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了9家艺术机构,13位艺术从业者。3位媒体人之后,我也问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展览是哪个?我记得是7月9日,一天看蔡皋的两个展。长沙博物馆的是讲土家旅民间故事的绘本展。让我想起了家乡湘西。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的是浓烈的大画,玻璃展柜里她的手稿、日记尤其勾引我,字真好看。写着写着文画起来,不禁想起童年。
这不算是一份全面的报告吧,充满了私人印象,个人分析,好让我情绪激动的2016瞬间。
2016是个什么年?
12月3日,我在美仑美术馆遇到了策展人杨卫。他策展的“无处不在·任戎2016”在这里开幕。他在北京发展,但今年回湖南不下十次,策展三次,这让他得到2016年湖南艺术展览“空前活跃”的印象。“90年代初说中部崛起,差不多都平息下来了,但现在又有这个势头,武汉和长沙遥相呼应,这个应该是空前的。”
同来参观任戎展览的马建成和袁霆轩却不认同“活跃”这个词。这两位分别是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和独立策展人。他们觉得更恰当的词可能是“调整”。袁霆轩2016年参与了七次策展。总体感觉“无聊”,“因为大环境,当代艺术这块是沉寂的,导致地方上的一些实用主义。很多机构是在用能活下来的方式做展。”
马建成吐槽展览繁荣的景象“不是养眼,是养坏了眼”,因为“有一些砸平台的组织机构,没有严格的学术立场和理论基础”。让他感觉有希望的是年轻艺术家、年轻的机构。而且终究“还是形成了一些格局”,做水墨的就专做水墨去了,做当代的就做当代了,艺术结构越来越完善了。
目田文化的熊勇在2016年策了三个展览,分别是历史图片、京剧服饰和中国画。他印象中长沙的艺术展是从2012年开始多起来的。“抗拒展览过多是抵抗能力不行,人不会那么容易被左右,好的展览就是要强势一点,只要慢慢形成一种趋势,就能知道好的东西在哪里,并能有自己基准的格调,就不会轻易让不入眼的东西进来。”
2016你记得的展览是?
熊勇印象最深刻的展览是《贺龙元——一个人的社会学风景》。“在艺术展览里面算是比较全面的,不光看到作品,还能看到一个人的状态,看到他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方式。”策展人刘洵跟贺龙元认识多年,知道他是个从未放弃艺术的自由人,“在一个蛮讲钱的时代始终保持着蛮窘迫的生活”。他认为,“贺龙元本身就是一件作品”。所以起初是想把他的家完全搬到美术馆的,因为一些原因,最后在前行美术馆只复原了艺术家的工作台,并且让他直接在墙上涂画,跟空间发生关系。
除了策展,刘洵今年还面向大众讲了5次“艺术公开课”,还以艺术家身份参与了湖南实验艺术委员会的年度展览《倒刺》。他评价这个展览是比消费形态的作品更有意義,更多了一种“精神上的考虑”。
同样提到《倒刺》的还有年轻艺术家李晟。他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作品,铁链上的同心锁被一一剪开。“当时觉得爱情好脆弱啊。都给用铁锁上了还这么不靠谱,所以爱情这种寄愿,还是默默放在心里好。”
艺术家文鹏在这个展中进行了名叫《一根小刺》的行为艺术——他躲在前后写了“雷”字的花布袋里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他说,回看录像时,看到有个不认识的美女隔布摸了他好久。
姚益青在前行美术馆的画展也遇到了“知音”。他的绘画完全是根据单词发音时自己身体的感受进行的创作,展前他曾说,不可能通过画面猜出他画的是什么。展览结束,他告诉我。有一个姑娘看到他的画可以倒推出绝大部分词汇,“特别神奇……可惜我结婚了”。
另一个不能回避的,是蔡皋奶奶的两个展览。媒体人黄秋霞记得在一个小沙龙里,有个戴眼镜的小男生哭着问:都说父母是园丁,他们把我培养成一颗不完整的种子怎么办?然后蔡皋奶奶就讲了自己的故事。而在长沙博物馆的蔡皋绘本展,据馆长李历松说,“吸引了二三十万小朋友”。
2016年,举办了个展的艺术家还有杨福音、马丙、何玲、姜绥吾、文鹏、王峰、汪森程、陈文明、任戎、侯中民……
举办展览的地点,除了艺术机构,还有不同形态的空间,甚至,并非一个空间。策展人吴亦在郊外别墅里进行了一场私人展。“很小众很私密,但效果很好,大家不是来凑热闹的。”艺术家周鸿在都正街的清香留巷做了一个12平方米的微空间,从7月开始做了5个展览。9月,何玲的艺术个展走进了一家设计酒店和一家商业银行。5月和10月,80后画家许翔在一片废墟上进行了自己的油画展,朋友们席地而坐,对架在树杈上的他的画评头论足。
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也发挥公众审美教育功能,开展比以往明显增多的文化活动。
2016什么作品卖价高?
