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农村中学生在英语新课程理念实施过程中,面对新教材,如何教学生开口问英语问题。鼓励学生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英语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转变观念;提问策略
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然而,从教快20年了,一直萦绕在头脑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不喜欢提问。即使提问,也不过是某单词的、短语的意思等一些粗浅问题,仅把老师当本字典,不够深入。尤其农村学校的学生,让他们开口提问就很难。高中新教材实施多年了,经过探究与实践,笔者发现高中英语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注重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设计与实践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1.不断进取,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提问”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高中学生应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策略;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主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的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也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作为一名课改实践当中的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观念和地位,真正成为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让学生变得喜欢提问,更要问得巧,问得妙。
2.着眼师生,究其根源,仔细分析并找出学生不爱提问的理由。
经过笔者咨询一些资深的教育教学专家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结合对该现象的深入探究,终于找到症结。主要表现在师生方面:
2.1 教师的人格与学识魅力亟待提高。
2.1.1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够,不能有效吸引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学生因此有不屑去问老师的想法。
2.1.2 教师在答疑过程中过于严厉,不能营造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学习气氛。甚至批评学生问题浅显和上课没有认真听课等等。拒学生于千里之外。造成学生怕老师、烦老师,继而厌学。当然不会问问题。
2.1.3 受应试教育熏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顾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却很少教学生如何主动提出问题,更有教师认为学生没有提问能力。学生也就缺乏提问的能力和习惯。
2.2 学生的自身原因。
首先,一些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因此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加上意志力薄弱,当然自学能力就很差,也就找不出问题。
其次,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表现在:性格内向、胆小、自卑和情绪紧张等,害怕答错题被取笑,即使有问题,也就不敢去问。
再次,学生的逆反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扩大,高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也逐渐增强,表现为:不肯轻信教师的意见。师生关系不融洽,有抵触情绪。当然也就不愿意问。
最后,相当多的学生过于迷信书本和教师,缺乏对所学内容的探究与怀疑。
3.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形成有效的提问策略。
如何才能因材施教,让学生形成有效的的提问策略呢。经过笔者的精心探究与实践,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问”。
3.1 有愛心,树信心,引导学生敢问。
《学记》有曰: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能接受老师、相信老师。因此,做为教师,就应该用爱心唤醒学生提问的热情,做到爱生如爱子,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不爱提问的学生。同时,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与和谐的学习氛围,以便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消除不爱提问学生的自卑感,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当然,有了爱心,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上进心。如何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呢?笔者认为:首先,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偏、难甚至怪时,教师也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行为。其次,当学生提问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模棱两可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提问,要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并认真解答。最后,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幼稚或有错误,教师就不能学其他同学那样嘲笑、讽刺、指责,而是制止其他学生的行为,进而帮助提问学生进行耐心指引和纠正,以确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3.2 下决心,持恒心,帮助学生会问。
教师给与了学生爱心,也帮助学生树立了信心,学生也敢于提问了。但如何促使学生想问、善问呢?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古人曰:无德无以为师。教师应该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让教师的说教在学生心目中不断“升值”,从而逐渐消融学生的逆反心理。鉴于此,教师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就不能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也就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也就谈不上让学生敢问、想问和善问了。其次,教师应该有决心去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与课程同步发展。只有通过终生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辅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学生才能找到问题。最后,教师要有决心挑战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调整教师过去单方面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常言道: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发现问题答案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英语问题就产生了。
3.3 要耐心,重细心,培养学生爱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从要我问到我爱问,这个任务相当艰难。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超常的耐心与细心。为了培养学生的爱问习惯,我与英语科代表一起把班上不爱提问的学生选出来并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
3.3.1 对此类学生,我硬性规定他们每天向我或科代表提一个问题,到一定程度,再逐一增加数量。每周定期进行检查,未到达要求的学生,教师主动向该学生询问,找出原因并给与学生提问和解答的机会。
3.3.2 把不爱提问的学生与喜欢提问的学生组合成互助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提问题比赛,评选“最佳英语问题”、“最佳英语提问之星”等,必要时给与适当物质奖励或口头表扬,用以鼓励学生提问,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3.3.3 给每位学生设立“问题卡”,并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问题卡”上,由科代表收集卡片交给我,课余我认真批阅该卡,及时总结和了解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问题反馈,及时纠正并作出教学调整,让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一些。同时让性格内向,不愿在众目睽睽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增加了提问的机会和督促作用。
