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外衣下的隐喻和象征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y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石·钻石——关于东西文化的联想
  《西游记》第一章:石猴问世。众所周知:地势坤,厚德载物,大地才是众生之母。在这里,石头,成了生命的起源。这使我想起了《紅楼梦》,宝玉是衔玉而生的,同辈人皆为“玉”字辈(贾琏、贾珍、贾环等),更有那“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之说。中国人对玉石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换言之,是一种玉石文化。古有“比德”之说,玉者,美德之喻也,凡从玉之字,皆美好之谓。玉,质地当然是很坚硬的,但它的棱角只藏在内核,其品质可以借一“润”字来表达:色泽是光润的,手感是温润的,外形是圆润的。这折射出的其实是中国人的审美取向。西方人也是爱“石”的,他们爱的是钻石。钻石质地坚硬、外观璀璨,是高贵的象征,具有外显的价值。由是观之,中国人追求的是坚韧,西方人追求的是刚强。这种民族差异,便是从书法工具上也可窥得一斑:中国人用的是毛笔,西方人用的是钢笔,前者强调韧性,后者强调刚性。其他器物——如筷子、刀叉,其他文化符号如太极图、十字架,都可以约略捉摸到文化的分野。外国人也许会奇怪:软软的毛笔,能够演变出千变万化的字体;简单的竹筷,可以如此灵活地驾驭;朴素的太极图,蕴藏着无穷的天地玄机。但,这就是中国人:以简驭繁,以柔克刚;这就是中国文化:阴阳和合,化生万物。
  孙悟空·小燕子——关于自由的悖论
  由孙悟空的“紧箍咒”,不由得想起关于“自由”的话题。许多人把“自由”理解为“由自”:由着自己。这就是所谓的“任性”了。盖所任之性者,有善恶之分,凡“率性而为”之士,多不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因此,所任之性,恶,是占了上风的。所以,把“自由”化为“由自”,此路不通。于是,“紧箍咒”应运而生。不妨将其看作自由的对立面——禁锢的象征。除心魔者,得大自在。《西游记》末尾,孙悟空曾请求师父除去紧箍咒,观音提醒他紧箍咒早就自动消除了。一个成佛之人,禁忌已失去了任何意义。尘世众生也是如此,一个一贯遵纪守法的人,何尝时时感到法律的存在?我常常想:孙悟空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吴承恩为什么要创造他?为什么古今中外有那么多人赞赏他、推崇他?原因很简单:闹天宫、闯冥府,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是自由的化身。吴承恩写孙悟空,写于“英俊沉下僚”的明代,孙悟空,道出了苛政下知识分子心灵的呼声。人们喜欢孙悟空,乃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禁锢、羁绊,孙悟空,实际上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自己,是彼岸的自己、理想的自己。还记得《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吗?以“神话—原型”文学批评理论,我觉得“小燕子”这个形象其实是对应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
  父性·母性——关于教育的真谛
  孙悟空的生命历程中,有两个重要他人:观音、如来。观音是母亲的形象,是救苦救难的化身,是她授意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孙悟空,也是她一次次帮助孙悟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再来看孙悟空,每当他遭遇不幸之时,首先想到的便是观音,悟空之于观音犹顽童之于母亲。说到如来,有人喜欢将其定性为专制的形象代言人,因为他对孙悟空的作为实在不“厚道”,先是诱,继以压。但是,我更倾向于把他理解成一位父亲:父爱总是含蓄的、深沉的,甚而容易招致误解的。没有观音的慈爱,孙悟空的痛苦固然得不到解脱,心灵得不到滋润;然而,“菩萨心肠”,须辅以“霹雳手段”,没有如来的巨掌,悟空如何能够最终得道成佛?人的成长史一如人类,通常要经历两种爱:一种是母性之爱,一种是父性之爱。母性之爱的特点是关怀、包容,方式是施救、抚慰;父性之爱的特点是强制、专横,方式是规范、责罚。有意思的是,这两种爱恰恰切合了“教”“育”的本义。“教”从“爻”,从“子”,从“攵”。“爻”,宗教八卦符号,引申为宗教知识,“攵”,手持棍棒之形,合起来表示:为了使孩子能够学到知识,手持棍棒不断敲打。这难道不是一个父亲的形象?“育”者,本字为“毓”,形如母亲产下婴儿,《说文》解作:育,养子使作善也。这难道不是一个母亲的形象?什么是教育?定义太多,咱们姑且不去理会,孙悟空的成长史以及他身上凝聚的两种类型的爱,还有,“教”“育”所呈现的最原初、最朴素的含义,不能给我们以深深的思考和启迪么?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中学)
其他文献
《世说新语·咏雪》记述了东晋名士谢安大雪之日于家中与“兄子胡儿”谢朗以及“兄女”谢道韫咏雪的逸事,表现了谢家儿女杰出的文学才华,同时透出谢安家族家庭生活的雅趣。笔者试就“公大笑乐”之缘由做探究。  一、源于创作现场的精彩表现  1.赞叹于兄女的咏絮之才。从形上看,雪若柳絮,显出其轻盈、随风起舞的特点,也照应了“白雪纷纷”一句;从神采上说,该比喻带着美好的意味,柳絮翩翩,凭借风儿展示着柔美的身姿。“
期刊
