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迟到一分钟羞愧辞职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woy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31日,56岁的英国国际发展大臣迈克尔·贝茨本应该在当天下午3点准时出席上议院议会,但是他却迟到了一分钟,因此错过了工党议员露丝·李斯特的提问,由他人代为回答。
  对于迟到的人来说,道歉通常就足够了,然而,一向注重时间观念,从未迟到过的迈克尔·贝茨,却深感羞愧。于是,他站在众多议员面前,诚挚地道歉说:“我今天迟到了,这是非常无礼的,我想就我的无礼向李斯特女士致以最真挚的道歉,我抱歉没有在会议一开始,就回答她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五年期间,我很荣幸能够代表政府回答各位提出的问题。我一直坚信,我们在代表政府回应立法机关提出的合理问题时,应该秉承最高标准的礼貌与尊重。我对自己的迟到感到非常羞愧,在李斯特女士提问时,我却不在自己的位置上。”
  听到这么真诚的道歉,李斯特女士反而有点不好意思。现场所有的议员也都觉得他的道歉已经完全足够了。我们任何人都可能会犯错,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失礼。
  然而,接下来,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神情越来越严肃的迈克尔·贝茨的发言还没有结束,他最后说道:“因此,我要向首相提出我的辞呈,立即提交。我非常抱歉!”
  当“道歉”秒变“引咎辞职”后,会议厅内顿时一片哗然,猝不及防的议员们纷纷大喊“不要啊”,“道歉已经足够了,谁还没个犯小过错的时候,你這真不是个事啊!”在此起彼伏的挽留声中,迈克尔·贝茨毅然决然带上文件夹离开讲台,低着头快步向会议厅门口走去。
  此事一出,不仅仅被英国媒体关注,世界多家媒体跟进报道,都给予积极评价说:“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挽留他,他值得尊敬。他今天所表现出对于时间和契约精神的尊重,确实是值得称赞的。”英国一位网友在反复观看视频后说:“我注意到,迈克尔·贝茨在道歉时提到:‘面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作为官员应该秉承最高的礼貌和尊敬标准及时回复,他没有做到,所以提出辞职’,这段话非常值得现在的官员们反思。”
  事后,被迈克尔·贝茨错过提问的当事人李斯特女士也积极想挽留他,为此她还专门给首相写了一张便条说:“我最不希望迈克尔·贝茨是因为我而辞职,他是在回答问询时最有礼貌的大臣,他20年来对公务鞠躬尽瘁,他从不闪避问题,总是尽力回答。在所有我想让他们辞职的大臣中,他永远会排在最后一位。”
  最后,唐宁街十号给世人带来的利好消息是,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否决了迈克尔·贝茨的辞职申请,迈克尔·贝茨也已经接受挽留,将继续工作。唐宁街十号还专门发表声明称赞迈克尔·贝茨说:“他在迟到后的道歉很有诚意,他是个有礼的大臣,是个认真勤奋的大臣,他一直非常重视在国会的责任,深受上议院全体成员的支持。因此,在经过考量后,我们可以理解他的行为,但认为他的辞职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也很高兴他决定继续担任在国际发展部及财务部的重要职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们很多官员的头脑里,迟到一分钟,还算迟到吗?还有一些官员因故缺席会议、找人代为开会,会场中有人酣然入睡,有人低头摆弄手里的手机,有人跑到厕所抽烟迟迟不归……对比迈克尔·贝茨,实在是应该感到羞愧啊!