12月18日14:30,湘江之夜·湖南逸典2016秋季保真拍卖会在纸本艺术馆正式开槌。这次拍卖会共计245件拍品。成交率80%。何玲的《飞兔惊鳄雀》以75000元成交,欧偲的《大彩·九华驹》以58万元的最高价落槌,李自健的三幅油画作品均以高价成交。这是逸典今年进行的第四场拍卖,成交量成交额比去年都要高。
吴亦评论这一次的拍卖,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力推年轻艺术家,“像何玲、欧倔都是第一次进拍卖艺术场,比起画廊里面的一级交易。二级市场拍卖的意义很重大,说明作品在市场上已经有,作品再次流通了。”
逸典董事长刘晨在谈到拍卖和艺术展之间的关系时说,“湖南的展览有增无减,接下来肯定会面临市场的洗牌,这是好事。前些年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太厉害,但凡是画展都有人进行买卖。这是很不理性的收藏行为。我估计会通过一两年的调整、洗牌,把粗制滥造的作品挡在艺术市场的门外,这反而会促进艺术市场的发展。”
欧偲在今年成立了禾马艺术馆,主要陈列销售以铜雕为主的多位雕塑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4件都拍出了高价。禾马艺术馆负责人董维说:“2016年是一个深度调整的市场,新作品跟家庭的联系更紧密,以前是作为礼品的存在,现在渐渐成为—种生活必需品。” 相关的艺术衍生品机构也在2016年诞生。向未在年初成立了“乐墙”,今年开发了十几款衍生品,有左维、何玲、姜绥吾的版画,一些陶艺品,甚至还有一条内裤,把年轻艺术家谌骏作品里的一个手印在内裤上。这些衍生品中,何玲一个款式的版画销售了200多份,内裤—共三千条,都售罄了。
“但从更大的环境来看,湖南艺术市场还是属于比较贫瘠的,跟成都、武汉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市场和氛围相比,有差距。”杨卫说,“市场是培养起来的,要对自我文化有认同感,能看到前景,光喊口号没用,要能看到成果,需要给收藏者带来切实的利益和收获,那时候就能一代一代地起来了。这或许还需要湖南艺术家中出现带头人,我们提湖湘文化,可能也需要有代表人物,但是这需要时间培养,也需要艺术家有自我认同去履行这种自觉。艺术界有没有像这样的人物出现,我很期待”。
悬而未决半个世纪,他坚信自己掌握真谛
2016年12月16日下午,68岁的郭选年在梅溪书院的L2讲堂上报告他在物理学方面的相关发现时,我注意到他垂在讲台后面的右手的小指和无名指不停颤动。这是他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宣布他的发现,坐在前排面对他的,是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省内排名前五的高校对物理很有研究的教授们。
这是一场名为“物理学的真谛——2016天体物理理论创新接头会”的探讨会,也是一场“民间科学爱好者”和学术界面对面的公开对话。
郭选年的手指不停颤动的时候,他还没听到对他的观点持“辩证赞成”态度的中南大学教授唐新村的发言,也没听到对他的观点持质疑态度的湖南大学刘全慧教授的发言。浓重醴陵腔调的他,声音有些紧张,“牛顿发现质量物体之间存在吸引力,即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但其实物体之间还存在着吸引阻力,如果地球只有吸引力而没有吸引阻力,地表的物体难以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人类也无法在地球上生存……”
我理解郭选年的紧张。他曾多次致信中科院、中国科协以及国家有关方面的领导人,但大多石沉大海:近两年。他和部分高校的物理学教授有过多次谈论,但据他所说,他们都难以否定他的理论,却“又不敢公开支持怕引来非议”。2014年他甚至请求中国科协、中科院做主办单位悬奖200万向全国的天文物理专家、理论物理专家挑战,“只要他们能解释我对日心说、开普勒和牛顿定律的质疑,并驳倒我的理论体系,可将200万元拿走。”他一次次地写信,只收到2013年7月29日一封打印出来的冷冰冰的回信——
“郭选年同志:您好!你的来信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中国科协的信任,中国科协作为人民团体,设立‘受理科技工作者来信’项目,旨在建立信访者与主流科学共同体的沟通渠道。搭建起一個与专家共同探讨、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更好地了解您的诉求,请认真填写‘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来信信息登记表。并及时反馈。感谢您的理解和配合!”
