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当融为一体。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应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文素养
一、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我们经常能见到的标语,不少家长也确实做到了这样。为了不苦孩子,他们什么苦都能吃,什么事都不用孩子做。因为担心孩子出去会“学坏”,就让他们除了上学就是呆在家里,好像跟社会绝缘了。他们不懂与人交往,不懂与人合作,甚至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不用说,这样的人是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因此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他们体验生活。
现在的很多学生在家都是小皇帝,感觉父母围着他转是正常的,一点都不体恤长辈的辛苦。针对这个问题,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跟父母调换角色生活,经过一天的角色互换生活,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大呼累倒!原来不少的学生一直希望快点长大,以为长大了就可以自由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才感觉到原来大人其实并没有自己想像的自由,当家长才是真正辛苦的,从而懂得了要尊重长辈,尊重劳动成果。除此以外,我还鼓励家长尽量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如帮助经商的亲戚当一天的老板,或是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到周边地区去,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地球资源、如何保护地球资源、人类对地球有哪些破坏……鼓励学生对保护地球提出可行性建议,为环保做宣传,当环保小天使……文本与人和环境的有机结合,再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和重组,学生就获得了语文素养,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二、透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加大了人文因素的比重。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品味教材,领悟课文的内涵,以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三峡》、《答谢中书书》、《春》、《济南的冬天》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如《济南的冬天》中,作者写到下了点小雪后的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雪后的济南,简直就的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我们在教学这类景美、情美、文字美的课文时,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感受美的过程,他们只有在感知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和语言美后,才能去表现美、创造美。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打出画面,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进入意境,领略文章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第二,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学会爱人。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中心人物,以至于有不少家长向我们报怨,现在的孩子“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关心,对物不爱惜”,认为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付出爱都是理所应该的,而不知道爱应该是相互的。人教版的语文新教材饱含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人文因素,我们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学会感受爱,学会爱人。
第三,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编入许多关于和平和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文章,如《行道树》与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环保”息息相关,又向感情趋于冷漠的现代人传达了一种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喂――出来》告诉我们:人类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有一天人们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过去的充满生机、广阔美丽、环境怡人的生命绿洲与现在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死寂的荒漠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亲爱的爸爸妈妈》则是控诉了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了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关注社会。
第四,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作品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学习文言文,知道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的“舍生取义”,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愚公移山》中老愚公的不畏艰险等,这些反映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对个人价值的认识。通过学习教材,学生明白,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会去奋斗,才会有成功;没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会成功一时,却难以成功一世。所以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有很多因素,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我们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起重任,为培养和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文素养
一、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我们经常能见到的标语,不少家长也确实做到了这样。为了不苦孩子,他们什么苦都能吃,什么事都不用孩子做。因为担心孩子出去会“学坏”,就让他们除了上学就是呆在家里,好像跟社会绝缘了。他们不懂与人交往,不懂与人合作,甚至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不用说,这样的人是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因此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他们体验生活。
现在的很多学生在家都是小皇帝,感觉父母围着他转是正常的,一点都不体恤长辈的辛苦。针对这个问题,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跟父母调换角色生活,经过一天的角色互换生活,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大呼累倒!原来不少的学生一直希望快点长大,以为长大了就可以自由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才感觉到原来大人其实并没有自己想像的自由,当家长才是真正辛苦的,从而懂得了要尊重长辈,尊重劳动成果。除此以外,我还鼓励家长尽量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如帮助经商的亲戚当一天的老板,或是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到周边地区去,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地球资源、如何保护地球资源、人类对地球有哪些破坏……鼓励学生对保护地球提出可行性建议,为环保做宣传,当环保小天使……文本与人和环境的有机结合,再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和重组,学生就获得了语文素养,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二、透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加大了人文因素的比重。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品味教材,领悟课文的内涵,以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三峡》、《答谢中书书》、《春》、《济南的冬天》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如《济南的冬天》中,作者写到下了点小雪后的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雪后的济南,简直就的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我们在教学这类景美、情美、文字美的课文时,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感受美的过程,他们只有在感知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和语言美后,才能去表现美、创造美。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打出画面,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进入意境,领略文章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第二,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学会爱人。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中心人物,以至于有不少家长向我们报怨,现在的孩子“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关心,对物不爱惜”,认为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付出爱都是理所应该的,而不知道爱应该是相互的。人教版的语文新教材饱含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人文因素,我们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学会感受爱,学会爱人。
第三,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编入许多关于和平和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文章,如《行道树》与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环保”息息相关,又向感情趋于冷漠的现代人传达了一种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喂――出来》告诉我们:人类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有一天人们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过去的充满生机、广阔美丽、环境怡人的生命绿洲与现在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死寂的荒漠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亲爱的爸爸妈妈》则是控诉了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了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关注社会。
第四,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作品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学习文言文,知道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的“舍生取义”,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愚公移山》中老愚公的不畏艰险等,这些反映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对个人价值的认识。通过学习教材,学生明白,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会去奋斗,才会有成功;没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会成功一时,却难以成功一世。所以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有很多因素,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我们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起重任,为培养和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