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量表设计做深错题归因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0x8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卷讲评最忌讳的是简单对答案,一节课甚至半节课就完成教学任务,敷衍了事。同样,试卷讲评也不能一张试卷讲几天,每道题都细讲详析,没有重点,不分主次。因此,教师在讲评前首先要做好统计分析的准备工作,用好量表设计,做深错题归因。这样的试卷讲评课才能做到明确讲评目标,突出重难点,细化讲评内容方法,让试卷讲评成为学生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提升学科素养的有效环节和抓手。
  一、统计:设计分析量表,评估学生能力
  设计合理可行的分析量表,统计学生得失分情况十分必要。从教育管理部门来看,一般大规模选拔性考试过后,教研部门会对区域内各个学校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并做横向、纵向比较,以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从学校层面来看,设计“卷面得(失)分情况统计”表格,分析研究学生各类题型的得失分情况,则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中的问题。统计时,既可以分题统计各类题型对错的人数以及各类题型的班级均分等,也可以统计各个小题的得分率、标准差,看一下分化或离散情况。
  从数据统计中,教师直观明了地发现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并将其预设为试卷讲评的重点和难点,切实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当然,设计分析量表,绝对不是为了排名,必须恪守教育法规,尊重学生人格,统计成绩、分析得失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
  二、分析:做深错题归因,确定讲评重难点
  分析是为了根据统计情况,确定试卷讲评的重难点和切入点,制订好讲评的策略方法。为此,在分析环节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典型性”与“一般性”的关系。
  1.从学生答题的结果来说,分析时应该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根据统计结果,对错误率较高的“共性”问题要重点分析。例如,审清题意虽是老生常谈,但学生审题失误确属司空见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看不清题目要求。2019年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名著阅读题选取了《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段,要求“根据小说前文情节,说出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目的”,其实题目已经很清楚地表述了,应该从情节角度来回答,但很多同学还是从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角度作答,这就是审题不清以致答题方向错误。二是不明题意,题目的文字信息一多,有的同学就会慌乱,误入“歧途”,混淆概念。这也是学生答非所问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科知识的缺乏,让学生不明就里,无从下笔,如2019年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课外古诗阅读题,选取了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一诗,要求学生找出“本诗尾联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结尾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阅卷情况反映出很多学生缺乏赏析诗歌的基本常识,对抒情方式辨析不清,与正侧面描写混淆,与委婉、含蓄等表达效果混淆。教师就应在讲评时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术语,强化概念,夯实学科知识体系。三是抓不住关键,许多考生不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来揣摩答题的要求。还是以上题为例,大部分考生答案中的情感内容表述笼统,如只会说“赞美”“忧愁”“伤感”,没有与诗文内容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尤其是这类进行比较的问题时逻辑不清,未将自己回答的内容与具体的诗歌对应起来或者前后对应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重视答题规范,培养学生聚焦题干,结合内容分析的良好习惯,有几问作几答,有问必答,答题顺序依照提问顺序来。分析就是要求师生一起寻找原因,解决问题。试卷讲评时面对这样的“共性”问题,就要重视审题训练。
  对极少数学生偶然的“个性”错误而导致的失分,教师可以略讲或课后单独交流,否则会降低教学效率。但是,笔者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发现,有些老师往往会在这里花费大量的时间,虽然讲得头头是道,但这种讲评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2.从试题的类型来说,分析时应该处理好“典型性”与“一般性”的关系。一份试卷里,命题者在命题的难度把握、材料的选择、题量的控制、分值的安排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考究。一般来说,命题者在命题时都会安排部分基本题,这些具有“一般性”的基本题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命题者会安排一些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以及少量拔高题,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拓展想象,并运用所建构的学科素养和学科思想回答问题,让那些学有专长、能力卓著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这些试题往往会体现出“典型性”的特征。这样,教师在试卷讲评时,对于“一般性”的题型以展示和交流为主,对于“典型性”的题型以讲解和讨论为主。
  例如对小说情节的把握,我们需要调动关于“情节概括”的知识储备,避免概括随意和脱节。2019年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文学作品阅读题选取了《扶贫故事》这篇小说,文后的第一小题:“本文主要写了与田副县长母子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三件事。”题目给出事件①“田副县长多方努力,帮助修好通往石嶺村的公路”,题目是让学生续写出其他三件事。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了主体人物辨别不清、前后事件混杂、语言表述啰唆等问题,如果老师仅仅就答案本身进行浅显讲解,还是不能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情节概括”的认知结构。应该从解决“情节概括”的一般方法入手,即以矛盾冲突为主线,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理清事件的内在关联,找准推动事件发展的关键人物等,通过建立这样的方法策略和思维框架,帮助学生建构“情节概括”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贯通迁移。我们再来看看该题的参考答案:②田副县长扶贫吴志福,牺牲在扶贫路上;③小杨接任母亲扶贫吴志福,治好砂糖橘病虫害;④小杨帮助吴志福脱贫,完成了母亲的遗愿。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围绕核心事件(最根本的矛盾冲突)——扶贫,小说情节分成上述四个有前后关联的发展阶段,事件的人物主体始终围绕田副县长(小杨的母亲)、小杨、吴志福等展开,保持前后主体人物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所以,在讲评试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用“一般性”的原理方法,来有效解决“特殊性”的个性问题。