郭选年是他18岁那年开始对日心说、开普勒和牛顿的一些定律产生怀疑的。那年。因为“文革”的兴起,他未能升学,回到醴陵老家“参加农业生产”。不甘就此离开学校的他,劳作之余反反复复看他所有的教材,并对物理开始着迷,“拿着高中物理书左一看,右一看”。夏夜里望着北极星,他开始了对天体物理的思考。
“我们看到的北极星实际上不是北极星,是北极星系,它内里有恒星、行星和卫星,等等,但我们看不到别的,除了北极星系的恒星。别的都看不到,只看到一道光。如果我们在太阳系外面看太阳,也只看得到太阳,看不到地球等其他八大行星和卫星。八大行星在太阳的光圈中,光也是物质,阻碍了我们的视线,我们不可能穿过光。大白天一个人隔着一道强光,我们可能就看他不到。那我们为什么看得到北极星呢?”
1967年,19岁的郭选年在生产之余,提出了他的几条观点:1,天(物)体相互吸引就存在吸引阻力,如地球上物体运动除有摩擦和空气阻力外,还有看不见的吸引阻力,吸引阻力的发现,揭开了天体运动的真相:2,任何天(物)体的吸引力都有有效距离,不能无穷远相互吸引,不但日心说、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成立,而且重力加速度和重量都是变量:3,匀速自转的球形天体各自为阵做圆周运动,谁也不围绕谁转,但有大天体轨迹包围小天体轨迹的现象,地、月就是这种关系……
从1967年开始,郭选年即多次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反映他的新发现。1970年冬,22岁的郭选年从醴陵赶到长沙,到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学院讨教,湖南大学的熊祝华教授和湖南师范学院的葛旭初教授对他说:“你能用模型试验证明吸引阻力的存在,则证明你所提问题都是正确的。”两位教授的话让郭选年无奈了很多年。
“我无条件做模型试验。有上大学研究天文物理的梦想,却又事与愿违。后来从事水利水电工作后,又怕人家说我不务正业,不敢公开研究天体物理和物理力学。”采访中。郭选年对我说。
1973年,郭选年参加高考,那一年的高考没有按分数高低录取。他不得不去读了中专,学农业水利专业。工作后,“发现水利水电工程落后,决定暂缓对天文物理的研究,去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革新。”爱好钻研的他,退休前拥有水利水电科研成果7项,“发表过3篇论文,两次应邀参加国际水利会议”。看到“有科研成果的评审鉴定机构,却无推广机制,科研成果很难转化为生产力”,他又不得已停薪留职3年,去宣讲自己的科研成果,将其“推广到全国十几个省市两百余处工程”。
正是这停薪留职的3年。让他后来有了做他的模型试验的资金。他在醴陵市区不远的一个山上的厂房,成了他的实验室。
郭选年认为是他的学历低导致他的新理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觉得学历低有学历低的好处,“凡事有利弊,学历高的人受哥白尼、开普勒、牛顿的误导时间长,难以觉悟。我学历低受洋理论愚化少,敢于颠覆哥白尼、开普勒和牛顿的理论。哥白尼和牛顿误导了人类几百年,近几十年天文物理和理论物理进入死胡同,与诺贝尔奖无缘,应该反思和质疑。” 12月16日下午,由湖南省科学技能协会指导,湖南省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学的真谛——2016天体物理理论创新接头会”,让郭选年“蒙尘”了半个世纪的发现有了让更多的人知晓(或质疑)的机会。戴着黑色礼帽的他在最初几分钟的紧张后,手指停止了颤动,醴陵腔的报告也流利而顺畅。虽然他的话,听众大多很难听懂,但借助他斜后方的屏幕,大家看到了他报告的5个重要内容:一,发现天体会对所吸引的天体、物体产生吸引阻力:二,分析行星的运行状况,证明日心说不成立: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不成立:四,发现了球型天体自转和位移的成因,揭示了天体运动真相;五,暗物质、暗能量子虚乌有,宇宙不会发生膨胀。
