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意象审美浅析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平平仄仄的世界,你会相逢一个又一个瑰丽壮阔而又旖旎温柔的风景。在这里,豪迈与婉约,现实与浪漫,纵横交织,缠绵悱恻;他们用一个又一个独特的意象,承载着自己的感悟与深情,追求与梦想,造就了精美绝伦的艺术意境,给了我们无限的审美愉悦。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星河中最璀璨的星辰——古诗词。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深秋,曹操北征乌桓大胜。秋风萧瑟里,战旗猎猎,马蹄时徐;班师途中,曹操心中无限感慨。回首自中平六年(189年)陈留起兵始,经逐鹿中原、官渡之战到北征乌桓,倏然已经一十八载;统一中原的大业初露曙光,自己也已从三十四岁的青壮之年进入到五十二岁的暮年……营帐之中,烛光熠熠,诗人笔走龙蛇,满纸豪情写下《龟虽寿》。
  诗人开篇,就让我们在前四句中连续看到了“神龟”“腾蛇”“老骥”“烈士”四个意象。可以看出,这四个意象都不是现实存在,而是神话中的故事,是诗人展开生命价值思考的载体,是自然流露的哲学感悟的源泉。驰骋疆场十八年的诗人,早已看惯血雨腥风,历尽生死劫难;抚今追昔,诗人面对自己五十二岁的年龄,思绪万千。神龟虽有千年长寿,也有结束的时候;腾蛇虽能腾云驾雾,最终也会化为尘土;虽然我这匹老马已近暮年,还是渴望驰骋疆场,壮志满怀……诗人深信,一个人是否长寿,并不完全归于天命。只要珍惜自己,也是可以延年益寿的。他之后的生涯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乌桓大胜之后,曹操厉兵秣马,又经十一年,旌旗高擎倚天剑,浴血护主绝影马,历经火烧赤壁、平定凉州、相争汉中、襄樊会战……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其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后病逝,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一代英雄,万世景仰;三十二年建功立业,半世沙场金戈铁马;浩气如“日月之行”,诗文似“星汉灿烂”(《观沧海》)。
  当然,面对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人感悟是极不相同的。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秋词》则是乐观者的放歌。虽然此时诗人以监察御史被贬朗州司马,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痛苦失望;在这最容易引起悲秋情绪的日子,一反传统的悲秋之声,转而唱出“我言秋日胜春朝”;于是,一语既出,意境斐然。此时刘禹锡看到的是“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诗情也跟随那只白鹤凌空而起,直上九霄……在这里,那只排云而上的“鹤”成为“意象”的焦点,显示了诗人宠辱不惊、豪放豁达、乐观高远的人格之美,给了读者一种不同的审美视角和审美感受。
  有趣的是,刘禹锡好友柳宗元的《江雪》,更是文行广寒,丹青藏雪。这首诗不仅“意象”繁复密集,诗意也是曲折婉转。千山如削,没有一只鸟儿飞过;所有道路,也无人的足迹留下;扁舟孤横,身着蓑笠的老翁静坐执竿;寒江独钓,只有四周的白雪与其做伴。直到最后一句,诗人才把前两句中的悬念揭示出来:原来,大雪纷飞,百鸟归巢;积雪难行,旅人还家;此时此刻,孤舟满覆碎玉;蓑翁须眉皆白,巍然端坐;寒江独钓皆清幽,满山遍野尽皑皑。至此,一幅静谧、高洁、孤傲、无争的“寒江独钓图”跃然纸上。
  一代词宗、北宋名相晏殊的词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阙轻松优雅、清新端丽、情志散淡的惜春之词。这首词的意象都是平常事物:杯酒亭台、夕阳落花、归燕香径……但就是这些普通事物,到了词人笔下,却承载起词人淡泊、宁静,感时却不伤时,平和却不平淡,既惜春又惜时,既有所感又不为所困的豁然胸襟,畅达气象……词人在朝为官五十余载,庆历二年,官拜宰相;这些,不能不和他一生富贵,仕途坦荡的生命体验有着极大关系。晏殊,是中国历史上的诗词大家中,为数不多的幸运者。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是出身书香,家学深厚,其父官声廉洁,著述颇丰,给了词人良好的品格、人文滋养。早慧而又倾心诗词的李清照,每有辞赋,总是立意清绝,深情款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记述的就是她青少年时期生活的一片绿叶。
  词人随手拈来“日暮”“沉醉”“误入”“ 争渡” “驚起”,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少女们游玩的喜悦,“不知归路”的娇态,“误入藕花深处”后的急切逃离,“争渡”引起栖鸟惊飞后的情态;甚至听见了她们彼此的呼唤,无拘的笑声,惊起飞鸟始而惊愕继而欢呼的声音……
  词人的幸与不幸是以“靖康之难”为时间点划分的。之前,词人是一位才华卓著、家世显赫、伉俪情深的名媛贵妇,而这种幸福却在金军入侵和丈夫病逝后轰然坍塌。到了晚年,更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寻寻觅觅》)国破家亡,年老体病,让词人深深陷入了无尽的愁绪之中。
  虽然,词人作品以婉约著称,但在靖康二年(1127年),宋王朝被迫南逃,时任建康知府的其夫赵明诚,也临阵脱逃。行至乌江,思及项羽,词人慷慨悲歌,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显示了她性格中坚贞不屈、悲壮豪迈的丈夫气概。
  李清照竭其一生,以她精致而朴素的文字,坦荡的胸怀和真诚,不可超越的才华与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词篇;让我们借此走进她的精神世界,与她的灵魂交谈,给了我们无与伦比的心灵滋养和美学享受……
  星河熠熠,不能尽数,虽然他们所处时代、人生际遇、性格特点都不相同,或一腔热血,豪迈阔达;或情词温婉,简朴清丽;或清高孤傲却命乖运蹇……但在他们铺就的从意象到意境的审美之路上,无论是梧桐细雨,还是铁马冰河,都一字入心,永不相忘。
  简单而言,存在决定意识。意象就是“客观存在”,意识就是“触景生情”,是由一景一物一思引发的自然情感流露。意象本身并没有情感与色彩;只有当作者把自己的思想、体验和情感赋予意象的时候,她才有了鲜明的意味,高尚的精神,隽永的美感,深刻的内涵。意象不是刻意的设置,而是随机、随意、随时出现的火花。刻意设置,只能陷入穿凿的泥淖。
