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对字词句的加深理解,规范化用普通话教学,这是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更有利于对字词句的阅读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和校园内各种场合坚持使用普通话,要继续提高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普通话;语文;教学
关于普通话,我的理解是它是我国标准语言,以其自身普遍性、大众性、通俗易懂等优势,成为地球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因此,它也理所應当地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媒介,与此同时,它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凸显出自身独有的意义及其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学中推广使用普通话,使学生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教师的基本义务。
读小学时,那时我还是四川人,学得是四川话,周围的一切环境都是四川语,连老师上课的语言也是四川语。初中开始,语文老师上课使用普通话,我在朗读课文时还能跟着用普通话读读。就读师范后,我又成了重庆人,老师一律讲普通话,学校要求要成为一名教师必须达到相应普通话水平,自此,才正式与普通话接轨,从字音、发音、感情色彩一点一滴学习、揣摩,当我能带着感情流利地朗读一篇文章时,发觉普通话是那么的有趣。
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师普通话不标准,讲课时使用方言,我个人认为违背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不符合教师的标准。教师不能以身作则,或者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过关,直接影响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这一现象极大地阻碍着我们推广普及普通话。以前,有个同学跟我说起,孩子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说老师上课班里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老师讲课。后来一问才知道,他们班里语文老师是老教师,上课时朗读课文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老师讲课用方言,孩子们肯定听不懂,这样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特别是一年级,如果前后鼻音、平舌音和卷舌音不分,不知会对今后的语文学习在无形中加大多少难度。
以下谈谈我在教学中应用普通话的实践体会:
一、语文情感教学,有利于学生尽快入情、入画、入悟
21年教学来,我一直担任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深刻领悟到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小学语文课标要求朗读做到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有的感情情真意切、热情奔放,有的描绘祖国美好河山如诗如画、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有的课文透过内容所呈现的是清晰的事理、哲理。教学中,要把这些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学生随同教师一道去体昧文章的真谛,就必须用到普通话了。学生们通过场景、片段、词语来揣摩如何朗读,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万年牢》一课,书中三处出现“万年牢”,如何理解每处的含义,只有让学生用普通话多读、细揣摩,才能真正体会到它在每处的含义。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学生才能尽快地跟随教师一起入情、入画、入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缩短教学时间。
二、净化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早入学境
普通话给我最真切地感受是:清晰明快、朗朗入耳、亲切中听。一阵上课铃,我走进教室,无论是多么喧闹、嘈杂,当我用普通话亲切地说“上课”后,教室里马上鸦雀无声,当我和学生使用普通话“同学们好”、“老师好”后,身上的疲劳消失得无影无踪;集合时,宽阔的操场站满了学生,嘻笑、私语、窜动……整个场面熙熙攘攘,主持人站在主席台上用普通话宣布“现在——大会开始”,学生们变化之快,全场肃静、队伍整齐,令人不禁咂舌。
在教学中,普通话给我带来的优势是:净化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正确地使用普通话,更能够饱含热情、激情,能够较早地让学生进入学境,早入佳境,可以较早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堂课仅仅四十分钟,让学生早入学境,就能做到较大限度地利用好有限的四十分钟教学。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之所以一百年来为人们说传颂,并被收入多个国家的教材,就是因为这其中蕴含着的爱国主义精髓,而同时这种精髓又是通过热爱本国的语言具体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普通话的热爱,以引导同学从更深层意义上认识普通话的重要性。
三、规范学生言行,有利于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普通话对话最大的特点是:文明礼貌用语甚多,具有语气文明、对话和气的特点,给人以亲切感。拿我们重庆话或四川话来讲,因其地方用语习惯,受地方习俗影响,粗鲁话直至痞话及字眼较多,对于学生的文明礼貌养成教育很是不利,有时正是由于使用地方语言,学生间还引起不少的打架骂娘现象,而普通话则无粗痞字眼及不文明礼貌语言。因此,在学校中,师生无论在哪个角落、哪种场合,均使用普通话,一旦形成讲普通话的氛围,可以使学生用语文明,对于学生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养成,有极大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四、丰富学生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普通话词汇丰富多彩,同一词语、句子,存在多种表达方法,含义随之变化。比方说“你真是聪明”一句,可用以表扬,可用以反语(批评),语气不一,含义不一。任你是如何复杂的感情,何等优美的自然景观……都能用普通话的文字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在学生中推行普通话,在不知不觉中,能起到丰富学生语言、词汇的作用,从而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是因为如果学生想要把自己眼中所见、心里所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就必须摒去方言和口语化,而是选择普通话中相应的词汇。
五、提高审美意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普通话以其动听、优美、响亮的语音具有了美学方面的意义,语文课也要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一堂内容充实,学生积极参与,普通话流利的课,就象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让人口齿留香,久久不忘。但是如果没有了流利的普通话,也就是去了“味”,而无味的菜肴又怎能算是上等菜肴呢?特别是语文课,更充分体现了普通话的美育作用,一片优美的文章需要用优美语言文字来表达。作为本土人来说,重庆方言肯定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些,但若让他用重庆话来念文章,即使他觉得再美,可又有多少人能读出课文的美趣呢?可见美也要有普遍的意义才能称其为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在机械的传授知识,还要讲求方法,最好有些美感,那么学生听起来也会轻松自然些,而普通话就具有这种功效,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二十来年普通话的学习、摸索、运用,使我越来越觉得它在教育教学中举足轻重,是我重要的教学媒介之一,应用普通话、用好普通话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也是要求新一代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普通话;语文;教学
