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上,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内在关联,来铺垫新教学。
【关键词】关联学习;代数;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098-02
在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十几减9》的教学中,有“课前十分钟,口算小训练”这样的导人环节,口算导人环节是本着“分层复习旧知、逐步铺垫新知”的数学想法进行的设计,如下:
教师在课件出示算式
(1)3 8=;9 6=(让学生结合自己摆的小棒图,进行回顾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凑十法”和算法“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十加几”)
(2)4 7=;8 5=;7 7=;8 9=:9 9=;7 6=(随即进行口算训練,特别复习易错的口算。)
(3)填一填:3 ()=12 4 ()=11 6 ()=14() 8=13
(4)拆一拆:14=3 ()=10 ()=9 ()=() ()
第(3)(4)题学生也可以借助小棒图,说明自己的计算过程,比如,在计算中:
学生A:要算14=3 (),就想14-3=(),把14根小棒分成10根和4根,4根拿走3根就是4减3等于1,10根加剩下的1根等于11根,所以14=3 (11)。
学生B:要算14=10 (),就想14是由10和4组成的,14减10还剩4即14-10=4,所以14=10 (4);
学生C:要算14=9 (),就想14减9等于几,14-9=10 4-9=10-9 4=1 4=5。
在《十几减9》的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新课和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之间的内在关联,分层次复习导人,使学生可以温故而知新,逐步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是《十几减9》的教学依据,是《十几减9》教学的知识基础。因此,“课前十分钟,口算小训练”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性,同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直观地感悟到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为新课教学《十几减9》中应用的“想加法算减法”和“破十法”作铺垫,渗透了“关联学习”的数学观点。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可以依托学生的丰富经验,找到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建立起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新学本领之间的桥梁,促进“数与代数”的教学。例如,在学生学习“简易方程”时,教师可以进行提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有效掌握,并鼓励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举手说:“妈妈买菜回来,买了我喜欢吃的皮蛋10元一盒,买了爸爸喜欢的甜面酱8元一盒,还买了妈妈喜欢吃的车厘子一斤,车厘子的价格是皮蛋和甜面酱价格的3倍,那么车厘子的价格就是(10 8)×3=54元,也可以10×3 8×3=54元。”就这样,这位学生深刻地记住了乘法的分配律。学生容易忘记乘法分配律,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内在关联,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数学定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其中,思维导图是新时代很受欢迎的效率工具。学生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适当地活用思维导图,能更陕捷地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全面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在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比的基本性质》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这款学习工具,学生对思维导图工具既感到新鲜又好奇;再推荐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复习,绘制了相应的知识结构图。先是带领学生一起回忆了我了门小学阶段学习了哪些数学的基本性质,学生积极地翻阅课本,拾起记忆,知道了有四年级上册的《商不变规律》和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接着,指引学生具体地复习《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除了在基本性质的注意点处需要教师的温馨提示外,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说出《商不变规律》,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出示数学小诊所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小医生判一判,帮助学生巩固规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复习了《商不变规律》后,学生马上可以联想起《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了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该性质,教师可以当堂设计几道运用性质计算约分和通分的小练笔,当然也可以鼓励并表扬学生自行编写与该性质有关的计算题纳人自己的导图里,课堂时间充裕时,中途还可以适时投影展示下学生绘画得较好的思维导图作品,这样又加深了学生对该性质的印象;在《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铺垫下,学生纷纷说出了《比的基本性质》,以这三方面知识的相通点为基石,指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插入相应的解决问题的题型,学生通过练习综合性题型,有利于学生把小学数学基本性质有关的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最后,学生结合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在教少币的引领下,再次把小学数学的相关性质串联总结起来。如此一来,通过边复习、边回忆、边动笔,逐渐构建起小学数学基本性质的知识关联图,最终形成了既受学生喜爱又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达到了复习、巩固数学基本性质的目的,最终提高了“数与代数”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数与代数”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仅可基于“关联学习”的数学观点,多多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善于思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存在的某些密切关联的地方,还可以充分运用数学课程资源里的思维导图工具,促进‘‘数与代数”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日婷.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4).