  如是,仅以浅陋之笔,满腹衷肠,恭慕循迹前辈,拳拳仰望星空。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古诗词审美意象主题阅读教学研究”(批准号:XC—c/2016/46)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栏目编辑:葛  君)
其他文献
在《关雎》中,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个章节内容比较普遍的理解是“幻想说”,戴君恩、程俊英、刘毓庆等名家都持此说,因此沿袭下来。这种说法成为诗学研究中较为通行的观点,落实到中小学教学,教学参考书上也取此解。笔者在教学此诗的过程中,读到的不是“幻想”反而是一种顺理成章的推进,姑且名之为“真实说”。笔者查询资料,细读诗歌,试为“真实说”寻得更多的合理性。此观点仅代表笔者的一点探索,并不意味着否定“
期刊
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任务情境的设计,要有写作技能的传授,要有病文的指导修改,才能激发学生“写”的动力,凝聚学生“写”的功力,保持学生“写”的定力,让学生的文字以更好的状态输出、呈现。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一课为例,探讨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情境导入,激发写之动力  “情境”顧名思义即“情景、境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入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场景,能够带给
期刊
《世说新语·咏雪》记述了东晋名士谢安大雪之日于家中与“兄子胡儿”谢朗以及“兄女”谢道韫咏雪的逸事,表现了谢家儿女杰出的文学才华,同时透出谢安家族家庭生活的雅趣。笔者试就“公大笑乐”之缘由做探究。  一、源于创作现场的精彩表现  1.赞叹于兄女的咏絮之才。从形上看,雪若柳絮,显出其轻盈、随风起舞的特点,也照应了“白雪纷纷”一句;从神采上说,该比喻带着美好的意味,柳絮翩翩,凭借风儿展示着柔美的身姿。“
期刊
史传类文本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和检验,具有史学和文学的双重特色。作为史学著作,它通过记人叙史来总结历史规律,探寻事理逻辑,揭示人生哲理;作为文学作品,它用语精要,构思独特,表现古人对是非善恶、荣辱沉浮等历史、人事的思考总结,融汇了人们对历史的睿智评价。这种文质兼美的文本更有利于学生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同时,感悟文字叙述的情理之美,进而走进历史,思考人生。本文拟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来例释
期刊
随着语文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推进,语文评价改革也正不断深入,表征之一就是作为评价的考查——中考也正悄然转型。语文中考改革有许多探索,情境化考查只是其中一种,其正成为中考语文转型的方向。这种考查方式起初只是少数地区的“试水”,如今已经发展到众多地区的自觉探索。笔者对全国各地56份中考语文试卷逐份、逐题分析统计发现,设计情境化考查的试卷有36份,占比约为64.3%。与前几年相比,2019年情境化考查覆盖面
期刊
试卷讲评最忌讳的是简单对答案,一节课甚至半节课就完成教学任务,敷衍了事。同样,试卷讲评也不能一张试卷讲几天,每道题都细讲详析,没有重点,不分主次。因此,教师在讲评前首先要做好统计分析的准备工作,用好量表设计,做深错题归因。这样的试卷讲评课才能做到明确讲评目标,突出重难点,细化讲评内容方法,让试卷讲评成为学生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提升学科素养的有效环节和抓手。  一、统计:设计分析量表,评估学生能力 
期刊
四个老头晒太阳——在任何有阳光的地方,是司空见惯的场景;这“四个老头”,或者是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直至一大群,没准其中之一有自己的爷爷或外公——对一名小学生或是初中生来说。  这个场景是不是不能写成作文?  他们为什么要晒太阳?他们不能做点别的吗?比如组织起来老有所为、勤劳致富,成群结队去宣传戒赌戒毒,动员大家搞好小区卫生,为精神文明做贡献……但是,他们已经老了,为什么要“做点别的”而不能晒太
期刊
2019年南京市中考对名著考查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它以“小明和你阅读《儒林外史》,发现有不少涉及南京的内容,你俩进行了专题探究”为特定情境,继而呈现了“清凉山”“雨花台”“玄武湖”“秦淮河”等几个原著片段,引导学生阅读后,给出相应的情境任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给出的情境任务有这样5个:(1)南京是个“好玩的所在”。读了以上片段,你和小明也想去玩玩。你最想去哪一处?为什么?(2)小明对“六朝烟水气
期刊
我们常常期盼着离开家乡,出门远行,去寻找新的生活。身在旅途,人们却又容易产生乡愁。古往今来,有不计其数的怀念家乡、回望故土的文字。乡关何处——家园对于我们每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地理意义上的某个地方,还是人的精神寄托,抑或是其他?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此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  师:大家已经进行了相关阅读的回顾,并自主阅读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月是故乡明”专
期刊
一、高中生“阅读共同体”的概念阐释  20世纪70年代,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外率先被提出。彼得·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等系列著作中对学习型组织理论进行系统阐释,至今影响深远。他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个要素: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团队学习(tea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