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备课:需要寻找师生心灵相约的教学话题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备课,是实施作文教学的必要准备和重要环节,其中,有一种功夫就是需要寻找教学话题。作文教学话题,具有激发兴趣、解疑释难、归纳总结等多种功能,一个明亮、合适的作文教学话题,应该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话题。作文备课,如何寻找合适、有效的教学话题?
  一、作文备课,需要为孩子寻找走进教材的最佳入口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正如华师大著名教授郑金洲先生所说,“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教师引领孩子步入教材的“逻辑起点”。如何寻找引领孩子走进教材的最佳入口?
  1.寻求教材中的可“说”之处。有话可说,这是师生交流的基础。一个好的话题,往往能撩拨孩子美好的记忆、沉睡的情感、俏皮的童心。笔者认为,这里的“说”,至少应当包含三大价值诉求:
  一是趣味性。这个话题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如,好吃的、好玩的、好奇的等,都可以,不一定要“意义深刻”,一概追求“意义深刻”,往往会逼着孩子弄虚作假、误入歧途,假话、大话、空话,只能贻害孩子,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
  二是针对性。设计话题虽然应当是宽泛的,但应该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密切相连,而不是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如,写同桌、同学之间关系的作文,可设计为同学找优点的话题等。
  三是共鸣性。所列的话题应该能引起孩子心灵共鸣的,有的话题属于“阳春白雪”,仅仅能让少数有条件的孩子“心有灵犀”,这样的话题,显然是“曲高和寡”,只能让一些孩子成为“个体户”,其他孩子当“看客”。如,让孩子说乘飞机或乘动车之类的美好感受等,在农村小学,这样的话题,可谓迎合者寡了。
  2.寻觅教材中的可“听”之处。学生最重要的写作资源是什么?南师附中特级教师、高中语文教材编委王栋生老师曾明确指出:“毫无疑问,是他的个人生活,是他所熟悉的事物”。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想方设法寻找与学生平常生活相关联的材料,其中,包括“听”的材料。
  耳朵,是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和刺激的感官之一,通过听故事、听乐曲、听声响……让孩子在美妙的听觉中,幸福地进入教学程序。
  寻找教材中的可“听”之处,应当抓住三个“要领”:要领之一,要设计听前要求,不是漫无边际,没有听的目的和要求,常常会让学生“一头雾水”;要领之二,听后要让学生“反馈”,如,描写各种声音的作文,可通过听后辨别与描述,让学生弄清是什么,不是什么,或像什么等等;要领之三,所听材料,要紧扣教材内容,决不能为听而听,听不是凑热闹,不能搞形而上学,搞形式主义。如,写景的作文,可以通过轻音乐、鸟声风声雨声及各种敲击声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寻思教材中的可“动”之处。众所周知,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作文备课时,应充分理解和考虑孩子这种不可遮蔽的“动”的天性。这里的“动”,自然包括动手、动脚、动身、动嘴等,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放”的大智慧,要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的天性如同芭蕉叶般地自由伸展与张大。
  笔者认为,寻找教材中的可“动”之处,在设计教案时,应当注意三个结合:一是动手与动嘴结合,边动边说,有利于交流与表达,要防止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同时,也要遏止君子动手不动口的反例;二是动手与动脑结合,不能为求形式、贪热闹而设计“动”的环节,而应当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三是动手与动笔结合,动笔,常常被误解为“计划单立”项目,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在动手的同时,要让学生及时把感受和想法动笔记一记,写一写,这样,实际上就为后续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作文备课,为孩子寻找跨进“经验”世界的关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从对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也就是说,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因此,在备课中应当寻找孩子们曾经有过的“生活经验”,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新的提升。在寻找孩子的生活经验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多视角。作文备课的过程,是思索与寻找的过程,是策划教学话题的过程,如同“淘宝”,艰难、繁杂、有趣;花时、用力、费心。尤其是信息爆炸时代,为教育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蕴藏着挑战。曾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教学假设,一个班有40个孩子,每人读一本书,那么教师应该读多少书呢?对于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受过不同教育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世界怎能用“一言以蔽之”?