总之,教师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收稿日期:2012-09-26
【关键词】农村中学;转变观念;提问策略
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然而,从教快20年了,一直萦绕在头脑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不喜欢提问。即使提问,也不过是某单词的、短语的意思等一些粗浅问题,仅把老师当本字典,不够深入。尤其农村学校的学生,让他们开口提问就很难。高中新教材实施多年了,经过探究与实践,笔者发现高中英语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注重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设计与实践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1.不断进取,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提问”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高中学生应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策略;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主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的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也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作为一名课改实践当中的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观念和地位,真正成为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让学生变得喜欢提问,更要问得巧,问得妙。
2.着眼师生,究其根源,仔细分析并找出学生不爱提问的理由。
经过笔者咨询一些资深的教育教学专家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结合对该现象的深入探究,终于找到症结。主要表现在师生方面:
2.1 教师的人格与学识魅力亟待提高。
2.1.1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够,不能有效吸引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学生因此有不屑去问老师的想法。
2.1.2 教师在答疑过程中过于严厉,不能营造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学习气氛。甚至批评学生问题浅显和上课没有认真听课等等。拒学生于千里之外。造成学生怕老师、烦老师,继而厌学。当然不会问问题。
2.1.3 受应试教育熏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顾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却很少教学生如何主动提出问题,更有教师认为学生没有提问能力。学生也就缺乏提问的能力和习惯。
2.2 学生的自身原因。
首先,一些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因此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加上意志力薄弱,当然自学能力就很差,也就找不出问题。
其次,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表现在:性格内向、胆小、自卑和情绪紧张等,害怕答错题被取笑,即使有问题,也就不敢去问。
再次,学生的逆反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扩大,高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也逐渐增强,表现为:不肯轻信教师的意见。师生关系不融洽,有抵触情绪。当然也就不愿意问。
最后,相当多的学生过于迷信书本和教师,缺乏对所学内容的探究与怀疑。
3.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形成有效的提问策略。
如何才能因材施教,让学生形成有效的的提问策略呢。经过笔者的精心探究与实践,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问”。
3.1 有愛心,树信心,引导学生敢问。
《学记》有曰: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能接受老师、相信老师。因此,做为教师,就应该用爱心唤醒学生提问的热情,做到爱生如爱子,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不爱提问的学生。同时,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与和谐的学习氛围,以便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消除不爱提问学生的自卑感,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当然,有了爱心,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上进心。如何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呢?笔者认为:首先,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偏、难甚至怪时,教师也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行为。其次,当学生提问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模棱两可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提问,要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并认真解答。最后,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幼稚或有错误,教师就不能学其他同学那样嘲笑、讽刺、指责,而是制止其他学生的行为,进而帮助提问学生进行耐心指引和纠正,以确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3.2 下决心,持恒心,帮助学生会问。
教师给与了学生爱心,也帮助学生树立了信心,学生也敢于提问了。但如何促使学生想问、善问呢?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古人曰:无德无以为师。教师应该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让教师的说教在学生心目中不断“升值”,从而逐渐消融学生的逆反心理。鉴于此,教师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就不能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也就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也就谈不上让学生敢问、想问和善问了。其次,教师应该有决心去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与课程同步发展。只有通过终生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辅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学生才能找到问题。最后,教师要有决心挑战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调整教师过去单方面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常言道: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发现问题答案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英语问题就产生了。
3.3 要耐心,重细心,培养学生爱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从要我问到我爱问,这个任务相当艰难。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超常的耐心与细心。为了培养学生的爱问习惯,我与英语科代表一起把班上不爱提问的学生选出来并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
3.3.1 对此类学生,我硬性规定他们每天向我或科代表提一个问题,到一定程度,再逐一增加数量。每周定期进行检查,未到达要求的学生,教师主动向该学生询问,找出原因并给与学生提问和解答的机会。
3.3.2 把不爱提问的学生与喜欢提问的学生组合成互助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提问题比赛,评选“最佳英语问题”、“最佳英语提问之星”等,必要时给与适当物质奖励或口头表扬,用以鼓励学生提问,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3.3.3 给每位学生设立“问题卡”,并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问题卡”上,由科代表收集卡片交给我,课余我认真批阅该卡,及时总结和了解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问题反馈,及时纠正并作出教学调整,让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一些。同时让性格内向,不愿在众目睽睽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增加了提问的机会和督促作用。
总之,教师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收稿日期:201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