针对郭选年的发现,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博導唐新村在表示“辩证赞成”后,逐一发表了他的观点,他没赞同郭选年的吸引阻力的发现,但他认为“质量物体之间除了牛顿的万有引力之外,肯定还存在另外一种力”。他还认为郭选年通过“玻璃球切割磁力线模型试验”不能用于证明质量物体之间存在吸引阻力。唐新村在他的结束语中对郭选年的发现的价值表示了充分肯定,“上世纪初人们由于质疑牛顿力学中物质的电荷属性,发现了量子力学,推动人类文明近100年的发展超过了有史以来的总和……郭老质疑牛顿力学中物质的质量属性,提出了‘吸引阻力’的概念,仅仅是个开始,预计对物质质量属性的探索,将是人类文明爆发式发展的下一个突破点”。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全慧,以“物理学照亮世界——科学观与方法论”为题发表了他的看法。他着重强调了“经验(观察或实验)不可能支持惯性定律”,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平面不可能完全光滑、空气阻力不能为零、无限远无法实现、绝对的平面是不存在的”,他以此表示对郭选年报告中提及的实验以及由实验得出的结论的不认同。
与郭选年一样,刘全慧也喜欢诗,他以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第五则中的一段作为他的结束语——“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每一个新理论的提出都有一个非常严谨的论证过程,且不论他们的理论正确与否,这种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却是值得学习和钦佩的。”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廖任强总结说。
“物理学的真谛——2016天体物理理论创新接头会”持续了两个小时。它的影响能持续多久,暂未能知。
这不算是一份全面的报告吧,充满了私人印象,个人分析,好让我情绪激动的2016瞬间。
2016是个什么年?
12月3日,我在美仑美术馆遇到了策展人杨卫。他策展的“无处不在·任戎2016”在这里开幕。他在北京发展,但今年回湖南不下十次,策展三次,这让他得到2016年湖南艺术展览“空前活跃”的印象。“90年代初说中部崛起,差不多都平息下来了,但现在又有这个势头,武汉和长沙遥相呼应,这个应该是空前的。”
同来参观任戎展览的马建成和袁霆轩却不认同“活跃”这个词。这两位分别是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和独立策展人。他们觉得更恰当的词可能是“调整”。袁霆轩2016年参与了七次策展。总体感觉“无聊”,“因为大环境,当代艺术这块是沉寂的,导致地方上的一些实用主义。很多机构是在用能活下来的方式做展。”
马建成吐槽展览繁荣的景象“不是养眼,是养坏了眼”,因为“有一些砸平台的组织机构,没有严格的学术立场和理论基础”。让他感觉有希望的是年轻艺术家、年轻的机构。而且终究“还是形成了一些格局”,做水墨的就专做水墨去了,做当代的就做当代了,艺术结构越来越完善了。
目田文化的熊勇在2016年策了三个展览,分别是历史图片、京剧服饰和中国画。他印象中长沙的艺术展是从2012年开始多起来的。“抗拒展览过多是抵抗能力不行,人不会那么容易被左右,好的展览就是要强势一点,只要慢慢形成一种趋势,就能知道好的东西在哪里,并能有自己基准的格调,就不会轻易让不入眼的东西进来。”
2016你记得的展览是?