  多视角,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装有足够的“水”来浇灌眼前的苗圃。上海杨浦中学特级教师于漪曾尖锐地指出:“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却永远不能原谅教师的无知。”多视角搜寻孩子的生活经验,一方面是为了争取有更多“知音”;另一方面,也是尊重孩子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因此,多视角,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生本”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2.多标准。教育上有句行话,叫做多一把标尺,多一批好学生。在千姿百态的生活世界里,孩子的生活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事实上,孩子的生活经验并非不应该是“高尚”甚至“伟大”的。笔者认为,应当多标准许可孩子的生活经验“登堂入室”,高雅的、有意义的,但更多的应该是“有意思”的,不能以“意义深刻”的标准,搞“大一统”。要知道,“过于严肃的追问,对于他们(小学生)来说,上帝也会哑然失笑。”在小学生的作文中,“不乏意义和空洞的意义,偏偏奇缺的是意趣,是真情,过于严肃、严谨,没有儿童味”。
  3.多渠道。有人说,每一位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需要用爱心、细心、耐心去细细解读的书。对于作文备课来说,备学生,是备好课、让师生默契合作的重要前提。由此,我们不难结论,要在备课中寻找“深刻”、“有效”,就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去搜集不同孩子的不同“经验”。
  值得警惕的是,“不少教师,仍孜孜迷信技巧、技法、步骤,克隆或模仿教案、教法,约有60%的教案是克隆、因袭,非本人亲手所撰。”多渠道搜寻教学话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备课时,更应该“独立自主”。这里的形式,除了个别了解,小组交流,日记交流等,还可以通过平常观察、走访家庭、电子信箱等形式进行了解与搜寻。   三、作文备课,为孩子寻找步入情感世界的道口
  有学者认为,备课,是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笔者认为,“二次开发”是在特定学生群体环境下,渗入了教师个体特殊情感的教材解读、学法探讨、教法构思。在作文备课中,教师为孩子寻找步入情感世界的道口,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有师生默契合作,心灵共鸣的动人效果和美好境界。如何为孩子寻找步入情感世界的道口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打开缺口:
  1.亲密之情。著名教育家肖川曾形象地描述:“教科书只是范例,是一张‘寻宝图’,是一张精神漫游的‘导游图’,它是火种,而不是燃料。”无庸置疑,教学不能只是教给结论,教师在学生面前也不应扮演和充当“教你一条真理”的角色。教师是学生精神漫游的引领者和扶助者,作文备课中,教师要寻找一种话题——为孩子步入情感世界的道口教学话题。
  有人说,亲情是尘世间最温存的情感。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无时不刻浸润在亲情的馨香中,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培育孩子美好情感,从保存、激发、提升亲情入手,无疑是一种有效举措。因此,我们教师应当有一双慧眼,从教材中寻求亲情这一入口。如,写人物的作文,有位名叫胡明明的女生曾在笔者感恩父母话题引领下,写出了《母亲的手》一篇感人的作文:“妈妈在拼板厂给老板干活,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很晚才回家……她的手皮一层一层都褪掉了,很累、很累的……”胡明明的母亲,也许是个小人物,但她让孩子懂得了自己生活的“甜蜜”之中,还有别人的劳累、苦难……母亲的手,是一双不平凡的手。笔者感慨万分,被胡明明这位“懂事”的小女孩引入了情感世界的感动地带,被“母亲”这双“褪皮”之手的力量所震撼。
  2.朋友之情。在众多的儿童话题中,友情这个话题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与玩伴、同学、朋友的交往是色彩绚丽、值得记忆的,而且,这个看似寻常的话题,孩子可说、能说、想说的事情和话语是最有滋味、最丰富多彩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备课中,要尽可能多寻找和开发与孩子玩伴相关、与友情相连的话题。作文是宣泄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写作教学中,常常涉及到写活动内容的习作,可以通过写让孩子记忆深刻的、有趣的活动,促使孩子表达与同伴问的情谊,这样的情感流露是自然而又打动心扉的。
  3.大爱之情。综观现行教材,有不少是涉及到“关系”内容的课文,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等。感知、理解和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偶然性和神秘性,需要有宽容心态,有大爱情怀。如,写人与动物“关系”时,可通过课文实例加以引领,小作者和信鸽雪儿之间的感情真让人羡慕。你一定也养过小动物吧?拿起笔,写写你和它之间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快乐。(苏教版小语三年级《雪儿》)唯有如此,孩子对教材的理解,才能更为顺当、恰切和透彻。“只有在充满温情与仁爱的氛围中,才能生长出和煦、细腻、体贴的心灵。”好课,不在小技巧,而在大情怀。因此,在“备教材”中,教师要关注孩子心灵成长与成熟,寻找和设计适合孩子的话题,从而培育、褒奖和检验爱的情怀。
  教学是“细”的事业。教育就要起于细心,做于细微,行于细致,成于细雕,来不得半点粗心和粗糙,更容不得虚招和花架子。教育者要做“淘宝人”作文备课,学做教学话题的“淘宝人”,有趣、有意思!