  综上,试卷讲评作为日常教学的组成部分,需引起教师重视,要科学设计量表,做好试卷分析,做深错题归因。要明确讲评目标,细化讲评内容与方法,提高讲评实效。
  (作者单位:严建彪,江苏省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周志丹,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
其他文献
周记自由活泼,能展现学生的灵气和才情,是让学生自由表达生活的重要途径。  其實,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乐意写周记的,初始阶段他们还是觉得非常头痛,主要是没东西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立足教材,鼓励学生走进文本,体验和感悟教材中的精华,从而积极地孕育写作情感与写作的兴趣。如果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倾诉欲望。  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写
期刊
在名著阅读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部分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不足,阅读方法欠缺。改变这一现状,可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探索解决之道。  老师与家长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经典阅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以此引导他们主动阅读。专家讲座、多媒体教学、电影观摩、片段鉴赏等,都可作为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突破口。  制订名著阅读计划,让学生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系统融入了名著阅读的整体设计与思考。那么,如何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指导?特别是当阅读对象是外国科幻作品,阅读群体是农村初中学生的时候。  去年,指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名著时,笔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后,概括每章的情节,总结人物形象。结果发现,学生阅读的速度很慢,兴致不高。是不是学生普遍对这部名著不感兴趣呢?调查下来,却发现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学生很喜欢这部名著。那么,教师对学生名著阅
期刊
【编者按】“新优质初中”特指此前比较薄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本地生源流失明显,如今教育部门不仅在财政投入、硬件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更是通过课程开发、学科教研、科研送教等方式提升其教育质量的一批学校。“补偿教学”是指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减少其课业学习困难和增进课业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这种针对性的补偿教学行为是“后置”的,强调知识的训练与巩固。但根据新优质初中学情,学生知识缺漏、学习动力不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还原教材情境,人为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场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即达到“景”“情”“语”浑然一体的境界。  下面笔者就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1.利用多媒体创设艺术情境,引发学生想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声音、画面等多媒体手段,将情境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进入情境,
期刊
在《关雎》中,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个章节内容比较普遍的理解是“幻想说”,戴君恩、程俊英、刘毓庆等名家都持此说,因此沿袭下来。这种说法成为诗学研究中较为通行的观点,落实到中小学教学,教学参考书上也取此解。笔者在教学此诗的过程中,读到的不是“幻想”反而是一种顺理成章的推进,姑且名之为“真实说”。笔者查询资料,细读诗歌,试为“真实说”寻得更多的合理性。此观点仅代表笔者的一点探索,并不意味着否定“
期刊
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任务情境的设计,要有写作技能的传授,要有病文的指导修改,才能激发学生“写”的动力,凝聚学生“写”的功力,保持学生“写”的定力,让学生的文字以更好的状态输出、呈现。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如何突出中心”一课为例,探讨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情境导入,激发写之动力  “情境”顧名思义即“情景、境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入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场景,能够带给
期刊
《世说新语·咏雪》记述了东晋名士谢安大雪之日于家中与“兄子胡儿”谢朗以及“兄女”谢道韫咏雪的逸事,表现了谢家儿女杰出的文学才华,同时透出谢安家族家庭生活的雅趣。笔者试就“公大笑乐”之缘由做探究。  一、源于创作现场的精彩表现  1.赞叹于兄女的咏絮之才。从形上看,雪若柳絮,显出其轻盈、随风起舞的特点,也照应了“白雪纷纷”一句;从神采上说,该比喻带着美好的意味,柳絮翩翩,凭借风儿展示着柔美的身姿。“
期刊
史传类文本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和检验,具有史学和文学的双重特色。作为史学著作,它通过记人叙史来总结历史规律,探寻事理逻辑,揭示人生哲理;作为文学作品,它用语精要,构思独特,表现古人对是非善恶、荣辱沉浮等历史、人事的思考总结,融汇了人们对历史的睿智评价。这种文质兼美的文本更有利于学生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同时,感悟文字叙述的情理之美,进而走进历史,思考人生。本文拟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来例释
期刊
随着语文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推进,语文评价改革也正不断深入,表征之一就是作为评价的考查——中考也正悄然转型。语文中考改革有许多探索,情境化考查只是其中一种,其正成为中考语文转型的方向。这种考查方式起初只是少数地区的“试水”,如今已经发展到众多地区的自觉探索。笔者对全国各地56份中考语文试卷逐份、逐题分析统计发现,设计情境化考查的试卷有36份,占比约为64.3%。与前几年相比,2019年情境化考查覆盖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