  (吴宝河摘自《演讲与口才》2018年第9期)
其他文献
认识一位朋友,孩子刚一岁多的时候开始自媒体写作。每天晚上睡前考虑好第二天要写的选题,第二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写到六点半,然后开始准备早餐。  最开始真的很难,早起很难,写文章更难,但她从没想过放弃。  如今的她已经坚持早起写文章两年多,她的文笔越来越娴熟,读者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我們聊天,她说:“我身边有很多宝妈觉得我写文章还挺好的,也想尝试,就问我要怎么做。可大部分人都坚持不过三天,说早上起不来
芳是我多年的好闺密,最近她突发奇想,准备辞掉工作,到农村老家的宅基地建一所房子。芳說,接下来的生活,她要在老家种一片庄稼,养几只鸡和一水塘的鱼,完全不用在城里打拼,依靠这些,她就可以过上惬意的生活。  听了芳天真的想法,我忍不住笑话她。笑完之后,我却陷入了思考,她这个想法真的不可行吗?  芳解释说,自己回到农村老家自食其力,食物来于自然,生活回归自然,没有城市的喧闹,闲了可以看看书、写写字、弹弹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在冷得半死的冬夜,张岱独往西湖看冰雪万千,这是一种何等雅兴?谁想,湖心亭中已有两人对坐煮酒,“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自然大喜过望。  论坛里曾有人发帖问:你觉得古人做过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答案中排第一的是:湖心亭看雪。王小波说:“一辈子很长,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若是生在晚明,那一定要
人到中年,我的生活似乎一切都固定下来了。  固定在一个城市打拼,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缩小了朋友圈,只偶尔见一些固定的朋友。就连理发,也是去经常光顾的那一家理发店。更不要说买菜、购物了,肯定挑最熟悉的那一家直奔而去。  这倒不是说,人变得懒了,或者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了。恰恰相反,那些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朋友,固定的事情,是经过精挑细选,大浪淘沙,最终令人感到舒服的选择。比如,相交多年的朋友,常常各自忙碌
日常生活演绎出的理性  读墨子,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思想、观念完全立足于现实生活、日常实践。他的书中充满了木鸢、车辖、咫尺之木、方圆、规绳、陶者、穴师……这类市井话语。他有名的“所染”开篇即是,“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中抽象出普遍的道理,并运用到历史现实中去。“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
出差回来,在茶水间遇到部门经理,他趁着冲咖啡的当口悄悄问我:“你带的那个实习生,是还没习惯,还是对公司有什么意见?”  我被他问得一愣,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小欧的座位,还有5分钟就是午饭时间,大家七嘴八舌地围在一起商量午饭的去处,而她坐在那儿,对周围的吵嚷视若无睹。  “她挺好的呀。”  “上周团建,她说什么都不愿去参加,问她原因,她却也说不上来,”经理说,“所以就问问你,她是不是还没习惯,还是压根儿
每天夜晚,他把白天想好的译文写在从墙上撕下来的糊墙报纸上,有时是写在卫生纸、包装纸和香烟盒上。  1977年,时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的刘佛年辗转找到了王智量先生。  这位1948年北京大学西语系的毕业生,此时已经当了20多年的右派,当刘佛年找到他时已是家徒四壁,穷得连床都被卖掉了,一家五口人晚上都只能睡地铺;主要的伙食是喂鸡的碎米,下锅前要把小石子一粒粒拣出来。  王智量50年代初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
在北方养兰花,很难,胡适先生的那首“我从山中来,采得兰花草”,采兰种兰,总寄望它能开花,久养而无花,让人扫兴。但我以为兰花之好,即使是不开花,叶子疏疏落落,一样很好看。养兰花用古陶盆最好,很大的盆子,零落松散那么几株,不能多,太原人说“闹腾得麻烦”。让它慢慢长,若有上好的太湖石,来个一拳两拳,配在兰花边,极好。无事时与其对坐,捧一卷线装本,天边日影缓缓移动,岁月静好。  我奶奶喜欢养花,养各种花。
工作闲暇,我喜欢去山中走走。不管是春风十里还是夏荷吐幽,就算三秋桂子飘香抑或红梅映白雪,山中的景色总牵惹我的情怀,让我流连忘返乐不思家。  世俗的纷扰,尘事的喧嚣,常常令人找不到自己,心也无处安放,一种空落落的感觉占据身心。这样的时刻,就去山中漫步吧!这里,一切是那样的安静和幽深,没有纷扰和吵闹,没有冷嘲和热讽,没有爭名和夺利,只有你和大自然同存天地间。密林,静谧;山泉,淙淙。间或有不知名的鸟儿啁
从小只能在轮椅上生活的莫天池,凭借超人的毅力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读完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课程,并最终赢得多所世界名校的橄榄枝。  一个苦尽甘来的故事,因为主人公的特殊,让一切都变得不平凡。  第59个“学生”  家住长沙市岳麓区的莫天池,出生第7天,因医疗事故罹患脑性瘫痪,不能独立站立行走。医生曾断言,他很可能有智力障碍。母亲祁彦只好全职照顾他。  可祸不单行,莫天池的父亲莫小红因公司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