熊勇印象最深刻的展览是《贺龙元——一个人的社会学风景》。“在艺术展览里面算是比较全面的,不光看到作品,还能看到一个人的状态,看到他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方式。”策展人刘洵跟贺龙元认识多年,知道他是个从未放弃艺术的自由人,“在一个蛮讲钱的时代始终保持着蛮窘迫的生活”。他认为,“贺龙元本身就是一件作品”。所以起初是想把他的家完全搬到美术馆的,因为一些原因,最后在前行美术馆只复原了艺术家的工作台,并且让他直接在墙上涂画,跟空间发生关系。
除了策展,刘洵今年还面向大众讲了5次“艺术公开课”,还以艺术家身份参与了湖南实验艺术委员会的年度展览《倒刺》。他评价这个展览是比消费形态的作品更有意義,更多了一种“精神上的考虑”。
同样提到《倒刺》的还有年轻艺术家李晟。他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作品,铁链上的同心锁被一一剪开。“当时觉得爱情好脆弱啊。都给用铁锁上了还这么不靠谱,所以爱情这种寄愿,还是默默放在心里好。”
艺术家文鹏在这个展中进行了名叫《一根小刺》的行为艺术——他躲在前后写了“雷”字的花布袋里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他说,回看录像时,看到有个不认识的美女隔布摸了他好久。
姚益青在前行美术馆的画展也遇到了“知音”。他的绘画完全是根据单词发音时自己身体的感受进行的创作,展前他曾说,不可能通过画面猜出他画的是什么。展览结束,他告诉我。有一个姑娘看到他的画可以倒推出绝大部分词汇,“特别神奇……可惜我结婚了”。
另一个不能回避的,是蔡皋奶奶的两个展览。媒体人黄秋霞记得在一个小沙龙里,有个戴眼镜的小男生哭着问:都说父母是园丁,他们把我培养成一颗不完整的种子怎么办?然后蔡皋奶奶就讲了自己的故事。而在长沙博物馆的蔡皋绘本展,据馆长李历松说,“吸引了二三十万小朋友”。
2016年,举办了个展的艺术家还有杨福音、马丙、何玲、姜绥吾、文鹏、王峰、汪森程、陈文明、任戎、侯中民……
举办展览的地点,除了艺术机构,还有不同形态的空间,甚至,并非一个空间。策展人吴亦在郊外别墅里进行了一场私人展。“很小众很私密,但效果很好,大家不是来凑热闹的。”艺术家周鸿在都正街的清香留巷做了一个12平方米的微空间,从7月开始做了5个展览。9月,何玲的艺术个展走进了一家设计酒店和一家商业银行。5月和10月,80后画家许翔在一片废墟上进行了自己的油画展,朋友们席地而坐,对架在树杈上的他的画评头论足。
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也发挥公众审美教育功能,开展比以往明显增多的文化活动。
2016什么作品卖价高?
12月18日14:30,湘江之夜·湖南逸典2016秋季保真拍卖会在纸本艺术馆正式开槌。这次拍卖会共计245件拍品。成交率80%。何玲的《飞兔惊鳄雀》以75000元成交,欧偲的《大彩·九华驹》以58万元的最高价落槌,李自健的三幅油画作品均以高价成交。这是逸典今年进行的第四场拍卖,成交量成交额比去年都要高。
吴亦评论这一次的拍卖,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力推年轻艺术家,“像何玲、欧倔都是第一次进拍卖艺术场,比起画廊里面的一级交易。二级市场拍卖的意义很重大,说明作品在市场上已经有,作品再次流通了。”
逸典董事长刘晨在谈到拍卖和艺术展之间的关系时说,“湖南的展览有增无减,接下来肯定会面临市场的洗牌,这是好事。前些年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太厉害,但凡是画展都有人进行买卖。这是很不理性的收藏行为。我估计会通过一两年的调整、洗牌,把粗制滥造的作品挡在艺术市场的门外,这反而会促进艺术市场的发展。”
