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是感知和运用理性,以理服人;作为一门艺术,则主要运用情感,以情感人。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在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在进行情感性的交流。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愿学、乐学、善学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情感现状;数学课堂教学;情感作用;情感方法
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教师一般仅仅视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天职,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数学新课标是注重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必须获得良好的数学。而数学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教师情感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愿学、乐学、善学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目标,让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
1.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数学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再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地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的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国情国策、市场营销、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现代时尚等方面的问题为背景,内容涉及到理化生、政史地等各个学科。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因数学知识点多,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等学科特点,大部分学生存有畏难心理,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是不可能坚持不懈的学习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选择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进行训练,比如在做即考察思维能力又考察计算机能力的综合题时,我学生说:“在距你20米远处有一纸老虎,远远看去挺怕,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原地不动,二是慢慢靠近,观其动静一步步走进,伸手一摸,原来是纸老虎!有些问题就是如此,你认真思考问题条件、结论,步步转化就能找到办法,试试吧!”经过鼓励,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并通过展览成果等方式给予激励,以磨练他们的意志。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实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目的,必须依靠情感教育的力量。心理学认为,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情感十分脆弱,正处在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他们心灵的窗户是不会向一个漠不关心他们的人敞开的。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简历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4.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人人都成为不同层次的成功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心境,营造一种谅解的气氛,增强情感的宽容能力,循循善诱,一视同仁,师生相互尊重、信任、情理交融。教师要教育学生团结、互助、合作,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对学生应多鼓励,坚持启发,激励和示范的原则,以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让学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自主的学习,创造性的。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由于情感教育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是没有模式化的,应以渗透为主。所以,根据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数学教学的本身需要,我觉得情感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
1.通过数学教师自身渗透情感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
2.“爱”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金钥匙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名言说得多么透彻: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说明情感和爱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3.通过教学内容联系生活渗透情感教育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4.通过多渠道的评价方式渗透情感教育
新课程中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评价方式有许多,比如: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一帮一情况反馈、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作业批改评语、建立数学成长记录袋等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作为我们教师要注意,不管你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关键词:真实、及时、对比、激励、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一点,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要在评价中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数学家的榜样力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通过减轻学生负担(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学习上的负担)以及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等等,这些对我们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只要有心,处处皆教育”。
关键词:情感现状;数学课堂教学;情感作用;情感方法
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受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认识影响较深。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教师一般仅仅视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天职,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数学新课标是注重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必须获得良好的数学。而数学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教师情感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愿学、乐学、善学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目标,让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
1.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数学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再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地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的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国情国策、市场营销、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现代时尚等方面的问题为背景,内容涉及到理化生、政史地等各个学科。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因数学知识点多,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等学科特点,大部分学生存有畏难心理,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是不可能坚持不懈的学习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选择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进行训练,比如在做即考察思维能力又考察计算机能力的综合题时,我学生说:“在距你20米远处有一纸老虎,远远看去挺怕,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原地不动,二是慢慢靠近,观其动静一步步走进,伸手一摸,原来是纸老虎!有些问题就是如此,你认真思考问题条件、结论,步步转化就能找到办法,试试吧!”经过鼓励,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并通过展览成果等方式给予激励,以磨练他们的意志。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实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目的,必须依靠情感教育的力量。心理学认为,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情感十分脆弱,正处在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他们心灵的窗户是不会向一个漠不关心他们的人敞开的。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简历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4.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人人都成为不同层次的成功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心境,营造一种谅解的气氛,增强情感的宽容能力,循循善诱,一视同仁,师生相互尊重、信任、情理交融。教师要教育学生团结、互助、合作,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对学生应多鼓励,坚持启发,激励和示范的原则,以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让学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自主的学习,创造性的。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由于情感教育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是没有模式化的,应以渗透为主。所以,根据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数学教学的本身需要,我觉得情感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
1.通过数学教师自身渗透情感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
2.“爱”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金钥匙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名言说得多么透彻: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说明情感和爱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3.通过教学内容联系生活渗透情感教育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4.通过多渠道的评价方式渗透情感教育
新课程中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评价方式有许多,比如: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一帮一情况反馈、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作业批改评语、建立数学成长记录袋等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作为我们教师要注意,不管你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关键词:真实、及时、对比、激励、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一点,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要在评价中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数学家的榜样力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通过减轻学生负担(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学习上的负担)以及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等等,这些对我们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只要有心,处处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