史传类文本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和检验,具有史学和文学的双重特色。作为史学著作,它通过记人叙史来总结历史规律,探寻事理逻辑,揭示人生哲理;作为文学作品,它用语精要,构思独特,表现古人对是非善恶、荣辱沉浮等历史、人事的思考总结,融汇了人们对历史的睿智评价。这种文质兼美的文本更有利于学生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同时,感悟文字叙述的情理之美,进而走进历史,思考人生。本文拟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来例释
期刊
随着语文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推进,语文评价改革也正不断深入,表征之一就是作为评价的考查——中考也正悄然转型。语文中考改革有许多探索,情境化考查只是其中一种,其正成为中考语文转型的方向。这种考查方式起初只是少数地区的“试水”,如今已经发展到众多地区的自觉探索。笔者对全国各地56份中考语文试卷逐份、逐题分析统计发现,设计情境化考查的试卷有36份,占比约为64.3%。与前几年相比,2019年情境化考查覆盖面
期刊
试卷讲评最忌讳的是简单对答案,一节课甚至半节课就完成教学任务,敷衍了事。同样,试卷讲评也不能一张试卷讲几天,每道题都细讲详析,没有重点,不分主次。因此,教师在讲评前首先要做好统计分析的准备工作,用好量表设计,做深错题归因。这样的试卷讲评课才能做到明确讲评目标,突出重难点,细化讲评内容方法,让试卷讲评成为学生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提升学科素养的有效环节和抓手。  一、统计:设计分析量表,评估学生能力 
期刊
四个老头晒太阳——在任何有阳光的地方,是司空见惯的场景;这“四个老头”,或者是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直至一大群,没准其中之一有自己的爷爷或外公——对一名小学生或是初中生来说。  这个场景是不是不能写成作文?  他们为什么要晒太阳?他们不能做点别的吗?比如组织起来老有所为、勤劳致富,成群结队去宣传戒赌戒毒,动员大家搞好小区卫生,为精神文明做贡献……但是,他们已经老了,为什么要“做点别的”而不能晒太
期刊
2019年南京市中考对名著考查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它以“小明和你阅读《儒林外史》,发现有不少涉及南京的内容,你俩进行了专题探究”为特定情境,继而呈现了“清凉山”“雨花台”“玄武湖”“秦淮河”等几个原著片段,引导学生阅读后,给出相应的情境任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给出的情境任务有这样5个:(1)南京是个“好玩的所在”。读了以上片段,你和小明也想去玩玩。你最想去哪一处?为什么?(2)小明对“六朝烟水气
期刊
我们常常期盼着离开家乡,出门远行,去寻找新的生活。身在旅途,人们却又容易产生乡愁。古往今来,有不计其数的怀念家乡、回望故土的文字。乡关何处——家园对于我们每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地理意义上的某个地方,还是人的精神寄托,抑或是其他?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此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  师:大家已经进行了相关阅读的回顾,并自主阅读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月是故乡明”专
期刊
一、高中生“阅读共同体”的概念阐释  20世纪70年代,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外率先被提出。彼得·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等系列著作中对学习型组织理论进行系统阐释,至今影响深远。他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个要素: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团队学习(team
期刊
走进平平仄仄的世界,你会相逢一个又一个瑰丽壮阔而又旖旎温柔的风景。在这里,豪迈与婉约,现实与浪漫,纵横交织,缠绵悱恻;他们用一个又一个独特的意象,承载着自己的感悟与深情,追求与梦想,造就了精美绝伦的艺术意境,给了我们无限的审美愉悦。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星河中最璀璨的星辰——古诗词。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深秋,曹操北征乌桓大胜。秋风萧瑟里,战旗猎猎,马蹄时徐;班师途中,曹操心中无限感慨。回
期刊
在这个信息与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日渐丰富。初中的名著阅读教学,可以结合当前的阅读新趋势,借助电子化阅读手段,如微信阅读,有效提高阅读成效。  开学初,笔者在八(3)班组建了学生微信群,借助微信推动名著阅读。第二周,在学生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后,笔者布置了相应的名著阅读任务:首先,明确阅读范围;其次,搜集与第一章情节相关的素材,如插页图片、视频等,通过微信群推送,要求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