欧偲在今年成立了禾马艺术馆,主要陈列销售以铜雕为主的多位雕塑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4件都拍出了高价。禾马艺术馆负责人董维说:“2016年是一个深度调整的市场,新作品跟家庭的联系更紧密,以前是作为礼品的存在,现在渐渐成为—种生活必需品。” 相关的艺术衍生品机构也在2016年诞生。向未在年初成立了“乐墙”,今年开发了十几款衍生品,有左维、何玲、姜绥吾的版画,一些陶艺品,甚至还有一条内裤,把年轻艺术家谌骏作品里的一个手印在内裤上。这些衍生品中,何玲一个款式的版画销售了200多份,内裤—共三千条,都售罄了。
“但从更大的环境来看,湖南艺术市场还是属于比较贫瘠的,跟成都、武汉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市场和氛围相比,有差距。”杨卫说,“市场是培养起来的,要对自我文化有认同感,能看到前景,光喊口号没用,要能看到成果,需要给收藏者带来切实的利益和收获,那时候就能一代一代地起来了。这或许还需要湖南艺术家中出现带头人,我们提湖湘文化,可能也需要有代表人物,但是这需要时间培养,也需要艺术家有自我认同去履行这种自觉。艺术界有没有像这样的人物出现,我很期待”。
悬而未决半个世纪,他坚信自己掌握真谛
2016年12月16日下午,68岁的郭选年在梅溪书院的L2讲堂上报告他在物理学方面的相关发现时,我注意到他垂在讲台后面的右手的小指和无名指不停颤动。这是他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宣布他的发现,坐在前排面对他的,是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省内排名前五的高校对物理很有研究的教授们。
这是一场名为“物理学的真谛——2016天体物理理论创新接头会”的探讨会,也是一场“民间科学爱好者”和学术界面对面的公开对话。
郭选年的手指不停颤动的时候,他还没听到对他的观点持“辩证赞成”态度的中南大学教授唐新村的发言,也没听到对他的观点持质疑态度的湖南大学刘全慧教授的发言。浓重醴陵腔调的他,声音有些紧张,“牛顿发现质量物体之间存在吸引力,即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但其实物体之间还存在着吸引阻力,如果地球只有吸引力而没有吸引阻力,地表的物体难以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人类也无法在地球上生存……”
我理解郭选年的紧张。他曾多次致信中科院、中国科协以及国家有关方面的领导人,但大多石沉大海:近两年。他和部分高校的物理学教授有过多次谈论,但据他所说,他们都难以否定他的理论,却“又不敢公开支持怕引来非议”。2014年他甚至请求中国科协、中科院做主办单位悬奖200万向全国的天文物理专家、理论物理专家挑战,“只要他们能解释我对日心说、开普勒和牛顿定律的质疑,并驳倒我的理论体系,可将200万元拿走。”他一次次地写信,只收到2013年7月29日一封打印出来的冷冰冰的回信——
“郭选年同志:您好!你的来信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中国科协的信任,中国科协作为人民团体,设立‘受理科技工作者来信’项目,旨在建立信访者与主流科学共同体的沟通渠道。搭建起一個与专家共同探讨、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更好地了解您的诉求,请认真填写‘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来信信息登记表。并及时反馈。感谢您的理解和配合!”
郭选年是他18岁那年开始对日心说、开普勒和牛顿的一些定律产生怀疑的。那年。因为“文革”的兴起,他未能升学,回到醴陵老家“参加农业生产”。不甘就此离开学校的他,劳作之余反反复复看他所有的教材,并对物理开始着迷,“拿着高中物理书左一看,右一看”。夏夜里望着北极星,他开始了对天体物理的思考。
“我们看到的北极星实际上不是北极星,是北极星系,它内里有恒星、行星和卫星,等等,但我们看不到别的,除了北极星系的恒星。别的都看不到,只看到一道光。如果我们在太阳系外面看太阳,也只看得到太阳,看不到地球等其他八大行星和卫星。八大行星在太阳的光圈中,光也是物质,阻碍了我们的视线,我们不可能穿过光。大白天一个人隔着一道强光,我们可能就看他不到。那我们为什么看得到北极星呢?”