作者简介:赖玉婷(1991.4-),女,汉族,福建省上杭县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责编 侯芳)
【关键词】关联学习;代数;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098-02
在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十几减9》的教学中,有“课前十分钟,口算小训练”这样的导人环节,口算导人环节是本着“分层复习旧知、逐步铺垫新知”的数学想法进行的设计,如下:
教师在课件出示算式
(1)3 8=;9 6=(让学生结合自己摆的小棒图,进行回顾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凑十法”和算法“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十加几”)
(2)4 7=;8 5=;7 7=;8 9=:9 9=;7 6=(随即进行口算训練,特别复习易错的口算。)
(3)填一填:3 ()=12 4 ()=11 6 ()=14() 8=13
(4)拆一拆:14=3 ()=10 ()=9 ()=() ()
第(3)(4)题学生也可以借助小棒图,说明自己的计算过程,比如,在计算中:
学生A:要算14=3 (),就想14-3=(),把14根小棒分成10根和4根,4根拿走3根就是4减3等于1,10根加剩下的1根等于11根,所以14=3 (11)。
学生B:要算14=10 (),就想14是由10和4组成的,14减10还剩4即14-10=4,所以14=10 (4);
学生C:要算14=9 (),就想14减9等于几,14-9=10 4-9=10-9 4=1 4=5。
在《十几减9》的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新课和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之间的内在关联,分层次复习导人,使学生可以温故而知新,逐步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是《十几减9》的教学依据,是《十几减9》教学的知识基础。因此,“课前十分钟,口算小训练”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性,同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直观地感悟到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为新课教学《十几减9》中应用的“想加法算减法”和“破十法”作铺垫,渗透了“关联学习”的数学观点。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可以依托学生的丰富经验,找到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建立起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新学本领之间的桥梁,促进“数与代数”的教学。例如,在学生学习“简易方程”时,教师可以进行提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有效掌握,并鼓励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举手说:“妈妈买菜回来,买了我喜欢吃的皮蛋10元一盒,买了爸爸喜欢的甜面酱8元一盒,还买了妈妈喜欢吃的车厘子一斤,车厘子的价格是皮蛋和甜面酱价格的3倍,那么车厘子的价格就是(10 8)×3=54元,也可以10×3 8×3=54元。”就这样,这位学生深刻地记住了乘法的分配律。学生容易忘记乘法分配律,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内在关联,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数学定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其中,思维导图是新时代很受欢迎的效率工具。学生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适当地活用思维导图,能更陕捷地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全面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在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比的基本性质》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这款学习工具,学生对思维导图工具既感到新鲜又好奇;再推荐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复习,绘制了相应的知识结构图。先是带领学生一起回忆了我了门小学阶段学习了哪些数学的基本性质,学生积极地翻阅课本,拾起记忆,知道了有四年级上册的《商不变规律》和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接着,指引学生具体地复习《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除了在基本性质的注意点处需要教师的温馨提示外,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说出《商不变规律》,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出示数学小诊所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小医生判一判,帮助学生巩固规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复习了《商不变规律》后,学生马上可以联想起《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了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该性质,教师可以当堂设计几道运用性质计算约分和通分的小练笔,当然也可以鼓励并表扬学生自行编写与该性质有关的计算题纳人自己的导图里,课堂时间充裕时,中途还可以适时投影展示下学生绘画得较好的思维导图作品,这样又加深了学生对该性质的印象;在《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铺垫下,学生纷纷说出了《比的基本性质》,以这三方面知识的相通点为基石,指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插入相应的解决问题的题型,学生通过练习综合性题型,有利于学生把小学数学基本性质有关的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最后,学生结合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在教少币的引领下,再次把小学数学的相关性质串联总结起来。如此一来,通过边复习、边回忆、边动笔,逐渐构建起小学数学基本性质的知识关联图,最终形成了既受学生喜爱又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达到了复习、巩固数学基本性质的目的,最终提高了“数与代数”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在“数与代数”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仅可基于“关联学习”的数学观点,多多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善于思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存在的某些密切关联的地方,还可以充分运用数学课程资源里的思维导图工具,促进‘‘数与代数”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日婷.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4).
作者简介:赖玉婷(1991.4-),女,汉族,福建省上杭县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责编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