  参考文献:
  [1]王栋生.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J].人民教育,2008.06.32.
  [2][6][7]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7年8月。066,038,049.
  [3]张世长.谈教师风度的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3-8-16(3).
  [4]朱水平.小学作文教学:“有意思”胜过“有意义”[J].江苏教育,2007(11),18.
  [5]陶继新.教育先锋者档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5.
  [8]李帆.用生命理解教育——记康岫岩和南开中学“整体高素养教育”[J].人民教育,2007(6),2-8.
  (姚建忠,八都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生物实验则是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生物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结构必须通过生物实验才能观察清楚,一些生物学理论也是通过生物实验总结而来。因此,我们生物教学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生物实验,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积极改进生物实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率。而生物实验生活化正是一条改进生物实验教学的新路子。  一、生物实验迫切需要生活化  长期以来
期刊
幼儿攻击性行为一直是幼儿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攻击性行为对攻击者或者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只有明确知道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矫正不良行为,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  一、幼儿攻击性概述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等)、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叫喊名字、贬低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也是指学得的经验(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态度、方法等)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认识到迁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而小学生的迁移能力较差,特别是学习态度、学习思维方法的迁移,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悉心指导。  一、迁移,让学生从复杂走向简单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其开口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人们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儿童的课外阅读(儿童文学阅读、经典阅读等)逐步重视、推动起来。有关“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新教育实验的‘营造书香校园’行动”等的报道、宣传,屡见报端与荧屏;“国学热”、“绘本热”等浪潮也在一些校园内涌现。但是,透过表象看本质,笔者还是感觉到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儿童课外阅读逐步重视起来
期刊
[摘 要] “读写任务”这一题型最先由2007年广东高考英语试卷引入,之后2008年陕西、福建等省也引用了这类题型。因为这种题型新颖、灵活,有利于激发同学们思维,留给同学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有利于展现出同学们真实的写作水平,越来越多省市的高考卷采用“读写任务”的写作形式,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写任务”作文也成为了我市英语老师的探索学习的重点,因此有了“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构想。  
期刊
诗歌与绘画是极其亲近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图文并茂,诗情画意,历来是中国画的审美追求,是中国画的灵魂。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中国画的鉴赏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中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中学生的审美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中国画的诗意画意,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呢?本文拟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此作浅要分析。  一、画意中解读诗情  这是宋代画家马远
期刊
指导学生自学语文的基本层面,我觉得可以从教材、课程、生活三个层面来阐释。  一、指导学生依据教材,找到“我学的语文”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凭据,指导学生自学,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学教材。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的最大不同在于,学习内容隐匿于一篇篇的文章中,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即使通读几遍课文,可能收获也是了了。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语文教材呢?  问问一些学生,学了某册课本之后,你学到了什么
期刊
高中历史教学,上白天文,下至地理,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識和理论,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联系。高中历史教学的真谛是什么?是传递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識的细节,还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期刊
语文是一桌桌琳琅满目的筵席,是一道道色香俱全的大餐。当我们瞻望飘扬人文大旗猎猎长风的同时,发现朴实、简单、工具性的语文课堂上成了一些教育的时尚。人们没有了“悠然见南山”的平和与从容,缺失了“可下五洋捉鳖”的激情和豪迈。这份诗意失落了,人类心灵中最隐蔽最美好的语言,最能表达质朴而纯真的情感失落了;蕴藏于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意念失落了。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而汗颜。  教育是一项充满诗意的事业,它和生活
期刊
这是今天听我的弟子王靖上青优课推荐课所想到的话题。一堂课,实际上就是围绕着文本所展开的心与心的对话。  王靖课的所教授的的文本还是《宝玉挨打》,只不过班级换成了文科重点班,相同的还是围绕着其中的细节进行品评。  围绕着《宝玉挨打》中的细节,王老师和学生聊了起来,学生与学生聊了起来,在我看来,这就是对话。这其中的对话,有如下几种:  一是情感的对话  一女生向老师发问,面对“金钏儿的含羞赌气自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