ordinary lives but also in literary works.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related interpretations made by previous sc
【摘要】设计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兼顾学生的差异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出有层次的、具体的且易于操作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分析了河南省第十二届英语组教学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教学目标,发现这些设计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层次性不明确、过于笼统、宽泛。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建议:学会移情、分层教学、搭建支架。  【关键词】教学目标 英语教学 技能大赛  
【Abstract】Since the 1980s,Chinese government promotes actively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T).But due to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eachers and learners have some difficulties in
这个世界上男人广义的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衰男,一个是猛男。而猛男就是,在任何的时候,都会以目标为中心,不顾一切阻力去达到它的男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以有效支撑学习者个人学术与职业发展为目标,通用英语与专门英语的教学理念被提上日程并在各高校中逐渐展开教学实践研究,本文旨在尝试结合通用英语与专门英语的双模块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进行实践,从而探索该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可行性及其教学实践意义。  【关键词】双模块 通用英语 专门英语 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摘要】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汉英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其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产生原因,从译者角度探讨中西文化在各自语言上的体现,并指出译者在怀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同时,应当承担起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使命,为实现世界互通互利文化交往,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文化差异 汉英翻译 词语 句子 语篇  一、文化与翻译  1.中西文化差异。文
【摘要】英语是主语凸显的语言,sentence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主语——谓语”,汉语是主题凸显的语言,句子的基本结构形式是“话题——说明”。本文对英汉句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总结了英汉互译时的注意事项和翻译策略。  【关键词】句子 sentence 话题——说明 主语——谓语  一、主语凸显与主题凸显  作为表义结构中一个较大的停顿单位,人们往往把汉语句子与英语sentence等同,其实从本质上是有很
【摘要】角色游戏以其富有创造性和充满想像力而深受幼儿喜爱。角色游戏能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从中使幼儿丰富想象,锻炼能力、增长知识。为了能在游戏中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而游戏评价作为指导的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评价中的自主意识,我找到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拓展视野,丰富经验。二、结合角色,自主评价。三、发现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