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之后,向师生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丰富的、广阔的教学世界。本文从“突破时空,缩短距离;化文为图,生动悟意;化静为动,突破重难点;音画搭配,以情促思”四方面入手,努力寻求多媒体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高效语文课堂;最佳结合点
信息时代呼唤着语文教育技术的更新,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之后,向师生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丰富的、广阔的教学世界,显示了其无穷的魅力。作为21世纪的小学教师,我努力寻求多媒体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突破时空,缩短距离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恰好能突破时空界限,变古为今,化远为近,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再现各种背景画面,不仅调动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在教学《长城》时,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长城,也没有太多的知识积累,我就借助多媒体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随着画面的出现,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长城的美景陶醉,时而为古代劳动人民建造长城而惊叹。多媒体的使用帮助学生深切地理解了课文描述的内容,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长城的雄伟,萌发了热爱伟大祖国之情。
二、化文为图,生动悟意
多媒体能把文中静止不动的文字通过富有连续性的、色彩逼真、直观可感的画面展现在了学生面前,通过学生视觉上的感受,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在课堂上教师讲的很少,但收到的效果却异乎寻常。
教学《翠鸟》的第一自然段时,我扣住中心词“鲜艳”,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让学生辨认,并让他们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接着分别出示翠鸟的头、背、腹这三个部位的局部图片,最后凑成一幅完整的颜色鲜艳的翠鸟图。从而帮助学生读懂了句子之间的总分关系.明白这是一种从上而下的观察顺序,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放大的翠鸟镜头,让学生从翠鸟的爪、羽毛、眼睛、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学生能很快地说出翠鸟的外形特征,每每我一提起翠鸟长的什么样,同学们都能准确无误地告诉我。
三、化静为动,突破重难点
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目的很难达到。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将静止的文字变为生动的画面,它犹如一座桥搭起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之路,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例如《翠鸟》一文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怎样才是“贴着水面疾飞”?学生难以领会,特别是“翠鸟瞪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些在刹那间进行的几个连续动作和“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含义。学生不容易弄懂,此时使用多媒体,一边播放翠鸟叼鱼的情景,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眼睛盯着瞪开苇杆叼起小鱼而展翅疾飞的美丽的翠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中,看到的翠鸟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练。这样多媒体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耳———脑———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音画搭配,以情促思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发展,多媒体可以图、文、声、画并茂,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意境……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荷花》是一篇清丽脱俗、恬静的美文。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把学生带入那朦胧的、淡淡的意境之中,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华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飛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广远的意境,优美的旋律,为学生开拓出无限的想象时空,对《荷花》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便会有较深刻的体会。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更多描写荷花姿态美、品质美的诗歌短文,使学生对荷花的认识、对描写手法和语言的感悟提高了一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工具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看到的美景进行创新表达,当堂练笔、交流,既优化了想象,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现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多媒体教学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我探索并享受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6.
关键词:多媒体;高效语文课堂;最佳结合点
信息时代呼唤着语文教育技术的更新,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之后,向师生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丰富的、广阔的教学世界,显示了其无穷的魅力。作为21世纪的小学教师,我努力寻求多媒体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突破时空,缩短距离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恰好能突破时空界限,变古为今,化远为近,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再现各种背景画面,不仅调动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在教学《长城》时,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长城,也没有太多的知识积累,我就借助多媒体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随着画面的出现,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长城的美景陶醉,时而为古代劳动人民建造长城而惊叹。多媒体的使用帮助学生深切地理解了课文描述的内容,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长城的雄伟,萌发了热爱伟大祖国之情。
二、化文为图,生动悟意
多媒体能把文中静止不动的文字通过富有连续性的、色彩逼真、直观可感的画面展现在了学生面前,通过学生视觉上的感受,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在课堂上教师讲的很少,但收到的效果却异乎寻常。
教学《翠鸟》的第一自然段时,我扣住中心词“鲜艳”,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让学生辨认,并让他们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接着分别出示翠鸟的头、背、腹这三个部位的局部图片,最后凑成一幅完整的颜色鲜艳的翠鸟图。从而帮助学生读懂了句子之间的总分关系.明白这是一种从上而下的观察顺序,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放大的翠鸟镜头,让学生从翠鸟的爪、羽毛、眼睛、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学生能很快地说出翠鸟的外形特征,每每我一提起翠鸟长的什么样,同学们都能准确无误地告诉我。
三、化静为动,突破重难点
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目的很难达到。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将静止的文字变为生动的画面,它犹如一座桥搭起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之路,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例如《翠鸟》一文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怎样才是“贴着水面疾飞”?学生难以领会,特别是“翠鸟瞪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些在刹那间进行的几个连续动作和“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含义。学生不容易弄懂,此时使用多媒体,一边播放翠鸟叼鱼的情景,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眼睛盯着瞪开苇杆叼起小鱼而展翅疾飞的美丽的翠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中,看到的翠鸟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练。这样多媒体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耳———脑———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音画搭配,以情促思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发展,多媒体可以图、文、声、画并茂,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意境……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荷花》是一篇清丽脱俗、恬静的美文。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把学生带入那朦胧的、淡淡的意境之中,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华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飛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广远的意境,优美的旋律,为学生开拓出无限的想象时空,对《荷花》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便会有较深刻的体会。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更多描写荷花姿态美、品质美的诗歌短文,使学生对荷花的认识、对描写手法和语言的感悟提高了一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工具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看到的美景进行创新表达,当堂练笔、交流,既优化了想象,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现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多媒体教学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我探索并享受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6.