关于普通话,我的理解是它是我国标准语言,以其自身普遍性、大众性、通俗易懂等优势,成为地球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因此,它也理所應当地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媒介,与此同时,它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凸显出自身独有的意义及其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学中推广使用普通话,使学生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教师的基本义务。
读小学时,那时我还是四川人,学得是四川话,周围的一切环境都是四川语,连老师上课的语言也是四川语。初中开始,语文老师上课使用普通话,我在朗读课文时还能跟着用普通话读读。就读师范后,我又成了重庆人,老师一律讲普通话,学校要求要成为一名教师必须达到相应普通话水平,自此,才正式与普通话接轨,从字音、发音、感情色彩一点一滴学习、揣摩,当我能带着感情流利地朗读一篇文章时,发觉普通话是那么的有趣。
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师普通话不标准,讲课时使用方言,我个人认为违背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不符合教师的标准。教师不能以身作则,或者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过关,直接影响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这一现象极大地阻碍着我们推广普及普通话。以前,有个同学跟我说起,孩子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说老师上课班里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老师讲课。后来一问才知道,他们班里语文老师是老教师,上课时朗读课文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老师讲课用方言,孩子们肯定听不懂,这样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特别是一年级,如果前后鼻音、平舌音和卷舌音不分,不知会对今后的语文学习在无形中加大多少难度。
以下谈谈我在教学中应用普通话的实践体会:
一、语文情感教学,有利于学生尽快入情、入画、入悟
21年教学来,我一直担任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深刻领悟到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小学语文课标要求朗读做到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有的感情情真意切、热情奔放,有的描绘祖国美好河山如诗如画、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有的课文透过内容所呈现的是清晰的事理、哲理。教学中,要把这些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学生随同教师一道去体昧文章的真谛,就必须用到普通话了。学生们通过场景、片段、词语来揣摩如何朗读,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万年牢》一课,书中三处出现“万年牢”,如何理解每处的含义,只有让学生用普通话多读、细揣摩,才能真正体会到它在每处的含义。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学生才能尽快地跟随教师一起入情、入画、入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缩短教学时间。
二、净化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早入学境
普通话给我最真切地感受是:清晰明快、朗朗入耳、亲切中听。一阵上课铃,我走进教室,无论是多么喧闹、嘈杂,当我用普通话亲切地说“上课”后,教室里马上鸦雀无声,当我和学生使用普通话“同学们好”、“老师好”后,身上的疲劳消失得无影无踪;集合时,宽阔的操场站满了学生,嘻笑、私语、窜动……整个场面熙熙攘攘,主持人站在主席台上用普通话宣布“现在——大会开始”,学生们变化之快,全场肃静、队伍整齐,令人不禁咂舌。
在教学中,普通话给我带来的优势是:净化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正确地使用普通话,更能够饱含热情、激情,能够较早地让学生进入学境,早入佳境,可以较早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堂课仅仅四十分钟,让学生早入学境,就能做到较大限度地利用好有限的四十分钟教学。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之所以一百年来为人们说传颂,并被收入多个国家的教材,就是因为这其中蕴含着的爱国主义精髓,而同时这种精髓又是通过热爱本国的语言具体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普通话的热爱,以引导同学从更深层意义上认识普通话的重要性。
三、规范学生言行,有利于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普通话对话最大的特点是:文明礼貌用语甚多,具有语气文明、对话和气的特点,给人以亲切感。拿我们重庆话或四川话来讲,因其地方用语习惯,受地方习俗影响,粗鲁话直至痞话及字眼较多,对于学生的文明礼貌养成教育很是不利,有时正是由于使用地方语言,学生间还引起不少的打架骂娘现象,而普通话则无粗痞字眼及不文明礼貌语言。因此,在学校中,师生无论在哪个角落、哪种场合,均使用普通话,一旦形成讲普通话的氛围,可以使学生用语文明,对于学生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养成,有极大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四、丰富学生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普通话词汇丰富多彩,同一词语、句子,存在多种表达方法,含义随之变化。比方说“你真是聪明”一句,可用以表扬,可用以反语(批评),语气不一,含义不一。任你是如何复杂的感情,何等优美的自然景观……都能用普通话的文字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在学生中推行普通话,在不知不觉中,能起到丰富学生语言、词汇的作用,从而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是因为如果学生想要把自己眼中所见、心里所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就必须摒去方言和口语化,而是选择普通话中相应的词汇。
五、提高审美意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普通话以其动听、优美、响亮的语音具有了美学方面的意义,语文课也要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一堂内容充实,学生积极参与,普通话流利的课,就象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让人口齿留香,久久不忘。但是如果没有了流利的普通话,也就是去了“味”,而无味的菜肴又怎能算是上等菜肴呢?特别是语文课,更充分体现了普通话的美育作用,一片优美的文章需要用优美语言文字来表达。作为本土人来说,重庆方言肯定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些,但若让他用重庆话来念文章,即使他觉得再美,可又有多少人能读出课文的美趣呢?可见美也要有普遍的意义才能称其为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在机械的传授知识,还要讲求方法,最好有些美感,那么学生听起来也会轻松自然些,而普通话就具有这种功效,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二十来年普通话的学习、摸索、运用,使我越来越觉得它在教育教学中举足轻重,是我重要的教学媒介之一,应用普通话、用好普通话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也是要求新一代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