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引起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给他们更多的体验机会,尝试有效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引用趣味元素,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规定任务,进而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目标。如此一来,学生真正爱上了语文这门课程,未来,才有可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激发兴趣 优化教学 策略研究 思考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授课内容的补充、有效策略的实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好了引导的工作,再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活跃他们的语文思维,这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整体教学效果的优化。下面笔者阐述了几点新的看法,旨在促进小学生认知水平的迅速提升,指引他们突破自我,努力奋斗后成为有理想的优秀的人。
一、讲究提问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问题”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精力。那么,怎样衡量问题的优劣呢?笔者认为,判定标准应有两个,一是能否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二是能否恰到好处的抛砖引玉,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深入课题研究,给孩子们真正理解课文内涵提供有力的保障。比如,学生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我特意简化了教学的步骤,做出了这样的问题设计:(1)谈话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2)鼓励阅读:“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觉得课文会写一件什么事情?”(3)精读思考:“为什么说父子俩了不起呢?”“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在苦苦挖掘?”(4)课后总结:“通过阅读,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一个问题引导一个问题,环环紧扣着做出介绍,学生们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在无形中减轻着教师的教学负担,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断拓展延伸,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拥有激动人心的魅力,因为教材内容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教师组织课堂的活动,适当延伸教学,不断拓展知识,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优势。比如,讲授《“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一课时,我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特意选择了“角色扮演式”的授课方式。首先,鼓励学生自由结组表演课本剧,尝试分析“慈祥”、“爱”、“严厉”的真正含义。其次,紧抓时机,展开辩论,主题为:“慈祥的爱使我们进步”还是“严厉的爱使我们进步”,要求学生主动联系生活,整体感知课文后畅所欲言。适时适度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不同的教育方式收到了不同的教學效果,我们对于“爱”有了深刻的思考,后续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变得异常的高效。
三、优化教学结构,满足学生需求
学生既希望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教师就要给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相互联系,优化课堂结构,整合课程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渗透了素质教育的理念,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更是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所在。比如,针对《少年闰土》一课内容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重新认识鲁迅先生,同时产生阅读兴趣;可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课件出示插图后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人物的外貌描写应该注意什么?鼓励学生课堂积极的讨论,通过精读、细读、分角色读,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创作思路。最后,设置练习环节,让学生从段落内容的分析中找出相关依据,体会到人物的心理特点。再以对比的方式,刻画人物的性格,从而真正理解闰土这个丰满的文学艺术形象,学习他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四、倡导合作探究,更换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针对这一基本理念,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我首先改变学生的常规座位形式,由原来的“排排坐”改为“小组坐”。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调换位置,为学生合作创造条件,由优生带动差生,让每个小组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比如,在教学生字时,让每个同学把你认为最难记或最容易出错的三个字或词说出来,让小组里的同学都写一写。然后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看是否都写对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所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在同等学习中互相帮助,在小组学习中积极参与,在全班交流中既能大胆发言,又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有利于激活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钻研精神。
结语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还需要学生的配合,才能实现有效的互动。我们要大胆的创新,不断的探索,鼓励学生感悟生活,变“被动的学”为“想学”“乐学”“会学”,优质的完成学习任务,在全面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利。
参考文献
[1] 谢志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科教文汇,2017,21(35):160-161.
[2] 郑丹娜.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兴趣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13(11):338-338.
[3] 陈环.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下),2015,30(1):128-128.
[4] 何青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个性化研究[J].新时代旬刊,2017,15(04)89-90.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激发兴趣 优化教学 策略研究 思考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授课内容的补充、有效策略的实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好了引导的工作,再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活跃他们的语文思维,这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整体教学效果的优化。下面笔者阐述了几点新的看法,旨在促进小学生认知水平的迅速提升,指引他们突破自我,努力奋斗后成为有理想的优秀的人。
一、讲究提问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问题”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精力。那么,怎样衡量问题的优劣呢?笔者认为,判定标准应有两个,一是能否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二是能否恰到好处的抛砖引玉,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深入课题研究,给孩子们真正理解课文内涵提供有力的保障。比如,学生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我特意简化了教学的步骤,做出了这样的问题设计:(1)谈话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2)鼓励阅读:“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觉得课文会写一件什么事情?”(3)精读思考:“为什么说父子俩了不起呢?”“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在苦苦挖掘?”(4)课后总结:“通过阅读,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一个问题引导一个问题,环环紧扣着做出介绍,学生们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在无形中减轻着教师的教学负担,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断拓展延伸,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拥有激动人心的魅力,因为教材内容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教师组织课堂的活动,适当延伸教学,不断拓展知识,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优势。比如,讲授《“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一课时,我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特意选择了“角色扮演式”的授课方式。首先,鼓励学生自由结组表演课本剧,尝试分析“慈祥”、“爱”、“严厉”的真正含义。其次,紧抓时机,展开辩论,主题为:“慈祥的爱使我们进步”还是“严厉的爱使我们进步”,要求学生主动联系生活,整体感知课文后畅所欲言。适时适度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不同的教育方式收到了不同的教學效果,我们对于“爱”有了深刻的思考,后续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变得异常的高效。
三、优化教学结构,满足学生需求
学生既希望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教师就要给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相互联系,优化课堂结构,整合课程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渗透了素质教育的理念,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更是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所在。比如,针对《少年闰土》一课内容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重新认识鲁迅先生,同时产生阅读兴趣;可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课件出示插图后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人物的外貌描写应该注意什么?鼓励学生课堂积极的讨论,通过精读、细读、分角色读,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创作思路。最后,设置练习环节,让学生从段落内容的分析中找出相关依据,体会到人物的心理特点。再以对比的方式,刻画人物的性格,从而真正理解闰土这个丰满的文学艺术形象,学习他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四、倡导合作探究,更换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针对这一基本理念,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我首先改变学生的常规座位形式,由原来的“排排坐”改为“小组坐”。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调换位置,为学生合作创造条件,由优生带动差生,让每个小组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比如,在教学生字时,让每个同学把你认为最难记或最容易出错的三个字或词说出来,让小组里的同学都写一写。然后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看是否都写对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所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在同等学习中互相帮助,在小组学习中积极参与,在全班交流中既能大胆发言,又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有利于激活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钻研精神。
结语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还需要学生的配合,才能实现有效的互动。我们要大胆的创新,不断的探索,鼓励学生感悟生活,变“被动的学”为“想学”“乐学”“会学”,优质的完成学习任务,在全面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利。
参考文献
[1] 谢志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科教文汇,2017,21(35):160-161.
[2] 郑丹娜.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兴趣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13(11):338-338.
[3] 陈环.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下),2015,30(1):128-128.
[4] 何青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个性化研究[J].新时代旬刊,2017,15(0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