1967年,19岁的郭选年在生产之余,提出了他的几条观点:1,天(物)体相互吸引就存在吸引阻力,如地球上物体运动除有摩擦和空气阻力外,还有看不见的吸引阻力,吸引阻力的发现,揭开了天体运动的真相:2,任何天(物)体的吸引力都有有效距离,不能无穷远相互吸引,不但日心说、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成立,而且重力加速度和重量都是变量:3,匀速自转的球形天体各自为阵做圆周运动,谁也不围绕谁转,但有大天体轨迹包围小天体轨迹的现象,地、月就是这种关系……
从1967年开始,郭选年即多次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反映他的新发现。1970年冬,22岁的郭选年从醴陵赶到长沙,到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学院讨教,湖南大学的熊祝华教授和湖南师范学院的葛旭初教授对他说:“你能用模型试验证明吸引阻力的存在,则证明你所提问题都是正确的。”两位教授的话让郭选年无奈了很多年。
“我无条件做模型试验。有上大学研究天文物理的梦想,却又事与愿违。后来从事水利水电工作后,又怕人家说我不务正业,不敢公开研究天体物理和物理力学。”采访中。郭选年对我说。
1973年,郭选年参加高考,那一年的高考没有按分数高低录取。他不得不去读了中专,学农业水利专业。工作后,“发现水利水电工程落后,决定暂缓对天文物理的研究,去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革新。”爱好钻研的他,退休前拥有水利水电科研成果7项,“发表过3篇论文,两次应邀参加国际水利会议”。看到“有科研成果的评审鉴定机构,却无推广机制,科研成果很难转化为生产力”,他又不得已停薪留职3年,去宣讲自己的科研成果,将其“推广到全国十几个省市两百余处工程”。
正是这停薪留职的3年。让他后来有了做他的模型试验的资金。他在醴陵市区不远的一个山上的厂房,成了他的实验室。
郭选年认为是他的学历低导致他的新理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觉得学历低有学历低的好处,“凡事有利弊,学历高的人受哥白尼、开普勒、牛顿的误导时间长,难以觉悟。我学历低受洋理论愚化少,敢于颠覆哥白尼、开普勒和牛顿的理论。哥白尼和牛顿误导了人类几百年,近几十年天文物理和理论物理进入死胡同,与诺贝尔奖无缘,应该反思和质疑。” 12月16日下午,由湖南省科学技能协会指导,湖南省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学的真谛——2016天体物理理论创新接头会”,让郭选年“蒙尘”了半个世纪的发现有了让更多的人知晓(或质疑)的机会。戴着黑色礼帽的他在最初几分钟的紧张后,手指停止了颤动,醴陵腔的报告也流利而顺畅。虽然他的话,听众大多很难听懂,但借助他斜后方的屏幕,大家看到了他报告的5个重要内容:一,发现天体会对所吸引的天体、物体产生吸引阻力:二,分析行星的运行状况,证明日心说不成立: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不成立:四,发现了球型天体自转和位移的成因,揭示了天体运动真相;五,暗物质、暗能量子虚乌有,宇宙不会发生膨胀。
针对郭选年的发现,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博導唐新村在表示“辩证赞成”后,逐一发表了他的观点,他没赞同郭选年的吸引阻力的发现,但他认为“质量物体之间除了牛顿的万有引力之外,肯定还存在另外一种力”。他还认为郭选年通过“玻璃球切割磁力线模型试验”不能用于证明质量物体之间存在吸引阻力。唐新村在他的结束语中对郭选年的发现的价值表示了充分肯定,“上世纪初人们由于质疑牛顿力学中物质的电荷属性,发现了量子力学,推动人类文明近100年的发展超过了有史以来的总和……郭老质疑牛顿力学中物质的质量属性,提出了‘吸引阻力’的概念,仅仅是个开始,预计对物质质量属性的探索,将是人类文明爆发式发展的下一个突破点”。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全慧,以“物理学照亮世界——科学观与方法论”为题发表了他的看法。他着重强调了“经验(观察或实验)不可能支持惯性定律”,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平面不可能完全光滑、空气阻力不能为零、无限远无法实现、绝对的平面是不存在的”,他以此表示对郭选年报告中提及的实验以及由实验得出的结论的不认同。
与郭选年一样,刘全慧也喜欢诗,他以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第五则中的一段作为他的结束语——“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每一个新理论的提出都有一个非常严谨的论证过程,且不论他们的理论正确与否,这种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却是值得学习和钦佩的。”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廖任强总结说。
“物理学的真谛——2016天体物理理论创新接头会”持续了两个小时。它的影响能持续多久,暂未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